一、互联网医疗成用户获取医疗服务的重要途径,市场渗透率持续提升
互联网医疗是互联网技术在医疗行业的新应用,涵盖了医疗信息查询、电子健康档案、在线疾病咨询、电子处方、远程会诊和远程治疗等多种形式的健康医疗服务。
互联网医疗打破了传统医疗服务的时空限制,成为越来越多用户获取医疗服务的重要途径。根据数据,2020年12月-2024年12月,我国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由21480万人增长至41765万人,我国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占网民规模的比重由21.7%提升至37.7%。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二、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医疗健康加速融合,互联网医疗进入快速上升通道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2年)》显示,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医疗的服务质量和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如通过AI辅助诊断系统,医生可以更快速、准确地判断病情;利用大数据分析,可以预测疾病流行趋势,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此外,5G技术的商用化也进一步推动了远程医疗的发展,实现了高清视频会诊、远程手术等。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医疗健康加速融合,互联网医疗行业进入快速上升通道。2020-2024年我国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由1550亿元增长至4351亿元,CAGR达29.4%;预计2025年我国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达4799亿元,增速达10.3%。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三、互联网医疗市场竞争加剧,跨界融合、行业分化态势日益显著
互联网医疗市场参与者主要包括传统医疗机构、互联网医疗平台、科技公司三类。
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等传统医疗机构通过自建或合作的方式进入互联网医疗领域,提供在线问诊、远程医疗等服务。这些机构凭借丰富的医疗资源、专业的医疗团队和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在互联网医疗市场中占据一定的份额。
互联网医疗平台如阿里健康、京东健康、平安好医生等,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能力,为患者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同时,互联网医疗平台在医药电商、健康咨询等领域也有所布局,形成了多元化的业务模式。
科技公司如腾讯、百度等,凭借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品牌影响力,在AI医疗、智能穿戴设备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它们通过技术创新和资源整合,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随着互联网医疗市场竞争加剧,跨界融合、行业分化态势日益显著。跨界融合方面,如顺网科技与字节跳动在互联网医疗领域展开合作;抖音集团在北京朝阳区开展北京爱瑞医院(待定)项目建设;字节旗下“小荷健康”品牌依托抖音平台流量优势,开展线上问诊、预约挂号等业务。
行业分化方面,平安好医生、京东健康、智云健康、叮当健康等头部企业纷纷调整战略,不仅业务转向“专而精”的垂直赛道深耕,业务发展也从烧钱换规模的野蛮生长,到利润优先的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头部企业将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行业分化态势日益显著。
互联网医疗头部企业差异化布局情况
企业 | 差异化布局 | 营收及盈利情况 |
京东健康 | 医药电商仍是行业核心基本盘,2025年Q2医药自营收入占比超70%。京东健康优势在于“医药电商+即时配送”, 京东物流“211 限时达”的配送效率是其核心竞争力。 | 2025年Q2京东健康营收同比增长24.5%,净利润同比增长27.4% |
平安好医生 | 在“医险协同+企业健康管理”领域,2025年Q2其服务的B端企业超3500家,养老业务毛利率更是高达37.6%。平安集团2.45亿个人金融客户资源和医险数据互通能力,使其在该赛道形成难以复制的竞争优势。 | 2025年Q2平安好医生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36.8% |
智云健康 | 智云健康则押注AI医疗,其已覆盖超2000家医院的HIS系统和AI慢病管理算法,通过技术赋能医疗产业链,摆脱了对传统医药销售的依赖。 | 智云健康AI医疗领域毛利率超过70%,2025年Q2公司经营性现金流首次转正,经调整净亏损较去年同期收窄23.3%。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zlj)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