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21年中国制冷空调设备制造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根据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制冷空调设备制造行业属于C35专用设备制造业。

1、行业主管部门和管理体制

(1)  行业主管部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是我国中央空调行业的主管部门,主要通过研究制定产业政策、提出中长期发展导向和指导性意见等履行宏观调控、宏观管理等职能;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主要负责拟订实施行业规划、产业政策和标准,监测工业行业日常运行,作为行业管理部门,主要负责行业中长期规划、政策和标准的拟订及组织实施,指导行业发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主要负责产品的技术标准制定、生产许可证的颁发、质量认证和日常生产监督;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全国的建筑活动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2)  行业自律组织

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2022年中国制冷空调设备市场分析报告-市场营销环境与发展规划趋势》显示,制冷空调设备制造行业的自律组织主要包括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中国制冷学会等。

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成立于1989年4月,是以中国制冷空调行业的制造企业为主,包括有关科研机构、院校、社会团体及工程设计、安装、维修等单位自愿结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是社会团体法人。目前有效会员数量超过500家。

中国制冷学会,成立于1977年4月25日,是全国制冷行业的非营利性学术法人社团,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所属的全国一级学会之一。1978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加入国际制冷学会(InternationalInstituteofRefrigeration,缩写为IIR),为二级会员国。学会现有单位会员超过600家。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我国制冷空调设备制造行业遵循的法律法规、行业政策如下:

序号

名称

颁布机构

颁布时间

主要内容

1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

国务院

2013年8月

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努力提高产品技术水平,促进我国节能环保关键材料以及重要设备和产品在工业、农业、服务业、居民生活各领域的广泛应用,为实现节能环保目标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开展数据中心节能改造,降低数据中心、超算中心服务器、大型计算机冷却耗能。

2

《中国制造2025》

国务院

2015年5月

促进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全流程和全产业链的综合集成应用。

3

《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

国家发改委、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16年2月

对节能潜力大、使用面广的用能成品实行能效标识管理,推动节能技术进步,提高用能产品能源效率,推广高效节能产品。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国务院

2016年3月

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和基础能力为重点,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促进制造业朝高端、智能、绿色、服务方向发展,培育制造业竞争新优势。

5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修订版)》

全国人大常委

2016年7月

国家鼓励、支持节能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示范和推广,促进节能技术创新与进步。使用空调采暖、制冷的公共建筑应当实行室内温度控制制度。国家鼓励工业企业采用高效、节能的电动机、锅炉、窑炉、风机、泵类等设备。

6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国务院

2016年12月

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推动“中国制造+互联网”取得实质性突破,发展面向制造业的信息技术服务,构筑核心工业软硬件、工业云、智能服务平台等制造新基础,大力推广智能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多元化、个性化、定制化智能硬件和智能化系统,重点推进智能家居、智能汽车、智慧农业、智能安防、智慧健康、智能机器人、智能可穿戴设备等研发和产业化发展。鼓励各行业加强与人工智能融合,逐步实现智能化升级。

7

《“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

国务院

2017年1月

从十一个方面明确了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具体措施,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双赢。

8

《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

国家统计局

2018年11月

节能型工商用制冷设备、节能办公和商用空调设备、企业智能空调系统节能技术装置被列为“重点产品和服务目录”之“7.1.1高效节能通用设备制造”。

9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

国家发改委

2019年10月

鼓励发展制冷空调设备及关键零部件:热泵、复合热源(空气源与太阳能)热泵热水机、二级能效及以上制冷空调压缩机、微通道和降膜换热技术与设备、电子膨胀阀和两相流喷射器及其关键零部件;使用环保制冷剂的制冷空调压缩机。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国务院

2021年3月

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工程,发展服务型制造新模式,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落实2030年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深入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低碳转型,锚定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YZX)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及部分省市智能机器人行业相关政策:鼓励开展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标准研究

我国及部分省市智能机器人行业相关政策:鼓励开展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标准研究

为促进智能机器人行业高质量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5月商务部等8部门等发布《加快数智供应链发展专项行动计划》支持供应链相关主体协同创新,深度掌握 人工智能、 物联网、机器人、云计算、区块链、工业软件等关键核心技术,加快补齐底层技术短板。

2025年07月16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种植机械行业相关政策:推动农机装备高质量发展

我国及部分省市种植机械行业相关政策:推动农机装备高质量发展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种植机械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种植机械行业稳定发展,比如北京市发布的《北京市关于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的实施方案(2025-2030年)》、江苏省发布的《江苏省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若干措施》。

2025年07月07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装载机行业相关政策:加快机械等领域标准物质研制和应用

我国及部分省市装载机行业相关政策:加快机械等领域标准物质研制和应用

为了进一步推动装载机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6月工业信息化部等发布《关于制造业计量创新发展的意见》编制标准物质发展目录,加快化工、石化、钢铁、有色、建材、机械、汽车、船舶、航空、轻工、纺织、电子、通信等重点领域的标准物质研制和应用。

2025年07月07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智慧矿山行业相关政策:支持龙头企业打造一批智能矿山和典型应用场景

我国及部分省市智慧矿山行业相关政策:支持龙头企业打造一批智能矿山和典型应用场景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智慧矿山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智慧矿山行业稳定发展,比如贵州省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云南省发布的《云南省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

2025年07月01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移动机器人行业相关政策:研究开发生活服务类机器人产品

我国及部分省市移动机器人行业相关政策:研究开发生活服务类机器人产品

为了扩大移动机器人行业的应用,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4月商务部等9部门发布《关于促进家政服务消费扩容升级若干措施的通知》支持家政服务企业与数字技术企业跨界合作,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展用户画像、精准服务,依托机器人等新技术、新设备拓展家政服务消费场景。

2025年06月30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无人机行业相关政策:推进人工影响天气无人机作业先行先试

我国及部分省市无人机行业相关政策:推进人工影响天气无人机作业先行先试

为了进一步推动无人机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4月交通运输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发布《关于发挥交通运输作用促进全社会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指导意见》推动起重装卸机械智能控制员、无人机装调检修工等国家职业标准制修订和新职业领域人才评价。

2025年06月25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煤矿机械行业相关政策:推广应用煤矿智能快掘成套装备

我国及部分省市煤矿机械行业相关政策:推广应用煤矿智能快掘成套装备

煤矿机械属于机械的一个大的分类,煤矿机械是专门用于煤矿开采的机械。

2025年04月23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工业机器人行业相关政策: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

我国及部分省市工业机器人行业相关政策: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各省市积极推动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发展,比如2025年4月天津市发布的《关于支持科技型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层智能装备研发,重点支持芯片制造关键装备、机器人、无人机等智能硬件装备的研发,最高给予市财政资金1500万元项目支持。

2025年04月2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