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泰州市“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要点汇总 加快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泰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三五成效

2020年,泰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25.4%,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37.6%,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占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比重分别达到37.25%和41.3%。“十三五”期间,一批特色产业领军企业和瞪羚企业崭露头角,多个国内外“唯一”“第一”持续涌现。产值100亿元以上企业4家,10亿元以上企业35家。累计培育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3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9家,培育省潜在独角兽企业6家、省瞪羚企业8家。“十三五”期间,全市已形成以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医药产业集群为核心,集聚金迪克、艾美康淮、勃林格、瑞科、中慧元通等疫苗企业,拥有各类疫苗产品近50个。截至2020年底,全市拥有省“双创人才”计划科技创新团队14个,省“双创”人才219人,省“双创”博士155人,省第二期“科技企业家”79人。创新企业培育壮大,截至2020年底,全市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52家,迈博太科、亿腾药业、迈度药业3家企业跻身中国药品研发实力百强。创新平台量质提升,全市获批省级双创示范基地3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72家,市级工程研究中心172家,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89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623家,国家级企业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6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0家。

“十三五”期间发展成效列表

要点

重点内容

产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

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25.4%,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37.6%,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占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比重分别达到37.25%和41.3%。其中医药产值已步入千亿级俱乐部,高技术船舶及海工装备、节能与新能源、高端装备、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在行业内地位不断提升。

龙头企业实力不断增强

“十三五”期间,一批特色产业领军企业和瞪羚企业崭露头角,多个国内外“唯一”“第一”持续涌现。产值100亿元以上企业4家,10亿元以上企业35家。累计培育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3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9家,培育省潜在独角兽企业6家、省瞪羚企业8家。涌现瑞莱生物、诺瓦立医疗等一批医疗器械小巨人企业,鲲鱼健康是国内唯一具备特医多剂型生产企业,扬子江船业和新时代造船已步入国际高技术船舶领军企业队伍,新增隆基乐叶、硕世生物、长城汽车等一批不同行业标杆企业。

产业集聚效应不断提升

“十三五”期间,全市已形成以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医药产业集群为核心,泰兴经济开发区新材料产业集群、沿江高端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产业带、海陵新能源产业园、高港汽车科技产业园等为支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新格局。中国医药城已成为国内新型疫苗及特异性诊断试剂产业集聚度最高的园区,集聚金迪克、艾美康淮、勃林格、瑞科、中慧元通等疫苗企业,拥有各类疫苗产品近50个。高技术船舶成为全市工业经济支柱产业,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名列全国第一方阵。节能与新能源、高端装备、新材料等产业集群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新兴产业集群。

高端创新要素不断聚集

“十三五”期间,扎实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医药健康产业创新中心建设列入国家战略规划,全市聚集国内外创新资源的能力不断增强。创新人才加速集聚,截至2020年底,全市拥有省“双创人才”计划科技创新团队14个,省“双创”人才219人,省“双创”博士155人,省第二期“科技企业家”79人。创新企业培育壮大,截至2020年底,全市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52家,迈博太科、亿腾药业、迈度药业3家企业跻身中国药品研发实力百强。创新平台量质提升,全市获批省级双创示范基地3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72家,市级工程研究中心172家,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89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623家,国家级企业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6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0家。

产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加强制度体系建设,陆续出台《泰州市大数据发展规划(2018—2020年)》(泰政办发〔2018〕6号)《关于进一步鼓励企事业单位聚才用才推进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泰政发〔2018〕166号)《聚焦企业关切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泰政办发〔2019〕56号)《〈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泰州实施方案》(泰办发〔2020〕27号)等一系列推动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进简政放权,“一枚印章管审批”“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全覆盖,在全省率先设立“一站式”企业开办专区,从企业发展、园区建设、项目投资、用地保障等方面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资料来源:泰州市人民政府,观研天下整理

泰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发展目标

到2025年,力争将泰州市建成长三角区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特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地,医药、高技术船舶、节能与新能源等产业全国领先,更好地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引擎作用。

发展规模持续壮大。到2025年,全市医药、高端装备、高技术船舶、节能与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42%以上。

骨干培育取得实效。到2025年,培育形成百亿级行业领军企业6家左右,全市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上市企业等骨干企业200家以上。

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到2025年,全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900家,高新技术企业数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比重达到48%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2000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授权量占全市比重达到55%以上,新增省级工程研究中心50家、省博士后创新基地15家、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平台8家。

集聚发展效应凸显。重点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产业集聚发展,到2025年,形成以医药、高端装备、高技术船舶、节能与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的产业集聚、要素集中、资源集约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新格局。

发展环境优势鲜明。到2025年,打造长三角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环境最优示范城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进简政放权,致力服务最优,出台产业、财政、科技、金融、人才等政策措施,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充分彰显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环境优势。

主要任务

(一)合理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合理规划产业空间布局。按照泰州市国土空间规划要求,顺应长三角产业一体化发展趋势,结合产城融合发展需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化、差异化、高端化发展,不断提高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水平,打造空间布局合理、区域特色突出、创新优势突出的发展新格局,为泰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聚焦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重点,培植一批地标型、龙头型、旗舰型企业,统筹战略性新兴集聚区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内在联系,精心打造产业发展载体,强化相邻园区以及各园区内部的产业融合、开发联合、机制整合,形成合力,加快发展。

加快推动产业集聚发展。重点发展医药、高技术船舶、高端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新一代信息技术七大产业,前瞻布局5G、人工智能、车联网、云计算等数字经济产业,构建具有发展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格局。医药产业重点依托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泰兴市,高端装备产业重点依托靖江市、泰兴市、兴化市、姜堰区,高技术船舶产业重点依托靖江市、泰兴市、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节能与新能源产业重点依托海陵区、姜堰区、泰兴市,新材料产业重点依托泰兴市、兴化市、靖江市,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重点依托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海陵区、姜堰区、靖江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依托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姜堰区、靖江市,数字经济产业重点依托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

全市产业园区发展重点

序号

所在市(区)

园区名称

战略性新兴产业

1

靖江市

靖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本部

高技术船舶、高端装备、先进基础材料

2

靖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北园区

船用配套零部件、汽车零部件、新一代信息技术

3

靖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南园区

汽车零部件、高端装备、智能电网

4

泰兴市

泰兴经济开发区

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医药

6

泰兴虹桥工业园区

高端装备、汽车零部件、先进基础材料

5

泰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筹)

节能环保、高端装备、新能源

7

黄桥经济开发区

高端装备、新能源

8

兴化市

兴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筹)

先进基础材料

9

海陵区

泰州海陵工业园区

新能源、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

10

泰州新能源产业园

新能源

11

姜堰区

姜堰经济开发区

新能源、高端装备

12

姜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

13

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

泰州医药园区

医药

14

泰州经济开发区

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

15

泰州港经济开发区

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

16

泰州港核心港区

医药、高技术船舶

17

泰州港临港经济园

医药、高端装备、高技术船舶

资料来源:泰州市人民政府,观研天下整理

(二)增强科技创新引领能力

建设高水平创新载体。鼓励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设立创新载体,重点支持企业建设国家级、省级企业研发机构,提高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加快推进国家级疫苗临床评价基地、江苏省疫苗质量评价中心、ICGEB(国际遗传工程与生物技术中心)-中国区域研究中心等重要载体和复旦大学泰州健康科学研究院、东南大学泰州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研究院、哈工大机器人泰州智能制造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加快建设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推进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支持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中国医药城生物医药创新研究院等优势产学研单位联合建设一批产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质检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标准创新基地等创新平台和长三角区域国家级园区产业技术承接平台。

突破核心共性技术。推动产、学、研、用融合互动,引导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实现产业技术跨越式发展。推进医药、高端装备、高技术船舶、节能与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重大专项,掌握核心和共性技术。积极推动扬子江药业、隆基乐叶、双登集团等龙头企业联合科研院所开展核心关键技术产品研发、设计,重点突破“创新药物、新型诊疗设备、高档数控机床、航空装备用复合材料、新一代节能环保主流船型、动力电池、关键战略材料”等深刻影响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依托园区产业发展平台,吸引科研院所、高校和研究型企业参与,密切追踪国外关键技术的发展动向,提高技术集成能力和推广应用效率,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强化区域创新地位。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机遇,强化泰州市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中的创新地位,努力将泰州市打造成为长三角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集聚区。依托扬子江药业、济川药业、硕世生物、金迪克等标杆企业,联合长三角区域重点城市建设泰州生物医药与新型医疗器械产业创新联盟。依托泰州扬子江造船、新时代造船、三福造船、扬子鑫福等企业,以“绿色造船”和“造绿色船”为主攻方向,开展区域合作,共同推进船舶设计与制造技术提升。以长城汽车整车制造、蜂巢新能源汽车核心配件等项目为支撑,推进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技术创新发展。聚焦岸线港口资源、园区载体等整合集群发展,提高产业集中度。

(三)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强化产业链协调发展。围绕主导产业,对标行业先进水平,推动建立以龙头企业为牵引,骨干企业为支撑,科研院所、检测机构、设计研发机构等多方机构共同参与的产业生态联盟,攻克一批制约产业链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关键核心技术。以集群内产业生态为基础,强化园区产业链建设服务功能,建立市领导挂钩联系重点产业链工作机制,研究谋划产业循环半径、产业循环图和产业链图谱。推动企业形成本地化协作配套体系,重点打造医药、高端装备、高技术船舶、节能与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等有基础、有优势、有发展潜力的产业链条,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安全性和竞争力。

实施产业链精准招商。紧盯产业链细分领域和上下游相关环节,梳理排定产业强链补链的关键环节,以产业组团为主体形态,按照全市产业链招商指引,紧扣集聚区主导产业链短板环节、关键节点,大力引进补链、延链、强链项目,形成上下游贯通、配套服务齐全的产业生态。以长城汽车泰州工厂竣工投产为契机,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加强上下游企业协同,在长城汽车整车项目“龙头”强劲带动下,推动汽车产业链在泰州强劲聚合。

推进产业链深度融合。聚焦医药、高端装备、高技术船舶、节能与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链,突破关键技术难题,拓展供应链渠道,培育和引进一批处在产业技术前沿的潜在独角兽和瞪羚企业。面向产业链发展需求,深入实施领军人才、青年英才等人才战略,集聚顶尖专家和高端团队,培育创新型企业家,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导各类资本介入,充分发挥资金的引导作用,加大专项直投基金投资,助推全市产业链发展壮大,促进政策链、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形成具有更强创新能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助力产业做强做大。

引导优势企业兼并重组。支持创新能力强、管理水平高、品牌影响力大、生产经营稳健、综合实力雄厚的骨干企业,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实施兼并重组。发挥规模经济效应,扩大品牌影响力,促进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产业集中度,通过垂直一体化整合,延伸拓展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配套能力,推动产业链供应链补短板强弱项,增强核心竞争力。鼓励汽车零部件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实现规模化经营,与长城汽车等整车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鼓励研发和生产、原料药和制剂、中药材和中成药等企业之间的上下游整合,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推动医药产业全产业链优化升级。实施产业链主导企业培育行动,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链主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

(四)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扩大开放合作融入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全面扩大高水平开放,以“引进来”助力提升产业结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认真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围绕医药、高端装备、高技术船舶、节能与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七大产业进行招商引资,招引培育一批产品科技含量高、品牌知名度高的外资企业,使外资企业成为链接战略性新兴产业双循环的纽带和推动双循环相互促进的重要力量。

着力开拓优势产业国际市场。引导医药、高技术船舶等优势产业高质量“走出去”,推动扬子江药业、济川药业、新时代造船、扬子鑫福造船等龙头型企业联合行业内企业抱团出海,重点选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战略布局,培育境外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产业集聚区。开拓“一带一路”国家沿线市场,推动龙头骨干企业主动深度参与国际分工,参与国际产业合作园等基地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紧握当前全球价值链重塑的机遇,不断提升价值链位置,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建立海外产品研发中心、实验基地和全球营销及服务体系,获取高端的生产能力,在研发、设计和服务等高附加值领域积累竞争优势,通过整合国际、国内资源推进企业国际化,使“泰州制造”影响力得到稳步提升。

积极促进长三角区域产业联动发展。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主动参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建设,紧抓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等门户城市国家级园区产业转型提升的机遇,依托泰州的产业优势和交通优势,推进泰州市产业园区与其“联姻”。强化合作共享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经济发展增优势、拓空间的促进作用,深化资源要素开放共享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链跨区域联动、生产力跨区域布局,借助江苏省自由贸易试验区等长三角国家级园区的先进管理经验及产业溢出,积极申报江苏自贸区联动创新发展区,实现泰州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及提升。

(五)聚焦重大项目招引推进

全力招引重大项目。对标行业先进水平,采用以商引商、专业招商、资本招商等方式,加强事前支持、事后激励。医药产业紧盯葛兰素史克、默克、康泰生物、智飞生物等国内外生物医药龙头企业精准招商,力争一批原研药、原料药、生物药品、新型医疗器械等项目落户。高技术船舶产业瞄准芬兰德他马林等国际知名船舶设计企业,紧盯曼恩、瓦锡兰、康士伯等船舶关键设备制造企业进行招商。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放大长城汽车的辐射带动效应,招引一批驱动电机、智能电控等核心零部件制造项目,推进新能源汽车结构件、发动机缸体生产制造项目建设进行,补齐长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招引智能制造服务商参与泰州企业智能化改造项目,推进智能装备产业链项目尽快开工建设。新材料产业围绕高端聚烯烃材料等应用方向,推动更多的重大项目、优质项目向泰州聚集。

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药明康德新药研发、扬子江原料药、赛孚士生物药CDMO二期项目、迈博太科抗体药物产业化、凯飞航空结构件生产、新金宝3D打印装备及智能机器人、中来光电n型单晶硅光伏双面电池、双登集团5G通讯基站用一体化锂电池电源系统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建设,重点协调,落实责任,主动服务,确保各重点项目顺利、有序、平稳、快速推进。

(六)加大重点企业培育力度

加快重点企业培育。重点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完善重点企业培育行动计划,进一步创新企业培育机制,建立分类评价标准、管理机制和分级企业库,健全企业链式、梯度培育体系,培育多级企业队伍。加大对入库企业发展空间、资源渠道、科技金融、高企认定、产学研合作、承担科研项目的奖励和政策支持力度。加快培育一批单项冠军企业、隐形冠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等重点企业,推动优势骨干企业加速发展,打造千亿级地标企业、百亿级行业龙头。

发挥骨干企业带头作用。发挥骨干企业对工业经济的支撑和带动作用,支持企业通过输出配套产品标准,培育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地标型”企业。重点引导扬子江药业、新时代造船、汤臣压克力等行业标杆企业带领配套中小企业共同建立检验检测设备开放共享机制,建立配套产品标准,帮助中小企业由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基础零部件加工逐步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核心部件或业务拓展。抓住全市创建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契机,加强工业企业技术标准、工艺标准和产品标准的研究、制定、采用、监管工作,深化品质泰州建设。(TC)

相关行业分析报告参考《2021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分析报告-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商机研究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环境监测行业:水质监测为主要市场  相关投融资金额整体增长

我国环境监测行业:水质监测为主要市场 相关投融资金额整体增长

而在政策支持下,我国环境监测相关投融资事件增多。数据显示,2022年到2023年我国环境监测投融资事件和投融资金额增长,到2023年我国环境监测发生投融资事件7起,投融资金额为4.32亿元。2024年1-4月25我国投融资事件发生1起投融资事件,投融资金额约为3亿元。

2024年04月29日
政策及需求推动我国第三方检测服务市场发展  民企国企数量占比旗鼓相当

政策及需求推动我国第三方检测服务市场发展 民企国企数量占比旗鼓相当

企业方面,根据企查查数据显示,截止到目前,我国第三方检测服务行业相关企业共有2711家。而从企业类型占比情况来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数量占比接近,数据显示,2020年国有企业在整体市场中占比为48.60%;民营企业占比为46.20%。

2024年04月08日
我国研学旅行行业:新增相关企业数量逐渐减少 下沉市场政策利好

我国研学旅行行业:新增相关企业数量逐渐减少 下沉市场政策利好

整体来看,虽然市场规模有所下降,但整体市场热度不减,数据显示,在2022年我国研学旅行人次突然破600万人次,远超2019年的480万人次,而随着疫情影响的减小,研学旅行市场发展将持续增长,预计到2024年将达到1721亿元。

2024年04月02日
车险改革不断深化后我国汽车保险收入高速增长 未来行业将愈发规范、多元化

车险改革不断深化后我国汽车保险收入高速增长 未来行业将愈发规范、多元化

由于其他财产保险市场的快速扩张,以及综改等影响,2020年和2021年我国车险保费收入规模呈有所下降,机动车辆保险保费收入占全部保费收入的比重正在逐年下降,但仍然占据了财产保险的主要市场。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车险保费收入为7773亿元,同比下降5.72%。

2024年03月25日
2023年我国在线旅游热度强势复苏 各大旅游平台营收同比大幅增长

2023年我国在线旅游热度强势复苏 各大旅游平台营收同比大幅增长

在2023年随着疫情政策的放开和国民经济复苏的环境下,我国旅游市场也逐渐回暖,国内旅游人次持续攀升。数据显示,在2023年国内旅游收入.91万亿元,比上年增加2.87万亿元,同比增长140.3%,出游人次达到了48.91亿,比上年同期增加23.61亿,同比增长93.3%。

2024年03月19日
我国会展市场已全面复苏 出海热潮下行业未来发展将趋向国际化和专业化

我国会展市场已全面复苏 出海热潮下行业未来发展将趋向国际化和专业化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向好,会展市场需求回暖,行业迎来全面复苏,且回升趋势强烈,目前中国经贸类展会举办规模已超疫情前水平。《中国展览经济发展报告2023》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共举办经贸类展会3923场,较2022年增长117.1%,较2019年增长10.6%。

2024年03月07日
我国公关服务行业:业务类型愈发元化 数字化转型大势所趋

我国公关服务行业:业务类型愈发元化 数字化转型大势所趋

与欧美发达国家地区相比,中国公关服务行业起步较晚,行业发展经历了初步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目前正处于行业转型阶段,传统公关服务业务逐步减少,新媒体营销等新兴公关服务业务发展迅猛,业务类型也越来越多元化。

2024年03月06日
我国金融信息服务行业整体壁垒较高 2023年东方财富增加注册资本约20%

我国金融信息服务行业整体壁垒较高 2023年东方财富增加注册资本约20%

金融信息服务是指向从事金融分析、金融交易、金融决策或者其他金融活动的用户提供可能影响金融市场的信息和/或者金融数据的服务。从行业壁垒来看,我国金融信息服务行业主要存在技术和人才壁垒、准入壁垒、用户群体壁垒、品牌壁垒等。

2024年02月2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