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功能饮料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集中度提升 东鹏饮料销量领跑

前言:

近年来,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健康意识增强及消费场景拓展等多重因素驱动下,我国功能饮料行业发展势头强劲,销量与市场规模不断上升。从市场结构看,行业呈现“能量饮料主导、运动饮料占比提升”的鲜明特征,其中运动饮料以9.66%的年均增速成为增长亮点。渠道布局上,线下仍为核心销售阵地,同时线上渠道份额逐步提升,渠道结构持续优化。

竞争格局方面,2022-2024年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头部企业优势愈发稳固,其中东鹏饮料自2021年起便保持销量领先,2024年仍稳居行业第一。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人均功能饮料消费量远低于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市场未来增长潜力显著。

1.多重因素驱动下,我国功能饮料行业发展势头强劲,销量和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功能饮料行业发展现状研究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2年)》显示,功能饮料指含有特定成分,作用于人体特定身体机能的软饮制品,主要包括能量饮料、运动饮料及其他功能饮料。近年来,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公众健康意识增强、运动健身人群规模扩大、产品消费场景拓展和销售渠道日益完善,以及企业积极开展营销推广和产品创新等多重因素推动下,我国功能饮料行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销量与市场规模不断上升。数据显示,2019-2024年,我国功能饮料销量由2019年的89亿升增长至2024年的139亿升,年复合增长率约为9.33%;与此同时,其市场规模由1119亿元增长至166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8.27%。

我国功能饮料行业发展驱动因素分析

驱动因素 详情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为功能饮料市场提供了坚实的消费基础。居民购买力提升,消费者在选择饮品时不仅关注基本解渴功能,更愿意为产品带来的附加功能价值(如提神、补充营养等)支付溢价,为功能饮料市场的产品升级与价值提升创造了有利条件。
公众健康意识不断增强 消费者日益重视饮食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功能饮料因其能够针对性地补充能量、电解质或营养素,契合了公众对健康管理的需求,从普通软饮中脱颖而出,成为特定场景下的主动选择。
消费场景不断拓展 功能饮料的消费场景已从传统的加班、熬夜、运动后等“疲劳恢复”场景,延伸至工作会议、学习备考、电竞娱乐、户外旅行等多种场合。场景拓展带动消费群体从原先以司机、工人、健身爱好者等体能消耗较大人群为主,扩大至白领、学生、电竞玩家等更广泛群体。消费场景的多元化直接推动了购买频次的提升和消费群体的扩大,为行业带来了持续增长的市场空间,同时促使企业针对不同场景开发细分产品,进一步推动行业向精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运动健身人群规模扩大 健身与运动人群壮大,带动了运动饮料和能量饮料作为运动前后能量与电解质补充的常态化消费,为功能饮料品类提供了显著且持续增长的核心消费群体。
销售渠道日益完善 功能饮料销售渠道体系持续完善,目前已形成涵盖传统商超、便利店、餐饮门店、加油站商店、健身房及自动贩卖机等线下触点,并结合电商平台、社交电商、社区团购等线上渠道的多元化分销网络。这一立体化的渠道布局显著提升了产品的终端可见度与消费便利性,有效实现对不同区域、不同消费习惯人群的广泛覆盖,为市场渗透与销售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企业积极开展营销推广 企业通过明星代言、体育赛事赞助、社交媒体互动等方式加强消费者沟通,提升消费者对功能饮料的认知与接受度,同时强化品牌形象,增强用户黏性。
企业持续推进产品创新 为适应不断细分的市场需求,企业在口味、配方(如低糖、零卡、添加天然营养成分)和包装形态(如迷你罐、共享装)等方面持续创新,有效吸引新客群并提高老顾客的复购意愿。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东鹏饮料招股说明书、沙利文、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东鹏饮料招股说明书、沙利文、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东鹏饮料招股说明书、沙利文、观研天下整理

2.能量饮料主导功能饮料市场,运动饮料增长亮眼且占比提升

近年来,我国功能饮料行业整体呈现出“能量饮料主导,运动饮料占比提升”的发展格局。其中,能量饮料作为我国功能饮料市场的核心品类,长期占据主导地位。2019-2024年,其市场规模实现稳步增长,从770亿元逐步提升至1114亿元,在功能饮料整体市场中的占比始终保持在65%以上。不过,受其他细分品类增长的分流影响,能量饮料的市场规模占比整体呈缓慢下滑趋势,从2019年的68.81%微降至2024年的66.91%。

作为市场第二大细分品类,运动饮料的增长表现尤为亮眼,成为推动功能饮料市场结构变化的重要力量。2019年其市场规模为345亿元,到2024年已跃升至54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66%——这一增速不仅高于能量饮料7.67%的水平,也超过了功能饮料行业整体8.27%的增速。与此同时,运动饮料市场规模占比从2019年的30.83%上升至2024年的32.85%。

作为市场第二大细分品类,运动饮料的增长表现尤为亮眼,成为推动功能饮料市场结构变化的重要力量。2019年其市场规模为345亿元,到2024年已跃升至54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66%——这一增速不仅高于能量饮料7.67%的水平,也超过了功能饮料行业整体8.27%的增速。与此同时,运动饮料市场规模占比从2019年的30.83%上升至2024年的32.85%。

数据来源:东鹏饮料招股说明书、沙利文、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东鹏饮料招股说明书、沙利文、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东鹏饮料招股说明书、沙利文、观研天下整理

3.功能饮料销售长期以线下渠道为主,线上市场份额逐渐提升

功能饮料因能快速补给能量、水分、电解质及其他营养元素,即时性消费特点突出;且产品重量大,线上销售还需额外承担包装防护与快递费用,成本压力显著,因此销售长期以线下渠道为主。2019-2024年,传统商超、便利店、餐饮门店、加油站商店、健身房及自动贩卖机等线下渠道的市场份额始终维持在95%以上。相较于线下,线上渠道销售占比虽低,但近年来呈逐步提升态势,市场份额从2019年的2.77%稳步增长至2024年的3.48%,渠道结构持续优化。

功能饮料因能快速补给能量、水分、电解质及其他营养元素,即时性消费特点突出;且产品重量大,线上销售还需额外承担包装防护与快递费用,成本压力显著,因此销售长期以线下渠道为主。2019-2024年,传统商超、便利店、餐饮门店、加油站商店、健身房及自动贩卖机等线下渠道的市场份额始终维持在95%以上。相较于线下,线上渠道销售占比虽低,但近年来呈逐步提升态势,市场份额从2019年的2.77%稳步增长至2024年的3.48%,渠道结构持续优化。

数据来源:东鹏饮料招股说明书、沙利文、观研天下整理

4.功能饮料行业集中度提升,东鹏饮料销量持续领跑

头部企业凭借多年积累的经营优势,在我国功能饮料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它们依托规模化生产带来的成本控制能力、长期沉淀的品牌影响力,以及覆盖商超、便利店、加油站等多场景的深度销售网络,持续抢占市场份额,推动行业资源不断向头部集中。

数据显示,以销量为统计维度,我国功能饮料行业前五大企业的市场份额由2022年的57.8%增加至2024年的61.6%,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头部企业的主导地位愈发稳固。具体到企业竞争格局,东鹏饮料的表现亮眼,自2021年起便在我国功能饮料行业中保持销量第一的领先地位,2024年其销量份额约为26.3%,较排名第二的华彬集团高出14.5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以销量为统计维度,我国功能饮料行业前五大企业的市场份额由2022年的57.8%增加至2024年的61.6%,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头部企业的主导地位愈发稳固。具体到企业竞争格局,东鹏饮料的表现亮眼,自2021年起便在我国功能饮料行业中保持销量第一的领先地位,2024年其销量份额约为26.3%,较排名第二的华彬集团高出14.5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东鹏饮料招股说明书等、观研天下整理

5.我国人均功能饮料消费量偏低,未来增长潜力显著

相比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我国人均功能饮料消费量仍处于偏低水平,存在显著的市场增长空间。从具体数据来看,2024年我国人均功能饮料年消费量为9.9升,而同期美国的人均消费量已达到54.9升,德国为20.1升,日本为21.9升,这一差距直观反映出我国功能饮料市场尚未完全释放潜力。

相比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我国人均功能饮料消费量仍处于偏低水平,存在显著的市场增长空间。从具体数据来看,2024年我国人均功能饮料年消费量为9.9升,而同期美国的人均消费量已达到54.9升,德国为20.1升,日本为21.9升,这一差距直观反映出我国功能饮料市场尚未完全释放潜力。

数据来源:东鹏饮料招股说明书、沙利文、观研天下整理

展望未来,随着居民对功能饮料认知度的不断加深、消费场景的持续拓展以及健康能量补充需求的稳步增长,我国人均功能饮料消费量预计将进入持续上升通道,到2029年有望提升至16.2升。在此推动下,预计2029年我国功能饮料市场规模可达到2810亿元,在2024-2029年期间将实现11.03%的年均复合增长率。

展望未来,随着居民对功能饮料认知度的不断加深、消费场景的持续拓展以及健康能量补充需求的稳步增长,我国人均功能饮料消费量预计将进入持续上升通道,到2029年有望提升至16.2升。在此推动下,预计2029年我国功能饮料市场规模可达到2810亿元,在2024-2029年期间将实现11.03%的年均复合增长率。

数据来源:东鹏饮料招股说明书、沙利文、观研天下整理(WJ)

0930 定制海报(邮箱右下)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功能饮料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集中度提升 东鹏饮料销量领跑

我国功能饮料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集中度提升 东鹏饮料销量领跑

近年来,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健康意识增强及消费场景拓展等多重因素驱动下,我国功能饮料行业发展势头强劲,销量与市场规模不断上升。从市场结构看,行业呈现“能量饮料主导、运动饮料占比提升”的鲜明特征,其中运动饮料以9.66%的年均增速成为增长亮点。渠道布局上,线下仍为核心销售阵地,同时线上渠道份额逐步提升,渠道结构持续

2025年10月14日
高端茶叶领跑我国茶行业 差异化、智能化双轮驱动企业突围

高端茶叶领跑我国茶行业 差异化、智能化双轮驱动企业突围

我国是茶消费大国。近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多饮茶、饮好茶正逐渐成为健康生活的新风尚,推动我国茶叶内销市场总量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茶叶内销总量达到240.4万吨,同比增长0.27%,2013-2023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03%。2024年,我国茶叶内销总量241.3万吨左右,同

2025年10月14日
我国红茶行业产量产值双增 内销态势良好 但出口均价持续走低

我国红茶行业产量产值双增 内销态势良好 但出口均价持续走低

红茶作为我国第二大茶类,近年来产量和产值不断上升。与此同时,在多重因素推动下,其内销市场整体保持稳健发展态势,内销量和内销额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红茶内销量占茶叶总内销量的比重已从2020年的14.30%提升至2024年的15.90%,反映出国内茶叶消费结构逐渐向红茶倾斜。从出口来看,自2022年起,我国

2025年10月13日
我国“柿业超级大国”地位稳固 但深加工不足仍是产业升级核心痛点

我国“柿业超级大国”地位稳固 但深加工不足仍是产业升级核心痛点

我国是全球柿子种植大国以及生产大国,其种植面积占比超九成、产量占据四分之三。据初步统计,2023年全球柿子种植面积达到109.2万公顷(1638万亩);其中中国柿子种植面积达100.6万公顷(1509万亩),占全球比重达到92.1%。2023年全球柿子产量达到528.4万吨;其中中国柿子产量超400万吨,占比75%以上

2025年10月10日
凉味剂行业:WS系列产品取代薄荷醇趋势显著 中草香料增长速度领先

凉味剂行业:WS系列产品取代薄荷醇趋势显著 中草香料增长速度领先

薄荷醇,也叫薄荷脑,是使用范围最广的传统凉味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日化、烟草等行业。下游市场平稳发展下薄荷醇需求保持稳定,目前全球薄荷醇每年消耗量约 4 万吨。2021年全球薄荷醇市场规模约为 47 亿元,预计 2028年全球薄荷醇市场规模将达到 75 亿元,2021-2028 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6.9%。

2025年10月06日
冷链发展下我国NFC果汁行业供给能力增强 市场规模强劲增长 农夫山泉稳坐龙头

冷链发展下我国NFC果汁行业供给能力增强 市场规模强劲增长 农夫山泉稳坐龙头

NFC果汁在加工过程中受热时间比较短,所以最大程度地保留了水果原有的营养成分、新鲜水果的原汁原味。随着人们健康意识提升和市场消费升级,NFC果汁迎来广阔增长空间。2019-2024年我国NFC果汁市场规模由30亿元增长至64亿元,CAGR达16.4%。期间2020年经历疫情冲击短暂下滑,但随后快速复苏并加速增长,我国N

2025年09月30日
我国黄油行业:下游B端使用场景不断扩容打开空间 市场高度依赖进口

我国黄油行业:下游B端使用场景不断扩容打开空间 市场高度依赖进口

近年来,我国烘焙品类热度上升,市场规模稳步扩张,带动黄油等固态乳制品的需求增长。2024年,我国烘焙市场规模突破6110亿元,同比上年增长8.8%,这一增速远超众多传统食品行业。预计到2029年,我国烘焙食品市场规模将历史性地突破8595.6亿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稳健维持在7.3%左右。

2025年09月24日
冷链技术升级+消费渠道多元化下我国冷冻烘焙食品快速发展 企业正加速入局

冷链技术升级+消费渠道多元化下我国冷冻烘焙食品快速发展 企业正加速入局

冷冻烘焙食品是烘焙产业的重要分支。烘焙又称为烘烤、焙烤,是指在物料燃点之下通过干热的方式使物料脱水变干变硬的过程。虽然我国烘焙行业发展时间较短,但近年在消费升级趋势下,消费场景多元及消费者对于烘焙食品健康营养的追求,带动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2025年09月2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