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煤制乙二醇是乙二醇生产的重要技术路线,占据38%的市场份额
煤制乙二醇是乙二醇生产的重要技术路线,是以煤炭为起始原料,历经一系列复杂化学转化过程,最终生产出乙二醇产品。乙二醇简称EG,又名“甘醇”,化学式为(CH2OH)2,是最简单的二元醇,也是一种常用的有机溶剂,被广泛应用于聚酯纤维、防冻液、涂料等众多领域,市场需求巨大。而煤制乙二醇工艺的出现,为乙二醇的生产开辟了新的路径,有效缓解了对石油资源的依赖。2024年,我国乙二醇市场规模为1058.72亿元。其中煤制乙二醇市场规模为402.31亿元,占据38%的市场份额。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二、丰富的煤炭资源为我国煤制乙二醇提供广阔的发展保障
煤制乙二醇的主要原料是煤炭,其品质和供应稳定性对煤制乙二醇的生产至关重要。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煤炭供应能力也稳步提升,为我国煤制乙二醇提供广阔的发展基础。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原煤产量47.6亿吨,同比增长1.3%,再度刷新历史记录,彰显了我国煤炭生产的强劲韧性与保障能力。过去4年(2021-2024年),依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数据,全国累计生产煤炭181.8亿吨,约占全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的66.6%,凸显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基石般的重要地位。2025年1-7月我国原煤产量累计约为277922.7万吨,同比增长3.8%。可见,我国煤炭持续增产为煤制乙二醇行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保障。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三、基于“煤多油少”能源结构,我国煤制乙二醇产能不断扩张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煤制乙二醇行业发展深度研究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2年)》显示,一直以来,国内煤制乙二醇装置开工率不高,主要包括其项目投产过多、产品供过于求,并且还和蒸汽消耗高以及无上下游产业链正相关,或是项目建在西部,导致运输费用过高等,同时还受到国家“双碳”战略以及企业安全问题、高成本等因素影响。同时,由于煤制乙二醇在生产过程中,副产了不同于石油路线的醛、酸、醇、酯类微量杂质,可能会对高档纺丝产品染色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下游聚酯纺丝企业更倾向于油制乙二醇,大大压缩了煤制乙二醇装置的生存空间。不过,基于我国“煤多油少”的能源结构,近年我国开始大力推广煤制乙二醇的生产路线。2025年1-7月,我国煤制乙二醇平均开工率为60.73%,较去年同期提升5个百分点。
依托煤炭资源优势,近年我国在煤制乙二醇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如2010年3月,采用中科院物构所技术的全球首个煤制乙二醇工业示范项目——通辽金煤20万吨/年的煤制乙二醇装置试车成功并投入使用,这标志着煤制乙二醇技术正式进入工业化应用阶段。此后,中国的煤制乙二醇产能迅速增长。2023年我国煤制乙二醇产能达到1134万吨,相比于疫情初期的产能已经翻倍。到2024年我国煤制乙二醇产能进一步增长到1134万吨。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产能不断扩张的同时下游需求却表现疲软,使得市场面临过剩压力。有数据显示,2025年煤制乙二醇下游聚酯行业开工率虽然维持在87%左右,但终端织造领域订单增长持续乏力,导致聚酯工厂及贸易商补库意愿低迷,市场交投活跃度受限,难以形成向上的有效驱动。在此情况下,聚酯行业出现减产情况。如2025年前4月,聚酯行业计划减停产623万吨,其中420万吨减产在4月中旬前完成,以长丝装置为主。随后,7月龙头企业联合减产336万吨PET产能(占总产能16.3%)。此外,裕龙石化80万吨新装置投产等供应增量将进一步加剧市场过剩压力。
四、“双碳”战略推动我国煤制乙二醇行业转型加速,向更加绿色、低碳方向发展
煤制乙二醇项目通常能耗较高、碳排放强度大,面临着严格的能耗双控和碳排放约束。如煤制乙二醇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基准水平为1350千克标准煤/吨,标杆水平为1000千克标准煤/吨。“双碳”战略的推进,对煤制乙二醇产业产生了重大影响。据了解,在“双碳”战略下,国家严格限制煤制乙二醇新增产能,要求新建项目必须满足煤炭供应、能耗水平等硬性指标,并明确到2025年基准水平以下产能需清零。同时,《关于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要求从严从紧控制现代煤化工产能规模和新增煤炭消费量,对新建煤制乙二醇项目的煤炭供应、能耗水平等提出了严格要求。在此背景下,我国煤制乙二醇行业转型将加速,向更加绿色、低碳的方向发展。
煤制乙二醇行业相关政策(部分)
时间 | 部门 | 政策文件 | 主要内容 |
2022年4月 | 工业和信息化部 | 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 加快煤制化学品向化工新材料延伸,煤制油气向特种燃料、高端化学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发展,煤制乙二醇着重提升质量控制水平。 |
2023年6月 | 发改委 | 《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3年版)》 | 结合工业重点领域产品能耗、规模体量、技术现状和改造潜力等,进一步拓展能效约束领域。在此前明确炼油、煤制乙二醇等25个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的基础上,增加乙二醇,尿素等11个领域,进一步扩大工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范围。原则上应在2026年底前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 |
2023年7月 | 国家发展改革委 | 关于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 | 推动存量现代煤化工项目加快实施先进技术装备改造升级,新建煤制烯烃、煤制对二甲苯(PX)、煤制甲醇、煤制乙二醇、煤制可降解材料等项目重点向煤水资源相对丰富、环境容量较好地区集中,促进产业集聚化、园区化发展。 |
2024年8月 | 国务院办公厅 | 加快构建碳排放双空制度体系工作方案 | 按照急用先行原则,聚焦电力、燃油、钢铁、电解铝、水泥、化肥、氢、石灰、玻璃、乙烯、合成氨、电石、甲醇、煤化工动力电池、光伏、新能源汽车、电子电器等重点产品,组织相关行业协会、企业、科研单位等制定发布产品碳足迹核算行业标准或团体标准。 |
2024年9月 | 发改委等6部门 | 关于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意见 | 推动煤化工与绿电、绿氢、储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耦合发展,打造低碳循环的煤炭高效转化产业链,促进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五、我国煤制乙二醇企业区域分布特征明显,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山西、陕西等煤炭资源富集区
我国煤制乙二醇企业区域分布特征明显。由于我国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山西、陕西和内蒙古等地,这些地区在生产乙二醇产品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因此目前我国煤制乙二醇企业主要集中于内蒙古、山西、陕西、新疆等煤炭主产区。例如内蒙古鄂尔多斯、锡林郭勒等地的煤炭探明储量超7000亿吨,支撑了榆林化学、内蒙古荣信等企业的产能布局。山西宁武煤田、河东煤田等煤炭资源丰富,支撑寿阳化工、沃能化工等企业依托本地煤炭资源发展。
目前我国煤制乙二醇市场主要有榆林化学、新疆天业、华鲁恒升、广汇环保、内蒙古荣信、神华榆林、永成永金、榆能化学、安徽红四方、彬州化工、昊源化工、美锦华盛、内蒙古中化学、黔希煤化、沃能化工、寿阳化工等企业。其中榆林化学为行业龙头企业,其2024年产能占比15.3%;其次为新疆天业和华鲁恒升,分别占8.1%和4.7%。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WW)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