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纯苯作为石油化工核心基础原料之一,我国已构建起覆盖原料端、生产端、应用端的完善产业链。行业呈现产能产量双升、全球占比持续提升的态势,且区域与企业集中度显著。值得注意的是,纯苯下游需求受多领域驱动快速增长,表观消费量增速领先产能与产量增长,且叠加多重因素推动,进口量快速增长,而出口市场尚未有效打开。
1.我国纯苯已构建起完善高效产业链体系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纯苯行业发展现状研究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2年)》显示,纯苯是石油化工领域关键的基础原料之一,我国已构建起覆盖原料端、生产端、应用端的完善高效产业链体系。上游主要原材料包括原油、煤炭等;中游为纯苯生产环节,依据原料来源与生产工艺差异,主要分为石油苯和加氢苯两大类;下游应用场景广泛,可用于生产苯乙烯、苯酚、己内酰胺、苯胺、己二酸等多种化工产品,支撑多个相关产业发展。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2.产能产量双升!我国纯苯行业供给能力持续强化,全球产能占比提升
近年来,我国纯苯行业供给能力不断提升。随着炼化项目持续投产及石化产业向深加工转型,我国纯苯行业产能快速扩张,从2020年的1670万吨增至2024年的2573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1.41%,增速持续领先全球。与此同时,全球新增纯苯产能近年多集中于我国,推动我国产能全球占比持续提升,由2020年的24.10%增长至2024年的30.88%。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随着产能扩张,我国纯苯产量也随之上升,由2020年的1272.0万吨增长至2024年的2092.1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3.25%。纯苯产量与产能的协同提升,共同推动了行业供给能力的显著增强。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3.区域+企业双集中:纯苯行业集中化特征显著
我国纯苯行业呈现显著的集中化特征。从区域分布看,产能高度集中于华东、东北和华南地区,2024年三大区域合计占据全国总产能的85%。其中,华东地区凭借优越的水陆运输条件,以及苯乙烯等下游消费市场优势,实现高效产销协同,产能占比达53%,稳居全国核心产区。东北地区凭借丰富石油资源与中石油炼厂布局,位居全国第二大产能区,占比18%。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从企业格局看,我国纯苯产能主要集中在中石油、中石化、浙江石化、恒力石化等少数企业手中。尽管行业产能CR5自2022年起呈缓慢下滑趋势,但仍持续保持在60%以上的较高水平,市场集中度依然显著。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4.纯苯生产呈现“石油苯为主、加氢苯为辅”的格局
我国纯苯生产以石油苯为主、加氢苯为辅的格局明确。石油苯因纯度高、杂质含量低,成为市场主流产品,2024年产能占比超70%;加氢苯虽纯度相对较低,应用范围受到一定限制,但依托我国“油少煤多”的资源禀赋,仍成为纯苯市场的重要补充,与石油苯形成互补供给格局。
纯苯分类情况
| 项目 | 石油苯 | 加氢苯 |
| 生产路径 | 以原油为源头,通过石脑油催化重整、乙烯裂解副产裂解汽油加氢、甲苯歧化等工艺提取 | 源自煤炭资源,是以焦化粗苯为原料,经过加氢精制处理得到 |
| 纯度 | 纯度高,可达99.9%以上 | 纯度略低于石油苯,一般在96%-99%之间 |
| 杂质 | 杂质含量少 | 含有微量硫、氮、氯等杂质 |
| 应用范围 | 应用范围更广,适用于对品质要求较高的下游领域 | 应用范围相对受限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5.多重因素驱动!纯苯下游需求持续旺盛,表观消费量实现快速增长
纯苯下游应用体系成熟,苯乙烯、苯酚、己内酰胺、苯胺、己二酸等核心行业产业链完善,衍生产品丰富且层级多样,终端需求广泛覆盖汽车、家电、日用品、建筑、轨道交通、服装纺织、风电等多个重要领域。从消费结构来看,上述五大产品构成纯苯核心消费支柱,2024年合计占比超90%,其中苯乙烯为第一大消费领域,占比42%,己内酰胺和苯酚分别以19%、16%的占比位居前列。
苯乙烯下游应用情况
| 下游产品名称 | 下游产品用途 | 终端 |
| 苯乙烯 | 生产聚苯乙烯(PS)、发泡聚苯乙烯(EPS)、ABS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UPR)、丁苯橡胶(SBR)及丁苯乳胶(SBL)等产品 | 汽车、家电、日用品、建筑等 |
| 己内酰胺 | 90%以上用于生产尼龙6,进而用于生产锦纶纤维与工程塑料等 | 汽车、轨道交通、服装纺织、 |
| 苯酚 | 可用于生产酚醛树脂、双酚A、环已酮、水杨酸、壬基酚、烷基酚等多种化工产品和中间体 | 电子电器、汽车、风电、建筑等 |
| 苯胺 | 主要用于生产M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橡胶助剂、染料、香精、农药及医药中间体等产品 | 家电、汽车、制鞋、农药、医药等 |
| 己二酸 | 主要用于生产聚氨酯产品(如PU浆料、TPU、鞋底原液等)、尼龙66(PA66)、热塑性生物降解塑料PBAT(聚己二酸丁二醇酯)等 | 制鞋、服装纺织、汽车、轨道交通、包装等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近年来,我国纯苯下游需求持续旺盛,表观消费量实现快速增长。数据显示,纯苯表观消费量从2020年的1481.48万吨攀升至2024年的2523.4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4.24%,显著高于同期产能(11.41%)及产量(13.25%)的增速,供需格局呈现需求引领特征。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注:表观消费量按产量+进口量-出口量计算
这一增长态势由多重因素共同驱动:其一,近年来国内苯乙烯产能不断扩张,聚苯乙烯、ABS树脂在家电、汽车等领域需求释放,进口替代进程同步推进,持续拉动纯苯消费;其二,汽车轻量化趋势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刺激工程塑料需求提升,间接带动苯乙烯、己内酰胺等产品消费,进而提振纯苯需求;其三,风电产业扩张推动环氧树脂产能投放,增加双酚A及上游苯酚消费,为纯苯需求注入动力;其四,可降解材料政策红利下,己二酸下游聚己二酸丁二醇酯大规模扩产,进一步打开纯苯需求空间;其五,国内MDI产能持续扩张释放,为苯胺及上游纯苯行业带来可观需求增量。
6.纯苯进口量快速增长,出口市场尚未有效打开
尽管我国纯苯供给能力持续增强,但由于下游需求增速超过产能与产量增长,加之贸易习惯、港口条件及部分来源国的性价比优势等因素影响,进口规模并未被国内供应完全替代,反而持续攀升。数据显示,我国纯苯进口量从2020年的209.79万吨增至2024年的431.32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9.74%;2025年1–9月进一步增至411.47万吨,同比增长40.54%。相比之下,我国纯苯出口市场尚未有效打开,未形成规模输出,2024年出口量仅为0.02万吨,几乎可忽略不计。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观研天下整理(WJ)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