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全球小核酸药物行业爆发 三大海外巨头掌控市场 中国本土企业如何破局?

一、全球小核酸药物市场爆发,中国展现惊人成长速度

小核酸药物以RNA为靶点、通过促进或抑制翻译来调节蛋白质表达,包括ASO(反义寡核苷酸)、siRNA(小干扰 RNA)等。

小核酸药物主要具备靶标可及性广、靶向性/特异性强、研发效率高、给药间隔长等优势,在精准靶向给药的同时,显著提升慢病患者依从性,打开潜在临床需求。2024年全球小核酸药物市场规模达到52.47亿美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8%。

小核酸药物主要具备靶标可及性广、靶向性/特异性强、研发效率高、给药间隔长等优势,在精准靶向给药的同时,显著提升慢病患者依从性,打开潜在临床需求。2024年全球小核酸药物市场规模达到52.47亿美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8%。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相比之下,中国市场起步较晚,但展现出惊人的成长速度。“十三五”规划等多项国家政策促进开发生物治疗性疫苗、RNA 干扰药物等,以及《国务院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广开靶点、精准及新型治疗药物。2022年中国RNAi疗法市场规模达约4百万美元,预计2025年中国RNAi疗法市场规模将超3亿美元,2022-2025年年复合增长率超300%,预计2030年中国RNAi疗法市场规模将达约30亿美元,2025-2030年年复合增长率超50%。

相比之下,中国市场起步较晚,但展现出惊人的成长速度。“十三五”规划等多项国家政策促进开发生物治疗性疫苗、RNA 干扰药物等,以及《国务院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广开靶点、精准及新型治疗药物。2022年中国RNAi疗法市场规模达约4百万美元,预计2025年中国RNAi疗法市场规模将超3亿美元,2022-2025年年复合增长率超300%,预计2030年中国RNAi疗法市场规模将达约30亿美元,2025-2030年年复合增长率超50%。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二、技术不断突破,小核酸药物研发及应用由遗传罕见病向慢性病及肿瘤领域拓展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小核酸药物行业现状深度分析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2025-2032年)》显示,回顾发展历程,全球小核酸药物于90年代进入技术探索期,彼时以硫代磷酸为主的化学修饰,然而脱靶性较多,包括补体激活和序列特异性免疫激活;00年代Gapmer技术引入2‘-O-烷基(以及其它修饰)结构,增加核酸酶降解的稳定性。2006年RNAi疗法获得诺贝尔奖,然而药物特性掌握不全以及商业化问题导致小核酸领域进入了震荡发展的阶段。2016年以来,多款核酸药物获批上市,2018年首个siRNA获批,GalNAc递送技术促进各类靶点和疾病的研发,小核酸领域迈入新的快速发展阶段。截至2025年中,全球共获批上市22款,13款ASO药物、7款siRNA药物、2款核酸适配体药物,其中遗传罕见病类目是获批最多的适应症类别,达16款。

回顾发展历程,全球小核酸药物于90年代进入技术探索期,彼时以硫代磷酸为主的化学修饰,然而脱靶性较多,包括补体激活和序列特异性免疫激活;00年代Gapmer技术引入2‘-O-烷基(以及其它修饰)结构,增加核酸酶降解的稳定性。2006年RNAi疗法获得诺贝尔奖,然而药物特性掌握不全以及商业化问题导致小核酸领域进入了震荡发展的阶段。2016年以来,多款核酸药物获批上市,2018年首个siRNA获批,GalNAc递送技术促进各类靶点和疾病的研发,小核酸领域迈入新的快速发展阶段。截至2025年中,全球共获批上市22款,13款ASO药物、7款siRNA药物、2款核酸适配体药物,其中遗传罕见病类目是获批最多的适应症类别,达16款。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随着技术不断突破,小核酸药物研发及应用由遗传罕见病向慢性病及肿瘤领域拓展。预计 2030 年全球RNAi疗法中常见病及肿瘤领域市场规模占比将达 54%。

截至2025年中全球进入III期临床的小核酸管线适应症

产品名称 靶点 研发单位 适应症 全球最高阶段
VSA-001 ApoC-111 维亚臻生物 脂蛋白脂肪酶缺乏症 注册申请(2024-11-18)
STP-702 M1 protein,PA protein 圣诺生物 流感病毒感染 注册申请(2021-12-31)
VSA-003 ANGPTL3 维亚臻生物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临床Ⅲ期(2024-11-22)
塞迪司兰cemdisiran ASGPR,Complement C5 Alnylam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临床Ⅲ期(2024-06-14)
AOC-1001 CD71;DMPK Avidity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 临床Ⅲ期(2024-05-08)
Lepodisiran Sodium ASGPR;Lp(a) Dicerna,礼来制药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临床Ⅲ期(2024-02-27)
奥帕司兰olpasiran Lp(a) Arrowhead,安进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临床Ⅲ期(2022-10-12)
ARO-AAT ASGPR;SERPINA1 Arrowhead,武田 a-1抗胰蛋白酶缺乏性肝病,a-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 临床Ⅲ期(2019-03-21)
替伐西兰tivanisiran TRPV1 Sylentis SAU 干眼症 临床Ⅲ期(2017-01-30)
特拉西兰teprasiran TP53 Quark,诺华 心脏手术后急性肾损伤,肾移植功能延迟恢复 临床Ⅲ期(2015-11-18)
考多西兰cosdosiran CASP2 Quark 视神经病变 临床Ⅲ期(2015-01-13)
瑞夫西兰revusiran ASGPR,TTR Alnylam 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心肌病 临床Ⅲ期(2014-10-17)
贝伐拉尼bevasiranib VEGF-A OPKO Health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临床Ⅲ期(2007-08-01)
ARO-APOC3 ApoC-III Arrowhead 高甘油三酯血症 临床Ⅲ期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三、全球小核酸药物市场由三大海外巨头掌控,中国企业加速破局

全球小核酸药物市场竞争格局高度集中,Alnylam、Ionis、Sarepta三大海外巨头掌控着全球95%的市场份额。中国企业多维度加速破局。一方面,企业间合作加快:瑞博生物与勃林格殷格翰合作开发肝病药物,交易额超过20亿美元;舶望制药与诺华的合作金额更是高达41.65亿美元,成为中国生物科技公司最大海外授权交易之一。另一方面,本土企业通过整合国内供应链,借助CDMO平台(如药明康德)以及实现上游原料国产化(如亚磷酰胺单体),有效降低成本,提升国际竞争力。

全球小核酸药物市场竞争格局高度集中,Alnylam、Ionis、Sarepta三大海外巨头掌控着全球95%的市场份额。中国企业多维度加速破局。一方面,企业间合作加快:瑞博生物与勃林格殷格翰合作开发肝病药物,交易额超过20亿美元;舶望制药与诺华的合作金额更是高达41.65亿美元,成为中国生物科技公司最大海外授权交易之一。另一方面,本土企业通过整合国内供应链,借助CDMO平台(如药明康德)以及实现上游原料国产化(如亚磷酰胺单体),有效降低成本,提升国际竞争力。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全球小核酸药物行业代表企业布局情况

企业 布局情况
Alnylam 凭借Patisiran(首款siRNA药物)和Onpattro占据领先地位。其GalNAc递送技术可实现肝脏靶向,后续研发管线涵盖心血管疾病(如ATTR-CM)和代谢疾病等领域。
Ionis Pharmaceuticals 作为行业先驱,其反义药物Spinraza(用于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和Tegsedi(用于治疗ATTR)在市场中表现出色。
诺华 通过收购ThesiRNA Company进入该领域,其英克司兰钠注射液(靶向PCSK9)已在中国上市。
Sarepta Therapeutics 专注于神经肌肉疾病,其反义RNA药物Exondys 51已获批用于治疗杜氏肌营养不良。
瑞博生物 与齐鲁制药合作开发靶向PCSK9的siRNA药物,交易金额高达7亿元。
舶望制药 与诺华达成合作,交易金额高达41.65亿美元,成为中国生物科技公司最大海外授权交易之一。
Avidity Biosciences 与阿斯利康达成合作,共同开发靶向肌肉的寡核苷酸疗法,交易总额可达10亿美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zl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益生元已完成从原料供应到终端消费的全链条布局 市场迈入五大趋势新周期

我国益生元已完成从原料供应到终端消费的全链条布局 市场迈入五大趋势新周期

益生元作为食品添加剂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应用领域正日益广泛。从富含益生元的低温酸奶、乳酸菌饮料等乳制品,到添加低聚果糖的面包、饼干等烘焙食品,再到功能性饮料及膳食补充剂,随着消费者对肠道健康管理的日益重视,益生元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已从单一功能向多维度健康赋能转变,为产业升级提供了核心驱动力。目前益生元在各类食品中已被广泛

2025年11月11日
全球盐酸氨丙啉供给压力加剧 市场价格上涨 国内出口导向下本土厂商有望充分受益

全球盐酸氨丙啉供给压力加剧 市场价格上涨 国内出口导向下本土厂商有望充分受益

盐酸氨丙啉技术壁垒高,反应链条长,控制要求严格,市场参与者较少,代表包括美国辉宝、大洋生物、绿洲化工、东康源科技、众合化工等。其中美国辉宝和中国大洋生物市占率合计超90%,呈现双寡头格局。

2025年11月07日
政策、需求、技术三重驱动 我国康复医疗迎机遇 但体制不完善+供给不足挑战仍存

政策、需求、技术三重驱动 我国康复医疗迎机遇 但体制不完善+供给不足挑战仍存

长期以来,我国医疗体系存在“重治疗、轻康复”的现象。但近年这一情况正在不断扭转。国家层面连续出台重磅政策,将康复医疗纳入健康中国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如2025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医养照护与管理专业建设工作的通知》,提出引导学校联合医养结合机构、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基层医

2025年11月06日
血液透析中心增多并下沉 促血液透析行业相关设备及耗材扩容 国产替代趋势显著增强

血液透析中心增多并下沉 促血液透析行业相关设备及耗材扩容 国产替代趋势显著增强

在国内,随着医保政策的不断完善,血液透析治疗的报销比例大幅提高,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使得更多患者能够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同时,国内医疗资源的不断投入和优化,血液透析中心的数量逐渐增加,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为市场的扩容提供了有力支撑。2020-2025年H1我国血液透析中心数量由6377家增长至8928家。

2025年10月31日
核心技术突破下骨传导耳机行业多点开花 头部稳步扩张 中小型企业如何突围?

核心技术突破下骨传导耳机行业多点开花 头部稳步扩张 中小型企业如何突围?

骨传导耳机早期聚焦于医疗领域的听力辅助,为传导性耳聋、单侧耳聋患者提供非侵入式听力重建方案。京东数据显示,2023年面向听力障碍人群的医疗级骨传导耳机产品需求增速高达50%。随着骨传导耳机行业在核心技术(如振子技术、漏音控制技术、噪声消除技术)领域取得显著进展,骨传导耳机在音质、漏音控制及佩戴舒适性方面实现了显著提升,

2025年10月30日
两大因素驱动 我国侵袭性真菌病诊断行业成长性较好 国产快速崛起

两大因素驱动 我国侵袭性真菌病诊断行业成长性较好 国产快速崛起

近年来,随着侵入性检查、介入治疗和手术、广谱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和肿瘤化疗药物的广泛应用,真菌感染的风险正在快速增加,尤其是病毒合并曲霉的感染以及由酵母及酵母样真菌造成的真菌性脓毒症。根据数据,全球每年约 3 亿人罹患严重的真菌感染,其中侵袭性真菌病发病率逐年提升,侵袭性真菌病平均致死率可达 27.6%。侵

2025年10月23日
免疫治疗将开启新纪元 我国胃癌围术期药物行业市场竞争格局良好

免疫治疗将开启新纪元 我国胃癌围术期药物行业市场竞争格局良好

全球每年新发胃癌病例约120万,中国约占其中的40%。中国早期胃癌占比很低,仅约20%,大多数发现时已是进展期,总体5年生存率不足50%。根据中国国家癌症登记中心数据,中国与美国胃癌新发患者人数预计将在2026年分别达到34.6万人、2.9万人。

2025年10月17日
惠及约20万存量患者 我国重症肌无力药物行业景气度较高 精准靶向成趋势

惠及约20万存量患者 我国重症肌无力药物行业景气度较高 精准靶向成趋势

重症肌无力(MG)作为一种由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引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波动性肌无力为特征,严重者可致呼吸衰竭,危及生命。其致病机制明确,约85%的患者与抗AChR抗体介导的补体通路激活密切相关。中国作为MG患者大国,拥有约20万存量患者,其中约15%-20%可能进展为死亡率极高的肌无力危象,临床需求远未满足。长期以

2025年10月1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