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政策助力技术落地 全球固态电池行业产业化加快 中国厂商布局趋向多元化

前言:随着对锂离子电池安全性和能量密度等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固态电池被普遍认为是下一代电池体系的重要升级方向。自2020年以来,各国持续推出固态电池产业相关政策,把固态电池产业化作为国家的战略目标之一,如欧盟发布《欧洲电池研发创新路线图》、《电池2030+路线图》等,中国颁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征求意见稿)、《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基于此,全球固态电池企业也积极进行产能布局。例如,SK On目标是在2028年实现固态电池的商业化;宁德时代、比亚迪计划到2027年实现小批量生产,在2030年后实现规模化生产。

1、固态电池被普遍认为是下一代电池体系的重要升级方向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固态电池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未来前景预测报告(2024-2031年)》显示,固态电池是一种采用固态电解质的电池技术。与液态锂离子电池由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和隔膜四大主材组成不同,固态电池使用固态电解质来替代电解液和隔膜。传统液态锂离子电池的理论能量密度上限约为350Wh/kg,其性能已经接近极限。随着对锂离子电池安全性和能量密度等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固态电池被普遍认为是下一代电池体系的重要升级方向。

固态电池、半固体电池、液态锂电池性能对比

项目

液态锂电池

半固态

全固态

正极材料备选

磷酸铁锂,三元锂

高镍三元,高电压高镍三元,超高镍三元

镍锰酸锂,富锂锰基

负极材料备选

碳,硅碳

碳,硅碳

含锂金属,金属锂

电解质材料

六氟磷酸锂,新型锂盐

新型锂盐,固态电解质+液态浸润剂

氧化物,聚合物,硫化物

隔膜

隔膜,微孔隔膜

涂覆隔膜

不需要

封装

方形/圆柱/软包

方形/圆柱/软包

软包

电芯能量密度

150-300Wh/kg

350Wh/kg

>500Wh/kg

优点

技术成熟,成本低

安全性高,可部分沿用现有生产工艺

性能提升巨大,安全性高

缺点

接近性能极限

成本高,性能提升幅度有限

成本高,量产难度大

发展现状

大规模装车

小规模装车

研发中后期样品试制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各国政策持续发力,推动固态电池技术落地

自2020年以来,各国持续推出固态电池产业相关政策,把固态电池产业化作为国家的战略目标之一。例如,2023年,欧盟发布《欧洲电池研发创新路线图》、《电池2030+路线图》,继续将第四代固态电池材料研发(交通应用)列为2030年优先事项,并实现电堆成本控制在75欧元每千瓦时之内。

海外国家(地区)固态电池政策

国家

时间

政策

要点

美国

2021

《锂电池20212030年国家蓝图》

提出到2030年实现包括固态电池在内的先进电池技术的规模化生产,固态电池目标能量密度达到500Wh/kg

日本

20228

《蓄电池产业战略》

提出通过绿色创新基金等方式,加快固态电池为核心的新一代电池、材料创新,提升电池续航,能量密度达到当前2倍以上水平,到2030年左右实现全固态锂电池的商业化

韩国

2021-2022

2030二次电池产业发展战略》《二次电池产业创新战略》

提出“到2030年韩国占据全球电池产业40%市场份额”的发展目标,通过公私合作、投资拉动,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加速抢占下一代电池技术的战略高地,加快产能和供应链体系建设

欧盟

2023

《欧洲电池研发创新路线图》、《电池2030+路线图》

继续将第四代固态电池材料研发(交通应用)列为2030年优先事项,并实现电堆成本控制在75欧元每千瓦时之内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同时,近年来,我国相继颁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征求意见稿)、《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推动固态电池行业健康发展。

我国固态电池行业相关政策

时间

政策

主要内容

2024.02

《锂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

增加固态单体电池产品性能要求:单体电池能量密度≥300wh/kg,电池组能量密度≥260Wh/kg。循环寿命≥1000次且容量保持率≥80%

2023.12

《关于加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的实施意见》

加大动力电池关键技术攻关,在不明显增加成本基础上将动力电池循环寿命提升至3000次及以上,攻克高频度双向充放电工况下的电池安全防控技术。

2023.01

《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加强新型储能电池产业化技术攻关,推进先进储能技术及产品规模化应用,加快研发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氢储能/燃料电池等新型电池。

2022.06

《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

研发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液态和固态锂离子电池储能、钠离子电池储能、液流电池储能等高效储能技术,研发梯级电站大型储能等新型储能应用技术以及相关储能安全技术。

2022.01

《“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

开展钠离子电池、新型锂离子电池、铅炭电池、液流电池、压缩空气、氢()储能、热()储能等关键核心技术、装备和集成优化设计研究,集中攻关超导、超级电容等储能技术,研发储备液态金属电池、固态锂离子电池、金属空气电池等新一代高能量密度储能技术。

2021.10

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

聚焦化石能源绿色智能开发和清洁低碳利用、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利用、新型电力系统、节能、氢能、储能、动力电池、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重点,深化应用基础研究。

2020.10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开展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膜电极等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加强高强度、轻量化、高安全、低成本、长寿命的动力电池和燃料电池系统短板技术攻关,加快固态动力电池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因此,在各国政策支持下,全球固态电池企业也积极进行产能布局。

3、日韩企业聚焦于硫化物路线,丰田固态电池技术相关专利居全球首位

具体来看,在日本,由于固态电池技术研发起步较早,在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具备领先优势,所以丰田、日产、本田、松下等均将硫化物固态电池作为主要的研发方向,其中丰田拥有超过1300项固态电池技术相关专利,位居全球首位。而韩国在聚焦于硫化物技术的同时,在氧化物和聚合物体系上进行技术研究和储备。量产计划方面,三星SDI计划在2027年开始量产全固态电池,SK On目标是在2028年实现固态电池的商业化,LG新能源则预计2030年实现全固态电池量产。

日韩企业固态电池布局一览

国家

公司名称

量产进度

技术路线

日本

丰田

202310月宣布固态电池实现突破,充电10分钟,续航1200公里;202312月宣布将全固态电池的量产时间从2027年推迟至2030年以后。

硫化物

松下

将于2025-2029年量产面向无人机等开发的小型全固态电池;20239月首次公开快充全固态电池,10%充到80%只需3分钟;2019年与丰田合资成立PrimePlanetEnergy&Solutions,开发固态电池。

硫化物

日立造船

20242月,全固态电池首次接到芯片设备商订单;2023年推出第3款全固态电池试作品AS-LiB,容量可达5000mAh

硫化物

本田

2020年宣布开发出一种高能量密度的全固态电池原型;计划2024年春季投产全固态电池生产线,2025年在新车型上使用全固态电池。

硫化物

韩国

现代

2017年宣布研发固态电池,并已建立中试生产设施;2020年投资IonicMaterials公司,主攻固态电池研发,预计2025年实现量产。

硫化物

三星SDI

2023年下半年开始小规模的固态电池生产和验证;水原研发中心的固态电池试点生产线(S-line)已经完工;20243月首次公开其全固态电池(ASB)的量产准备路线图;计划在2025年开发出大型电池生产技术,在2027年量产全固态电池。

硫化物

LG新能源

2023第三季度开始在梧仓工厂建设半固态电池生产线;计划2026年前实现聚合物半固态电池商业化,能量密度650Wh/L2028年推出750Wh/L的聚合物固态电池和完成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开发;2030年推出超过900Wh/L的硫化物全固态电池。

聚合物/硫化物

SKOn

下一代电池试验工厂正在建设,预计2024年完工;20241月宣布加深与SolidPower的合作伙伴关系;计划在2026年完成聚合氧化物复合材料和硫化物固态电池两款电池的早期原型;2028年实现固态电池商业化。

聚合氧化物复合材料/硫化物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4、欧美:美国固态电池发展主要由初创企业推动,欧洲则通过投资

美国固态电池市场参与者以初创公司众多,包括Solid Power、Quantum Scape、Factorial Energy、Ionic Materials等,在硫化物、氧化物和聚合物路线都有布局,主要通过与车企绑定模式发展。而欧洲固态电池参与者主要为汽车制造商,通过投资美国的初创企业来加速固态电池技术的发展。

欧美企业固态电池布局一览

国家

公司名称

量产进度

技术路线

美国

Solid Power

公司股东包括宝马、福特等;2017年开始与宝马合作开发固态电池;2021年与SKOn达成联合开发协议;2022年完成固态电池试验线安装;2023年生产出A样品并交付给宝马进行测试;20241月宣布加深与SKOn的合作伙伴关系;计划2024年全固态电芯设计将进入A-2样阶段;计划2025年开发出相应电池配套宝马原型车;计划2030年实现全固态电池大规模量产。

硫化物

Quantum Scape

由比尔盖茨、大众集团领衔投资;2022年与Fluence达成合作协议;2023年二季度开始给客户送A0样品;202310月更新固态电池测试数据;2024年通过德国大众公司的50万公里耐久性测试;预计2025年之前将产能扩张至1GWh,长期规划超21GWh

氧化物

Factorial Energy

2021年制作40Ah固态电池原型,与奔驰、Stellantis、现代等签署固态电池联合开发协议;2022年获得奔驰、Stellantis集团投资;2023200MWh固态电池工厂正式开工建设电池产品已进入A样送样阶段。吸引了包括现代汽车在内的多家公司的投资;计划2025年为雷诺提供零钻含量固态电池技术。

/

德国

大众

2012年起与Quantum Scape合作;20186月追加投资,取得Quantum Scape董事席位;2024年电池子公司Power Co发布对Quantum Scape提供的24层固态电池样品的耐久性测试结果报告。

/

宝马

Solid Power有着紧密的合作关系;SolidPower已经向宝马交付了首批固态电池A样品,宝马将在2025年之前推出基于Solid Power电池技术的原型车。

/

法国

Bollore

2011年起就开始尝试固态电池在电动车领域的商业化;其自主研发的电动车Bluecar搭载子公司Batscap生产的30kWh金属锂聚合物电池,约有2900Bluecar投入使用;202310月,子公司Blue Solution与富士康旗下Solid EdgeSolution合作,生产两轮车固态电池。

聚合物

英国

Dyson

2015年以9000万美元全资收购美国固态电池公司Sakti32016年出资14亿美元建立一座大型固态电池工厂。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5、中国:多元路线并举,企业布局持续加速

目前,我国固态电池市场参与者众多,涵盖整车企业、电池厂商、固态电池初创企业、锂电材料厂商等多个类型,在固态电池产业链各环节均有布局,并且布局持续加速。例如,宁德时代、比亚迪计划到2027年实现小批量生产,在2030年后实现规模化生产;卫蓝新能源2023年6月正式向蔚来交付半固态产品,预计2027年实现全固态电池量产;辉能科技与奔驰等企业绑定,2024年其全球首条固态电池生产线正式投产。

中国固态电池企业布局概况

类型

公司名称

量产进展

技术路线

电池厂商

宁德时代

2016年宣布硫化物固态电池的研发路径;计划到2027年实现小批量生产;202411月,固态电池研发团队已经扩充至超1000人,全固态电池开始20Ah样品验证。

硫化物

比亚迪

计划2027年,实现小批量生产,搭载于比亚迪高端车型,规模约1000台。到2030年为市场推广期,预计有4万辆车装载全固态电池。到2033年,预计有12万辆车规模化装机,市场占有率逐渐提升。

高镍三元+硅基负极+硫化物

欣旺达

计划在2026年建设1GWh的全固态电池生产线,实现初步量产,成本控制在2/Wh以下;202411月,欣旺达通过负极使用锂金属进一步将固态电池能量密度提升至500Wh/kg,预计2027年完成能量密度大于700Wh/kg全固态电池实验室样品制作;202412月,欣旺达子公司与厦钨新能签署固态电池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锂金属负极固态电池

整车企业

广汽集团

202311月宣布完成固态电池的界面改性技术试验验证;20244月,广汽埃安全固态电池再获新突破,能量密度达到400Wh/kg,目标在2026年完成全固态电池开发,并首先搭载于昊铂车型。

全固态电池

上汽集团

20235月,上汽集团和清陶能源签署增资扩股协议和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计划于2026年实现量产,能量密度超过400wh/kg,体积能量密度超过820wh/L,电池容量能够超过75Ah

-

长安汽车

预计在2027年实现全固态电池装车验证,并计划在2030年实现全固态电池的量产装车,与行业领先水平同步。

-

初创公司

卫蓝新能源

拥有北京房山、江苏溧阳、浙江湖州和山东淄博四大基地,规划产能超过100GWh。其中,湖州基地第一颗固态动力电芯于202211月下线,20236月正式向蔚来交付半固态产品,预计2027年实现全固态电池量产。

氧化物

清陶能源

2018年实现半固态电池量产;2020年与北汽合作的固态电池样车下线;2022年北汽福田商用车固态电池系统下线;2023年与上汽集团签署协议,推动2025年固态电池“10万辆级”量产落地;2024年半固态电池搭载上汽智己车型;台州固态电池项目预计2025年正式投产。第一代半固态电池为氧化物+聚合物的技术路径,第二代固态电池为氧化物+卤化物+聚合物的路径。

氧化物+卤化物+聚合物

辉能科技

2016年开始进行车规级电芯送样;2018年威马展示搭载公司固态电池的样车;2019年与蔚来、爱驰汽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2022年获得奔驰投资并签订技术合作协议,与VinfastACC签约合作;2024年全球首条固态电池生产线正式投产。

氧化物

材料厂商

赣锋锂业

20236月,半固态锂电池在赛力斯SERES-5上正式交付装车。2023年固态电池4GWh产能已建成量产,后续36GWh产能正在建设中。赣锋锂业一代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可以做到260Wh/kg以上,二代固态电池基于高镍三元正极、含金属锂负极材料。目前该产品能量密度超过350Wh/kg,循环寿命接近400次。

高镍三元正极、含金属锂负极固态电池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YD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政策+技术双轮驱动 全球生物基材料进入“规模化商用”新阶段 我国正以强劲势头发展

政策+技术双轮驱动 全球生物基材料进入“规模化商用”新阶段 我国正以强劲势头发展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与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对化石资源的依赖已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瓶颈。与此同时,当前以化石原料为主导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因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排放,已难以满足新时代低碳转型的刚性需求。

2025年10月25日
新能源汽车、风电等驱动我国聚酰亚胺薄膜需求放量 企业积极布局助力高端化突破

新能源汽车、风电等驱动我国聚酰亚胺薄膜需求放量 企业积极布局助力高端化突破

聚酰亚胺薄膜作为综合性能卓越的“黄金薄膜”,应用领域持续拓展,已覆盖消费电子、风电、轨道交通、航空航天、半导体、汽车、医疗、5G通信等多领域。尽管国内行业技术与生产能力显著提升,但电子级及高端产品仍存短板,进口依赖度较高。在广阔应用前景与国产替代需求推动下,国内企业正积极布局产能,以满足下游需求,助力产业链实现自主可控

2025年10月24日
散热瓶颈催生百亿市场 我国金刚石复合材料行业蓬勃发展 华为取得技术突破

散热瓶颈催生百亿市场 我国金刚石复合材料行业蓬勃发展 华为取得技术突破

随着5G通信、人工智能、高功率芯片等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设备的功率密度急剧攀升,“热障”已成为制约产业升级的致命瓶颈。在此背景下,金刚石复合材料凭借其无与伦比的性能优势站上风口,并且实现了应用范围的极大拓展。尤其是在半导体散热这一前沿阵地,CVD金刚石散热片正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预计至2030年,其在数据中心领域的市

2025年10月23日
我国锑矿行业:储量居全球首位 光伏打开新增量 出口进入“管制新阶段”

我国锑矿行业:储量居全球首位 光伏打开新增量 出口进入“管制新阶段”

我国锑矿储量全球第一且分布集中,但经多年开采后矿石品位下降,静态储采比偏低,资源保障压力渐显。供应端受环保政策收紧、开采难度加大等因素制约,产量总体呈收缩态势;需求端应用多元,既以阻燃剂为核心基石、铅酸蓄电池提供稳定支撑,又有光伏产业带来新增量。此外,我国锑矿出口已正式进入明确的“管制时代”,管制政策的落地对行业出口格

2025年10月23日
我国加氢站行业建设加快 广东数量稳居第一 大型化趋势带来广阔增量空间

我国加氢站行业建设加快 广东数量稳居第一 大型化趋势带来广阔增量空间

加氢站通常用于为氢能源汽车提供燃料,是氢能源汽车发展所需的重要基础设施。2015年前,我国只有北京氢能示范园加氢站、上海安亭加氢站、郑州宇通加氢站等少数几个加氢站。近年来,随着国内氢燃料电池车产业加速发展,叠加中央财政补贴大力支持,各地加氢站建设加快。2024年,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量已经达到5548辆,销量已达540

2025年10月20日
多维发力保供应链!我国石英坩埚行业光伏级市场本土主导 半导体级高端仍待突破

多维发力保供应链!我国石英坩埚行业光伏级市场本土主导 半导体级高端仍待突破

石英坩埚是半导体与光伏单晶拉制的核心消耗品,其中半导体级石英坩埚市场规模随晶圆产能扩张快速增长;而光伏级石英坩埚市场此前高增,但2024年多重因素影响呈收缩之势。竞争格局来看,光伏级市场由本土企业主导,而半导体级市场高端产品仍待突破。当前国内上游高纯石英砂长期依赖进口,不过我国正多维度发力,正通过找矿、技术研发与产能建

2025年10月20日
国内碱性锌锰电池行业存较大增量空间 出口成新增长极 南孚市占率稳居首位

国内碱性锌锰电池行业存较大增量空间 出口成新增长极 南孚市占率稳居首位

国内消费不足但产量保持良好增长势头,我国碱性锌锰电池行业长期处于供过于求状态,出口业务成为新增长极。根据数据,2024年我国碱性锌锰电池行业产量为205.80亿只,需求量为45.69亿只。

2025年10月15日
项目转型突破提速 我国煤制烯烃行业迈入高端绿色发展阶段 宝丰能源盈利领先

项目转型突破提速 我国煤制烯烃行业迈入高端绿色发展阶段 宝丰能源盈利领先

在 “双碳”战略目标的引领下,中国煤制烯烃产业迈入全新发展阶段,即从过去单纯的规模增长,转变为追求高端技术与绿色发展的深度融合,为煤制烯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助力。

2025年10月1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