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人参行业大而不强 亟待高质量发展 贸易顺差已向逆差局面转变

前言:人参作为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不仅种植历史深远,而且药用历史悠久,首载于《神农本草经》,有“百草之王”的美誉。我国是全球人参生产大国,年产人参占据全球人参总产量的70%。东三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辽宁省为主,产量合计占比超95%。其中长白山地区的人参因品质优良、疗效显著,被认为是中药界的“品质标杆”。

但是目前我国也只是人参生产大国而不是人参强国(年产值仅占全球的30%)。因此当前我国人参行业亟需向高质量发展,提升人参质量标准,对外源性污染物等指标进行控制,建设新型人参产业;建立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机制专项,包括健全人参市场诚信体系、规范化种植体系、精深加工产业体系、品牌营销体系,为人参行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期待。

一、行业发展概述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人参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2024-2031年)》显示,人参是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人参产业是基于人参作物发展起来的,其包括原材料、加工和销售等环节,同时衍生出了产业就业者、发展要素支撑和围绕产业形成的发展生态圈等。

人参按产地来分,有中国吉林的长白山人参韩国高丽参、美国及加拿大等产的西洋参和日本东洋参等,按照处理和炮制方法主要有白参(水参)、生晒参、大力参、红参等。目前全球人参主要出产于中国的东北地区、朝鲜半岛、日本以及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其中中国和韩国的产量约为全世界人参总产量的90%。

人参中含有的多种营养成分及生理活性物质,可满足现代人们日常所需的医疗保健的需要。近年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需求的提升,人参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日益受到重视,目前在健康消费升级趋势明显下,人参行业发展迎来新风口,我国人参行业正在加速进入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2015-2022年我国人参需求量从3.3万吨增长至9万吨。到2023年我国人参市场规模将达到350亿。

二、行业产业链图解

人参产业链属于农业产业链的一种。它是根据人参生产、加工与销售的技术经济和信息流程形成的一条由多个环节或多部门构成的产业链,是由与人参产品生产密切相关的产业群所组成的网络结构,是一个涉及范围很广的产业体系。

具体来看,人参行业产业链的上游主要为人参种植业,主体为人参育种、农业机械、化肥等企业;中游为人参加工企业,主要包括人参初加工企业及人参深加工企业;行业下游为人参的流通与销售,主要包括中药企业、人参产品消费者两大类,其中中药企业将人参作为药品原材料,消费者则直接使用各类人参用品,包括人参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

具体来看,人参行业产业链的上游主要为人参种植业,主体为人参育种、农业机械、化肥等企业;中游为人参加工企业,主要包括人参初加工企业及人参深加工企业;行业下游为人参的流通与销售,主要包括中药企业、人参产品消费者两大类,其中中药企业将人参作为药品原材料,消费者则直接使用各类人参用品,包括人参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人参种植生产情况

1、我国是人参生产大国,年产人参占据全球人参总产量的 70%

人参作为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不仅种植历史深远,而且药用历史悠久,首载于《神农本草经》,有“百草之王”的美誉。其中长白山地区的人参因品质优良、疗效显著,被认为是中药界的“品质标杆”。我国是全球人参生产大国,年产人参占据全球人参总产量的70%。2015-2022年,我国人参产量从3.17万吨增长至8.8万吨。

人参作为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不仅种植历史深远,而且药用历史悠久,首载于《神农本草经》,有“百草之王”的美誉。其中长白山地区的人参因品质优良、疗效显著,被认为是中药界的“品质标杆”。我国是全球人参生产大国,年产人参占据全球人参总产量的70%。2015-2022年,我国人参产量从3.17万吨增长至8.8万吨。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我国是全球大国,年产人参占据全球人参总产量的70%,但产值仅占全球的30%。这也就说明,目前我国也只是人参生产大国而不是人参强国。因此当前我国人参行业亟需向高质量发展,提升人参质量标准,对外源性污染物等指标进行控制,建设新型人参产业;建立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机制专项,包括健全人参市场诚信体系、规范化种植体系、精深加工产业体系、品牌营销体系,为人参行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期待。

2、东三省市我国人参主产区产量合计占比超95%

从种植地区来看,当前我国人参的种植以东三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辽宁省为主,产量合计占比超95%。除东北三省外,河北,四川等二十多个省(市、区)均有人参引种,但都规模不大。有数据显示,2022年在我国人参市场中,东北三省的产量超过95%。其中黑龙江省产量占比最大,约为50%;其次为吉林省,占比约为40%。

从种植地区来看,当前我国人参的种植以东三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辽宁省为主,产量合计占比超95%。除东北三省外,河北,四川等二十多个省(市、区)均有人参引种,但都规模不大。有数据显示,2022年在我国人参市场中,东北三省的产量超过95%。其中黑龙江省产量占比最大,约为50%;其次为吉林省,占比约为40%。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1)黑龙江:产量最大,是我国最大鲜参供应产区

黑龙江不仅是我国第一大人参产区,也是我国最大鲜参供应产区,鲜参供应量占全国 70%左右。黑龙江人参种植历史悠久,目前已有四到五百年的种植历史,在哈尔滨、牡丹江、伊春、绥化、鸡西、佳木斯、七台河、双鸭山、龙江森工、伊春森工等地均有大面积种植区。近年黑龙江省在《黑龙江省人参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等系列政策的推动下,人参种植面积已超30万亩,年产量已超4万吨。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黑龙江省人参产量约为4.42万吨,占总产量50.22%。

黑龙江不仅是我国第一大人参产区,也是我国最大鲜参供应产区,鲜参供应量占全国 70%左右。黑龙江人参种植历史悠久,目前已有四到五百年的种植历史,在哈尔滨、牡丹江、伊春、绥化、鸡西、佳木斯、七台河、双鸭山、龙江森工、伊春森工等地均有大面积种植区。近年黑龙江省在《黑龙江省人参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等系列政策的推动下,人参种植面积已超30万亩,年产量已超4万吨。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黑龙江省人参产量约为4.42万吨,占总产量50.22%。

数据来源:农小峰,观研天下整理

(2)吉林省:做大做强,力争2030年人参产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

吉林省是我国第二大人参原产地和主产区,有着“全球人参看中国,中国人参看吉林”的美誉,在全球和国内人参产业中均处于重要地位。主产于抚松县、靖宇县、长白县、临江市、江源县、集安市、通化县、辉南县、安图县、敦化市、汪清县、珲春市、蛟河市、桦甸市等地。

近年来吉林省把人参产业作为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标志性产业,出台《吉林省人参产业条例》《吉林省长白山人参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关于加快推进全省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先后创建国家级人参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和集安、抚松两个国家级人参产业园区,以及10余个省市两级产业园,推动人参种植、加工、营销等全产业链条优化提质,举全省之力做大做强人参产业。2022年,吉林省园参(人工种植人参)种植面积为14.8万亩,林下参种植面积为121.7万亩,产量达 3.48 万吨,同比下降了 17.34%,全产业链总产值突破642亿元。

近年来吉林省把人参产业作为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标志性产业,出台《吉林省人参产业条例》《吉林省长白山人参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关于加快推进全省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先后创建国家级人参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和集安、抚松两个国家级人参产业园区,以及10余个省市两级产业园,推动人参种植、加工、营销等全产业链条优化提质,举全省之力做大做强人参产业。2022年,吉林省园参(人工种植人参)种植面积为14.8万亩,林下参种植面积为121.7万亩,产量达 3.48 万吨,同比下降了 17.34%,全产业链总产值突破642亿元。

数据来源:农小峰,观研天下整理

目前吉林省正按照全链条开发模式,进一步稳一产、提二产、优三产,用5至10年时间把人参产业打造成为千亿级规模产业,力争2030年人参产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做大做强人参产业。

吉林省将从四个方面深入挖掘产业价值。一是提水平。专注产品创新、品牌塑造,深度开发人参药用价值、食用价值、保健价值,加快精深产品加工成果转化,加快推进人参纳入保健食品原料目录、扩大人参申请新食品原料的范围,推动人参在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生物制品等领域的多元化开发利用,进一步巩固我国人参宗主国地位。

二是优质量。科学改进人参种植模式,重点转向林下仿野生栽培和人工林下生态种植,合理合规利用林下空间,探索人参种质资源保护与森林经营协同发展模式,着力推动人参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

三是育主体。深化与各大企业、高校院所的务实合作,孵化更多优质项目,重点培育打造一批“专精特新”人参龙头企业,加快构建与现代农业发展和现代消费需求相适应的高质量人参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产业体系。

四是强品牌。继续办好人参节、人参博览会、人参产业发展大会等重大活动,全力打造长白山道地药材品牌,不断提升“长白山人参”品牌竞争力、美誉度和国际影响力。

(3)辽宁省:全国第三大人参产区,发展势头强劲

辽宁省是全国第三大人参产区,主要分布于宽甸、桓仁、新宾、清原、绥中、本溪、丹东、庄河和辽阳等地。其中“桓仁山参”已获得国家地理标识产品认定。2015-2021年,辽宁省人参产量由 0.14万吨波动增长至 2021 的 0.45 万吨,7 年间增量达0.31 万吨、增长了 2.21 倍。到2022年辽宁省人参产量为0.48万吨。综上来看,虽然辽宁省人参年产量不到0.5万吨,但近年来整体呈正增长态势,且品牌建设市场主体培育及科技产品研发等方面发展势头强劲。

辽宁省是全国第三大人参产区,主要分布于宽甸、桓仁、新宾、清原、绥中、本溪、丹东、庄河和辽阳等地。其中“桓仁山参”已获得国家地理标识产品认定。2015-2021年,辽宁省人参产量由 0.14万吨波动增长至 2021 的 0.45 万吨,7 年间增量达0.31 万吨、增长了 2.21 倍。到2022年辽宁省人参产量为0.48万吨。综上来看,虽然辽宁省人参年产量不到0.5万吨,但近年来整体呈正增长态势,且品牌建设市场主体培育及科技产品研发等方面发展势头强劲。

数据来源:农小峰,观研天下整理

人参进出口情况

1、贸易量由净出口转为进出口,贸易金额由顺差转为逆差

此前在 2015-2021年间,我国人参相关商品出口规模始终大于进口规模,净出口量常年保持在1000吨以上,贸易顺差常年保持在3500万美元以上;但进入2022年以来,我国人参进口量开始激增并反超出口量,贸易量由净出口转为净进口,贸易金额由顺差转为逆差,且贸易逆差呈增大趋势。

2023年我国人参进口量为5753.17吨,出口量为2170.54吨,净进口为3582.63 吨;进口金额 12503.42 万美元,出口金额 9087.16 万美元,贸易逆差为3416.26万美元,同比增长33.43%。

2024年1-5月,我国人参进口量为1968.07 吨,出口量为951.32 吨,净进口量 1016.75吨。进口金额为4936.06 万美元,累计出口金额 3820.25 万美元,贸易逆差为 1116.81 万美元。

2024年1-5月,我国人参进口量为1968.07 吨,出口量为951.32 吨,净进口量 1016.75吨。进口金额为4936.06 万美元,累计出口金额 3820.25 万美元,贸易逆差为 1116.81 万美元。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观研天下整理

2、出单价反超进,但都处于相对较低水平

近年随着我国人参产业的快速发展,国产人参的质量和数量都有了明显提高,进出口商品类型也在不断变化。而随着人参进出口商品类型不断变化,进出口价格也随进出口商品差异而有所波动。到目前我国人参出口单价已反超进口。数据显示,2024年1-5月我国人参平均进口单价为25.09美元/千克,平均出口单价为 40.16美元/千克,平均进出口单价差值为15.07 美元/千克。

近年随着我国人参产业的快速发展,国产人参的质量和数量都有了明显提高,进出口商品类型也在不断变化。而随着人参进出口商品类型不断变化,进出口价格也随进出口商品差异而有所波动。到目前我国人参出口单价已反超进口。数据显示,2024年1-5月我国人参平均进口单价为25.09美元/千克,平均出口单价为 40.16美元/千克,平均进出口单价差值为15.07 美元/千克。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观研天下整理

从上图可知,虽然目前我国人参出口单价已反超进口单价,但都处于相对较低水平。自2021年以来,我国人参进出口单价均呈现下降态势。2021-2024年5月,我国人参进口单价已经从504.84美元/千克跌至25.09美元/千克,降低了479.75 美元/千克,跌幅为 95.03%;平均出口单价从 44.65 美元/千克波动下跌至40.16 美元/千克。

五、价格情况

鲜人参价格开始回升。自2017年以来我国鲜人参价格开始下滑,到2021年达到最低值121.4元/千克。随后2022年,鲜人参价格开始回升,回升至136元/千克,同比增长了12.03%。

鲜人参价格开始回升。自2017年以来我国鲜人参价格开始下滑,到2021年达到最低值121.4元/千克。随后2022年,鲜人参价格开始回升,回升至136元/千克,同比增长了12.03%。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特应性皮炎药物行业:生物制剂可挖掘空间较大 中国企业强势入场

特应性皮炎药物行业:生物制剂可挖掘空间较大 中国企业强势入场

随着特应性皮炎患者数量增多,特应性皮炎药物迎来良好增长机遇。2024年全球特应性皮炎患者约6.59亿人,国内达6740万人;预计2030年全球特应性皮炎患者数量达7.55亿人,国内达8170万人。

2025年09月18日
政策集采降价将刺激种植牙行业需求井喷 国产以高性价比优势跻身市场前列

政策集采降价将刺激种植牙行业需求井喷 国产以高性价比优势跻身市场前列

种植牙行业主要分为韩国、欧美及国产三个企业群体,行业集中度较高。以四级纯钛种植牙产品系统、钛合金种植体产品系统为统计范围, CR2为45.78%,CR5达69.94%。

2025年09月17日
患者数量增长+集中采购推动 我国人工晶体市场需求释放 国产化进程不断推进

患者数量增长+集中采购推动 我国人工晶体市场需求释放 国产化进程不断推进

人工晶体是白内障手术中的必备耗材。当前白内障手术是治疗白内障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23年最新数据表明,白内障仍是全球首位致盲眼病,占可避免盲的51.5%。而规范化的白内障手术成功率已达98%以上,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最有效治疗方案。其中目前常见的白内障手术方式是超声乳化手术+人工晶体植入,或飞

2025年09月15日
小分子路径火热 全球口服减肥药行业进入变革关键期 中国转向仿制与创新并重阶段

小分子路径火热 全球口服减肥药行业进入变革关键期 中国转向仿制与创新并重阶段

口服减肥药产品持续推进,减重效果比肩注射剂型。诺和诺德于2023年5月公布口服司美格鲁肽 50mg 治疗肥胖症的 OASIS-1的Ⅲ期试验结果。OASIS 是评估每日一次口服司美格鲁肽 25mg 和 50mg 治疗肥胖症的全球三期临床开发计划,共纳入约 1300 名肥胖/超重合并并发症患者。据诺和诺德公布数据,基线平均

2025年09月11日
我国银屑病药物行业规模强势增长 企业激烈角逐IL类抑制剂 行业竞争格局或生变

我国银屑病药物行业规模强势增长 企业激烈角逐IL类抑制剂 行业竞争格局或生变

银屑病患者基数庞大,2022年全球约1.25亿人,其中中国约670万人,占比高达53.6%。随着国内银屑病患者数量增多,我国银屑病药物行业呈强势增长态势。根据数据,2018-2022年我国银屑病药物市场规模由6.04亿美元增长至14.36亿美元,CAGR达24.2%。预计2030年国内银屑病患者数量达680万人,银屑病

2025年09月11日
我国生化分析仪行业集中度高 基层医疗下沉机遇显著

我国生化分析仪行业集中度高 基层医疗下沉机遇显著

近年来,在医疗机构检测需求增长及国产产品推广等因素推动下,我国生化分析仪采购量总体呈现上升态势,由2021年的1675台增长至2024年的1792台。不过,受医疗机构采购成本控制意识增强以及行业规模化生产降低核心部件成本等因素影响,生化分析仪采购均价由2021年的46.39万元/台整体下跌至2024年的39.68万元/

2025年09月11日
下沉空间释放、AI技术融入 市场变革下微创诊疗国产替代提速

下沉空间释放、AI技术融入 市场变革下微创诊疗国产替代提速

2023年全球微创外科(包括硬镜、微创外科手术设备以及耗材(MISIA))市场规模为298.7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全球微创外科市场规模将攀升至348.4亿美元,2023-2025年年复合增长率达到8%。

2025年09月09日
宠物医院行业:宠物诊疗费用提升空间大 连锁宠物医院具备头部扩张潜力

宠物医院行业:宠物诊疗费用提升空间大 连锁宠物医院具备头部扩张潜力

2021年我国宠物医院市场规模达303亿元,占宠物护理市场规模的比重已超50%,达55.6%;预计我国宠物医院市场规模有望以CAGR为21.1%速度增至2026年的789亿元,占宠物护理市场规模的比重进一步提升至58.2%。

2025年09月0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