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轻医美”优势+强消费属性 我国光电医美行业向好 消费意愿提升利好需求释放

光电医美又称为能量源医美,是将激光、射频、超声等能量作用于皮肤以改变其状态的技术,属于非侵入式医美,可实现的作用效果包括皮肤管理、抗衰或减脂塑形、脱毛、私密护理等。相较其他医美手段,光电医美项目具有治疗时间短(通常30分钟-60 分钟)、恢复时间短、无创安全性高、见效快等优势。日益追求美是高速发展的需求,得益于“轻医美”优势+强消费属性,我国光电医美市场前景广阔。

一、医美消费意愿提升+消费者规模增长给光电医美奠定市场潜力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光电医美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4-2031年)》显示,近年随着悦己消费兴起,医美消费认知与消费意愿提升,需求持续释放。相关资料显示,目前医美年均消费大于5万元和 36-40 岁人群的医美消费意愿出现显著提升,整体消费意愿呈现稳中有升格局,而且消费需求表现更加多元化的同时,消费者关注点也从局部逐渐拓展至全身。2022年我国平均医美支出占比家庭收入达到11%。

近年随着悦己消费兴起,医美消费认知与消费意愿提升,需求持续释放。相关资料显示,目前医美年均消费大于5万元和 36-40 岁人群的医美消费意愿出现显著提升,整体消费意愿呈现稳中有升格局,而且消费需求表现更加多元化的同时,消费者关注点也从局部逐渐拓展至全身。2022年我国平均医美支出占比家庭收入达到11%。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医美消费者规模不断增长。据统计,2023年我国医美市场消费者规模达到2310万人。

医美消费者规模不断增长。据统计,2023年我国医美市场消费者规模达到2310万人。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综上来看,随着医美消费意愿提升+消费者规模增长,给我国光电医美市场奠定了发展潜力。

二、医美市场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带动光电医美行业发展

光电医美属于医美产业。随着市场需求持续释放,我国医美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数据显示,2019-2023年我国医美市场规模从1436亿元增长到2666亿元。预计2024年我国医美市场规模约为2880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8.03%。

光电医美属于医美产业。随着市场需求持续释放,我国医美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数据显示,2019-2023年我国医美市场规模从1436亿元增长到2666亿元。预计2024年我国医美市场规模约为2880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8.03%。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目前我国医美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未来增长空间可期。以医美渗透率为例:现阶段我国医美渗透率存在较大提升空间,这也是医美规模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之一。2020 年国内每千人接受医美治疗次数为 21 次,较 2019 年提升 4 次,相较于巴西、美国、韩国均为我国 3 倍及以上的治疗量,未来包括光电医美在内的各个细分赛道渗透率均有望提升,增长空间充足。

目前我国医美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未来增长空间可期。以医美渗透率为例:现阶段我国医美渗透率存在较大提升空间,这也是医美规模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之一。2020 年国内每千人接受医美治疗次数为 21 次,较 2019 年提升 4 次,相较于巴西、美国、韩国均为我国 3 倍及以上的治疗量,未来包括光电医美在内的各个细分赛道渗透率均有望提升,增长空间充足。

数据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观研天下整理

三、“轻医美”优势+强消费属性,我国光电医学市场前景广阔

“轻医美”优势充分拉动需求。光电医学具有“轻医美”优势,能以更轻的手段实现抗衰目的。相较于注射类项目,光电项目无需向体内植入外来物质,对专业化操作依赖较低,安全性较高,且作用于面部的项目大多以紧致抗衰为主,高度迎合市场需求。

轻医美,即非手术医学美容,主要通过激光、射频、注射等方式进行皮肤美容和修复。当下随着市场求美者对于整体需求及美感的追求重视度逐步增强,在医美领域, 创伤小、恢复期短、风险低的轻医美项目美俨然已经成为了一种比较流行的美容方式,深受广大顾客的喜爱。尤其是光电医美凭借创伤小、恢复快、适合皮肤日常管理等优势成为了医美市场中的新风口。2023年,轻医美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414.57亿元,并超越了重医美市场(同期该市场规模为1254.43亿元)。

轻医美,即非手术医学美容,主要通过激光、射频、注射等方式进行皮肤美容和修复。当下随着市场求美者对于整体需求及美感的追求重视度逐步增强,在医美领域, 创伤小、恢复期短、风险低的轻医美项目美俨然已经成为了一种比较流行的美容方式,深受广大顾客的喜爱。尤其是光电医美凭借创伤小、恢复快、适合皮肤日常管理等优势成为了医美市场中的新风口。2023年,轻医美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414.57亿元,并超越了重医美市场(同期该市场规模为1254.43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目前在轻医美中,光电类项目与注射类项目平分天下,市场占比要略高于注射类项目(2022年轻医美市场中 53%为光电类项目,对应市场规模达 521 亿元)。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25年我国轻医美市场规模或将达到2279 亿元。假定市场结构不变,则 2025 年光电医美市场规模或将突破千亿大关,达到 1209 亿元。

目前在轻医美中,光电类项目与注射类项目平分天下,市场占比要略高于注射类项目(2022年轻医美市场中 53%为光电类项目,对应市场规模达 521 亿元)。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25年我国轻医美市场规模或将达到2279 亿元。假定市场结构不变,则 2025 年光电医美市场规模或将突破千亿大关,达到 1209 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光电医美因强消费属性,具备毛利高、市场空间大等特点。光电医美相比注射类及手术类医美风险更低,部分光电医美器械可将风险控制在消费级产品水平,且下游市场更偏向于消费品,客户需求充分多元化,因此光电医美被赋予了较强的消费属性,具备毛利高、市场空间大等特点。目前我国光电医美的收费多数为自费,对医保依赖度低,可以有效减轻医保控费对行业发展的影响,并能对下游医美机构客户产生较强的吸引力。(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运动医学行业分析:需求基数上升叠加政策支持 驱动市场规模逐年增长

我国运动医学行业分析:需求基数上升叠加政策支持 驱动市场规模逐年增长

同时,我国运动医学行业市场规模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2023年约为60.9亿元,其中植入物达41.6亿元、有源设备及耗材达15.6亿元、无源手术工具为3.7亿元。此外,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到2035年要实现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45%以上。

2025年01月15日
我国精准PCI行业现状分析:需求基数或持续增加 市场规模较快速度增长

我国精准PCI行业现状分析:需求基数或持续增加 市场规模较快速度增长

当前,精准PCI为PCI治疗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FFR以及IVUS及OCT,其中IVUS技术优势明显。而随着冠脉治疗产品如支架和球囊等逐步被纳入集中带量采购,PCI治疗成本降低、技术的提升,我国精准PCI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预计2030年将达到94.2亿元。

2025年01月10日
我国带状疱疹疫苗行业:批签发次数爆发式增长但接种率较低 市场增长空间广阔

我国带状疱疹疫苗行业:批签发次数爆发式增长但接种率较低 市场增长空间广阔

近年来,我国带状疱疹疫苗批签发次数呈现爆发式增长,2024年前三季度达到76批次,相较2023年同比增长94.87%。不过,由于人们对带状疱疹疫苗认知不足,以及其价格较高且需要全自费,因此我国带状疱疹疫苗接种率还比较低,目前仍不足1%。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接种意识提高和疫苗获批数量增多,我国带状疱疹疫苗市场规模有望

2025年01月10日
我国ECMO行业发展现状:应用需求增长 国产化进程加速推进

我国ECMO行业发展现状:应用需求增长 国产化进程加速推进

伴随国产ECMO实现从0到3的突破,我国ECMO国产化率迎来较大提升。根据第三方招投标软件乙方宝数据显示,2023年汉诺医疗、赛腾医疗等国内ECMO企业已占据接近30%的市场份额。比地招标网统计的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ECMO中标国产品牌市场占有率超过30%。其中汉诺排名第二,赛腾位列第三,分别达到26.4

2025年01月09日
我国人血清白蛋白行业分析:多因素致供需缺口大 2025年市场规模将超400亿

我国人血清白蛋白行业分析:多因素致供需缺口大 2025年市场规模将超400亿

2016-2021年我国人血清白蛋白药品批签发量从400.0吨增长至645.2吨,但受限原料、生产方式与监管机制等问题,我国人血清白蛋白进口产品批签发量占比约60%,并且市场仍存在较大缺口,2025年预计市场规模达到425亿元,2030年市场规模预计570亿元。

2025年01月08日
多因驱动保健品行业发展 人均消费额提升空间广阔 高度分散格局有望改变

多因驱动保健品行业发展 人均消费额提升空间广阔 高度分散格局有望改变

我国保健品品牌众多,市场竞争激烈,行业高度分散。随着国家对保健品行业监管的增强,临床试验要求的提高,供应链成熟、研发能力强、注册备案经验丰富的生产商更容易获得品牌商的订单,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

2025年01月0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