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血糖仪行业现状分析:CGM市场陷入价格战 无创或成未来发展趋势

前言:我国是糖尿病大国,2021年患病人数超过1亿人,并且呈现年轻化趋势。血糖仪作为最有效的监测方法之一,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成为最大的消费单品,其中连续血糖监测(CGM)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也陷入价格战。各大血糖仪厂商开始研发无创血糖监测仪,未来有望成为血糖仪行业发展趋势。

1、糖尿病逐渐呈年轻化趋势,血糖监测是有效方法之一

我国一直是糖尿病大国。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有5.37亿(20-79岁),2030年预计增长至6.43亿,患者人数预计持续增多;2021年中国糖尿病人数达到1.41亿人,占全球患病人数的26.26%,居世界前列。

我国一直是糖尿病大国。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有5.37亿(20-79岁),2030年预计增长至6.43亿,患者人数预计持续增多;2021年中国糖尿病人数达到1.41亿人,占全球患病人数的26.26%,居世界前列。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同时,我国糖尿病患者呈年轻化趋势,以及2型糖尿病患者占比持续提高。在糖尿病患者的分型中,1型致病原因以遗传为主,而2型糖尿病和生活方式、环境因素息息相关。

糖尿病主要类型及临床症状

类型

发病机制

发病年龄

占糖尿病患者比重

I

自身免疫性疾病,以t细胞介导的胰腺β细胞破坏为特征,导致胰岛素缺乏并最终导致高血糖。

突然发病,大多是在儿童或青少年

~10%

II

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触发β细胞功能亢进,以实现胰岛素分泌的代偿性增加,以维持正常血糖。然而,逐渐增加的β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不能充分补偿胰岛素敏感性的下降。此外,β细胞功能开始下降,最终导致胰岛素缺乏。

渐进式,大多数在成人时期

~90%

妊娠

在怀孕早期,空腹和餐后血糖水平通常都低于正常水平,但在怀孕的第三个月,血糖水平会升高,如果血糖水平达到糖尿病水平,通常在分娩或终止妊娠后不久就会消退

孕中期或晚期,受感染的孕妇孩子长大有风险患有II

孕妇中占比1-14%

其他

由β细胞功能的单基因缺陷引起的糖尿病,以及由于胰岛素作用的遗传异常、内分泌病变、外分泌胰腺病变和其他一些特殊情况引起的糖尿病

/

占比较小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一旦患上糖尿病可能伴随一生,这种恐惧也使得很多人想弄清楚自己血糖值,所以导致很多人去医院做检查,但也有一部分人通过血糖仪来进行监测。目前,我国临床常见的血糖监测方法包括毛细血管血糖监测、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 A1c,HbA1c)、糖化白蛋白(glycated albumin,GA)和持续葡萄糖监测(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CGM)等,其中毛细血管血糖监测包括患者自我血糖监测(self-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e,SMBG)及在医院内进行的即时检测(point-of-care testing,POCT),是血糖监测的基本形式。HbA1c是反映既往2~3个月血糖水平的公认指标。CGM可提供连续、可靠的全天血糖信息,临床价值愈发凸显。

血糖监测方式对比

血糖监测方式

优势

劣势

SMBG(毛细血)

1.最基本的评价血糖控制水平的手段。2.反映实时血糖水平,评估餐前和餐后高血糖以及生活事件(锻炼、用餐、运动及情绪应激等)和降糖药物对血糖的影响3.发现低血糖,有助于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生活方式干预和优化药物干预方案,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针刺采血可能引起患者不适感;2.操作不规范可能影响血糖测定结果的准确性;3.监测频率不足时,对平均血糖、血糖波动或低血糖发生率的判断应谨慎;4.过于频繁的监测可能导致一些患者的焦虑情绪。

HbA1c(糖化血红蛋白)

1.反映既往23月平均血糖水平的指标;2.不受短期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变化的影响;3.留取样本亦更为方便,无需患者空腹,可以任意时间采血,不受进餐影响;4.在临床上已作为评估长期血糖控制状况的金标准,也是临床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治疗的重要依据

检测结果对调整治疗后的评估存在“延迟效应”,不能精确反映患者低血糖的风险,也不能反映血糖波动的特征。

GA(糖化血清白蛋白)

1.反映既往2~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2.血清白蛋白的葡萄糖结合位点多,GA形成速度更快,效率更高;3.同时,血清白蛋白更新速度快(半衰期短),是较HbA1c更灵敏的血糖控制指标;4.在某些特殊人群(如糖尿病终末期肾脏病透析患者),特别是对于进行血液透析等影响到红细胞寿命的糖尿病患者HbA1c检测值会低估患者的实际血糖水平,而此时GA测定不受影响,提示在这部分患者中,GAHbA1c更能反映血糖控制的情况。

1.尽管GA是评价患者短期血糖控制情况的良好指标,但合并某些疾病(如肾病综合征、肝硬化等)影响白蛋白更新速度时,GA的检测结果并不可靠。2.GA不能精确反映血糖波动的特征。

CGM(连续血糖监测)

能发现不易被传统监测方法所探测到的高血糖和低血糖,尤其是餐后高血糖和夜间的无症状性低血糖。例如:(1)可以发现与下列因素有关的血糖变化,如食物种类、运动类型、药物品种、精神因素、生活方式等;(2)了解传统血糖监测方法难以发现的餐后高血糖、夜间低血糖、黎明现象、Somogyi现象等;(3)帮助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4)提高治疗依从性;(5)提供一种用于糖尿病教育的可视化手段。而在评估血糖波动及发现低血糖方面CGM具有独特的优势。

费用较为昂贵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血糖仪长成消费大单品,连续血糖监测(CGM)仪陷入价格战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血糖仪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4-2031年)》显示,相较于传统的指血检测,连续血糖监测(CGM)的硬件部分由传感器、发射器和接收器3部分组成,主要通过埋植于皮下的传感器实时监测人体内的葡萄糖浓度,并将其转变为电信号传输至配套的接收器或APP内,拥有24小时动态监测、具备存储功能、低感染风险、无感佩戴等优势。

BGMCGM对比情况

类别

BGM

CGM

测量方法

用采血笔刺破手指采血,测量血液中葡萄糖水平

将传感器植入皮下,监测皮下组织液葡萄糖水平

检测频率

红蛋白分析仪,以及院内手持式检测仪器。

连续24h持续动态监测

月均花费

177-360

318-3325

感应器

一次性试纸

植入型皮下传感器

测量指标

毛细血管中的血糖浓度

皮下组织间液中的血糖浓度

输出结果

血糖数据

连续血糖数据反映血糖变化趋势

采集部位

主要为指尖血

通过埋植,采集腹部皮下、手臂或腿部数据

优点

检测准确、价格较低

避免频繁采血带来的疼痛感和感染风险;24h持续动态监测,覆盖监测盲区;与胰岛素泵联合使用形成人工胰腺;可发送实时血糖警报。缺点需随身携带监测血糖所需的血糖仪、采血针和试纸;频繁多次采血有感染的风险;存在监测盲区,夜间无法监测CGM目前费用较高;间接测量,监测结果准确度有待提高。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根据多家企业公布血糖仪销售情况来看,连续血糖监测(CGM)深受消费者青睐,如头部国产厂商三诺生物就发布“战报”称,今年“双11”期间,动态血糖仪全网销售超过40万盒,增速达到400%;硅基仿生则表示,自家动态血糖仪销售额突破亿级,自营电商渠道的成交量实现176%的增长。

近几年来,我国连续血糖监测(CGM)市场规模高速增长,有望成为血糖仪市场主流产品。根据数据显示。2015-2023年我国连续血糖监测(CGM)市场规模由31百万美元增长至430百万美元,预计2024年我国连续血糖监测(CGM)市场规模达505百万美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在市场快速增长的背后,主要得益于多款国产连续血糖监测(CGM)仪获批,并且引发了“价格战”,部分产品价格降幅抬到了50%以上。在2023年的“双11”后,单个传感器价格被拉低至100-200元的区间内。国产品牌渗透率也随之提高,市场占比已达20%左右。那么,当卷完价格后,连续血糖监测(CGM)仪的下一步该往哪里走?可能进行技术创新与产品迭代。

3、无创,或将成为血糖仪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技术迭代是每个血糖仪厂商站稳市场脚跟的关键,而如何让监测面创伤面积更小是其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

2024年10月底,国家药监局批准乐普医疗旗下的一款无创血糖仪。从原理上讲,这类产品一般以光为载体,通过提取人体上与血糖浓度相关的信息变化,间接计算血糖浓度;或通过热学的方法,测量人体内的热量、葡萄糖相位等信息,进而推导出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得益于测量便捷、蕴含信息丰富,而且能够实现真正无创等特点。

博邦芳舟、精策医疗等企业的无创血糖仪获批。但需要值得注意的是,精策医疗曾经披露过自家无创血糖仪的临床数据,MARD值达到10.69%;乐普医疗表示,使用前需要先完成指尖采血校准,校准时间间隔不能超过30天,且仅作为“现有指尖血糖的一种补充,不能替代其他血糖监测方式”。

由此可见,无创血糖仪仍存在监测不准确、时效性等问题。但研究热点已出,相信在不久将来这类难题在国产厂商技术突破下被解决。(WYD)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抗感染药物行业分析:多因素驱动市场规模扩容 政策端将助力需求潜力释放

我国抗感染药物行业分析:多因素驱动市场规模扩容 政策端将助力需求潜力释放

近年来,在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居民支付能力提升叠加人口老龄化因素使感染类疾病患病风险增加,我国抗感染药物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根据数据显示,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升,已从2016年的23821元增长到2024年的41314元。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有望进一步提高。

2025年08月04日
我国磁共振成像设备采购量快速上升 市场呈现“三足鼎立”格局

我国磁共振成像设备采购量快速上升 市场呈现“三足鼎立”格局

磁共振成像设备(MRI)是一种利用核磁共振原理生成人体内部结构图像的医疗设备,具有分辨率高、对比度好、无辐射损伤等优点,被广泛用于临床医学诊断。近年来,在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居民生活水平提升、健康意识增强以及医疗技术进步等多重因素推动下,我国磁共振成像设备行业总体保持稳健发展态势。其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150.6亿元

2025年08月01日
我国慢阻肺药物行业持续扩张 新药研发提速有望重塑市场格局 国产药企仍处追赶阶段

我国慢阻肺药物行业持续扩张 新药研发提速有望重塑市场格局 国产药企仍处追赶阶段

慢阻肺主要通过药物进行治疗,以预防及控制慢性炎症并减轻临床症状。随着慢阻肺患者增多,我国慢阻肺药物市场规模持续扩张。根据数据,2018-2022年我国慢阻肺药物市场规模由23亿美元增长至32亿美元,CAGR达8.6%;2023-2030年我国慢阻肺药物市场规模将由34亿美元增长至63亿美元,CAGR达9.2%。

2025年07月31日
资本加码我国医疗机器人赛道 手术机器人领军地位持续巩固

资本加码我国医疗机器人赛道 手术机器人领军地位持续巩固

医疗机器人是应用于医疗或辅助医疗场景的智能服务机器人,可通过自主规划执行药品配送、手术操作、康复训练等任务。医疗机器人作为高端智能医疗装备的代表性产品,近年来获得国家政策层面的大力支持。

2025年07月30日
我国阿胶行业:“阿胶+”构建多品类产品矩阵 数智化带来革新性改变

我国阿胶行业:“阿胶+”构建多品类产品矩阵 数智化带来革新性改变

近年随着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将持续增长以及居民对于医疗保健的意识增强,使得消费者对健康保健产品的需求相应增加,越来越多的高净值人群注重健康管理,拉动了阿胶行业的逐步扩大。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阿胶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291亿元左右。

2025年07月24日
我国口服激素类避孕药行业分析:使用率低 复方短效类药物有望成市场新增量

我国口服激素类避孕药行业分析:使用率低 复方短效类药物有望成市场新增量

近年来,我国女性使用口服激素类避孕药进行避孕的比例有所上升,但远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口服激素类避孕药市场规模为55.4亿元。

2025年07月23日
我国血管内超声市场规模持续扩容但增幅逐渐放缓 未来国产替代有望加速

我国血管内超声市场规模持续扩容但增幅逐渐放缓 未来国产替代有望加速

近年来,在冠状动脉疾病与外周血管疾病患病人数增长、医生精准诊疗理念增强以及产品技术持续迭代等多重因素共同推动下,我国血管内超声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3亿元快速扩张至2024年的17.6亿元,实现了34.30%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2025年07月21日
我国猫三联疫苗行业:国产获批数量增多 市场竞争格局生变

我国猫三联疫苗行业:国产获批数量增多 市场竞争格局生变

近年来,在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和社会结构变迁的推动下,宠物猫饲养需求显著增长。一方面,经济条件改善增强了宠物消费能力;另一方面,结婚年龄推迟、单身人群扩大及老龄化趋势催生了更多陪伴需求。这一变化直接带动了宠物猫数量的快速增长,为猫三联疫苗行业创造了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城镇宠物猫数量持续上升,由2019年

2025年07月1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