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血糖仪行业现状分析:CGM市场陷入价格战 无创或成未来发展趋势

前言:我国是糖尿病大国,2021年患病人数超过1亿人,并且呈现年轻化趋势。血糖仪作为最有效的监测方法之一,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成为最大的消费单品,其中连续血糖监测(CGM)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也陷入价格战。各大血糖仪厂商开始研发无创血糖监测仪,未来有望成为血糖仪行业发展趋势。

1、糖尿病逐渐呈年轻化趋势,血糖监测是有效方法之一

我国一直是糖尿病大国。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有5.37亿(20-79岁),2030年预计增长至6.43亿,患者人数预计持续增多;2021年中国糖尿病人数达到1.41亿人,占全球患病人数的26.26%,居世界前列。

我国一直是糖尿病大国。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有5.37亿(20-79岁),2030年预计增长至6.43亿,患者人数预计持续增多;2021年中国糖尿病人数达到1.41亿人,占全球患病人数的26.26%,居世界前列。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同时,我国糖尿病患者呈年轻化趋势,以及2型糖尿病患者占比持续提高。在糖尿病患者的分型中,1型致病原因以遗传为主,而2型糖尿病和生活方式、环境因素息息相关。

糖尿病主要类型及临床症状

类型

发病机制

发病年龄

占糖尿病患者比重

I

自身免疫性疾病,以t细胞介导的胰腺β细胞破坏为特征,导致胰岛素缺乏并最终导致高血糖。

突然发病,大多是在儿童或青少年

~10%

II

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触发β细胞功能亢进,以实现胰岛素分泌的代偿性增加,以维持正常血糖。然而,逐渐增加的β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不能充分补偿胰岛素敏感性的下降。此外,β细胞功能开始下降,最终导致胰岛素缺乏。

渐进式,大多数在成人时期

~90%

妊娠

在怀孕早期,空腹和餐后血糖水平通常都低于正常水平,但在怀孕的第三个月,血糖水平会升高,如果血糖水平达到糖尿病水平,通常在分娩或终止妊娠后不久就会消退

孕中期或晚期,受感染的孕妇孩子长大有风险患有II

孕妇中占比1-14%

其他

由β细胞功能的单基因缺陷引起的糖尿病,以及由于胰岛素作用的遗传异常、内分泌病变、外分泌胰腺病变和其他一些特殊情况引起的糖尿病

/

占比较小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一旦患上糖尿病可能伴随一生,这种恐惧也使得很多人想弄清楚自己血糖值,所以导致很多人去医院做检查,但也有一部分人通过血糖仪来进行监测。目前,我国临床常见的血糖监测方法包括毛细血管血糖监测、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 A1c,HbA1c)、糖化白蛋白(glycated albumin,GA)和持续葡萄糖监测(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CGM)等,其中毛细血管血糖监测包括患者自我血糖监测(self-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e,SMBG)及在医院内进行的即时检测(point-of-care testing,POCT),是血糖监测的基本形式。HbA1c是反映既往2~3个月血糖水平的公认指标。CGM可提供连续、可靠的全天血糖信息,临床价值愈发凸显。

血糖监测方式对比

血糖监测方式

优势

劣势

SMBG(毛细血)

1.最基本的评价血糖控制水平的手段。2.反映实时血糖水平,评估餐前和餐后高血糖以及生活事件(锻炼、用餐、运动及情绪应激等)和降糖药物对血糖的影响3.发现低血糖,有助于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生活方式干预和优化药物干预方案,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针刺采血可能引起患者不适感;2.操作不规范可能影响血糖测定结果的准确性;3.监测频率不足时,对平均血糖、血糖波动或低血糖发生率的判断应谨慎;4.过于频繁的监测可能导致一些患者的焦虑情绪。

HbA1c(糖化血红蛋白)

1.反映既往23月平均血糖水平的指标;2.不受短期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变化的影响;3.留取样本亦更为方便,无需患者空腹,可以任意时间采血,不受进餐影响;4.在临床上已作为评估长期血糖控制状况的金标准,也是临床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治疗的重要依据

检测结果对调整治疗后的评估存在“延迟效应”,不能精确反映患者低血糖的风险,也不能反映血糖波动的特征。

GA(糖化血清白蛋白)

1.反映既往2~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2.血清白蛋白的葡萄糖结合位点多,GA形成速度更快,效率更高;3.同时,血清白蛋白更新速度快(半衰期短),是较HbA1c更灵敏的血糖控制指标;4.在某些特殊人群(如糖尿病终末期肾脏病透析患者),特别是对于进行血液透析等影响到红细胞寿命的糖尿病患者HbA1c检测值会低估患者的实际血糖水平,而此时GA测定不受影响,提示在这部分患者中,GAHbA1c更能反映血糖控制的情况。

1.尽管GA是评价患者短期血糖控制情况的良好指标,但合并某些疾病(如肾病综合征、肝硬化等)影响白蛋白更新速度时,GA的检测结果并不可靠。2.GA不能精确反映血糖波动的特征。

CGM(连续血糖监测)

能发现不易被传统监测方法所探测到的高血糖和低血糖,尤其是餐后高血糖和夜间的无症状性低血糖。例如:(1)可以发现与下列因素有关的血糖变化,如食物种类、运动类型、药物品种、精神因素、生活方式等;(2)了解传统血糖监测方法难以发现的餐后高血糖、夜间低血糖、黎明现象、Somogyi现象等;(3)帮助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4)提高治疗依从性;(5)提供一种用于糖尿病教育的可视化手段。而在评估血糖波动及发现低血糖方面CGM具有独特的优势。

费用较为昂贵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血糖仪长成消费大单品,连续血糖监测(CGM)仪陷入价格战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血糖仪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4-2031年)》显示,相较于传统的指血检测,连续血糖监测(CGM)的硬件部分由传感器、发射器和接收器3部分组成,主要通过埋植于皮下的传感器实时监测人体内的葡萄糖浓度,并将其转变为电信号传输至配套的接收器或APP内,拥有24小时动态监测、具备存储功能、低感染风险、无感佩戴等优势。

BGMCGM对比情况

类别

BGM

CGM

测量方法

用采血笔刺破手指采血,测量血液中葡萄糖水平

将传感器植入皮下,监测皮下组织液葡萄糖水平

检测频率

红蛋白分析仪,以及院内手持式检测仪器。

连续24h持续动态监测

月均花费

177-360

318-3325

感应器

一次性试纸

植入型皮下传感器

测量指标

毛细血管中的血糖浓度

皮下组织间液中的血糖浓度

输出结果

血糖数据

连续血糖数据反映血糖变化趋势

采集部位

主要为指尖血

通过埋植,采集腹部皮下、手臂或腿部数据

优点

检测准确、价格较低

避免频繁采血带来的疼痛感和感染风险;24h持续动态监测,覆盖监测盲区;与胰岛素泵联合使用形成人工胰腺;可发送实时血糖警报。缺点需随身携带监测血糖所需的血糖仪、采血针和试纸;频繁多次采血有感染的风险;存在监测盲区,夜间无法监测CGM目前费用较高;间接测量,监测结果准确度有待提高。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根据多家企业公布血糖仪销售情况来看,连续血糖监测(CGM)深受消费者青睐,如头部国产厂商三诺生物就发布“战报”称,今年“双11”期间,动态血糖仪全网销售超过40万盒,增速达到400%;硅基仿生则表示,自家动态血糖仪销售额突破亿级,自营电商渠道的成交量实现176%的增长。

近几年来,我国连续血糖监测(CGM)市场规模高速增长,有望成为血糖仪市场主流产品。根据数据显示。2015-2023年我国连续血糖监测(CGM)市场规模由31百万美元增长至430百万美元,预计2024年我国连续血糖监测(CGM)市场规模达505百万美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在市场快速增长的背后,主要得益于多款国产连续血糖监测(CGM)仪获批,并且引发了“价格战”,部分产品价格降幅抬到了50%以上。在2023年的“双11”后,单个传感器价格被拉低至100-200元的区间内。国产品牌渗透率也随之提高,市场占比已达20%左右。那么,当卷完价格后,连续血糖监测(CGM)仪的下一步该往哪里走?可能进行技术创新与产品迭代。

3、无创,或将成为血糖仪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技术迭代是每个血糖仪厂商站稳市场脚跟的关键,而如何让监测面创伤面积更小是其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

2024年10月底,国家药监局批准乐普医疗旗下的一款无创血糖仪。从原理上讲,这类产品一般以光为载体,通过提取人体上与血糖浓度相关的信息变化,间接计算血糖浓度;或通过热学的方法,测量人体内的热量、葡萄糖相位等信息,进而推导出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得益于测量便捷、蕴含信息丰富,而且能够实现真正无创等特点。

博邦芳舟、精策医疗等企业的无创血糖仪获批。但需要值得注意的是,精策医疗曾经披露过自家无创血糖仪的临床数据,MARD值达到10.69%;乐普医疗表示,使用前需要先完成指尖采血校准,校准时间间隔不能超过30天,且仅作为“现有指尖血糖的一种补充,不能替代其他血糖监测方式”。

由此可见,无创血糖仪仍存在监测不准确、时效性等问题。但研究热点已出,相信在不久将来这类难题在国产厂商技术突破下被解决。(WYD)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电生理器械行业:海外厂商占主导 国产有望凭借技术及性价比优势打开市场

电生理器械行业:海外厂商占主导 国产有望凭借技术及性价比优势打开市场

随着国内快速心律失常人群数量增长,我国心脏电生理手术量增多,带动电生理器械市场扩容。在心脏电生理手术的持续渗透下,未来电生理器械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至2032年超400亿元。我国电生理器械市场保持快速增长,但市场多被海外厂家占据,国内头部企业--惠泰医疗、微电生理2022年市场份额均不足5%,国产化率低。随着国产三维

2025年04月28日
我国X射线检测设备行业市场规模高速增长 半导体、储能等领域需求旺盛

我国X射线检测设备行业市场规模高速增长 半导体、储能等领域需求旺盛

近年来,受下游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新能源电池等产业需求快速增长影响,我国X射线检测设备行业市场规模维持高速增长趋势。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X射线检测设备行业(除医疗健康领域外)市场规模约为119亿元,预计2026年,我国X射线检测设备行业(除医疗健康领域外)市场规模将达到241.4亿元,2021-2026年的复合

2025年04月27日
生物药发展带动我国细胞培养基行业增长 目前国产化率较低 高端产品极度依赖进口

生物药发展带动我国细胞培养基行业增长 目前国产化率较低 高端产品极度依赖进口

细胞培养基是生物制品生产的关键核心原材料,占生物制药原料成本的35%以上。近年来,受政策和资金驱动,我国生物药行业快速增长,带动细胞培养基市场需求增多。目前国内市场以无血清培养基为主,占比达70%左右。细胞培养基国产化率较低,长期以来,海外巨头占据国内细胞培养基主要市场,在蛋白及抗体药物培养基等高端市场,进口垄断情况更

2025年04月25日
我国电动轮椅行业发展动能强劲 市场仍处分散竞争阶段 未来潜力可观

我国电动轮椅行业发展动能强劲 市场仍处分散竞争阶段 未来潜力可观

近年来,我国电动轮椅行业发展受到政策支持、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消费水平提升、技术进步等多重因素推动,展现出强劲发展动能。在此背景下,其市场规模和需求量不断上升。目前,我国电动轮椅市场呈现多元化竞争格局,行业集中度低,市场仍处于分散竞争阶段。未来,我国电动轮椅行业发展空间依旧广阔。

2025年04月25日
我国隐形眼镜需求持续释放 透氧量/含水量、材料成分与抛期参数是前三大关注维度

我国隐形眼镜需求持续释放 透氧量/含水量、材料成分与抛期参数是前三大关注维度

近年来随着两大驱动力—颜值经济与悦己精神的不断驱动,消费者对形眼镜的市场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驱动隐形眼镜市场价值加速“显化”。有据显示,2023我国隐形眼镜产量和需求量分别为16.9亿片和30.53亿片,销售额规模在159.8亿元左右。预估2025年我国隐形眼镜销售额规模将突破200亿元。

2025年04月25日
中医医疗服务行业:连锁化规模化下民营市场增速显著 服务线上线下一体化大势所趋

中医医疗服务行业:连锁化规模化下民营市场增速显著 服务线上线下一体化大势所趋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慢性病率上升,以及中医医疗服务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认可,近年来国内中医医疗诊疗人次呈增长态势。中医医疗服务市场地位不断提高,预计2032年行业渗透率将接近20%。

2025年04月19日
我国助听器市场规模持续扩容但渗透率仍偏低 行业并购整合频现

我国助听器市场规模持续扩容但渗透率仍偏低 行业并购整合频现

在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的背景下,国内听力受损老年人的数量也随之上升,再加上听力受损人群年轻化以及政策推动,我国助听器行业不断发展壮大,市场规模由2015年的28.4亿元上升至2023年的71.3亿元。不过,我国助听器渗透率仍然偏低,市场需求远未饱和,未来行业仍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

2025年04月17日
我国硫酸软骨素行业:老龄化日益加剧下市场前景广阔 目前已成全球最大生产国

我国硫酸软骨素行业:老龄化日益加剧下市场前景广阔 目前已成全球最大生产国

近年来在人们健康意识提升,政策推动和需求增长的情况下,我国保健食品行业市场规模不断增长。数据显示,到2023年我国保健食品行业市场规模约为3282亿元,同比增长9.80%。2024年我国保健食品市场规模达到了3662亿元,同比增长11%,显示出市场持续扩张的趋势。当下随着社会老龄化,我国保健食品市场更是进入了新的发展战

2025年04月1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