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医学影像设备行业:老龄化加剧带来增量空间 产业链突破+政府采购加速国产替代

一、我国医学影像设备市场规模稳健增长,CT占据最大市场份额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医学影像设备行业发展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4-2031年)》显示,医学影像设备是构建临床诊疗体系必不可少的医疗设备,主要是指为实现诊断或治疗引导的目的,通过对人体施加包括可见光、X射线、超声、强磁场等各种物理信号,记录人体反馈的信号强度分布,形成图像并使得医生可以从中判读人体结构、病变信息的技术手段的设备。

近年来国内发力医疗新基建,医院建设节奏有所加快,驱动医学影像设备需求提升。同时国内影像设备配置政策的松绑推动了优质医疗资源的扩容和区域的均衡布局,使得国内医学影像设备市场规模稳健增长。数据显示,2019-2023年我国医学影像设备市场规模从824亿元增长到1245亿元。预计2024年我国医学影像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1360亿元。

近年来国内发力医疗新基建,医院建设节奏有所加快,驱动医学影像设备需求提升。同时国内影像设备配置政策的松绑推动了优质医疗资源的扩容和区域的均衡布局,使得国内医学影像设备市场规模稳健增长。数据显示,2019-2023年我国医学影像设备市场规模从824亿元增长到1245亿元。预计2024年我国医学影像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1360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观研天下整理

在目前的医学检测手段中,医学影像数据占据了90%的医疗信息,是疾病筛查和诊治最主要的信息来源,也是辅助临床疾病诊疗的重要手段。市场上,临床常用的医学影像设备包括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X线成像设备、核医学诊断设备以及超声设备(US)等。其中CT是医学影像设备市场最大的细分市场,占比达32%左右。

在目前的医学检测手段中,医学影像数据占据了90%的医疗信息,是疾病筛查和诊治最主要的信息来源,也是辅助临床疾病诊疗的重要手段。市场上,临床常用的医学影像设备包括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X线成像设备、核医学诊断设备以及超声设备(US)等。其中CT是医学影像设备市场最大的细分市场,占比达32%左右。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观研天下整理

二、市场需求旺盛,老龄化加剧带来增量市场空间

医学影像设备是目前多数疾病干预前的基础性诊断选择之一,尤其在国内老龄化背景下,多数老龄化相关疾病如心脑血管,肿瘤均需要影像设备作为干预前诊断手段。近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断上升。数据显示,2023 年末全国 65岁及以上人口达 21,676 万人,占总人口的 15.4%;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97亿,其中听力损失的比例高达15%。根据国家卫健委预测,2035年左右我国60岁及以上中老年人口将破4亿,占比将超30%。根据联合国的标准,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即步入老龄化社会。可见我国早已超过该标准,步入老龄化国家的行列。45岁以后人类即进入了慢性病高发的阶段,而众多慢性病的诊断均需要影像诊断设备。

医学影像设备是目前多数疾病干预前的基础性诊断选择之一,尤其在国内老龄化背景下,多数老龄化相关疾病如心脑血管,肿瘤均需要影像设备作为干预前诊断手段。近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断上升。数据显示,2023 年末全国 65岁及以上人口达 21,676 万人,占总人口的 15.4%;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97亿,其中听力损失的比例高达15%。根据国家卫健委预测,2035年左右我国60岁及以上中老年人口将破4亿,占比将超30%。根据联合国的标准,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即步入老龄化社会。可见我国早已超过该标准,步入老龄化国家的行列。45岁以后人类即进入了慢性病高发的阶段,而众多慢性病的诊断均需要影像诊断设备。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观研天下整理

与此同时,随着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我国人均卫生费用支出也在快速增长,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从2016年的从6.2%增长至2023年7.2%。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卫生总费用为90,575.8亿元,其中个人卫生支出为24,751.1亿元,占27.3%。而从支付端角度分析,卫生费用支出持续增加也给医学影像诊断行业带来增量市场空间。‌

与此同时,随着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我国人均卫生费用支出也在快速增长,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从2016年的从6.2%增长至2023年7.2%。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卫生总费用为90,575.8亿元,其中个人卫生支出为24,751.1亿元,占27.3%。而从支付端角度分析,卫生费用支出持续增加也给医学影像诊断行业带来增量市场空间。‌

数据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观研天下整理

三、产业链突破与政府采购加速下,国产替代趋势日趋明显

产业链方面:医学影像设备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分别由零部件供应商,影像设备制造商以及终端应用场景构成。具体来看,上游主要为原材料、零部件、核心组件。原材料主要包括化工材料、金属材料、陶瓷材料;零部件主要包括PCB、传感器、显示屏;核心组件主要包括X线探测器、高压发生器、球管/X射线管、超导主磁体、冷光源、数据处理系统、图像处理系统。中游为医学影像设备生产制造,医学影像设备主要包括磁共振成像(MRI)设备、分子影像(MI)设备、X 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T)设备、超声(US)设备、X 射线成像(XR)设备、内窥镜。下游为终端使用场景,主要包括医疗机构、医学影像中心、第三方实验室、体检中心。

<strong>产业链方面:</strong>医学影像设备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分别由零部件供应商,影像设备制造商以及终端应用场景构成。具体来看,上游主要为原材料、零部件、核心组件。原材料主要包括化工材料、金属材料、陶瓷材料;零部件主要包括PCB、传感器、显示屏;核心组件主要包括X线探测器、高压发生器、球管/X射线管、超导主磁体、冷光源、数据处理系统、图像处理系统。中游为医学影像设备生产制造,医学影像设备主要包括磁共振成像(MRI)设备、分子影像(MI)设备、X 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T)设备、超声(US)设备、X 射线成像(XR)设备、内窥镜。下游为终端使用场景,主要包括医疗机构、医学影像中心、第三方实验室、体检中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观研天下整理

近两年随着海外龙头公司产品“里程碑式”突破有所放缓,给予国产企业宝贵的技术攻坚窗口期,国内厂商逐步在大量核心零部件上开展自主研发生产工作,产品核心技术及零配件逐步攻克。例如联影医疗在大功率飞焦点X射线CT球馆,全数字化3D结构时空探测器完成自研,并进入中国医疗产业关键零配件名单,国内产业链逐步趋于成熟。随着影像产业链上游供应链国产替代程度的提升,以及国产品牌设备性能的持续赶超,国产厂商开始进入重要发展阶段。产品结构从中低端向高端甚至超高端升级。因此伴随医疗新基建驱动下游应用扩容,国内影像设备将迎来国产替代黄金时代。

中国医疗产业关键零配件CT、核磁类设备入选名单(联影和东软医疗)

序号 CT 类设备关键零配件名称/核磁类设备关键零配件名称 单位
1 大功率飞焦点X射线 CT球馆 联影医疗
2 全数字化 3D 结构时空探测器 联影医疗
3 全数字化控制高频逆变大功率 CT 高压发生器 联影医疗
4 高速旋转石墨一难熔金属复合结构靶盘 联影医疗
5 3D 打印弧面钨影准直光栅 东软医疗
6 等光距追光者弧面探测器 东软医疗
7 30MHU 热容量X线CT球馆 东软医疗
8 梯度系统 联影医疗
9 射频线圈 联影医疗
10 谱仪系统 联影医疗
11 AIM 接收线圈 东软医疗

资料来源:中国医疗设备,观研天下整理

政府采购方面:为打破外资医疗器械企业占据国内市场的局面,近年来国家多个部门释放了加快医疗器械国产化进程的信号。自2014年起,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开展优秀国产医疗设备产品遴选工作,逐步引导国产医疗设备品质的提升,从而促进医疗设备的品牌化和国产化发展。2021年工信部关于印发《政府采购进口产品审核指导标准》(2021年版)提到其中137种医疗器械全部100%采购国产,12种医疗器械75%采购国产,24种医疗器械50%采购国产,5种医疗器械要求25%采购国产。可见政府采购政策加速国内医学影像设备国产替代进程。

2019-2023年间我国国内医学影像设备公开中标金额呈波动增长趋势。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国内医学影像设备公开中标金额达825.8亿元,较2019年增加300亿元左右,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1.75%。

2019-2023年间我国国内医学影像设备公开中标金额呈波动增长趋势。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国内医学影像设备公开中标金额达825.8亿元,较2019年增加300亿元左右,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1.75%。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观研天下整理

从细分领域来看,2023年我国医学影像设备公开中标金额占比较高的主要为超声影像诊断设备、CT、MRI,三者占比之和超过75%。

从细分领域来看,2023年我国医学影像设备公开中标金额占比较高的主要为超声影像诊断设备、CT、MRI,三者占比之和超过75%。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观研天下整理

在上述产业链突破与政府采购政策加速下,国产医疗设备整体研发水平显著提升,以联影医疗、万东医疗、东软医疗等企业为代表,部分国产企业在中低端产品市场逐步实现国产替代,并持续向高端产品领域渗透,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弯道超车,逐步攻克产品核心部件、关键成像技术,高端医疗影像设备不断迭代更新,性能提升甚至接近进口产品水准。

目前迈瑞、联影、东软、开立、万东等国产品牌代表,已跻身各细分市场前列,国产设备替代进口产品的趋势渐显。虽然2023年MRI的国产化率和同比增速略有下降,但从整个医学影像设备市场看,国产化率继续保持向上的趋势。从中标量看,2023年我国超声影像诊断设备国产化率达到57.11%,同比增长4.09%。CT国产化率已达到50%左右,同比增长6.29%。MRI国产化率达到33.51%,同比下降0.18%。DSA国产化率达到10%左右,同比增长18.22%。DR国产化率达到80%左右,同比增长4.61%。PET/CT国产化率达到50%左右,同比增长13.79%。PET/MR国产化率达到17.39%,同比下降73.91%。

2023年我国主要医学影像设备国产化率及增速(按中标量)

医学影像设备 国产化率 增速
超声影像诊断设备 57.11% 4.09%
CT 50%左右 6.29%
MRI 33.51% -0.18%
DSA 10%左右 18.22%
DR 80%左右 4.61%
PET/CT 50%左右 13.79%
PET/MR 17.39% -73.91%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观研天下整理

从中标额看,2023年我国超声影像诊断设备国产化率达到36.95%,同比增长4.37%。CT国产化率达到35%以上,同比增长14.82%。MRI国产化率达到23.88%,同比下降4.14%。DSA国产化率达到6.63%,同比增长26.04%。DR国产化率达到65%左右,同比增长6.07%。PET/CT国产化率达到45%左右,同比增长12%。PET/MR国产化率达到18.92%,同比下降71.62%。

2023年我国主要医学影像设备国产化率及增速(按中标额)

医学影像设备 国产化率 增速
超声影像诊断设备 36.95% 4.37%
CT 35%以上 14.82%
MRI 23.88% -4.14%
DSA 到6.63% 26.04%
DR 65%左右 6.07%
PET/CT 45%左右 12%
PET/MR 18.92% -71.62%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观研天下整理(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政策、需求、技术三重驱动 我国康复医疗迎机遇 但体制不完善+供给不足挑战仍存

政策、需求、技术三重驱动 我国康复医疗迎机遇 但体制不完善+供给不足挑战仍存

长期以来,我国医疗体系存在“重治疗、轻康复”的现象。但近年这一情况正在不断扭转。国家层面连续出台重磅政策,将康复医疗纳入健康中国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如2025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医养照护与管理专业建设工作的通知》,提出引导学校联合医养结合机构、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基层医

2025年11月06日
血液透析中心增多并下沉 促血液透析行业相关设备及耗材扩容 国产替代趋势显著增强

血液透析中心增多并下沉 促血液透析行业相关设备及耗材扩容 国产替代趋势显著增强

在国内,随着医保政策的不断完善,血液透析治疗的报销比例大幅提高,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使得更多患者能够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同时,国内医疗资源的不断投入和优化,血液透析中心的数量逐渐增加,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为市场的扩容提供了有力支撑。2020-2025年H1我国血液透析中心数量由6377家增长至8928家。

2025年10月31日
核心技术突破下骨传导耳机行业多点开花 头部稳步扩张 中小型企业如何突围?

核心技术突破下骨传导耳机行业多点开花 头部稳步扩张 中小型企业如何突围?

骨传导耳机早期聚焦于医疗领域的听力辅助,为传导性耳聋、单侧耳聋患者提供非侵入式听力重建方案。京东数据显示,2023年面向听力障碍人群的医疗级骨传导耳机产品需求增速高达50%。随着骨传导耳机行业在核心技术(如振子技术、漏音控制技术、噪声消除技术)领域取得显著进展,骨传导耳机在音质、漏音控制及佩戴舒适性方面实现了显著提升,

2025年10月30日
两大因素驱动 我国侵袭性真菌病诊断行业成长性较好 国产快速崛起

两大因素驱动 我国侵袭性真菌病诊断行业成长性较好 国产快速崛起

近年来,随着侵入性检查、介入治疗和手术、广谱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和肿瘤化疗药物的广泛应用,真菌感染的风险正在快速增加,尤其是病毒合并曲霉的感染以及由酵母及酵母样真菌造成的真菌性脓毒症。根据数据,全球每年约 3 亿人罹患严重的真菌感染,其中侵袭性真菌病发病率逐年提升,侵袭性真菌病平均致死率可达 27.6%。侵

2025年10月23日
免疫治疗将开启新纪元 我国胃癌围术期药物行业市场竞争格局良好

免疫治疗将开启新纪元 我国胃癌围术期药物行业市场竞争格局良好

全球每年新发胃癌病例约120万,中国约占其中的40%。中国早期胃癌占比很低,仅约20%,大多数发现时已是进展期,总体5年生存率不足50%。根据中国国家癌症登记中心数据,中国与美国胃癌新发患者人数预计将在2026年分别达到34.6万人、2.9万人。

2025年10月17日
惠及约20万存量患者 我国重症肌无力药物行业景气度较高 精准靶向成趋势

惠及约20万存量患者 我国重症肌无力药物行业景气度较高 精准靶向成趋势

重症肌无力(MG)作为一种由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引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波动性肌无力为特征,严重者可致呼吸衰竭,危及生命。其致病机制明确,约85%的患者与抗AChR抗体介导的补体通路激活密切相关。中国作为MG患者大国,拥有约20万存量患者,其中约15%-20%可能进展为死亡率极高的肌无力危象,临床需求远未满足。长期以

2025年10月17日
国产获取差异化竞争优势 我国宠物驱虫药行业迎来更多增长机会

国产获取差异化竞争优势 我国宠物驱虫药行业迎来更多增长机会

随着科学养宠的观念深入人心和人们对宠物的情感投入增加,宠物驱虫药市场迎来更多增长机会。按照宠物犬、猫平均一次驱虫价格62.51元/只、90.02元/只,平均一年驱虫3.47次、3.45次计算,2024年我国宠物犬、猫驱虫药市场规模分别达114.10亿元、221.99亿元,我国宠物驱虫药总市场规模达336.09亿元。

2025年10月14日
千亿赛道上的“精准制导”革命 我国抗体药物行业内外资企业竞合

千亿赛道上的“精准制导”革命 我国抗体药物行业内外资企业竞合

抗体药物以其“高特异性、高有效性”的特点,已成为现代生物医药的核心支柱。中国抗体市场正以远超全球的增速(35.4% CAGR)狂奔,规模从2019年迅猛增长至2024年的1312亿元。在巨大临床需求、审评审批改革与医保放量的多重驱动下,市场格局呈现“内外资竞合,创新驱动分化”的复杂态势,本土创新力量正强势崛起

2025年10月0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