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两大因素助力推动我国降压药行业发展 市场竞争格局由外资企业主导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降压药行业发展深度研究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4-2031年)》显示,降压药又称抗高血压药物,是一类能控制血压、用于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其主要通过影响交感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内皮素系统等对血压的生理调节起重要作用的系统而发挥降压效应。

1.两大因素助力推动我国降压药行业发展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常被称为“无声的杀手”,会引发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脑血管病、高血压性心脏病与心力衰竭、慢性肾衰竭、主动脉夹层等多种并发症。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逐渐加快,再加上城市生活压力加大以及不规律或不健康的生活和饮食习惯等因素影响,使得我国高血压患者数量持续增加。根据2023年6月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者人数达到约2.45亿人,患病率达到27.5%。由于我国高血压患者基数大且需要长期服药,这为降压药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同时,高血压已成为我国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近年来,国务院办公厅、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等部门相继发布《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加强脑卒中防治工作减少百万新发残疾工程综合方案》等政策,持续提升我国高血压防治事业水平,也为降压药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利好推动行业发展。此外,随着我国医保政策不断调整和完善,当前降压药的费用已经大大降低,有利于提高降压药的可及性,助力行业发展。

我国降压药行业相关政策

发布时间 发布部门 政策名称 主要内容
2017年1月  国务院办公厅 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 到2025年高血压患者管理人数达到11000万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达到70%。全面实施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发现高血压患者和高危人群,及时提供干预指导。
2019年7月 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 到2022年和2030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分别下降到209.7/10万及以下和190.7/10万及以下;30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知晓率分别不低于55%和65%;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不低于60%和70%;高血压治疗率、控制率持续提高。
2021年6月 国家卫生健康委 教育部等十部门 加强脑卒中防治工作减少百万新发残疾工程综合方案 到2025年,我国30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知晓率达到60%,高血压确诊患者规范治疗率进一步提升。到2030年,我国30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知晓率达到65%,高血压确诊患者规范治疗率提升到更高水平。
2021年12月 国务院办公厅 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21—2025年) 加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规范管理,做好并发症筛查和干预。
2022年2月 国家卫生健康委 教育部等十五部门 “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 加强老年人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重点慢性病以及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早期筛查、干预、分类管理和健康指导。完善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
2022年4月 国务院办公厅 “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 推进“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共管,高血压、Ⅱ型糖尿病患者基层规范管理服务率达到65%以上。
2023年10月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四部门 健康中国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 到2030年,30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知晓率达到65%,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知晓率达到60%,居民对血脂异常、吸烟、饮酒等危害的认识有效提升。到2030年,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基层规范管理服务率均达到70%,治疗率、控制率在2018年基础上持续提高,35岁以上居民年度血脂检测率达到35%。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降压药市场规模持续扩容

在上述两大因素驱动下,近年来我国降压药市场需求持续释放,带动其市场规模持续扩容。数据显示,2022年其市场规模已上升至1108亿元,同比增长7.05%。由于患者对高血压认知不足、服药依从性差,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和治疗率分别为51.6%和45.8%,而控制率仅有16.8%,还有较多高血压患者没有得到有效治疗或者是控制,降压药行业仍存在较大增量空间。未来,在政策推动下,我国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将持续提高,对降压药的需求也将持续增加。根据预测,到2026年,其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500亿元。

在上述两大因素驱动下,近年来我国降压药市场需求持续释放,带动其市场规模持续扩容。数据显示,2022年其市场规模已上升至1108亿元,同比增长7.05%。由于患者对高血压认知不足、服药依从性差,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和治疗率分别为51.6%和45.8%,而控制率仅有16.8%,还有较多高血压患者没有得到有效治疗或者是控制,降压药行业仍存在较大增量空间。未来,在政策推动下,我国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将持续提高,对降压药的需求也将持续增加。根据预测,到2026年,其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500亿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钙离子拮抗剂市场份额位居降压药市场首位

20世纪50年代,黄量院士指导研究并试制出了新中国第一个降血压药物——“降压灵”;经过七十余年的发展,目前我国获批上市的降压药数量超过150种。临床上常用的降压药主要可以分为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单片复方制剂及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这七大类。其中,钙离子拮抗剂市场份额在国内降压药市场中位居首位,2022年超过40%;其次是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占比超过25%。

我国降压药分类情况

类别 代表药物
利尿剂 螺内酯片、氢氯噻嗪片、螺内酯、氨苯蝶啶、阿米洛利等。
β受体阻滞剂 美托洛尔、比索洛尔、拉贝洛尔、卡维地洛、阿罗洛尔等。
钙离子拮抗剂 苯磺酸氨氯地平、苯磺酸左氨氯地平、乐卡地平、贝尼地平、马尼地平、西尼地平、尼群地平等。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培哚普利、米达普利、福辛普利等。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坎地沙坦、奥美沙坦、替米沙坦、阿利沙坦等。
单片复方制剂 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珍菊降压片、复方卡托普利片、培哚普利吲达帕胺片等。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
其他 如α1受体阻滞剂:乌拉地尔、多沙唑嗪;波生坦(内皮素受体拮抗剂ERA)等。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从具体药物来看,2023年沙库巴曲缬沙坦钠以36.5亿元的销售额首次在中国院内降压药市场中夺冠。而昔日冠军硝苯地平则因受集采影响,2023年院内销售额下降至13.96亿元,排名也从第一位降至第四位。

从具体药物来看,2023年沙库巴曲缬沙坦钠以36.5亿元的销售额首次在中国院内降压药市场中夺冠。而昔日冠军硝苯地平则因受集采影响,2023年院内销售额下降至13.96亿元,排名也从第一位降至第四位。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4.降压药市场竞争格局由外资企业主导

面对千亿降压药市场,国内外企业相继涌入,造成市场集中度较低,2022年CR5不足40%。由于阿斯利康、拜耳、诺华等外资企业入局时间早、资本积累雄厚,且原研药仍然具备较大竞争优势,患者依存性较高,这使得目前我国降压药市场竞争格局主要由这些外资企业主导,国产替代前景大。其中,2022年市场份额排名前四的降压药企业均为外资企业,阿斯利康位居首位,2022年占比达到9.7%。不过,随着原研药专利相继到期,国产仿制药争相进入市场,再加上本土企业加速创新药布局和国家集采政策推行,未来我国降压药市场竞争格局有望被改变。

面对千亿降压药市场,国内外企业相继涌入,造成市场集中度较低,2022年CR5不足40%。由于阿斯利康、拜耳、诺华等外资企业入局时间早、资本积累雄厚,且原研药仍然具备较大竞争优势,患者依存性较高,这使得目前我国降压药市场竞争格局主要由这些外资企业主导,国产替代前景大。其中,2022年市场份额排名前四的降压药企业均为外资企业,阿斯利康位居首位,2022年占比达到9.7%。不过,随着原研药专利相继到期,国产仿制药争相进入市场,再加上本土企业加速创新药布局和国家集采政策推行,未来我国降压药市场竞争格局有望被改变。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益生元已完成从原料供应到终端消费的全链条布局 市场迈入五大趋势新周期

我国益生元已完成从原料供应到终端消费的全链条布局 市场迈入五大趋势新周期

益生元作为食品添加剂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应用领域正日益广泛。从富含益生元的低温酸奶、乳酸菌饮料等乳制品,到添加低聚果糖的面包、饼干等烘焙食品,再到功能性饮料及膳食补充剂,随着消费者对肠道健康管理的日益重视,益生元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已从单一功能向多维度健康赋能转变,为产业升级提供了核心驱动力。目前益生元在各类食品中已被广泛

2025年11月11日
全球盐酸氨丙啉供给压力加剧 市场价格上涨 国内出口导向下本土厂商有望充分受益

全球盐酸氨丙啉供给压力加剧 市场价格上涨 国内出口导向下本土厂商有望充分受益

盐酸氨丙啉技术壁垒高,反应链条长,控制要求严格,市场参与者较少,代表包括美国辉宝、大洋生物、绿洲化工、东康源科技、众合化工等。其中美国辉宝和中国大洋生物市占率合计超90%,呈现双寡头格局。

2025年11月07日
政策、需求、技术三重驱动 我国康复医疗迎机遇 但体制不完善+供给不足挑战仍存

政策、需求、技术三重驱动 我国康复医疗迎机遇 但体制不完善+供给不足挑战仍存

长期以来,我国医疗体系存在“重治疗、轻康复”的现象。但近年这一情况正在不断扭转。国家层面连续出台重磅政策,将康复医疗纳入健康中国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如2025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医养照护与管理专业建设工作的通知》,提出引导学校联合医养结合机构、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基层医

2025年11月06日
血液透析中心增多并下沉 促血液透析行业相关设备及耗材扩容 国产替代趋势显著增强

血液透析中心增多并下沉 促血液透析行业相关设备及耗材扩容 国产替代趋势显著增强

在国内,随着医保政策的不断完善,血液透析治疗的报销比例大幅提高,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使得更多患者能够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同时,国内医疗资源的不断投入和优化,血液透析中心的数量逐渐增加,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为市场的扩容提供了有力支撑。2020-2025年H1我国血液透析中心数量由6377家增长至8928家。

2025年10月31日
核心技术突破下骨传导耳机行业多点开花 头部稳步扩张 中小型企业如何突围?

核心技术突破下骨传导耳机行业多点开花 头部稳步扩张 中小型企业如何突围?

骨传导耳机早期聚焦于医疗领域的听力辅助,为传导性耳聋、单侧耳聋患者提供非侵入式听力重建方案。京东数据显示,2023年面向听力障碍人群的医疗级骨传导耳机产品需求增速高达50%。随着骨传导耳机行业在核心技术(如振子技术、漏音控制技术、噪声消除技术)领域取得显著进展,骨传导耳机在音质、漏音控制及佩戴舒适性方面实现了显著提升,

2025年10月30日
两大因素驱动 我国侵袭性真菌病诊断行业成长性较好 国产快速崛起

两大因素驱动 我国侵袭性真菌病诊断行业成长性较好 国产快速崛起

近年来,随着侵入性检查、介入治疗和手术、广谱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和肿瘤化疗药物的广泛应用,真菌感染的风险正在快速增加,尤其是病毒合并曲霉的感染以及由酵母及酵母样真菌造成的真菌性脓毒症。根据数据,全球每年约 3 亿人罹患严重的真菌感染,其中侵袭性真菌病发病率逐年提升,侵袭性真菌病平均致死率可达 27.6%。侵

2025年10月23日
免疫治疗将开启新纪元 我国胃癌围术期药物行业市场竞争格局良好

免疫治疗将开启新纪元 我国胃癌围术期药物行业市场竞争格局良好

全球每年新发胃癌病例约120万,中国约占其中的40%。中国早期胃癌占比很低,仅约20%,大多数发现时已是进展期,总体5年生存率不足50%。根据中国国家癌症登记中心数据,中国与美国胃癌新发患者人数预计将在2026年分别达到34.6万人、2.9万人。

2025年10月17日
惠及约20万存量患者 我国重症肌无力药物行业景气度较高 精准靶向成趋势

惠及约20万存量患者 我国重症肌无力药物行业景气度较高 精准靶向成趋势

重症肌无力(MG)作为一种由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引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波动性肌无力为特征,严重者可致呼吸衰竭,危及生命。其致病机制明确,约85%的患者与抗AChR抗体介导的补体通路激活密切相关。中国作为MG患者大国,拥有约20万存量患者,其中约15%-20%可能进展为死亡率极高的肌无力危象,临床需求远未满足。长期以

2025年10月1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