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生物降解塑料行业:“限塑令”推行带来巨大发展机遇 市场空间尚未完全打开

1.生物降解塑料概述

生物降解塑料是指一类由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如细菌、霉菌(真菌)和藻类的作用而引起降解的塑料。与传统塑料不同,其具有可降解性和可再生性等特点, 能够在自然环境中迅速分解为水、二氧化碳等天然物质,不会对土地、水源和生物环境造成长期污染。

常见的生物降解塑料类型包括聚乳酸(‌PLA)‌、‌聚羟基脂肪酸酯(‌PHA)‌、‌聚乙烯醇(‌PVA)‌、‌二氧化碳共聚物(‌PPC)‌、‌聚己内酯(‌PCL)‌、‌聚丁二酸丁二酯(‌PBS)‌、‌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等,应用领域涉及3D打印、食品包装、一次性餐具、超市购物袋、农用地膜等。

常见的生物降解塑料情况

类别 应用领域
聚乳酸 可应用于食品包装、3D打印、一次性餐具等领域。
聚羟基脂肪酸酯 可应用于生物医用材料、包装材料、电子产品等领域。
二氧化碳共聚物 可应用于生物医用材料、包装材料等领域。
聚己内酯 可应用于食品包装、药物载体、‌增塑剂等领域。
聚丁二酸丁二酯 可用作垃圾袋、包装袋、化妆品瓶、婴儿尿布、农用地膜等。
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 可应用于食品包装、农用地膜等领域。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2.“限塑令”背景下,生物降解塑料迎来巨大发展机遇

随着塑料的广泛使用,“白色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为了遏制“白色污染”,限制和减少塑料的使用,国务院办公厅早在2007年12月就发布《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要求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这也是我国首提“限塑”。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生物降解塑料行业现状深度分析与投资趋势预测报告(2024-2031年)》显示,2020 年1月,“限塑令”迎来升级,被称为国内“史上最严限塑令”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发布,以2020年、2022年、2025年为节点,明确了控制“白色污染”的时间及禁限范围;其后,“限塑令”相关政策持续加码,《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商务领域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等政策相继出台,进一步推动治理塑料污染;同时,各地政府也积极跟进制定本地化“限塑令”政策,聚焦塑料污染治理。随着“限塑令”政策实施和推行,生物降解塑料作为传统塑料的替代品,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市场前景广阔。

我国“限塑”相关政策

发布时间 发布部门 政策名称 主要内容
2020年1月 国家发展改革委 生态环境部 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 到2020年,率先在部分地区、部分领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到2022年,一次性塑料制品消费量明显减少,替代产品得到推广,塑料废弃物资源化能源化利用比例大幅提升;在塑料污染问题突出领域和电商、快递、外卖等新兴领域,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塑料减量和绿色物流模式。到2025年,塑料制品生产、流通、消费和回收处置等环节的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多元共治体系基本形成,替代产品开发应用水平进一步提升,重点城市塑料垃圾填埋量大幅降低,塑料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2020年7月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门 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 加强对禁止生产销售塑料制品的监督检查。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开展塑料制品质量监督检查,依法查处生产、销售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和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聚乙烯农用地膜等行为。
2020年8月 商务部办公厅 关于进一步加强商务领域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 聚焦商场、超市、集贸市场、餐饮、住宿、展会、电子商务等业态,对不可降解塑料袋、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一次性塑料用品的限塑禁塑画出了时间线。
2021年5月 民航局 民航行业塑料污染治理工作计划(2021-2025年) 到2025年,民航行业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消费强度较2020年大幅下降,替代产品应用水平明显提升,塑料等垃圾智慧化、规范化回收处理体系基本建立,民航行业与塑料污染治理相关产业协同更加深入有效。
2021年9月 国家发展改革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生态环境部关于印发“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的通知 持续推进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减量。落实国家有关禁止、限制销售和使用部分塑料制品的规定。建立健全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回收情况报告制度,督促指导商品零售、电子商务、餐饮、住宿等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
2023年5月 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 商务领域经营者使用、报告一次性塑料制品管理办法 商品零售、电子商务、餐饮、住宿、展览等五类经营者应当遵守国家有关禁止、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等一次性塑料制品的规定。商务领域经营者未遵守国家禁限使用规定的,由县级以上地方商务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限期不改正的,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生物降解塑料替代需求旺盛,市场规模不断扩容

在“限塑令”政策持续推动下,近年来我国生物降解塑料替代需求旺盛,带动其产量和消费量持续攀升,2022年分别达到79.54万吨和65.34万吨,同比分别增长76.87%和81.45%,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同时,我国生物降解塑料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容,且增速逐渐加快。数据显示,2022年其市场规模已突破100亿元,同比增长76.36%。

在“限塑令”政策持续推动下,近年来我国生物降解塑料替代需求旺盛,带动其产量和消费量持续攀升,2022年分别达到79.54万吨和65.34万吨,同比分别增长76.87%和81.45%,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同时,我国生物降解塑料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容,且增速逐渐加快。数据显示,2022年其市场规模已突破100亿元,同比增长76.36%。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4.生物降解塑料市场需求尚未完全打开,未来有望加速放量

我国是全球最大塑料消费国,2022年仅包装行业就消耗4920万吨塑料。生物降解塑料具有巨大替代空间,潜在需求可以达到千万吨级别,但其目前消费量还不足100万吨,渗透率也比较低,市场空间尚未完全打开。主要原因在于,相对传统塑料,我国生物降解塑料发展时间晚,还面临着生产技术尚不成熟、价格相对较高、产品标准体系尚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了其推广和应用。

我国是全球最大塑料消费国,2022年仅包装行业就消耗4920万吨塑料。生物降解塑料具有巨大替代空间,潜在需求可以达到千万吨级别,但其目前消费量还不足100万吨,渗透率也比较低,市场空间尚未完全打开。主要原因在于,相对传统塑料,我国生物降解塑料发展时间晚,还面临着生产技术尚不成熟、价格相对较高、产品标准体系尚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了其推广和应用。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未来,我国生物降解塑料市场需求有望加速放量。一是在限塑令等环保政策实施、推广及市场监督力度不断加大等因素推动下,将为生物降解塑料带来大量替代需求。二是居民环保意识不断提高,主动选择生物降解塑料替代一次性塑料制品,带来市场需求增长。三是生物降解塑料产品价格下降,将利好其渗透率提升,进一步打开下游需求市场。这主要靠生物降解塑料生产技术不断进步和创新、以及相关补贴政策等带动。据了解,目前海南省、甘肃省等多个地区已针对生物降解塑料出台补贴政策,将助力缩小生物降解塑料和传统塑料之间的价格差距。四是生物降解塑料产品标准体系、检测认证制度等不断建立,将持续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满足下游市场不同消费需求。

未来,我国生物降解塑料市场需求有望加速放量。一是在限塑令等环保政策实施、推广及市场监督力度不断加大等因素推动下,将为生物降解塑料带来大量替代需求。二是居民环保意识不断提高,主动选择生物降解塑料替代一次性塑料制品,带来市场需求增长。三是生物降解塑料产品价格下降,将利好其渗透率提升,进一步打开下游需求市场。这主要靠生物降解塑料生产技术不断进步和创新、以及相关补贴政策等带动。据了解,目前海南省、甘肃省等多个地区已针对生物降解塑料出台补贴政策,将助力缩小生物降解塑料和传统塑料之间的价格差距。四是生物降解塑料产品标准体系、检测认证制度等不断建立,将持续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满足下游市场不同消费需求。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氯碱工业的“调节阀” 我国二氯丙烷行业需求稳中有进 精细化与绿色化成趋势

氯碱工业的“调节阀” 我国二氯丙烷行业需求稳中有进 精细化与绿色化成趋势

二氯丙烷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其命运与上游的氯碱工业深度“捆绑”。它的市场供应与价格,并非仅由自身需求决定,更关键地是扮演着消化副产氯气、平衡氯碱装置的“调节阀”角色,这使得其成本与盈利性极为脆弱。尽管下游在农药、溶剂等领域的刚性需求提供了稳定的市场基本盘,但行业正面临环保政策收紧与替代品竞争的双重挤压。展望未来

2025年11月27日
“工业牙齿”的新征程 我国丙烯酸异辛酯行业产能集中度高 下游需求持续放量

“工业牙齿”的新征程 我国丙烯酸异辛酯行业产能集中度高 下游需求持续放量

丙烯酸异辛酯作为合成胶粘剂与涂料的关键原料,其产业链与宏观经济紧密联动。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生产国,行业呈现出产能集中、供需重塑的鲜明特征:上游原料与油价挂钩,成本波动显著;中游由少数具备一体化产业链的龙头主导,产能持续向华东等产业集群地集中;下游需求则从传统的包装、建筑,正快速向新能源锂电池封装、电子半导体等战略新兴

2025年11月26日
我国丁辛醇行业:产能跃升与进口替代加速 福建中景石化有望成为国内最大生产商

我国丁辛醇行业:产能跃升与进口替代加速 福建中景石化有望成为国内最大生产商

丁辛醇是一种丁醇和辛醇合成的有机物,具有特殊的气味,能与水及多种化合物形成共沸物,均有中等毒性的性质。近年来,在国内经济稳步增长、下游行业需求提振带动辛醇产业高景气运行,以及我国丁辛醇市场长期存在高进口依存度的双重驱动下,国内丁辛醇产能进入持续扩张周期。目前,我国已确立全球丁辛醇生产大国地位。

2025年11月26日
我国SIS(安全仪表系统)行业:市场潜力十足 中控技术市占率实现三连冠

我国SIS(安全仪表系统)行业:市场潜力十足 中控技术市占率实现三连冠

SIS作为工业生产安全运行的核心装备,已广泛应用于化工、石化、电力、油气等多个行业。2020-2023年国内SIS市场规模逐步扩大,年均复合增长率达6.63%。SIS市场竞争格局已由本土企业主导,龙头中控技术表现突出,2024年以31.2%的市占率实现国内市场“三连冠”。展望未来,在安全生产政策强制要求、现有工厂技术升

2025年11月25日
多家企业积极布局产能 我国光稳定剂行业正向绿色高效转型

多家企业积极布局产能 我国光稳定剂行业正向绿色高效转型

近年来,国内环保政策持续收紧、“双碳”目标深入推进,叠加塑料、橡胶等下游行业对材料耐候性、安全性的要求同步提升,我国光稳定剂行业不断向高效、绿色等方向转型。

2025年11月25日
政策释放积极信号 我国绿氢行业进入提速关键阶段 区域化布局与产业链协同并进

政策释放积极信号 我国绿氢行业进入提速关键阶段 区域化布局与产业链协同并进

近十年来全球绿氢产业快速发展,迎来投资热潮。2023、2024年全球对绿氢的投资分别增长了约33%和25%,预计这一增长趋势将在未来几年持续。2024年全球氢能新增产能 315 万吨,其中绿氢新增 7 万吨,同比增长约 42%。

2025年11月25日
我国润滑油添加剂行业:国产、外资产能结构性分化 出口“量额双增”

我国润滑油添加剂行业:国产、外资产能结构性分化 出口“量额双增”

润滑油添加剂是润滑油核心组成部分,受益于润滑油消费支撑与性能、环保升级需求,行业持续发展。行业已形成丰富多元的产品体系,分散剂等三类单剂构成消费主力。当前,国产和外资润滑油添加剂产能存在结构性差异:国内产能主要集中于单剂产品,而外资在华产能则更多布局于复合剂领域。尽管润滑油添加剂出口呈现“量额齐升”且已实现净出口,但因

2025年11月24日
马太效应加剧 我国DCS行业集中度提升 中控技术十四连冠稳坐头把交椅

马太效应加剧 我国DCS行业集中度提升 中控技术十四连冠稳坐头把交椅

DCS下游多点开花,已覆盖化工、电力、石化、市政及公共设施、造纸、冶金、建材等多个行业。2024年其市场规模微降但细分领域分化,其中电力、市政及公共设施领域逆势增长。尽管行业经历短期波动,但在政策、需求与技术三重驱动下,其长期发展潜力依然显著。值得一提的是,随着马太效应持续显现,DCS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CR3从202

2025年11月2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