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营养保健食品产业链分析:品牌运营环节市场分散 线下销售渠道占比较大

营养保健食品产业链全景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营养保健食品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未来前景分析报告(2024-2031年)》显示,营养保健食品是指通过补充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和生物活性物质,对特定人群具有平衡营养摄取作用,达到提高机体健康和降低疾病风险的目的,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也不能代替正常饮食的食品。目前营养保健食品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营养保健食品是指通过补充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和生物活性物质,对特定人群具有平衡营养摄取作用,达到提高机体健康和降低疾病风险的目的,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也不能代替正常饮食的食品。目前营养保健食品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营养保健食品产业链上游

营养保健食品产业链上游为原料生产。原料是保健食品质量的保证和基础,国家对保健食品原料制造行业实行严格的监管政策。一款功能性原料从开发到应用需经过功能性试验,动物、人体实验,临床试验等流程,时间周期通常需要 8-10 年、甚至更久,对企业研发和资金实力要求较高,后续也需要经过国家行政审批才能进一步商业化,此外产地对动植物类原材料质量影响也较大。因此该环节往往存在较高的技术、资金和产地壁垒,市场集中度高,典型公司有科汉森、金达威集团、新和成等。

我国营养保健食品行业相关监管政策

时间 政策 重点内容/影响
1996年 《保健食品管理办法》 将保健食品定义为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
2012年 《保健品命名规定》 保健食品命名禁止使用虚假、夸大或绝对化、明示或暗示治疗作用的词语等。
201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15 年修订) 使用保健食品原料目录以外原料的保健食品和首次进口的保健食品应当经国务院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注册。但是,首次进口的保健食品中属于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应当报国务院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其他保健食品应当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2016年 《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 一是调整保健食品上市产品的管理模式;二是优化保健食品注册程序;三是强化保健食品注册证书的管理;四是明确保健食品的备案要求;五是严格保健食品的命名规定;六是强化对保健食品注册和备案违法行为的处罚。
2016年 《“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 提出“2030 年,主要健康指标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的战略目标,实现健康产业规模显著扩大。
2017年 《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方案》 强化整治:1)未经许可生产食品和保健食品、经营食品和保健食品、进口食品和保健食品行为;2)食品和保健食品标签虚假标识声称行为;3)利用网络、会议营销、电视购物、直销、电话营销等方式违法营销宣传、欺诈销售食品和保健食品行为。
2019年 《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方案》 整治“保健”市场出现的虚假宣传、违法广告、消费欺诈、假冒伪劣等一系列突出问题等,加大对“保健”市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行为的事中事后监管力度。
2021年 《保健食品原料目录营养素补充剂(2020 年版)》和《允许保健食品声称的保健功能目录营养素补充剂(2020 年版)》 对最新保健食品原料种类进行规定。
2022年 “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 以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功能性化妆品、日化产品为重点,研发中医药健康产品。
2023年 《允许保健食品声称的保健功能目录 非营养素补充剂(2023 年版)》 将原有的 27 种保健功能调整为 24 种,并对已批准注册的产品中注册证书为“无有效期和无产品技术要求”的产品进行了清理换证。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营养保健食品产业链上游相关企业简介

企业名称 简介
科汉森 丹麦科汉森,具备140多年菌种研究历史,全球领先的自有营养健康中心益生菌供应商,拥有世界上最大,生产能力最强的菌种工厂。
金达威集团 厦门金达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11月,是生产辅酶Q10、NMN等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试点企业。公司于2011年10月28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新和成 新和成专注于营养品、香料、高分子材料等功能化学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为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在营养健康、日化护理、交通、环保、能源等领域提供综合解决方案。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三、营养保健食品产业链中游

营养保健食品产业链中游为生产和品牌运营环节,参与者包括生产商(制剂生产)和品牌商(品牌运营)。

1.营养保健食品品牌商

营养保健食品品牌商主要面向C端消费者销售自有品牌,优势重点在于市场研究、产品营销和推广以及市场渠道的拓展,典型公司有汤臣倍健、哈药集团等。

营养保健食品代表品牌商简介

企业名称 简介
汤臣倍健 汤臣倍健创立于1995年10月,2002年系统地将膳食营养补充剂引入中国非直销领域,并迅速成长为中国膳食营养补充剂领导品牌和标杆企业。汤臣倍健充分整合国内外权威营养健康研究机构等资源,聚焦“新功能、新原料、新技术”的创新性研发。建立了全面、科学的膳食营养补充体系,包括: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及其它功能性膳食营养补充食品。
哈药集团 哈药集团有限公司是国有参股的中外合资企业。拥有2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众公司(即哈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哈药集团三精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和27家全资、控股及参股公司。员工2万余人,注册资本共计37亿元,资产总额119亿元。哈药集团融医药制造、贸易、科研于一体,主营业务涵盖抗生素、化学药物制剂、非处方药品及保健食品、中药、生物工程药品、动物疫苗及兽药、医药流通七大产业领域。
康恩贝 浙江康恩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兰溪市云山制药厂,经过逾五十年的发展,现已成长为一家集药物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中药企业(SH600572),位列中国中药企业10强,入选国务院国有企业“科改示范企业”。
惠氏制药有限公司 惠氏是全球500强企业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以研发为基础的制药和保健品公司之一。惠氏在研究、开发、制造和销售药品、疫苗、生物制品、营养品和非处方药品等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营养保健食品多存在见效较慢和产品同质化问题,消费者难以建立较强的品牌忠诚度,导致中小品牌快速迭代、份额提升难度较大,龙头汤臣倍健经过近20年发展,目前国内市占率仍仅占10.4%。

营养保健食品多存在见效较慢和产品同质化问题,消费者难以建立较强的品牌忠诚度,导致中小品牌快速迭代、份额提升难度较大,龙头汤臣倍健经过近20年发展,目前国内市占率仍仅占10.4%。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营养保健食品生产商

生产商主要为品牌商提供代工服务,通常也可以协助品牌商办理产品注册或备案,或将自身申请获取的保健品批文授权给品牌商使用,生产商优势重点在于配方研制、产品生产、质量控制和供应链管理。

经过多年来在研发和供应链方面的布局,生产商普遍积淀了较强的研发资源和批文储备,供应链发展也较为成熟。在品牌商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品牌商大多侧重于营销推广、渠道拓展等方面,产品生产研发优势并不突出,权衡之下多将研发制造交付于供应链发展成熟、注册备案经验丰富的生产商。随着行业扩容、品牌商竞争愈发激烈,产业链专业分工预计将更加明显,生产商有望承接更多代工需求。

根据覆盖品类、剂型的范围,营养保健食品生产商可分为综合型和专业型制造商,目前综合型厂商占据头部地位,其中仙乐健康中国市场营收达2.5亿美元,位居行业第一位。

营养保健食品生产商分类及简介

类别

企业名称

简介

综合型生产商

仙乐健康

仙乐健康成立于1993年,是全球主要的营养保健食品合同开发与制造商之一。产品涵盖软胶囊、VeggieSoft®素怡®植物胶软胶囊、营养软糖、片剂、硬胶囊、粉剂、健康饮品、益生菌等多个剂型。

艾兰得

艾兰得打通全球营养品生产、研发、销售全产业链,横跨亚、美、欧建立11个生产基地和4个国际研发中心,全球员工超过5000人。艾兰得构建全球销售网络,足迹和影响力遍布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旗下有艾兰得、艾兰得威、BloemBioCare10多个国内外品牌。

百合股份

威海百合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百合股份”)成立于2005 11 月,专业从事营养保健食品和特膳食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于20221月在上交所主板上市,证券代码:603102,是营养保健食品行业主板上市第一股。百合股份现拥有2大生产厂区,8大数字化智能生产工厂,可生产软胶囊、硬胶囊、片剂、粉剂、滴剂、瓶饮、软饮、口服液、软糖等10余种剂型,4000余种产品,产品出口欧美等70个国家。

专业型生产商

大江生医

TCI是委托研究开发暨生产服务的CDMO公司,具备差异化的产品设计与研发技术优势,TCI是成熟的ODM/代工/oem代加工厂家,目前已开发了保健食品、补水面膜、机能性饮料(益生菌)等。

亿超健康

广东亿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一家集科研、设计、制造、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型企业,生产范围涵盖软胶囊、营养软糖、片剂、粉剂/颗粒剂、液态饮、婴童营养、运动营养等。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营养保健食品产业链下游

营养保健食品产业链下游为销售环节,销售渠道包括线上渠道和商超、便利店、药店、母婴店等线下渠道。由于线下销售时保健品不得与普通食品和药品混放,需要设置专柜,营养保健食品以线上为主要销售渠道,包括天猫、京东、药店、直销等。根据数据,2023年我国营养保健食品线下销售渠道占比44%,线上渠道占比56%。

营养保健食品产业链下游为销售环节,销售渠道包括线上渠道和商超、便利店、药店、母婴店等线下渠道。由于线下销售时保健品不得与普通食品和药品混放,需要设置专柜,营养保健食品以线上为主要销售渠道,包括天猫、京东、药店、直销等。根据数据,2023年我国营养保健食品线下销售渠道占比44%,线上渠道占比56%。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营养保健食品终端为消费市场。近年来,人们的保健意识逐渐提高,推动营养保健食品行业稳健快速增长。根据数据,2023年全球营养保健食品市场规模为1827亿美元,较上年同比增长6.4%,过去五年年均复合增速为4.6%,预计未来五年的年均复合增速为5.7%,至2028年全球营养保健食品市场规模将达到2411亿美元。

营养保健食品终端为消费市场。近年来,人们的保健意识逐渐提高,推动营养保健食品行业稳健快速增长。根据数据,2023年全球营养保健食品市场规模为1827亿美元,较上年同比增长6.4%,过去五年年均复合增速为4.6%,预计未来五年的年均复合增速为5.7%,至2028年全球营养保健食品市场规模将达到2411亿美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zl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磁共振成像设备采购量快速上升 市场呈现“三足鼎立”格局

我国磁共振成像设备采购量快速上升 市场呈现“三足鼎立”格局

磁共振成像设备(MRI)是一种利用核磁共振原理生成人体内部结构图像的医疗设备,具有分辨率高、对比度好、无辐射损伤等优点,被广泛用于临床医学诊断。近年来,在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居民生活水平提升、健康意识增强以及医疗技术进步等多重因素推动下,我国磁共振成像设备行业总体保持稳健发展态势。其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150.6亿元

2025年08月01日
我国慢阻肺药物行业持续扩张 新药研发提速有望重塑市场格局 国产药企仍处追赶阶段

我国慢阻肺药物行业持续扩张 新药研发提速有望重塑市场格局 国产药企仍处追赶阶段

慢阻肺主要通过药物进行治疗,以预防及控制慢性炎症并减轻临床症状。随着慢阻肺患者增多,我国慢阻肺药物市场规模持续扩张。根据数据,2018-2022年我国慢阻肺药物市场规模由23亿美元增长至32亿美元,CAGR达8.6%;2023-2030年我国慢阻肺药物市场规模将由34亿美元增长至63亿美元,CAGR达9.2%。

2025年07月31日
资本加码我国医疗机器人赛道 手术机器人领军地位持续巩固

资本加码我国医疗机器人赛道 手术机器人领军地位持续巩固

医疗机器人是应用于医疗或辅助医疗场景的智能服务机器人,可通过自主规划执行药品配送、手术操作、康复训练等任务。医疗机器人作为高端智能医疗装备的代表性产品,近年来获得国家政策层面的大力支持。

2025年07月30日
我国阿胶行业:“阿胶+”构建多品类产品矩阵 数智化带来革新性改变

我国阿胶行业:“阿胶+”构建多品类产品矩阵 数智化带来革新性改变

近年随着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将持续增长以及居民对于医疗保健的意识增强,使得消费者对健康保健产品的需求相应增加,越来越多的高净值人群注重健康管理,拉动了阿胶行业的逐步扩大。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阿胶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291亿元左右。

2025年07月24日
我国口服激素类避孕药行业分析:使用率低 复方短效类药物有望成市场新增量

我国口服激素类避孕药行业分析:使用率低 复方短效类药物有望成市场新增量

近年来,我国女性使用口服激素类避孕药进行避孕的比例有所上升,但远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口服激素类避孕药市场规模为55.4亿元。

2025年07月23日
我国血管内超声市场规模持续扩容但增幅逐渐放缓 未来国产替代有望加速

我国血管内超声市场规模持续扩容但增幅逐渐放缓 未来国产替代有望加速

近年来,在冠状动脉疾病与外周血管疾病患病人数增长、医生精准诊疗理念增强以及产品技术持续迭代等多重因素共同推动下,我国血管内超声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3亿元快速扩张至2024年的17.6亿元,实现了34.30%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2025年07月21日
我国猫三联疫苗行业:国产获批数量增多 市场竞争格局生变

我国猫三联疫苗行业:国产获批数量增多 市场竞争格局生变

近年来,在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和社会结构变迁的推动下,宠物猫饲养需求显著增长。一方面,经济条件改善增强了宠物消费能力;另一方面,结婚年龄推迟、单身人群扩大及老龄化趋势催生了更多陪伴需求。这一变化直接带动了宠物猫数量的快速增长,为猫三联疫苗行业创造了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城镇宠物猫数量持续上升,由2019年

2025年07月17日
我国PCI行业:患者人群基数大且仍在增长 精准PCI已成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PCI行业:患者人群基数大且仍在增长 精准PCI已成未来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肥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病率上升,我国冠状动脉疾病患病率和患病人数的持续上升。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2022年我国冠状动脉疾病患病人数达到了0.27亿人。而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对居民健康的影响越加显著,预计我国冠状动脉疾病患病人数仍持续增高,到2030年我国这一患者人群将达

2025年07月1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