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相关政策不断加码 创新医疗器械产品加快涌现 有源手术器械占比较高

创新医疗器械发展背景: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大而不强,创新需求愈发迫切

医疗器械指直接或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也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口老龄化加剧、医疗需求不断增加,我国医疗器械行业保持快速增长。2019-2023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由6238亿元增长至11800亿元。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占全球市场规模的比重也由2015年的12.5%增长至2022年的33.3%。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创新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4-2031年)》显示,我国已跃升成为除美国外的全球第二大市场,但我国医疗器械长期集中在中低端品种,高端医疗器械主要依赖进口,行业“大而不强”特征明显。数据显示,2022年,在CT、磁共振MRI类、X射线类方面,市场保有率前三名均为跨国医疗器械企业。

医疗器械作为促进医疗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创新承载着改善患者生活品质、提升医生手术效率的希望,对我国“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有着重要意义。随着人口老龄化加深,医疗器械创新需求愈发迫切。

医疗器械作为促进医疗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创新承载着改善患者生活品质、提升医生手术效率的希望,对我国“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有着重要意义。随着人口老龄化加深,医疗器械创新需求愈发迫切。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创新医疗器械行业现状相关政策不断加码,医疗器械创新产品加快涌现

近年来,我国聚焦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促进医疗器械标准化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相关政策持续出台,使得医疗器械创新水平明显提速,创新产品加快涌现。

医疗器械创新相关政策

时间 政策 发布部门 主要内容
2023.12 《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推动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监管创新发展工作方案》 国家药监局 《工作方案》聚焦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监管创新,提出7项重点任务,包括:支持福建省内的台资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和医疗器械注册人发展、支持福建省内的台资化妆品注册人发展、支持福建开展进口第一类医疗器械备案、支持台湾地区进口医疗器械注册人在福建省内开展境内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申报、支持福建在探索两岸中药传承创新融合发展上先行先试、支持福建开展两岸药品监管科学研究、支持福建持续加强两岸医药民间交流。
2022.04 《“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 国务院 加强对防控所需药品和医疗器械应急研发、检验检测、体系核查、审评审批、监测评价等工作的统一指挥与协调。.建立国家参考品原料样本和病患信息应急调用机制,完善药品紧急研发攻关机制。深化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对符合要求的创新药、临床急需的短缺药品和医疗器械、罕见病治疗药品等,加快审评审批。
2021.12 《“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 国家药监局 构建面向患者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新型医疗装备创新和技术转化体系已成为全球医疗科技创新热点,“创新链、产业链、服务链”快速调整优化;优化创新医疗装备注册评审流程,支持拥有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国内首创且国际领先,具有显著临床应用价值的医疗装备进入特别审批通道,优先审批。
2021.09 《“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 国家药监局 鼓励产品创新,鼓励商业保险机构提供医疗、疾病、康复、照护、生育等多领域的综合性健康保险产品和服务,逐步将医疗新技术、新药品、新器械应用纳入商业健康保险保障范围。
2021.07 《“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 提升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重大医学科研平台设施和装备水平。建设高水准、国际化、开放性的药物、医疗器械装备、疫苗等临床科研转化平台和创新技术孵化基地。
2021.03 《关于进一步促进医疗器械标准化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国家药监局 提升标准科技支撑能力,推动标准化工作与科技创新体系深度融合,注重科研与标准的有效衔接,加强标准科研支撑能力,促进医疗器械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紧密结合。
2021.03 《关于开展医疗器械质量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 国家药监局 国家局及时通报相关企业名单,各省级药品监管部门重点排查相关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自查、原材料采购、生产工艺控制、成品检验和不良事件监测体系运行情况,特别是创新医疗器械与产品创新点有关的生产工艺是否得到有效控制,以及附条件审批产品所附条件是否得到有效落实。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数据显示,2023年,国家药监局共批准创新医疗器械61个,较2022年增长6个。截至2024年6月,我国共批准创新医疗器械273个,较2023年增加23个。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数据显示,2023年,国家药监局共批准创新医疗器械61个,较2022年增长6个。截至2024年6月,我国共批准创新医疗器械273个,较2023年增加23个。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创新医疗器械市场竞争:以有源手术器械为主,品驰医疗一马当先

从市场结构看,2023年有源手术器械、无源植入器械、医用软件、医用成像器械、放射治疗器械批准数量分别为18个、10个、6个、6个和5个,占比29.51%、16.39%、9.84%、9.84%、8.2%。

从市场结构看,2023年有源手术器械、无源植入器械、医用软件、医用成像器械、放射治疗器械批准数量分别为18个、10个、6个、6个和5个,占比29.51%、16.39%、9.84%、9.84%、8.2%。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从地区发展情况看,2014-2023年,国家药监局共批准250个创新医疗器械,其中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分别为64个、42个、36个、34个、20个,总占比达78.4%。

从地区发展情况看,2014-2023年,国家药监局共批准250个创新医疗器械,其中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分别为64个、42个、36个、34个、20个,总占比达78.4%。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从企业竞争情况看,品驰医疗、联影医疗、华科精准、景昱医疗、先健科技、润迈德医疗、微创电生理、承诺医疗等企业的创新医疗器械相关产品获批数量排名前列,其中品驰医疗达19个,遥遥领先于其他企业。

我国创新医疗器械批准数量企业分布情况(截止2024年6月

企业名称 创新医疗器械批准数量(个)
北京品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19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4
华科精准(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4
苏州景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3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3
苏州润迈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3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
上海微创电生理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
杭州承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3
博奥生物集团有限公司 2
博尔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2
上海微创电生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2
北京天智航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
海杰亚(北京)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2
北京永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2
厦门艾德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
微创神通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2
南京世和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2
上海微创心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2
深圳北芯生命科技有限公司 2
杭州深睿博联科技有限公司 2
沛嘉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2
惠州海卓科赛医疗有限公司 2
上海微创心脉医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
全景恒升(北京)科学技术有限公司 2
西安大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
深圳北芯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
腾讯医疗健康(深圳)有限公司 2
杭州德诺电生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2
康沣生物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2
四川锦江电子医疗器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
心擎医疗(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2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zl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政策、需求、技术三重驱动 我国康复医疗迎机遇 但体制不完善+供给不足挑战仍存

政策、需求、技术三重驱动 我国康复医疗迎机遇 但体制不完善+供给不足挑战仍存

长期以来,我国医疗体系存在“重治疗、轻康复”的现象。但近年这一情况正在不断扭转。国家层面连续出台重磅政策,将康复医疗纳入健康中国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如2025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医养照护与管理专业建设工作的通知》,提出引导学校联合医养结合机构、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基层医

2025年11月06日
血液透析中心增多并下沉 促血液透析行业相关设备及耗材扩容 国产替代趋势显著增强

血液透析中心增多并下沉 促血液透析行业相关设备及耗材扩容 国产替代趋势显著增强

在国内,随着医保政策的不断完善,血液透析治疗的报销比例大幅提高,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使得更多患者能够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同时,国内医疗资源的不断投入和优化,血液透析中心的数量逐渐增加,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为市场的扩容提供了有力支撑。2020-2025年H1我国血液透析中心数量由6377家增长至8928家。

2025年10月31日
核心技术突破下骨传导耳机行业多点开花 头部稳步扩张 中小型企业如何突围?

核心技术突破下骨传导耳机行业多点开花 头部稳步扩张 中小型企业如何突围?

骨传导耳机早期聚焦于医疗领域的听力辅助,为传导性耳聋、单侧耳聋患者提供非侵入式听力重建方案。京东数据显示,2023年面向听力障碍人群的医疗级骨传导耳机产品需求增速高达50%。随着骨传导耳机行业在核心技术(如振子技术、漏音控制技术、噪声消除技术)领域取得显著进展,骨传导耳机在音质、漏音控制及佩戴舒适性方面实现了显著提升,

2025年10月30日
两大因素驱动 我国侵袭性真菌病诊断行业成长性较好 国产快速崛起

两大因素驱动 我国侵袭性真菌病诊断行业成长性较好 国产快速崛起

近年来,随着侵入性检查、介入治疗和手术、广谱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和肿瘤化疗药物的广泛应用,真菌感染的风险正在快速增加,尤其是病毒合并曲霉的感染以及由酵母及酵母样真菌造成的真菌性脓毒症。根据数据,全球每年约 3 亿人罹患严重的真菌感染,其中侵袭性真菌病发病率逐年提升,侵袭性真菌病平均致死率可达 27.6%。侵

2025年10月23日
免疫治疗将开启新纪元 我国胃癌围术期药物行业市场竞争格局良好

免疫治疗将开启新纪元 我国胃癌围术期药物行业市场竞争格局良好

全球每年新发胃癌病例约120万,中国约占其中的40%。中国早期胃癌占比很低,仅约20%,大多数发现时已是进展期,总体5年生存率不足50%。根据中国国家癌症登记中心数据,中国与美国胃癌新发患者人数预计将在2026年分别达到34.6万人、2.9万人。

2025年10月17日
惠及约20万存量患者 我国重症肌无力药物行业景气度较高 精准靶向成趋势

惠及约20万存量患者 我国重症肌无力药物行业景气度较高 精准靶向成趋势

重症肌无力(MG)作为一种由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引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波动性肌无力为特征,严重者可致呼吸衰竭,危及生命。其致病机制明确,约85%的患者与抗AChR抗体介导的补体通路激活密切相关。中国作为MG患者大国,拥有约20万存量患者,其中约15%-20%可能进展为死亡率极高的肌无力危象,临床需求远未满足。长期以

2025年10月17日
国产获取差异化竞争优势 我国宠物驱虫药行业迎来更多增长机会

国产获取差异化竞争优势 我国宠物驱虫药行业迎来更多增长机会

随着科学养宠的观念深入人心和人们对宠物的情感投入增加,宠物驱虫药市场迎来更多增长机会。按照宠物犬、猫平均一次驱虫价格62.51元/只、90.02元/只,平均一年驱虫3.47次、3.45次计算,2024年我国宠物犬、猫驱虫药市场规模分别达114.10亿元、221.99亿元,我国宠物驱虫药总市场规模达336.09亿元。

2025年10月14日
千亿赛道上的“精准制导”革命 我国抗体药物行业内外资企业竞合

千亿赛道上的“精准制导”革命 我国抗体药物行业内外资企业竞合

抗体药物以其“高特异性、高有效性”的特点,已成为现代生物医药的核心支柱。中国抗体市场正以远超全球的增速(35.4% CAGR)狂奔,规模从2019年迅猛增长至2024年的1312亿元。在巨大临床需求、审评审批改革与医保放量的多重驱动下,市场格局呈现“内外资竞合,创新驱动分化”的复杂态势,本土创新力量正强势崛起

2025年10月0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