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煤制乙烯行业现状分析:规模效应逐渐形成 大规模降碳化成发展方向

1、煤制乙烯概述

乙烯生产工艺成熟且多样,主要包括石油裂解制乙烯、煤制乙烯和轻烃制乙烯,根据各国和地区资源禀赋的不同,生产原料呈多元化发展。石油路线主要为石脑油管式炉蒸汽裂解制乙烯,其余还包括结合传统蒸汽裂解和 FCC 技术优势发展起来的石脑油催化裂解、重油接触裂解(HCC)和以石蜡基原油常压渣油为原料的重油催化热裂解(CPP)等;煤化工路线包括煤制乙烯(CTO)和甲醇制乙烯(MTO);轻烃路线主要指乙烷裂解制乙烯。

不同工艺路线制乙烯优缺点

技术路线

优点

缺点

石脑油裂解乙烯

一体化装置有效实现产业链布局多元化,更加适合于发展精细化工及高附加值下游产品

裂解过程中产生的积碳需定期清理,影响生产连续性;石脑油不同原料品质将影响后续裂解产品收率和质量

乙烷裂解乙烯

分离装置能耗相对较低、成本低、投资小、经济型强、盈利稳定性高、收率高

资源获取困难,具备较高行业壁垒

煤制乙烯

成本受原材料价格波动相对较小

工艺涉及到的反应条件及分离条件严苛;工艺能耗较大;投资成本较高;碳排放量较高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煤制乙烯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4-2031年)》显示,煤制乙烯是以煤气化生产合成气,合成气合成甲醇后经催化剂脱水生产乙烯。目前较成熟的煤制乙烯工艺路线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煤通过费托合成(以合成气——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合气体为原料,在催化剂和适当条件下合成液态的烃或碳氢化合物的工艺过程)生产石脑油、LPG等产品,再经蒸汽裂解生产乙烯;二是通过煤气化生成的合成气合成甲醇,再通过甲醇催化脱水生产乙烯。

2、煤制乙烯受原材料影响较小

根据不同乙烯路线成本结构,在煤制烯烃路线成本构成中,原材料占比仅20%左右。因此,煤制烯烃路线成本对原材料价格变化并不敏感,承受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强。

根据不同乙烯路线成本结构,在煤制烯烃路线成本构成中,原材料占比仅20%左右。因此,煤制烯烃路线成本对原材料价格变化并不敏感,承受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强。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煤炭产量持续上升,煤制乙烯行业原料供应充足

而在煤制乙烯原材料构成中,煤炭占据绝大部分份额。我国是全球最大的产煤国和煤炭消费国,仍在国内能源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十四五”以来,全国新增煤炭产能6亿吨/年左右。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原煤产量达到47.1亿吨,2021-2023年均增长4.5%;原煤占我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的比重始终保持在65%以上。

而在煤制乙烯原材料构成中,煤炭占据绝大部分份额。我国是全球最大的产煤国和煤炭消费国,仍在国内能源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十四五”以来,全国新增煤炭产能6亿吨/年左右。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原煤产量达到47.1亿吨,2021-2023年均增长4.5%;原煤占我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的比重始终保持在65%以上。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4、我国煤制乙烯具备规模效应

近年来,我国能源结构依旧呈现“富煤、贫油、少气”,油气对外依存度高,所以我国发展煤化工替代石油资源,充分发挥国内煤炭资源优势,有利于保障国家能源战略安全,煤制乙烯已经具备规模效应。2023年,我国煤(甲醇)制烯烃产能达1865万吨/年,同比提升5.3%,较2019年增长17.9%。

近年来,我国能源结构依旧呈现“富煤、贫油、少气”,油气对外依存度高,所以我国发展煤化工替代石油资源,充分发挥国内煤炭资源优势,有利于保障国家能源战略安全,煤制乙烯已经具备规模效应。2023年,我国煤(甲醇)制烯烃产能达1865万吨/年,同比提升5.3%,较2019年增长17.9%。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5、我国煤制乙烯逐步向大规模降碳化发展

根据上述内容可知,煤制乙烯成本构成中固定成本占比最大且受原材料价格影响较小,对小规模项目而言,大规模煤制乙烯项目单吨投资额具备优势,乙烯固定成本降低。根据最新建设的煤(甲醇)制烯烃项目,大规模项目越来越多且大部分承担节能降碳示范工程。例如,新疆东明塑胶有限公司80万吨/年煤制乙烯项目近期CO2排放量为5.71t/t产品,远低于行业统计平均水平的10.5t/t烯烃,比行业平均水平减少45.6%,远期CO2排放量为5.25t/t烯烃,比行业平均水平减少50%。因此,随着低碳压力加大及竞争加强,煤制烯烃产业将进一步产能出清,市场集中度持续提升,头部企业有望受益,并且当原油价格上涨,煤制乙烯成本优势凸显,我国煤制乙烯逐步向大规模降碳化发展。

我国最新建设的煤制乙烯项目

公司

投资额(亿元)

产能(万吨/年)

聚烯烃产能

备注

内蒙古荣信化工有限公司

98.3

80

聚乙烯产量为40.45t/a,聚丙烯产量为40.28t/a

与已建成的荣信化工一、二期项目各系统有机结合

新疆中新建煤炭产业有限公司

370

150

聚乙烯装置(35万吨/FDPE装置+40万吨/HDPE装置)、聚丙烯装置(35万吨/+40万吨/年)

/

新疆山能化工有限公司

208.58

80

50万吨/年聚丙烯,40万吨/年聚乙烯

新型多喷嘴对置式粉煤加压气化技术工程示范

新疆东明塑胶有限公司

191.17

80

40t/a聚丙烯、40t/a聚乙烯

承担“20000Nm3/h水制氢装置”和“干煤粉气流床加压气化半废锅流程”两个节能降碳技术示范工程,通过“绿氢”与现代煤化工的深度耦合实现节能降碳。

河南能源集团新疆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200

85

/

向下延伸产业链,生产煤制烯烃、可降解塑料等系列高端化工新材料

内蒙古宝丰煤基新材料有限公司

478.1

260

3×50万吨/年聚丙烯装置、3×55万吨/年聚乙烯装置

本项目气化装置采用航天工程独立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HT-L航天粉煤加压气化技术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YD)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润滑油行业:消费分化、出口繁荣 新国标驱动集中度提升

我国润滑油行业:消费分化、出口繁荣 新国标驱动集中度提升

我国润滑油行业已构建完整产业链,市场呈现消费分化特征:2024年行业消费小幅下滑,工业用润滑油逆势增长,交通用需求则有所收缩。近年来,随着国内技术持续进步、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行业贸易结构不断优化,净进口量与贸易逆差额均呈收窄态势,出口端更实现“量额齐升”。2025年发布的汽油机油、柴油机油两项强制性新国标,将于20

2025年11月21日
我国甲酸产能占据全球半壁江山 出口市场显著回暖 价格走出先抑后扬态势

我国甲酸产能占据全球半壁江山 出口市场显著回暖 价格走出先抑后扬态势

前言: 甲酸作为应用广泛的有机化工原料,我国已稳居全球最大生产国地位,2024年产能占全球超五成,并呈现鲁西化工主导的寡头格局。行业已实现自给自足,出口成为重要发展支撑。2025年1-10月出口显著回暖、均价降幅收窄。价格走势呈现先抑后扬,2024年受供需与成本影响震荡下行,2025年因供应偏紧与出口回暖实现波动上涨

2025年11月21日
我国MDI行业已形成完整高效产业链 万华化学主导市场 产品价格短期或将阶段性上涨

我国MDI行业已形成完整高效产业链 万华化学主导市场 产品价格短期或将阶段性上涨

我国MDI行业已形成完整高效产业链,近年来其产能不断扩张,全球占比也随之提升。目前,我国MDI市场呈现万华化学主导的寡头垄断格局,2024年其产能占比超过70%。2025 年11-12月,多套核心装置集中检修叠加下游需求支撑,市场或将迎来短期价格上涨。此外,我国已稳居MDI净出口国地位,长期保持贸易顺差态势。不过,20

2025年11月20日
我国六氟化钨行业:产能快速扩张且集中 钨粉价格暴涨引致成本承压

我国六氟化钨行业:产能快速扩张且集中 钨粉价格暴涨引致成本承压

我国六氟化钨产能快速扩张,2020-2024年实现35.57%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行业产能主要集中在少数企业手中,其中中船派瑞2024年产能占比接近国内市场半壁江山。值得注意的是,进入2025年以来,由于供应趋紧,钨矿及钨粉价格大幅上涨,使得六氟化钨行业成本压力凸显。目前,我国六氟化钨市场仍维持净进口格局,但贸易逆差额已

2025年11月18日
我国特种工程塑料国产化成效显著 人形机器人有望打开行业新增长曲线

我国特种工程塑料国产化成效显著 人形机器人有望打开行业新增长曲线

我国特种工程塑料行业起步晚但发展快速,2019-2024年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6.67%,国产化成效显著,部分品类实现反超。同时行业仍存短板,产品以中低端为主,高端领域与国外差距较大,国产替代空间依旧广阔。

2025年11月17日
电解液添加剂:供需错配驱动价格暴涨 头部企业凭借产能和技术优势成为最大受益者

电解液添加剂:供需错配驱动价格暴涨 头部企业凭借产能和技术优势成为最大受益者

目前行业内常用的电解液添加剂主要有碳酸亚乙烯酯(VC)、氟代碳酸乙烯酯(FEC)、丙烷磺酸内酯(PS)等。其中VC和FEC凭借优异的性能表现成为应用最广泛的两类添加剂,二者合计占据添加剂市场65%的份额,应用占比位居行业前列。

2025年11月15日
我国纯苯产能全球占比提升 行业供给能力持续强化且集中 进口量仍高速增长

我国纯苯产能全球占比提升 行业供给能力持续强化且集中 进口量仍高速增长

纯苯作为石油化工核心基础原料之一,我国已构建起覆盖原料端、生产端、应用端的完善产业链。行业呈现产能产量双升、全球占比持续提升的态势,且区域与企业集中度显著。值得注意的是,纯苯下游需求受多领域驱动快速增长,表观消费量增速领先产能与产量增长,且叠加多重因素推动,进口量快速增长,而出口市场尚未有效打开。

2025年11月14日
政策与市场共振 我国三氯蔗糖行业盈利有望回归理性 龙头企业盈利能力或持续改善

政策与市场共振 我国三氯蔗糖行业盈利有望回归理性 龙头企业盈利能力或持续改善

我国是全球三氯蔗糖生产与销售大国。从产能来看,目前全球三氯蔗糖名义产能已超 3.05万吨,其中约90%的产能集中在中国。从产量来看,2023年我国三氯蔗糖产量约2.1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87.5%。从内销量来看,2023年我国三氯蔗糖约为‌4527吨‌‌,占比全球比重‌26%‌,仅次于美国。

2025年11月1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