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全球细胞和基因治疗(CGT)行业分析:商业化应用加快 市场集中度高

1、细胞和基因治疗概述

细胞和基因治疗(Cell and Gene Therapy)是一种利用基因治疗载体将外源的治疗性基因转导至细胞,再通过外源基因的转录和翻译,改变细胞原有基因表达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细胞与基因治疗直接作用于遗传物质,主要优势在于单次治疗的长期化效果及对难治性适应症的覆盖,临床应用价值高。细胞与基因治疗的作用方式一般包括:(1)用正常基因替代致病基因;(2)使致病基因失活;(3)导入新的或经过改造的基因。细胞与基因治疗药物主要包括基因治疗载体产品、基因修饰的细胞产品,以及具有特定功能的溶瘤病毒产品。

细胞与基因治疗药物简介

<strong>细胞与基因治疗药物简介</strong>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全球CGT在研管线持续增加,并且多处于临床早期阶段

从2021年开始,受医药投融资等影响,全球基因治疗研发管线、医药生物投融资增速有所放缓,但整体呈现正增长趋势。长期来看,随着美联储加息放缓及生物科技进展积极等,全球生物医药投融资有望出现改善,基因治疗研发需求有望增加,CGT在研管线也或将随之上升。

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CGT药物在研管线数量达到2481项,2015-2021年复合增速为26.03%。根据美国基因和细胞治疗协会(ASGCT)的统计数据,2021年Q1-2023年Q3,全球基因治疗研发管线数量由1711项增长至2082项,期间增幅为21.68%。从临床阶段来看,全球CGT药物在研管线多处于临床早期阶段,处于临床前期、临床I期、临床II期的在研管线占比合计达97.00%。

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CGT药物在研管线数量达到2481项,2015-2021年复合增速为26.03%。根据美国基因和细胞治疗协会(ASGCT)的统计数据,2021年Q1-2023年Q3,全球基因治疗研发管线数量由1711项增长至2082项,期间增幅为21.68%。从临床阶段来看,全球CGT药物在研管线多处于临床早期阶段,处于临床前期、临床I期、临床II期的在研管线占比合计达97.00%。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021年Q1-2023年Q3全球基因治疗研发管线数量情况(项)

时间

2021年Q1

2021年Q2

2021年Q3

2021年Q4

2022年Q1

2022年Q2

2022年Q3

2022年Q4

2023年Q1

2023年Q2

2023年Q3

全球CGT研发管线数

1711

1835

1890

1941

1986

2024

2031

2053

2022

2075

2082

Preclinical(临床前)

1190

1296

1353

1412

1451

1482

1480

1515

1493

1539

1522

PhaseI(I期)

225

269

264

248

248

258

264

254

245

240

256

PhaseII(II期)

231

236

239

244

250

248

249

248

247

260

267

PhaseIII(III期)

27

27

29

32

31

28

32

30

30

30

30

Pre-registration(上市前注册)

8

7

5

5

6

8

6

6

7

6

7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细胞和基因治疗(CGT)商业化应用加快,2028年销售规模有望达500亿美元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细胞和基因治疗(CGT)行业发展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4-2031年)》显示,随着细胞和基因治疗(CGT)研发管线不断增加,推动多款产品面世,行业商业化应用加快。目前,美国、欧盟、日本、中国累计获批的CAR-T产品、腺相关病毒产品已超20款,7款基因治疗药物处于上市前注册阶段,细胞和基因治疗(CGT)产品商业化进程呈现加快趋势。

全球主要细胞和基因治疗(CGT)产品上市梳理

类别

时间

产品上市情况

海外

2015年

Amgen公司的黑色素瘤治疗药物Imlygic成为FDA和EMA批准的首款溶瘤病毒治疗产品

2017年

美国公司SparkTherapeutics的基因疗法Luxturna获批上市,成为FDA批准的首款基于AAV的基因疗法

2017年

诺华的Kymriah成为全球首个获FDA批准的CAR-T产品

2017年

Yescarta、Tecartus、Breyanzi、Abecma等多款基因治疗药物获FDA批准上市

2023年11月

Vertex和CRISPRTherapeutics合作研发的Exagamglogene Autotemcel(Exa-cel)获得英国药品监管机构MHRA有条件批准上市,用于治疗治疗镰状细胞病(SCD)和输血依赖性β-地中海贫血(TDT),这是全球首款获批上市的CRISPR基因编辑疗法

2023年12月

美国食品和药物监督管理局(FDA)也批准了该款细胞治疗产品(Exa-cel),用于治疗12岁及以上患有复发性血管闭塞危象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病(SCD)患者,这是美国批准的首款CRISPR基因编辑疗法。CRISPR基因编辑疗法正式进入商业化应用阶段

国内

2021年6月和9月

国家药监局(NMPA)批准中国首款CAR-T产品奕凯达®,以及中国首个1类新药CAR-T产品倍诺达®

2022年2月

美国FDA批准传奇生物(LegendBiotech)与强生合作开发的BCMA靶点的CAR-T产品Carvykti在美国上市,成为首个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基因治疗产品

2023年6月

中国国家药监局(NMPA)批准驯鹿生物与信达生物联合开发的BCMA靶向CAR-T产品伊基奥仑赛注射液(曾用名:伊基仑赛注射液)的上市申请,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MM)成人患者。这是中国上市的首款BCMA  CAR-T产品,也是中国本土自主开发的重磅细胞治疗产品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同时,细胞和基因治疗(CGT)行业还呈现出良好的商业化前景。例如,2023年1-9月,传奇生物与强生合作开发的CAR-T产品Carvykti实现销售收入3.41亿美元,预计2023年销售收入突破5亿美元,强生预计Carvykti的销售峰值有望达到50亿美元。根据数据,2023年,全球基因和细胞治疗领域产品的销售额有望达到74亿美,预计2028年销售额有将增长至500亿美元,2023-2028年期间复合增速约为45.26%。

同时,细胞和基因治疗(CGT)行业还呈现出良好的商业化前景。例如,2023年1-9月,传奇生物与强生合作开发的CAR-T产品Carvykti实现销售收入3.41亿美元,预计2023年销售收入突破5亿美元,强生预计Carvykti的销售峰值有望达到50亿美元。根据数据,2023年,全球基因和细胞治疗领域产品的销售额有望达到74亿美,预计2028年销售额有将增长至500亿美元,2023-2028年期间复合增速约为45.26%。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4、全球细胞和基因治疗(CGT)市场集中度较高,国产企业提升空间大

由于细胞和基因治疗(CGT)行业技术门槛高、发展不确定性大等,所以大部分市场份额主要集中在Catalent、Lonza、Thermo Fisher、药明生基等企业,CR5达到81.00%,行业集中度较高。

整体分区域来看,由于欧美国家的细胞与基因治疗产业发展起步早并且生产属地限制等,所以该区域的企业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在中国市场,我国细胞与基因治疗企业主要包括药明生基、和元生物、蓬勃生物、博腾生物等,其中药明生基在全球的市场份额约为6.70%,位列全球第四,份额占比规模较小,市场发展空间大。此外,现阶段,药明生基服务的项目已有8个处于临床III期阶段(其中2个项目处在上市申请审核阶段,2个项目处于上市申请准备阶段),有望于2023年下半年迎来商业化生产。

我国主要CGT CXO企业比较情况

公司名称

2022年收入规模

业务布局

产能情况

项目情况

药明生基

13.08亿元

服务范围覆盖质粒、腺相关病毒、慢病毒、腺病毒、细胞治疗产品等,服务类型涵盖研发、测试、生产等一站式CTDMO服务。

在美国费城,拥有39700平方米生产设施,提供病毒载体/细胞治疗生产及测试服务;在上海外高桥,拥有600平方米的工艺研发实验室;在上海临港,拥有超2.10万平方米的工艺开发与商业化生产中心;在江苏无锡,公司拥有1.32万平米的生产设施,提供产品研发及GMP质粒生产服务等。

截至2023年3月底,公司为68个项目提供了开发与生产服务,其中包括52个临床前和临床I期项目,8个临床II期项目,8个临床III期项目(其中2个项目处在上市申请审核阶段,2个项目处于上市申请准备阶段)。如进展顺利,公司将在2023年下半年迎来商业化生产项目。

和元生物

2.91亿元

服务范围覆盖质粒、腺相关病毒、慢病毒、腺病毒、溶瘤病毒、细胞治疗产品等,服务类型包括基因治疗载体研制、基因功能研究等CRO服务,以及IND-CMC药学研究、临床样品GMP生产等CDMO服务。

截止2022年底,公司拥有5000平米研发中心、超1万平方米基因治疗载体GMP生产中心,拥有6条载体生产线、2条细胞生产线。2023年4月,和元智造精准医疗产业基地一期项目正式开业,公司新增11条病毒生产线及5000平方米的细胞生产线。

2022年,公司协助客户获得12个中美临床试验批件。截止2023年3月,公司已累计服务150多个基因与细胞治疗CDMO项目,累计协助客户获得24个中美澳临床试验批件。

蓬勃生物

1.25亿美元(含抗体蛋白药CDMO)

服务范围覆盖质粒、mRNA、腺相关病毒、慢病毒等,服务类型包括工艺开发、分析方法开发、临床申报、临床样品及商业化生产等。

拥有6700平方米的质粒cGMP厂房以及7900平方米的病毒与QC厂房。

2021-2022年,公司分别新获得61、55个CMC项目,协助客户获得6、14个IND批件。截至2022年底,公司已拥有超60个国际CMC项目经验,24个中美日韩荷IND项目申报经验(包括CAR-T、T CR-T、mRNA以及CRISPR),超200条全球临床生产批次经验。

博腾生物

0.75亿元

公司建立了端对端的基因与细胞治疗的CDMO平台,服务范围覆盖细胞治疗产品、病毒载体、mRNA、溶瘤病毒、质粒等,服务类型包括研究发现与技术许可、工艺开发、分析方法开发、cGMP生产、检测服务等。

工艺开发及生产设施总面积超过20000平方米,拥有10条病毒载体生产线和12条细胞治疗生产线。

2021-2022年,公司分别引入新项目27、52个,新签订单约1.30、1.59亿元。其中,2022年,公司协助2个项目成功申报IND。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YD)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政策、需求、技术三重驱动 我国康复医疗迎机遇 但体制不完善+供给不足挑战仍存

政策、需求、技术三重驱动 我国康复医疗迎机遇 但体制不完善+供给不足挑战仍存

长期以来,我国医疗体系存在“重治疗、轻康复”的现象。但近年这一情况正在不断扭转。国家层面连续出台重磅政策,将康复医疗纳入健康中国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如2025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医养照护与管理专业建设工作的通知》,提出引导学校联合医养结合机构、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基层医

2025年11月06日
血液透析中心增多并下沉 促血液透析行业相关设备及耗材扩容 国产替代趋势显著增强

血液透析中心增多并下沉 促血液透析行业相关设备及耗材扩容 国产替代趋势显著增强

在国内,随着医保政策的不断完善,血液透析治疗的报销比例大幅提高,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使得更多患者能够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同时,国内医疗资源的不断投入和优化,血液透析中心的数量逐渐增加,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为市场的扩容提供了有力支撑。2020-2025年H1我国血液透析中心数量由6377家增长至8928家。

2025年10月31日
核心技术突破下骨传导耳机行业多点开花 头部稳步扩张 中小型企业如何突围?

核心技术突破下骨传导耳机行业多点开花 头部稳步扩张 中小型企业如何突围?

骨传导耳机早期聚焦于医疗领域的听力辅助,为传导性耳聋、单侧耳聋患者提供非侵入式听力重建方案。京东数据显示,2023年面向听力障碍人群的医疗级骨传导耳机产品需求增速高达50%。随着骨传导耳机行业在核心技术(如振子技术、漏音控制技术、噪声消除技术)领域取得显著进展,骨传导耳机在音质、漏音控制及佩戴舒适性方面实现了显著提升,

2025年10月30日
两大因素驱动 我国侵袭性真菌病诊断行业成长性较好 国产快速崛起

两大因素驱动 我国侵袭性真菌病诊断行业成长性较好 国产快速崛起

近年来,随着侵入性检查、介入治疗和手术、广谱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和肿瘤化疗药物的广泛应用,真菌感染的风险正在快速增加,尤其是病毒合并曲霉的感染以及由酵母及酵母样真菌造成的真菌性脓毒症。根据数据,全球每年约 3 亿人罹患严重的真菌感染,其中侵袭性真菌病发病率逐年提升,侵袭性真菌病平均致死率可达 27.6%。侵

2025年10月23日
免疫治疗将开启新纪元 我国胃癌围术期药物行业市场竞争格局良好

免疫治疗将开启新纪元 我国胃癌围术期药物行业市场竞争格局良好

全球每年新发胃癌病例约120万,中国约占其中的40%。中国早期胃癌占比很低,仅约20%,大多数发现时已是进展期,总体5年生存率不足50%。根据中国国家癌症登记中心数据,中国与美国胃癌新发患者人数预计将在2026年分别达到34.6万人、2.9万人。

2025年10月17日
惠及约20万存量患者 我国重症肌无力药物行业景气度较高 精准靶向成趋势

惠及约20万存量患者 我国重症肌无力药物行业景气度较高 精准靶向成趋势

重症肌无力(MG)作为一种由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引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波动性肌无力为特征,严重者可致呼吸衰竭,危及生命。其致病机制明确,约85%的患者与抗AChR抗体介导的补体通路激活密切相关。中国作为MG患者大国,拥有约20万存量患者,其中约15%-20%可能进展为死亡率极高的肌无力危象,临床需求远未满足。长期以

2025年10月1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