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人形机器人发展下柔性触觉传感器有望成为下一风口 中国国产化率提升空间大

触觉传感器常规传感器对比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柔性触觉传感器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2024-2031年)》显示,柔性触觉传感器是机器人感知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识别接触对象的温度、湿度、材质和硬度等特性的能力,从而实现对物体的精细化操作。传统的触觉传感器以各种刚性材料为敏感元件,存在笨重和硬脆的缺点;柔性触觉传感器则具备类似于人类皮肤的柔韧性,可以适应任意载体形状,更利于测量物体表面受力信息、感知目标物体性质特征。

触觉传感器常规传感器对比

类别 灵敏度 量程/精度 响应速度 温度影响 外形尺寸 可塑性 封装工艺
触觉传感器 高量程高精度 可定制 柔性薄膜可塑性强 结构简单工艺要求低
工业金属芯体 量程有限 温度影响大需要补偿 有一定限制 形态单一 工艺成熟封装成本高
陶瓷芯体 量程有限 耐高温耐腐蚀 基本是方形和圆形 无可塑性 工艺简单
标边网压力传感器 量程大精度高 需要温度补偿计算 圆形、柱形方形等 无可塑性 工艺成熟
MEMS压力传感器 量程小精度高 工况温湿度要求高 微小尺寸 形态单一 难度大成本高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柔性触觉传感器市场规模

柔性触觉传感器在消费电子、医疗保健、汽车、工业自动化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推动其市场规模的增长。2018-2022年全球柔性触觉传感器市场规模由7.18亿美元增长至15.34亿美元,预计2029年全球柔性触觉传感器市场规模将达53.22亿美元。

柔性触觉传感器在消费电子、医疗保健、汽车、工业自动化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推动其市场规模的增长。2018-2022年全球柔性触觉传感器市场规模由7.18亿美元增长至15.34亿美元,预计2029年全球柔性触觉传感器市场规模将达53.22亿美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机器人触觉传感器市场规模

人形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领域中最受关注的分支之一,一直在追求更高的技术突破和应用领域的拓展。电子皮肤是新型的仿生柔性触觉传感系统,可提升机器人的外界感知能力,而电子皮肤需要大量传感元件的宏观集成,最终传输信号给机器人“大脑”。因此,随着人形机器人升级发展,柔性触觉传感器有望成为市场下一个超级风口。到2030年,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超过200亿美元。这一庞大的市场规模将为柔性触觉传感器带来巨大的商机和发展空间,预计2029年全球机器人触觉传感器市场规模将达4.3亿美元。

人形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领域中最受关注的分支之一,一直在追求更高的技术突破和应用领域的拓展。电子皮肤是新型的仿生柔性触觉传感系统,可提升机器人的外界感知能力,而电子皮肤需要大量传感元件的宏观集成,最终传输信号给机器人“大脑”。因此,随着人形机器人升级发展,柔性触觉传感器有望成为市场下一个超级风口。到2030年,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超过200亿美元。这一庞大的市场规模将为柔性触觉传感器带来巨大的商机和发展空间,预计2029年全球机器人触觉传感器市场规模将达4.3亿美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柔性触觉传感器行业竞争

从地区发展情况看,全球范围内,北美是柔性触觉传感器最大的市场,份额约为80%,其次是欧洲地区,为全球柔性触觉传感器第二大市场。从企业竞争情况看,柔性触觉传感器市场向Tekscan、Pressure Profile Systems以及Sensor Products Inc.等海外龙头企业集中。根据数据,2022年全球柔性触觉传感器CR5达57.1%。

从地区发展情况看,全球范围内,北美是柔性触觉传感器最大的市场,份额约为80%,其次是欧洲地区,为全球柔性触觉传感器第二大市场。从企业竞争情况看,柔性触觉传感器市场向Tekscan、Pressure Profile Systems以及Sensor Products Inc.等海外龙头企业集中。根据数据,2022年全球柔性触觉传感器CR5达57.1%。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国内厂商则多处于早期布局阶段,面临技术和市场的双重挑战。国内企业中,能斯达、帕西尼传感、力感科技等诸多公司均有柔性传感器生产布局,但均处于早期,多功能柔性触觉传感技术仍是国内“卡脖子”技术。人形机器人的需求驱动有望加速国产品牌技术进阶,国内厂商将逐步跟进传感器产业发展趋势。2022年中国柔性触觉传感器国产化率为32.50%,预计2027年中国柔性触觉传感器国产化率将达41%。

国内厂商则多处于早期布局阶段,面临技术和市场的双重挑战。国内企业中,能斯达、帕西尼传感、力感科技等诸多公司均有柔性传感器生产布局,但均处于早期,多功能柔性触觉传感技术仍是国内“卡脖子”技术。人形机器人的需求驱动有望加速国产品牌技术进阶,国内厂商将逐步跟进传感器产业发展趋势。2022年中国柔性触觉传感器国产化率为32.50%,预计2027年中国柔性触觉传感器国产化率将达41%。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zl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新能源浪潮下我国汽车冲压模具行业迎发展新机遇 本土企业破局高端市场在望

新能源浪潮下我国汽车冲压模具行业迎发展新机遇 本土企业破局高端市场在望

汽车冲压模具,作为连接汽车“设计”与“实物”最关键的桥梁,其开发周期约占整车开发的三分之二,是决定汽车更新换代速度的核心制约因素。一款普通轿车需上千套冲压模具,其复杂性决定了它在汽车工业中不可动摇的基础地位。

2025年10月28日
开启终极能源之门 全球托卡马克行业商业化进程加速 中国超亿招标市场开启

开启终极能源之门 全球托卡马克行业商业化进程加速 中国超亿招标市场开启

托卡马克,作为占据全球核聚变装置47% 份额的绝对主流技术,正从实验室加速迈向能源工程的商业前夜。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等旗舰项目稳步推进,中美欧等主要国家竞相布局,标志着全球研发进入多主体协同、工程化验证的新阶段。

2025年10月28日
中国压力容器各细分市场需求现状分析——大直径压力容器需求呈现显著上升

中国压力容器各细分市场需求现状分析——大直径压力容器需求呈现显著上升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我国压力容器制造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混业经营到专业的发展历程,已形成了多种体制、类型的生产企业并存的格局。国内压力容器企业早期主要从事低端产品制造,近年来随着行业迅速发展,在产品层次、产业分工、经营规模等方面都有了较大提高,目前压力容器行业已经处于相对成熟的发展阶段。

2025年10月28日
超声波焊接设备行业开启外资与本土企业分庭抗礼时代 新能源汽车引领市场发展

超声波焊接设备行业开启外资与本土企业分庭抗礼时代 新能源汽车引领市场发展

在全球制造业向智能化、精密化加速转型的背景下,超声波焊接技术成为新能源汽车电池模组封装、消费电子精密组件连接及医疗耗材无菌焊接的核心工艺。2024年全球超声波焊接设备市场规模达8.56亿美元,预计2031年全球超声波焊接设备市场规模将增至11.62亿美元,2025-2031年CAGR为4.6%。

2025年10月27日
我国电子水泵行业:新能源汽车领域需求强劲 头部企业优势或将强化

我国电子水泵行业:新能源汽车领域需求强劲 头部企业优势或将强化

电子水泵凭借能耗低、寿命长等优势,成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主流选择,2024年其车用销量超2700万只。同时,受益于技术进步与液冷兴起,其应用正向储能、数据中心等领域延伸,这些新场景进一步打开电子水泵行业增长空间。目前行业集中度较高,未来或将呈“头部集中、优势强化”格局。

2025年10月27日
需求驱动下的国产突围 我国铜箔用阴极辊设备行业市场规模扩容

需求驱动下的国产突围 我国铜箔用阴极辊设备行业市场规模扩容

铜箔用阴极辊作为电解铜箔生产的核心装备,其性能直接决定高端锂电铜箔与电子电路铜箔的质量与良率,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关键设备。行业具备极高壁垒,涵盖钛材熔炼、超精密加工、表面处理及跨学科系统集成等多重难关,长期被海外厂商主导。当前,在新能源汽车、储能产业快速扩张及电子电路升级的需求拉动下,极薄化、大幅宽铜箔产能加速投放,推

2025年10月27日
传统需求基本盘稳固 我国冷却塔行业新兴场景开启增长新纪元

传统需求基本盘稳固 我国冷却塔行业新兴场景开启增长新纪元

冷却塔作为工业循环水和中央空调系统的核心散热装置,其市场需求与宏观经济发展及能源结构转型紧密相连。当前,我国冷却塔行业呈现出“传统需求为基,新兴场景驱动”的鲜明特征:一方面,石化、电力、冶金等传统工业的存量改造与节能需求为市场提供了稳定支撑;另一方面,数据中心算力爆发与核电产业重启,正为行业注入强劲的增量动力。在“双碳

2025年10月27日
当前中国压力容器发展回顾——产业逐渐完善 产品高端化发展

当前中国压力容器发展回顾——产业逐渐完善 产品高端化发展

近十年,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的高速增长,石油、化工、机械、核电等行业的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压力容器制造业也被带动,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市场规模等众多方面全面提升。2020-2024年我国压力容器制造行业市场规模已由1586.80亿元增长至2307.36亿元,年均复合增速为9.81%,行业在近年来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市场规模

2025年10月2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