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智能电网行业现状及竞争分析 市场分散 行业集中度较低

智能电网就是电网的智能化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其主要特征包括自愈、激励和保护用户、抵御攻击、提供满足用户需求的电能质量、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启动电力市场以及资产的优化高效运行。

智能电网是一个完整的信息架构和基础设施体系,可以对电力系统的生产、输送、运营、市场和消费等环节进行持续监测,并对有关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和优化,进而提高电网的安全水平、提升电网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随着我国发电量及用电量逐年上涨,智能电网需求快速提升,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行业发展。

智能电网是一个完整的信息架构和基础设施体系,可以对电力系统的生产、输送、运营、市场和消费等环节进行持续监测,并对有关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和优化,进而提高电网的安全水平、提升电网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随着我国发电量及用电量逐年上涨,智能电网需求快速提升,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行业发展。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009年在特高压输电技术国际会议中我国首次提出“智能电网”概念,并在此后不断加大投资支持智能电网发展。“十二五”期间,国家电网投资5000亿元,建成连接大型能源基地与主要负荷中心的“三横三纵”的特高压骨干网架和13回长距离支流输电工程,初步建成核心的世界一流的坚强智能电网。同时国家电网制定的《坚强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规划》明确了坚强智能电网技术标准路线图,这是世界上首个用于引导智能电网技术发展的纲领性标准,使电网的资源配置能力、经济运行效率、安全水平、科技水平和智能化水平得到全面提升。智能电网已经成为我国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2021年我国智能电网行业市场规模达4951亿元,未来将持续保持增长。

我国智能电网行业相关政策

时间

政策

主要内容

2007

《华东电网智能电网2008-2030年“三步走”战略》

2010年初步建成华东电网高级调度中心,2020年全面建成具备初步智能特性的数字化电网,2030年真正建成具有自愈能力的智能电网。

2009

2009特高压输电技术国际会议

会议围绕主题“发展特高压输电和智能电网技术,推动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展开,我国正式提出“智能电网”战略

2010

《国家电网智能化规划总报告(修订稿)

智能化投资共3814亿元,分三阶段(2009'2010年规划试点阶段,20112015年全面建设阶段,2016~2020年引|领提升阶段。)逐步推进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到2020年全面建成坚强智能电网。

2010

《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规划》

提出智能发电、智能输电、智能变电、智能配电等8个专业分支,26个技术领域、92个标准系列的的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

2011

《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

在输配电方面,利用先进的新型输电和智能化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电网安全稳定水平。建设研发特高压、大容量、输变电设备和智能化设备的试验检测技术。

2015

《关于促进智能电网发展的指导意见》

明确大力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加强发展智能配电网,鼓励分布式电源和微网建设。

2017

2017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

制定实施《关于推进高效智能电力系统建设的实施意见》,配套制定各省市具体工作方案。研究制定《智能电网2030战略》,推动建立智能电网发展战略体系。

2020

《关于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法规政策体系的意见》

明确指出加大对分布式能源、智能电网、储能技术等的政策支持力度。

2020

《国网设备部关于印发2020设备管理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

加快推进特高压变电站(换流站)在线智能巡检系统推广应用,强调加大输电线路巡视,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及配网不停电作业机器人推广应用力度。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智能电网行业发展深度分析与未来前景研究报告(2022-2029年)》显示,智能电网产业链包括发电环节,输电、变电、配电环节,用电及设备环节。其中用电及设备环节上市企业较多,整体市场分散,集中度较低。据数据,2020年我国智能电网行业CR5为31.36%,其中特变电工市场份额最多,为9.58%。

我国智能电网产业链各环节代表企业

环节

代表企业

发电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

输电、变电、配电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用电及设备

正泰电器、特变电工、长园集团、卧龙电驱、平高电气、许继电气、科陆电子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zl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热电联产行业现状与上下游情况:总装机容量不断增长 上游以煤炭为主

我国热电联产行业现状与上下游情况:总装机容量不断增长 上游以煤炭为主

2016-2022年随着城市和工业园区经济发展,热力需求不断增加,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稳步发展,总装机容量不断增长。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热电联产装机容量约为5.45亿千瓦。初步估计2022年底全国热电联产装机规模或达5.92亿千瓦。从中长期来看,未来我国工业和居民采暖热力需求、电力需求仍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有

2023年10月25日
我国测试电源行业:市场迎来全新发展机遇 企业可把握国产替代机会(附主要企业竞争优势)

我国测试电源行业:市场迎来全新发展机遇 企业可把握国产替代机会(附主要企业竞争优势)

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705.8万辆及688.7万辆,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99.10%及95.60%。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量分别达546.7万辆和536.5万辆,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85.83%和83.98%;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量分别达158.8万辆和151.8万辆,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64.23%和1

2023年10月17日
我国特种电源市场涉及诸多领域 整体容量较大 产业将逐步向大规模产业化发展(附主要企业竞争优势)

我国特种电源市场涉及诸多领域 整体容量较大 产业将逐步向大规模产业化发展(附主要企业竞争优势)

此外我国飞机保有量稳定增长,截至2021年末,民航全行业运输飞机期末在册数量为4,054架,比上年底增加151架。截至2022年底,民航全行业运输飞机期末在册架数4165架, 比上年底增加111架。

2023年10月12日
我国风电行业:长期需求支撑力度较强 海上风电加速向深远海发展

我国风电行业:长期需求支撑力度较强 海上风电加速向深远海发展

2022年,全社会用电量8637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114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4%;第二产业用电量5700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第三产业用电量148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4%;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336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8%。

2023年10月09日
我国风电海缆行业:低碳政策叠加需求持续上升 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超200亿

我国风电海缆行业:低碳政策叠加需求持续上升 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超200亿

风电用海缆属于电力电缆中的一种,主要应用场景是水下。根据电压等级的不同,电力电缆可分为低压、中压、高压、超高压等不同等级。电压等级的高低,直接反映了产品制造技术水平的高低,电压等级越高,工艺装备、 技术水平要求也相对更高。风电海缆电压等级一般在 35KV-220KV之间

2023年10月03日
我国海上风电行业进入平价阶段 招标量可观 新增装机中大型化趋势明显

我国海上风电行业进入平价阶段 招标量可观 新增装机中大型化趋势明显

海上风电是指在潮间带、近海海域等主要区域建立风力发电场,并将风能转换为电能的一种使用离岸风力能源的方式。海上风电具有资源丰富、发电利用小时高、不占用土地和适宜大规模开发的特点,是全球风电发展的最新前沿。

2023年10月02日
我国风电设备行业分析 双馈型占绝对主导地位 金风科技累计装机容量排名第一

我国风电设备行业分析 双馈型占绝对主导地位 金风科技累计装机容量排名第一

根据数据,对于陆上风电,在施工难度较低的平坦地形中,风电机组占到整体建设成本的比例达到54.90%;在施工难度较高的山地中,风机机组在成本结构中的占比为39.44%;对于海上风电,风电机组和塔筒等整机设备仍占到整体风电建设成本的较高比例,约50%左右。

2023年09月22日
我国发电量充足推动智能电网蓬勃发展 2023年其市场规模有望达千亿级别

我国发电量充足推动智能电网蓬勃发展 2023年其市场规模有望达千亿级别

发电量庞大伴随数字技术进步与升级,能源与互联网融合进程加快,智能电网进入黄金发展期,市场规模快速扩张。数据显示,2017-2021年我国智能配网专利申请量由607件增长至851件。2022年1-10月我国智能配网专利申请量达613件。

2023年09月2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