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产业链】中国生物医药外包产业链概况以及部分企业优势分析

医药外包(CXO)将专业人才和专业知识、先进的设备和方法、定制化的开发能力和产能以及质量、成本和风险控制系统结合起来,提供的服务可帮助制药公司加速项目时间表、控制风险、优化资源及降低成本。

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生物医药外包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未来投资预测报告(2022-2029年)》显示,从上游市场来看,生物医药外包产业链上游有芯片、等;从下游应用行业来看,生物医药外包应用较多的为行业。

产业链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产业链上游市场

生物医药外包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为,其中代表企业有百普赛斯、诺唯赞、优宁维、义翘神州、药康生物、南模生物、泰林生物、东富龙等。

国内上游市场重点企业优势分析

类别

企业

优势分析

生物试剂

百普赛斯

品牌优势:专注于生物药开发过程的蛋白技术、产品和服务的全球化品牌.

研发优势:在美国设有研发中心,能够与欧美制药企业、生物科技公司、科研机构充分交流合作。公司紧跟国际技术前沿,通过持续的技术和生产工艺创新,开发了6大核心技术平台.

诺唯赞

规模优势:有200余种基因工程重组酶和1,000余种高性能抗原和单克隆抗体等关键原料,拥有500多个终端产品,可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高通量测序、体外诊断、医药及疫苗研发和动物检疫等领域。

人才优势:拥有着一支400余人的研发创新团队,由分子生物学、酶学、免疫学、生物信息学、有机化学和材料学等多领域复合型研发人员组成,其中50%以上的研发人员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

优宁维

品牌优势:国内抗体品种及规格最全面的供应商之一。

规模优势:提供生命科学试剂产品SKU超过469万种,覆盖基因、蛋白、细胞、组织及动物等不同水平的研究对象。

生产设备

泰林生物

品牌优势:取得了一系列的创新成果,打造了完整的微生物检测和控制技术系统,并打破国际垄断,替代进口,实现了关键技术国产化,成为微生物检测和控制领域的行业领军企业。

规模优势:客户数量达数千家,覆盖了制药企业、食品药品检验检疫与监督管理机构、医疗卫生机构、科研单位等多个领域。

东富龙

规模优势:已有超过近万台无菌注射剂的关键制药设备,600多套无菌药品制造系统服务于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家制药企业。

研发优势: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五大现代化的装备生产基地,并逐步在海外建立全球设计和研发中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产业链中游市场

目前我国生物医药外包市场上有睿智医药、海瑞普、美迪西、优宁维、南模生物、东富龙、康龙化成、昭衍新药、百普赛斯等一批优秀企业。

我国生物医药外包市场重点企业优势分析

企业

优势分析

药明生物

品牌优势:全球独一无二的开放式生物制剂技术平台。

规模优势:在无锡、上海和苏州拥有三个营运基地,药明生物技术是中国生物制剂研发市场的主导,2016年占有48%的市场占有率,并在全球范围内领先市场地位。迄今为止,已与全球20大制药公司中的12家合作

泰格医药

品牌优势:行业领先的一体化生物医药研发服务平台。

质量优势:具有行业领先的质量控制标准,质量管理体系涵盖项目的每个阶段。

技术优势:已建立了中国最广泛的临床试验中心网络之一,同时拥有国内较大规模的临床CRO专业团队。

康龙化成

规模优势:在中国、美国、英国均开展运营,拥有14,000多名员工,向北美、欧洲、日本和中国的合作伙伴提供研发解决方案并与之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研发优势:致力于其人才培养和设施建设,为包括小分子、大分子和细胞与基因治疗药物在内的多疗法药物研发打造了一个贯穿药物发现,临床前及临床开发全流程的研发生产服务体系。

睿智医药

品牌优势:国内领先的生物药研发及生产服务供应商。

技术优势:拥有5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培养规模领先的科研服务队伍,其中科研人员达2,000多人。总部坐标中国上海,在美国、丹麦、香港、上海、广州、成都、江门等地设立研究院、实验室、生产基地和运营实体,销售服务网络遍及全球5大洲。

昭衍新药

品牌优势:国内唯一拥有两个GLP机构的专业化临床前CRO企业.

资质优势:建立有符合国际规范的质量管理体系,并多次通过美国FDAGLP检查,同时具有OECDGLP、美国AAALAC(动物福利)韩国MFDSGLP和中国CFDAGLP认证资质的专业新药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机构.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产业链下游市场

生物制药是生物医药外包行业的主要下游产业之一,其中生物制药行业优秀的企业有中国生物技术、天坛生物、华兰生物、默克、辉瑞等。

我国生物制药市场重点企业优势分析

企业

优势分析

中国生物

品牌优势:世界500强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的重要成员企业,是全亚洲产品最全、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集科研、生产、销售以及研究生培养为一体的综合性生物医药企业。

规模优势:13家二级子公司,拥有遍布全国的单采血浆站,每年用于制造血液制品的血浆投浆量超过2000吨,共计110家子公司,员工13500人。

人才优势:拥有1000余人的研发团队和1100余人的质量管理团队,包括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国家“863”计划疫苗项目首席科学家、13名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

天坛生物

品牌优势:血液制品生产规模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规模优势:在全国十四个省、自治区拥有50余个单采血浆采集基地,血液制品生产用健康人血浆的釆集规模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华兰生物

品牌优势:国家定点大型生物制品生产企业。

规模优势:拥有三十余家全资控股子公司,总市值超过280亿元,血液制品品种丰富、规格齐全。

研发优势:成立华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河南省生物医药工程技术中心和中国科学院生物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共同基金及中国科学院的多个联合实验室。

默克

品牌优势:领先的全球生物制药公司,

规模优势:在全球67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54个分支机构,以及38,000名员工。

辉瑞

品牌优势:在华主要的外资制药公司之一, 名列2020福布斯全球企业2000强榜第49位。

规模优势:业务覆盖全国300余个城市,并在华上市了五大领域的高品质的创新药物.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YZX)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全球小核酸药物行业爆发 三大海外巨头掌控市场 中国本土企业如何破局?

全球小核酸药物行业爆发 三大海外巨头掌控市场 中国本土企业如何破局?

小核酸药物主要具备靶标可及性广、靶向性/特异性强、研发效率高、给药间隔长等优势,在精准靶向给药的同时,显著提升慢病患者依从性,打开潜在临床需求。2024年全球小核酸药物市场规模达到52.47亿美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8%。

2025年09月26日
原料产能狂飙的隐忧:我国GLP-1市场价值将重构 行业迈入多靶点、口服新纪元

原料产能狂飙的隐忧:我国GLP-1市场价值将重构 行业迈入多靶点、口服新纪元

全球超重与糖尿病人群迅猛增长,催生了GLP-1药物千亿市场,也推动其上游原料药行业进入黄金时代。国内企业利润暴增、产能狂飙的背后,却隐藏着技术代差、专利围城与产能过剩三重险境。当市场红利见顶,一场以多靶点、口服化、长效化为方向的价值重构已然开始。

2025年09月25日
特应性皮炎药物行业:生物制剂可挖掘空间较大 中国企业强势入场

特应性皮炎药物行业:生物制剂可挖掘空间较大 中国企业强势入场

随着特应性皮炎患者数量增多,特应性皮炎药物迎来良好增长机遇。2024年全球特应性皮炎患者约6.59亿人,国内达6740万人;预计2030年全球特应性皮炎患者数量达7.55亿人,国内达8170万人。

2025年09月18日
政策集采降价将刺激种植牙行业需求井喷 国产以高性价比优势跻身市场前列

政策集采降价将刺激种植牙行业需求井喷 国产以高性价比优势跻身市场前列

种植牙行业主要分为韩国、欧美及国产三个企业群体,行业集中度较高。以四级纯钛种植牙产品系统、钛合金种植体产品系统为统计范围, CR2为45.78%,CR5达69.94%。

2025年09月17日
患者数量增长+集中采购推动 我国人工晶体市场需求释放 国产化进程不断推进

患者数量增长+集中采购推动 我国人工晶体市场需求释放 国产化进程不断推进

人工晶体是白内障手术中的必备耗材。当前白内障手术是治疗白内障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23年最新数据表明,白内障仍是全球首位致盲眼病,占可避免盲的51.5%。而规范化的白内障手术成功率已达98%以上,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最有效治疗方案。其中目前常见的白内障手术方式是超声乳化手术+人工晶体植入,或飞

2025年09月15日
小分子路径火热 全球口服减肥药行业进入变革关键期 中国转向仿制与创新并重阶段

小分子路径火热 全球口服减肥药行业进入变革关键期 中国转向仿制与创新并重阶段

口服减肥药产品持续推进,减重效果比肩注射剂型。诺和诺德于2023年5月公布口服司美格鲁肽 50mg 治疗肥胖症的 OASIS-1的Ⅲ期试验结果。OASIS 是评估每日一次口服司美格鲁肽 25mg 和 50mg 治疗肥胖症的全球三期临床开发计划,共纳入约 1300 名肥胖/超重合并并发症患者。据诺和诺德公布数据,基线平均

2025年09月11日
我国银屑病药物行业规模强势增长 企业激烈角逐IL类抑制剂 行业竞争格局或生变

我国银屑病药物行业规模强势增长 企业激烈角逐IL类抑制剂 行业竞争格局或生变

银屑病患者基数庞大,2022年全球约1.25亿人,其中中国约670万人,占比高达53.6%。随着国内银屑病患者数量增多,我国银屑病药物行业呈强势增长态势。根据数据,2018-2022年我国银屑病药物市场规模由6.04亿美元增长至14.36亿美元,CAGR达24.2%。预计2030年国内银屑病患者数量达680万人,银屑病

2025年09月11日
我国生化分析仪行业集中度高 基层医疗下沉机遇显著

我国生化分析仪行业集中度高 基层医疗下沉机遇显著

近年来,在医疗机构检测需求增长及国产产品推广等因素推动下,我国生化分析仪采购量总体呈现上升态势,由2021年的1675台增长至2024年的1792台。不过,受医疗机构采购成本控制意识增强以及行业规模化生产降低核心部件成本等因素影响,生化分析仪采购均价由2021年的46.39万元/台整体下跌至2024年的39.68万元/

2025年09月1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