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润滑油行业:消费分化、出口繁荣 新国标驱动集中度提升

前言:

我国润滑油行业已构建完整产业链,市场呈现消费分化特征:2024年行业消费小幅下滑,工业用润滑油逆势增长,交通用需求则有所收缩。近年来,随着国内技术持续进步、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行业贸易结构不断优化,净进口量与贸易逆差额均呈收窄态势,出口端更实现“量额齐升”。2025年发布的汽油机油、柴油机油两项强制性新国标,将于2026年7月1日实施,将倒逼相关细分领域升级,推动行业整体集中度提升。

1.我国润滑油行业已构建起完整高效的产业链体系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润滑油行业发展深度研究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5-2032年)》显示,润滑油作为一种具有基础性、特殊性、高科技含量的石化产品,具有润滑、辅助冷却、防锈、清洁、密封和缓冲等作用。我国润滑油行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历经数十年发展,已构建起完整高效的产业链体系,形成上下游协同联动的良性发展格局。上游为原料端,以基础油、添加剂等原料为主,其品质直接决定润滑油基础性能;中游为润滑油的生产端,是产业链的核心环节;下游应用场景广泛,覆盖汽车、风电、船舶、航空航天、农业机械、轨道交通及工业等众多领域,深度适配各行业设备需求。

润滑油作为一种具有基础性、特殊性、高科技含量的石化产品,具有润滑、辅助冷却、防锈、清洁、密封和缓冲等作用。我国润滑油行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历经数十年发展,已构建起完整高效的产业链体系,形成上下游协同联动的良性发展格局。上游为原料端,以基础油、添加剂等原料为主,其品质直接决定润滑油基础性能;中游为润滑油的生产端,是产业链的核心环节;下游应用场景广泛,覆盖汽车、风电、船舶、航空航天、农业机械、轨道交通及工业等众多领域,深度适配各行业设备需求。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汽车领域润滑油需求分析:纯电冲击下,燃油车庞大保有量筑牢支撑

润滑油在汽车中具有重要应用,广泛用于发动机、变速器、转向系统等关键部件的润滑与保护。不过,纯电动汽车无需传统发动机油,仅需少量减速箱油、冷却液等专用油液,对润滑油的需求量显著低于传统燃油车。近年来,我国汽车行业电动化趋势加速,纯电动汽车产销量与渗透率持续攀升,对汽车用润滑油市场形成结构性冲击。

润滑油在汽车中具有重要应用,广泛用于发动机、变速器、转向系统等关键部件的润滑与保护。不过,纯电动汽车无需传统发动机油,仅需少量减速箱油、冷却液等专用油液,对润滑油的需求量显著低于传统燃油车。近年来,我国汽车行业电动化趋势加速,纯电动汽车产销量与渗透率持续攀升,对汽车用润滑油市场形成结构性冲击。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观研天下整理

注:纯电动汽车渗透率 = (纯电动汽车销量/汽车总销量)×100%

但市场需求仍有坚实支撑:一方面,燃油汽车仍保持一定购买需求,且存量基础庞大,超过3亿辆的燃油汽车保有量所带来的定期保养等润滑油需求,构成市场运行的重要根基;另一方面,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因搭载内燃机仍需使用发动机油,尽管其市场渗透率低于纯电动汽车、产销规模不及纯电突出,但快速增长的体量仍为汽车用润滑油市场持续注入新的活力,一定程度上缓冲了纯电动化带来的冲击。

但市场需求仍有坚实支撑:一方面,燃油汽车仍保持一定购买需求,且存量基础庞大,超过3亿辆的燃油汽车保有量所带来的定期保养等润滑油需求,构成市场运行的重要根基;另一方面,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因搭载内燃机仍需使用发动机油,尽管其市场渗透率低于纯电动汽车、产销规模不及纯电突出,但快速增长的体量仍为汽车用润滑油市场持续注入新的活力,一定程度上缓冲了纯电动化带来的冲击。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观研天下整理

注: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渗透率 =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汽车总销量)×100%

3.风电产业蓬勃发展,润滑油行业再添新动能

在风电领域,风机传动齿轮箱润滑油是风力发电机组保持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材料。近年来,在“双碳”战略深入推进及国家、地方各级风电产业扶持政策的持续赋能下,我国风电产业蓬勃发展,装机容量快速扩大,也为润滑油行业注入了强劲新动能。数据显示,2021-2024年我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从4757万千瓦增长至8699万千瓦,累计装机容量从32848万千瓦升至52068万千瓦;2025年1-9月新增装机容量达6109万千瓦,较2024年同期的3912万千瓦增长56.16%,累计装机容量则进一步攀升至58159万千瓦,持续拉动风电专用润滑油需求增长。

在风电领域,风机传动齿轮箱润滑油是风力发电机组保持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材料。近年来,在“双碳”战略深入推进及国家、地方各级风电产业扶持政策的持续赋能下,我国风电产业蓬勃发展,装机容量快速扩大,也为润滑油行业注入了强劲新动能。数据显示,2021-2024年我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从4757万千瓦增长至8699万千瓦,累计装机容量从32848万千瓦升至52068万千瓦;2025年1-9月新增装机容量达6109万千瓦,较2024年同期的3912万千瓦增长56.16%,累计装机容量则进一步攀升至58159万千瓦,持续拉动风电专用润滑油需求增长。

数据来源:国家能源局、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观研天下整理

4.润滑油消费小幅下滑,工业与交通用需求分化明显

近年来,我国润滑油消费量受汽车等电动化程度加深、工程机械需求减弱等因素影响,总体呈现小幅下滑态势且降幅温和,2024年消费量约639万吨,同比减少0.93%。润滑油主要分为工业用润滑油、交通用润滑油等类别,消费结构呈现明显分化:工业用润滑油逆势增长,2024年消费量达257万吨,同比增长1.3%,占总消费量的40.22%;作为消费主力的交通用润滑油则同比减少2.4%至341万吨,占比53.36%,其下滑主要受燃油车替代带来的汽油机油、柴油机油需求收缩影响。

近年来,我国润滑油消费量受汽车等电动化程度加深、工程机械需求减弱等因素影响,总体呈现小幅下滑态势且降幅温和,2024年消费量约639万吨,同比减少0.93%。润滑油主要分为工业用润滑油、交通用润滑油等类别,消费结构呈现明显分化:工业用润滑油逆势增长,2024年消费量达257万吨,同比增长1.3%,占总消费量的40.22%;作为消费主力的交通用润滑油则同比减少2.4%至341万吨,占比53.36%,其下滑主要受燃油车替代带来的汽油机油、柴油机油需求收缩影响。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img src=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5.出口“量额齐升”!我国润滑油贸易结构优化,贸易逆差额收窄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成为全球润滑油产业最大的生产国与消费国,但市场呈现显著两极分化。国内多数企业集中于中低端市场,竞争激烈且同质化严重;高端市场长期被壳牌、美孚等外资品牌主导,国内企业陷入“低端混战、高端失守”的局面,部分高端产品缺口需依赖进口补充,因此行业长期保持净进口状态,贸易逆差持续。

不过,随着国内润滑油技术不断进步,叠加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近年来行业贸易结构不断优化,净进口量与贸易逆差额均呈收窄态势。2024年两者分别降至7.7万吨和27.8亿元,同比降幅为14.06%和10.52%;2025年1-10月进一步大幅缩减至1.9万吨和17.45亿元,同比分别下降72.10%和27.02%。

不过,随着国内润滑油技术不断进步,叠加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近年来行业贸易结构不断优化,净进口量与贸易逆差额均呈收窄态势。2024年两者分别降至7.7万吨和27.8亿元,同比降幅为14.06%和10.52%;2025年1-10月进一步大幅缩减至1.9万吨和17.45亿元,同比分别下降72.10%和27.02%。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观研天下整理

出口端表现尤为亮眼。近年来我国润滑油出口需求持续旺盛,呈现“量额齐升”态势。2020-2024年,出口量从13.43万吨增长至26.04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8%;出口额从15.13亿元升至36.5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4.63%。2025年1-10月增长势头延续,出口量24.19万吨、出口额33.3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37%和13.71%。

出口端表现尤为亮眼。近年来我国润滑油出口需求持续旺盛,呈现“量额齐升”态势。2020-2024年,出口量从13.43万吨增长至26.04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8%;出口额从15.13亿元升至36.5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4.63%。2025年1-10月增长势头延续,出口量24.19万吨、出口额33.3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37%和13.71%。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观研天下整理

总的来说,高端化仍是我国润滑油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未来随着技术持续突破、产品品质升级及出口市场进一步拓展,我国润滑油贸易格局有望实现重大转变,逐步从净进口走向净出口,推动贸易差额由逆转顺。

6.两项新国标落地,有望推动润滑油行业集中度提升

2025年6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发布GB 11121-2025《汽油机油》和GB 11122-2025《柴油机油》两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将于2026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取代已实施近20年的2006版标准。新标准为我国润滑油行业提供了更严格、更符合当前市场与环保要求的产品规范,将有力推动全行业技术升级与结构优化。

这两项新国标中,汽油机油标准删除低档SE质量规格,柴油机油标准删除低档CC质量规格,同时补充多项先进规格与技术要求。这将加速淘汰汽油机油和柴油机油低端产能,倒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品向高端化、精细化方向发展,以满足严苛的环保和车辆性能要求。在此背景下,技术薄弱、依赖低端产品的企业将面临生存压力,而具备技术实力的企业则有望抢占市场先机,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润滑油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

GB 11121-2025《汽油机油》和GB 11122-2025《柴油机油》部分要点和影响

名称

要点

对润滑油行业或企业的影响

GB 11121-2025《汽油机油》

淘汰低档规格:删除低档SE质量规格

汽油机油低端产能有望加速出清,依赖低端产品的企业承压,技术领先企业获市场拓展机遇。

纳入SMGF-4SNSN+GF-5SPGF-6AGF-6B等一系列更先进的质量规格及技术要求。

推动国内产品与国际先进水平全面接轨,为企业技术研发与产品升级划定明确标准;倒逼行业加大高端配方研发投入,加速技术迭代与整体水平升级。

新增专项测试:纳入低速早燃(LSPI)防护、正时链条磨损测试,适配涡轮增压发动机需求。

引导企业加强在涡轮增压等现代发动机工况下的油品性能研发,提升产品适配性与市场竞争力。

GB 11122-2025《柴油机油》

淘汰低档规格:删除低档CC质量规格。

柴油机油低端产能有望加速出清依赖低规格产品的企业生存压力凸显,而具备技术实力的企业则能借此机会抢占市场先机。

CF-4CI-4等规格的检测方法进行了修订,并新增了D1质量规格及技术要求。

满足国内自主柴油发动机及商用车在国六排放后的新需求,进一步规范市场在用柴油机油的质量指标

适配环保需求:新增低SAPS配方要求,减少对后处理装置的堵塞风险,契合国六排放政策。

推动企业开发低灰分、低硫磷配方等,满足国六后处理系统兼容性要求,助力绿色减排与合规发展。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WJ)

0930 定制海报(邮箱右下)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润滑油行业:消费分化、出口繁荣 新国标驱动集中度提升

我国润滑油行业:消费分化、出口繁荣 新国标驱动集中度提升

我国润滑油行业已构建完整产业链,市场呈现消费分化特征:2024年行业消费小幅下滑,工业用润滑油逆势增长,交通用需求则有所收缩。近年来,随着国内技术持续进步、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行业贸易结构不断优化,净进口量与贸易逆差额均呈收窄态势,出口端更实现“量额齐升”。2025年发布的汽油机油、柴油机油两项强制性新国标,将于20

2025年11月21日
我国甲酸产能占据全球半壁江山 出口市场显著回暖 价格走出先抑后扬态势

我国甲酸产能占据全球半壁江山 出口市场显著回暖 价格走出先抑后扬态势

前言: 甲酸作为应用广泛的有机化工原料,我国已稳居全球最大生产国地位,2024年产能占全球超五成,并呈现鲁西化工主导的寡头格局。行业已实现自给自足,出口成为重要发展支撑。2025年1-10月出口显著回暖、均价降幅收窄。价格走势呈现先抑后扬,2024年受供需与成本影响震荡下行,2025年因供应偏紧与出口回暖实现波动上涨

2025年11月21日
我国MDI行业已形成完整高效产业链 万华化学主导市场 产品价格短期或将阶段性上涨

我国MDI行业已形成完整高效产业链 万华化学主导市场 产品价格短期或将阶段性上涨

我国MDI行业已形成完整高效产业链,近年来其产能不断扩张,全球占比也随之提升。目前,我国MDI市场呈现万华化学主导的寡头垄断格局,2024年其产能占比超过70%。2025 年11-12月,多套核心装置集中检修叠加下游需求支撑,市场或将迎来短期价格上涨。此外,我国已稳居MDI净出口国地位,长期保持贸易顺差态势。不过,20

2025年11月20日
我国六氟化钨行业:产能快速扩张且集中 钨粉价格暴涨引致成本承压

我国六氟化钨行业:产能快速扩张且集中 钨粉价格暴涨引致成本承压

我国六氟化钨产能快速扩张,2020-2024年实现35.57%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行业产能主要集中在少数企业手中,其中中船派瑞2024年产能占比接近国内市场半壁江山。值得注意的是,进入2025年以来,由于供应趋紧,钨矿及钨粉价格大幅上涨,使得六氟化钨行业成本压力凸显。目前,我国六氟化钨市场仍维持净进口格局,但贸易逆差额已

2025年11月18日
我国特种工程塑料国产化成效显著 人形机器人有望打开行业新增长曲线

我国特种工程塑料国产化成效显著 人形机器人有望打开行业新增长曲线

我国特种工程塑料行业起步晚但发展快速,2019-2024年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6.67%,国产化成效显著,部分品类实现反超。同时行业仍存短板,产品以中低端为主,高端领域与国外差距较大,国产替代空间依旧广阔。

2025年11月17日
电解液添加剂:供需错配驱动价格暴涨 头部企业凭借产能和技术优势成为最大受益者

电解液添加剂:供需错配驱动价格暴涨 头部企业凭借产能和技术优势成为最大受益者

目前行业内常用的电解液添加剂主要有碳酸亚乙烯酯(VC)、氟代碳酸乙烯酯(FEC)、丙烷磺酸内酯(PS)等。其中VC和FEC凭借优异的性能表现成为应用最广泛的两类添加剂,二者合计占据添加剂市场65%的份额,应用占比位居行业前列。

2025年11月1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