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小分子靶向药物行业市场现状:需求基数增加 驱动产业规模扩大

导致肿瘤发生的驱动基因种类繁多,不同类型的癌症所依赖的信号通路或关键蛋白情况各异,靶向药物可以针对不同肿瘤生存、生长所依赖的关键蛋白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或抑制其生长。根据靶向药物的分子特性可分为大分子靶向药物和小分子靶向药物,其中小分子靶向药物是通过化学合成、以肿瘤细胞的特异性突变作为靶点的药物,其稳定性更高、分子量相对较小且生产成本相对较低。

大分子靶向药物和小分子靶向药物区别

特性

小分子靶向药物

大分子靶向药物

相对分子质(Da

200~700

150000

结构

结构简单、稳定

结构复杂,通常表现出一定的异质性,受生产过程影响大

体内停留时间

短(数小时)

长(数周)

给药途径

口服、静脉注射等

静脉注射为主

特异性

一般

免疫原性

罕见

常见

价格

较低

较高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自从伊马替尼(格列卫®)获得FDA批准后,慢性粒细胞患者的10年生存率提升至83.3%,对肿瘤治疗领域产生巨大影响,小分子靶向药物行业也得到快速发展。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小分子靶向药物行业市场规模为524亿美元,同比增长11.97%,预计2021年市场规模将达到576亿美元。

自从伊马替尼(格列卫®)获得FDA批准后,慢性粒细胞患者的10年生存率提升至83.3%,对肿瘤治疗领域产生巨大影响,小分子靶向药物行业也得到快速发展。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小分子靶向药物行业市场规模为524亿美元,同比增长11.97%,预计2021年市场规模将达到576亿美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小分子靶向药物行业现状深度分析与投资趋势研究报告(2022-2029年)》显示,在国内市场,我国癌症患病人群规模庞大,恶性肿瘤已成为国内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防控形势严峻。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新发癌症病例为457万例,占全球23.7%,居全球第一。

在国内市场,我国癌症患病人群规模庞大,恶性肿瘤已成为国内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防控形势严峻。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新发癌症病例为457万例,占全球23.7%,居全球第一。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而靶向药物凭借着特异性高、毒副作用小等优势,对多种恶性肿瘤具有显著疗效,并已成为抗肿瘤新药的主流。因此,随着患者需求增长、医生和患者对小分子靶向药物认知程度上升、市场接受度逐渐提高及国产创新型小分子靶向药在中国获批上市等有利因素的驱动,我国小分子靶向药物行业得到快速发展。

而靶向药物凭借着特异性高、毒副作用小等优势,对多种恶性肿瘤具有显著疗效,并已成为抗肿瘤新药的主流。因此,随着患者需求增长、医生和患者对小分子靶向药物认知程度上升、市场接受度逐渐提高及国产创新型小分子靶向药在中国获批上市等有利因素的驱动,我国小分子靶向药物行业得到快速发展。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目前市面上热门的小分子靶向药物品种

品种名称

简介

吉非替尼

是一种选择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适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化学治疗或不适于化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目前,吉非替尼是纳入国家医保目录的乙类品种,是第一个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药物,目前已被《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原发性肺癌诊疗指南》等推荐,作为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

埃克替尼

是浙江贝达药业研发的中国第一个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在“十二五”初获批,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商品名为“凯美纳”,是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中与阿斯利康公司的吉非替尼、罗氏公司的厄洛替尼同属一代的品种,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伊马替尼

目前伊马替尼在美国共获批了10个适应征,是很多肿瘤疾病的一线用药。而该药的缺点是靶点单一,易产生耐药性。而正是因其适应征广且易耐药,才使得后续研发的大部分替尼类药物都要在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的基础上才可以使用

索拉非尼

既可通过阻断由RAF/MEK/ERK介导的细胞信号传导通路而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还可通过抑制VEGF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受体而阻断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间接地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该药适用于治疗不能切除的肝细胞癌、晚期肾细胞癌以及局部复发或转移性、渐进性、分化型并且难以用放射性碘治疗的甲状腺癌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YD)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患者数量增长+集中采购推动 我国人工晶体市场需求释放 国产化进程不断推进

患者数量增长+集中采购推动 我国人工晶体市场需求释放 国产化进程不断推进

人工晶体是白内障手术中的必备耗材。当前白内障手术是治疗白内障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23年最新数据表明,白内障仍是全球首位致盲眼病,占可避免盲的51.5%。而规范化的白内障手术成功率已达98%以上,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最有效治疗方案。其中目前常见的白内障手术方式是超声乳化手术+人工晶体植入,或飞

2025年09月15日
小分子路径火热 全球口服减肥药行业进入变革关键期 中国转向仿制与创新并重阶段

小分子路径火热 全球口服减肥药行业进入变革关键期 中国转向仿制与创新并重阶段

口服减肥药产品持续推进,减重效果比肩注射剂型。诺和诺德于2023年5月公布口服司美格鲁肽 50mg 治疗肥胖症的 OASIS-1的Ⅲ期试验结果。OASIS 是评估每日一次口服司美格鲁肽 25mg 和 50mg 治疗肥胖症的全球三期临床开发计划,共纳入约 1300 名肥胖/超重合并并发症患者。据诺和诺德公布数据,基线平均

2025年09月11日
我国银屑病药物行业规模强势增长 企业激烈角逐IL类抑制剂 行业竞争格局或生变

我国银屑病药物行业规模强势增长 企业激烈角逐IL类抑制剂 行业竞争格局或生变

银屑病患者基数庞大,2022年全球约1.25亿人,其中中国约670万人,占比高达53.6%。随着国内银屑病患者数量增多,我国银屑病药物行业呈强势增长态势。根据数据,2018-2022年我国银屑病药物市场规模由6.04亿美元增长至14.36亿美元,CAGR达24.2%。预计2030年国内银屑病患者数量达680万人,银屑病

2025年09月11日
我国生化分析仪行业集中度高 基层医疗下沉机遇显著

我国生化分析仪行业集中度高 基层医疗下沉机遇显著

近年来,在医疗机构检测需求增长及国产产品推广等因素推动下,我国生化分析仪采购量总体呈现上升态势,由2021年的1675台增长至2024年的1792台。不过,受医疗机构采购成本控制意识增强以及行业规模化生产降低核心部件成本等因素影响,生化分析仪采购均价由2021年的46.39万元/台整体下跌至2024年的39.68万元/

2025年09月11日
下沉空间释放、AI技术融入 市场变革下微创诊疗国产替代提速

下沉空间释放、AI技术融入 市场变革下微创诊疗国产替代提速

2023年全球微创外科(包括硬镜、微创外科手术设备以及耗材(MISIA))市场规模为298.7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全球微创外科市场规模将攀升至348.4亿美元,2023-2025年年复合增长率达到8%。

2025年09月09日
宠物医院行业:宠物诊疗费用提升空间大 连锁宠物医院具备头部扩张潜力

宠物医院行业:宠物诊疗费用提升空间大 连锁宠物医院具备头部扩张潜力

2021年我国宠物医院市场规模达303亿元,占宠物护理市场规模的比重已超50%,达55.6%;预计我国宠物医院市场规模有望以CAGR为21.1%速度增至2026年的789亿元,占宠物护理市场规模的比重进一步提升至58.2%。

2025年09月08日
千亿风口已至! 我国益生菌市场产品矩阵日益丰富 AKK菌有望成新一代“明星选手”

千亿风口已至! 我国益生菌市场产品矩阵日益丰富 AKK菌有望成新一代“明星选手”

我国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老龄化挑战。有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到了31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2%;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2亿人,占总人口比重达到了15.6%。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更多老年人会关注自身的肠道疾病及各种慢性病的抑制与辅助治疗,给益生菌市场带来无限潜力。

2025年09月08日
我国眼科医疗行业:市场繁荣下头部企业快速扩张 技术创新成突围关键

我国眼科医疗行业:市场繁荣下头部企业快速扩张 技术创新成突围关键

得益于企业快速扩张,我国眼科医疗供给市场不断扩容。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2019-2023年,我国眼科专科医院数量从945家增长至1674家,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4.8%。预计到2028年我国眼科专科医院增长至3126家,其中民营眼科医院将达3044家。此外,2023年我国眼科专科医院的执业医师(包括助理)、护士人

2025年09月0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