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1号文件发布 我国水产动保行业结束野蛮生长时代 市场发展规范化

水产动保的定义是指用来预防、治疗、诊断水产动物疾病和协助机体恢复其正常功能的物质,贯穿水产养殖全过程必需的各种产品,如水产养殖环境改良剂、水产用兽药等,是水产养殖行业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核心产品。

由于养殖品种、规模和模式的不同,水产养殖用药量、用药品种、用药方式和方法也不尽相同。从给药方法上看,水产养殖主要是全池泼洒和浸泡,其次是拌饵投喂,然后是注射。

由于养殖品种、规模和模式的不同,水产养殖用药量、用药品种、用药方式和方法也不尽相同。从给药方法上看,水产养殖主要是全池泼洒和浸泡,其次是拌饵投喂,然后是注射。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水产动保发展概况

目前,我国捕捞水产品资源有限,增长速度持续放缓,但水产养殖业作为渔业重要组成部分,受政策支持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市场规模持续增长,进而带动水产动保行业发展。水产动保产品与下游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趋势、景气度以及周期性具有很强的正相关性。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水产动保行业竞争态势研究与投资战略调研报告(2022-2029年)》显示,现阶段,我国经兽药GMP认证的水产动保生产企业约200余家,未经GMP认证的企业约2000余家。由此可见,我国水产动保生产与经销企业较多。与此同时,我国水产动保(包括药品与非药品)市场规模约100亿,其中经国家批准的水产动保相关产品的市场份额占比不超过30%。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高端水产动保产品市场份额大约占15%左右,而中低档产品占据80%,此类产品的技术含量低,同质化严重,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水产动保涉及的面积非常广,微生物、动物营养、化工等方面,国家尚未出台统一标准,监管部门只能管理一部分,所以导致水产动保市场各类产品鱼龙混杂,比较乱。

不过,2021年1月7日,农业农村部颁发了农渔发[2021]1号文件——“关于加强水产养殖投入品监管的通知”(下称1号文),宣示了农业农村部强力整顿行业乱象的决心。对于水产动保行业相关企业来说,是一次机遇,同样也是一次挑战,对企业的产品效果、健康循环、生态保护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

同时,1号文件的发布,提高了水产动保行业门槛,长达20多年的野蛮生长时代即将过去,行业将逐步规范化发展。

关于加强水产养殖用投入品监管的通知》相关要点

要点

内容

准确把握水产养殖用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含义

各级地方农业农村(畜牧兽医、渔业)主管部门要准确把握水产养殖用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含义及管理范畴,依法履行监管职责。依照《兽药管理条例》第七十二条规定,用于预防、治疗、诊断水产养殖动物疾病或者有目的地调节水产养殖动物生理机能的物质,主要包括:血清制品、疫苗、诊断制品、微生态制品、中药材、中成药、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及外用杀虫剂、消毒剂等,应按兽药监督管理。依照《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第二条规定,经工业化加工、制作的供水产养殖动物食用的产品,包括单一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浓缩饲料、配合饲料和精料补充料,应按饲料监督管理;在水产养殖用饲料加工、制作、使用过程中添加的少量或者微量物质,包括营养性饲料添加剂和一般饲料添加剂,应按饲料添加剂监督管理

强化水产养殖用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管理

水产养殖用投入品,应当按照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的,无论冠以“××剂”的名称,均应依法取得相应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批准文号,方可生产、经营和使用。水产养殖用兽药的研制、生产、进口、经营、发布广告和使用等行为,应严格依照《兽药管理条例》监督管理。未经审查批准,不得生产、进口、经营水产养殖用兽药和发布水产养殖用兽药广告

整治水产养殖用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相关违法行为

县级以上地方农业农村(畜牧兽医、渔业)主管部门要设立有奖举报电话,加大对生产、进口、经营和使用假、劣水产养殖用兽药,未取得许可证明文件的水产养殖用饲料、饲料添加剂,以及使用禁用药品及其他化合物、停用兽药、人用药、原料药和农药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重点查处故意以所谓“非药品”“动保产品”“水质改良剂”“底质改良剂”“微生态制剂”等名义生产、经营和使用假兽药,逃避兽药监管的违法行为

试行水产养殖用投入品使用白名单制度

白名单制度是指:将国务院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批准的水产养殖用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定的饲料原料目录和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所列物质纳入水产养殖用投入品白名单,实施动态管理。水产养殖生产过程中除合法使用水产养殖用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白名单投入品外,不得非法使用其他投入品,否则依法予以查处或警示

提升普法宣传教育和行政审批服务水平

级以上地方农业农村(畜牧兽医、渔业)主管部门,要积极为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经营企业在相关行政审批业务,以及水产养殖者在规范使用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方面提供服务,优化审批流程,引导其规范生产、经营和使用。要进一步加强法律普及和政策宣传工作,地方相关行政管理人员应准确把握兽药含义,不被部分生产者宣传的所谓“非药品”“动保产品”“水质改良剂”“底质改良剂”“微生态制剂”等名称蒙蔽。要在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进口)企业、经营门店和水产养殖场等场所广泛开展宣传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未来,随着行业乱象逐渐理清,有序纳入规章制度,相关法律法规持续完善,届时我国水产动保行业将进入变革转型阶段,市场也将健康有序的长久发展。(WYD)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蛋鸡养殖行业盈利先降后增 存栏量攀升 区域均衡化发展大型集团话语权增强

蛋鸡养殖行业盈利先降后增 存栏量攀升 区域均衡化发展大型集团话语权增强

鸡蛋良好的市场需求,激发了蛋鸡养殖方的养殖积极性,推动国内在产蛋鸡存栏量持续攀升。养殖成本下降,盈利逐步提升,是国内在产蛋鸡存栏量增多的另一重要原因。2024年以来,受饲料成本下跌影响,蛋鸡养殖成本持续走低,蛋鸡养殖盈利呈现先降后增的走势。

2025年07月05日
我国瓦楞纸产量及消费量稳步增长 行业进口替代及出口市场空间大

我国瓦楞纸产量及消费量稳步增长 行业进口替代及出口市场空间大

作为包装材料用的瓦楞纸,加工成纸箱后可代替其他包装材料,具有成本低、重量轻、运输方便、节约木材、以纸代塑,减少白色污染,多次循环等优点,近年来得到良好的发展。根据中国造纸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瓦楞纸产量为3145万吨,同比增长7.89%,2015-2024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92%。

2025年06月27日
智慧养殖行业:受政策及企业降本增效需求驱动 阿里云等凭借先进解决方案引领发展

智慧养殖行业:受政策及企业降本增效需求驱动 阿里云等凭借先进解决方案引领发展

在政策鼓励下,各地区积极推进养殖智慧化。如贵州赤水乌骨鸡智慧养殖项目是由赤水市农业农村局、赤水市乡村振兴局等相关部门指导,贵州长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合深圳大学腾讯云人工智能特色班和腾讯云共同发起的乌骨鸡养殖项目。该项目利用目标检测、追踪和行为识别等深度学习和计算机视觉技术,使养殖基地的乌骨鸡出栏率提升了 30%,增产

2025年06月24日
小龙虾价格大跳水 几家欢喜几家愁 养殖户承压 下游加工及出口迎来亮点

小龙虾价格大跳水 几家欢喜几家愁 养殖户承压 下游加工及出口迎来亮点

目前小龙虾价格正在逐渐“亲民化”。一是近年来,各地小龙虾养殖技术日益成熟,湖北、江苏、安徽等传统主产区持续扩产,四川、江西等新兴产区也加速发展。2023年,我国小龙虾养殖面积2950万亩、产量316.10万吨,已经成为淡水养殖第四大品类。

2025年06月20日
我国农业用水压力增大 节水灌溉行业关注度提升 区域化竞争特点突出

我国农业用水压力增大 节水灌溉行业关注度提升 区域化竞争特点突出

我国是农业大国,耕地灌溉面积持续增长,农业用水量庞大;但我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较小,传统漫灌仍占近半耕地,农业用水浪费现象较为严重。农业用水利用效率低下,叠加国内水资源短缺且分布不均,我国农业用水压力不断增大,农业节水迫在眉睫。

2025年06月03日
我国苏氨酸供给在全球占据主导地位 行业贸易顺差扩大 企业盈利水平显著提升

我国苏氨酸供给在全球占据主导地位 行业贸易顺差扩大 企业盈利水平显著提升

苏氨酸是猪饲料的第二限制氨基酸和家禽饲料的第三限制氨基酸,需求深度绑定饲料工业发展。近年来农业农村部大力推进豆粕减量替代行动,“减豆粕不减效”技术路径为行业开辟新增量空间。目前,我国苏氨酸行业整体供给能力得到提升且在全球占据主导地位,基本掌握了国际市场的定价话语权,并构建起全球领先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在2024年我国

2025年05月28日
我国高粱行业种植面临困境 产业升级成必然选择 白酒等下游加工需求增多

我国高粱行业种植面临困境 产业升级成必然选择 白酒等下游加工需求增多

高粱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和加工历史悠久。但由于高粱口感粗糙、涩味明显的缺点始终存在,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水稻和小麦逐渐取代高粱成为主粮,使得我国高粱种植面积持续萎缩,产量波动下降。高粱种植式微,面临生存困境,产业升级成市场必然选择,目前主要体现在机械化、规范化、提高附加值等方面。

2025年05月09日
我国甜菜行业:种子高度依赖进口 种植重心不断向新疆转移

我国甜菜行业:种子高度依赖进口 种植重心不断向新疆转移

近年来我国甜菜播种面积和产量波动明显,2024年出现“面积减产量增”的特殊现象。我国甜菜种植呈现显著的区域集中特征,新疆和内蒙古两大自治区共同构成核心产区,合计占全国播种面积和产量的80%以上。近年来其产区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种植重心不断向新疆转移。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甜菜产业深陷“种子困局”,目前全国95%以上的甜菜

2025年05月0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