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赤藓糖醇行业供应及消费量持续增长 市场参与竞争者较为稳定

赤藓糖醇是以葡萄糖为主要原料,利用解脂假丝酵母或丛梗孢酵母或类丝孢酵母经发酵转化为赤藓糖醇,再通过精制等工艺制得。并且,赤藓糖醇不被酶所降解,不参与糖代谢,不引发血糖变化,宜于糖尿病人食用。

赤藓糖醇的基本物理属性与蔗糖、木糖醇等对比情况

种类

甜度

热量(kcal/kg)

溶解热(kcal/kg)

熔点(℃)

分子量

蔗糖

100

3.89

4.3

190

342

赤藓糖醇

60-70

0.20

43

121

122

木糖醇

90-100

2.40

-36.5

94

152

山梨糖醇

60

2.60

-26

97

182

麦芽糖醇

80-95

3.00

-18.9

150

344

甘露醇

40-50

1.60

-28.5

165

182

乳糖醇

30-42

2.00

-13.9

122

344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在产业链方面,赤藓糖醇产业链上游原材料主要是玉米淀粉酶以及发酵生产中各种酵母等;下游应用主要在食品饮料领域,也在其他领域有所应用。

赤藓糖醇产业链

赤藓糖醇产业链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依托于国内强大的玉米深加工产业优势及劳动力资源优势,再加上消费者减糖、控糖意识的广泛提升,全球赤藓糖醇制造中心逐步转移到中国,国内赤藓糖醇产量稳步提升。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赤藓糖醇产量为4.62万吨,2020年达到8万吨。

2015-2020年我国赤藓糖醇产量统计情况

2015-2020年我国赤藓糖醇产量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赤藓糖醇属于新型功能性糖醇类食品甜味剂,在瓜果、藻类、真菌及发酵食品当中均有所应用,其甜度约为蔗糖的60%-70%左右。并且,赤藓糖醇在进入机体的时候,有90%的量会随尿液排出,所以利用赤藓糖醇生产新型低热量果汁饮料时,可降低其热量的75%~80%,耐受量同样也是目前主要糖醇产品当中最高的。

人体对不同糖醇产品的耐受量对比

人体对不同糖醇产品的耐受量对比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因此,随着消费者减糖、控糖意识的广泛提升,加上赤藓糖醇生产及提取技术的不断更新,使其价格大幅度降低,我国赤藓糖醇消费量保持稳定增长。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赤藓糖醇消费量为1.1万吨。

2015-2019年我国赤藓糖醇消费量统计情况

2015-2019年我国赤藓糖醇消费量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在企业竞争方面,目前,全球赤藓糖醇市场主要参与者比较稳定,生产中心集中在中国市场,包括三元生物、保龄宝和诸城东晓,而国外主要有嘉吉公司和JBL公司等。

中国赤藓糖醇主要生产企业

企业 成立时间 简介
山东三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07年 是以“发酵法生产赤藓糖醇项目”为依托成立的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生物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赤藓糖醇的生产化及新型多功能糖的研究和开发。公司拥有国家知识产权专业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拥有自营进出口权,外销市场以欧美地区为主,遍布东亚、东南亚、澳新及非洲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保龄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1997年 是国内功能糖行业的领军企业,公司始终专注于酶工程、发酵工程等现代生物工程技术,从事功能糖的研发、制造及方案服务。公司产品主要包括功能糖系列、淀粉糖系列、糖醇系列、膳食纤维系列、医药原辅料系列、淀粉系列及益生元终端等,广泛应用于健康食品、功能饮料、医药、无抗饲料等领域。
诸城东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05年 诸城东晓成立于2004年,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多元化玉米深加工产业体系,具备年产玉米淀粉60万吨、食用葡萄糖26万吨、麦芽糖浆20万吨、麦芽糊精10万吨、山梨糖醇5万吨、麦芽糖醇5万吨的生产能力,同时还具备植脂末、葡萄糖酸钠、高品质氨基酸(赖氨酸)、蛋白粉、喷浆玉米皮、胚芽饼、玉米油的生产能力。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其中,三元生物采用向终端生产企业销售和向食品配料经销商同时销售两种模式;保龄宝生物境内销售主要采取直销的销售模式,境外销售则主要采用经销商的销售模式。

三元生物VS保龄宝经营模式对比

三元生物VS保龄宝经营模式对比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YD)

相关行业分析报告参考《2021年中国赤藓糖醇市场分析报告-产业格局现状与发展机会预测》。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燕窝行业转型承压:立体化产品矩阵遭遇市场普及困局

我国燕窝行业转型承压:立体化产品矩阵遭遇市场普及困局

燕窝,自古以来位列“八珍”之首,曾是宫廷御膳的专属珍品,承载着千年滋补文化的厚重底蕴。不过,随着消费升级与产业变革的浪潮,这一传统奢侈品正悄然褪去“贵族光环”,以更亲民的姿态融入大众生活,成为日常滋养的标配。这一演变既受消费需求驱动,也依赖产业升级与标准化建设的支撑。

2025年10月22日
我国运动饮料行业供需双驱势头足 但人均消费量偏低 外星人领跑赛道

我国运动饮料行业供需双驱势头足 但人均消费量偏低 外星人领跑赛道

受供需两侧协力推动,我国运动饮料行业近年发展势头强劲。2019-2024年,其市场规模从345亿元增至54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66%,增速高于功能饮料行业整体及能量饮料细分赛道。当前市场品牌百花齐放,行业集中度虽呈上升趋势,但与美日成熟市场相比仍有差距。其中,外星人表现亮眼、后来居上,2024 年以22.7%的

2025年10月21日
我国能量饮料行业:人均消费量偏低、市场潜力大 东鹏饮料份额提升且保持领先

我国能量饮料行业:人均消费量偏低、市场潜力大 东鹏饮料份额提升且保持领先

我国能量饮料市场作为功能饮料第一大品类,近年发展势头向好,销量与市场规模持续增长,这一态势背后,是消费基础夯实、企业营销见效、消费场景拓展等多重因素共同驱动。当前市场竞争呈现高度集中特征,头部企业主导行业格局,2024年行业CR4超过75%,其中东鹏饮料市场份额持续提升,进一步巩固了自身的行业领先地位。值得关注的是,与

2025年10月16日
现制咖啡行业潜在天花板高 渠道下沉重塑市场格局 多样化、线上化趋势增强

现制咖啡行业潜在天花板高 渠道下沉重塑市场格局 多样化、线上化趋势增强

随着消费习惯养成,现制咖啡从社交饮品转向日常消费品。2023年我国现制咖啡饮用者人数已达1.3亿人,较2018年增长0.9亿人。2023年我国现制咖啡市场规模达1623.5亿元,预计2024年我国现制咖啡市场规模达1930.4亿元,同比增长18.9%。

2025年10月15日
我国黑茶行业正从规模扩张向价值提升转型 高端化趋势下内销均价不断提升

我国黑茶行业正从规模扩张向价值提升转型 高端化趋势下内销均价不断提升

当前我国黑茶行业正从规模扩张向价值提升转型。一方面,黑茶作为六大茶类之一,虽然近两年产量、产值呈现不断增长态势,但其增速有所放缓。尤其是2024年出现明显放缓。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黑茶产量为47.32万吨,同比增长3.32%,较2023年增速下降了4.12个百分点;产值为319.41亿元,同比增长2.9%,较202

2025年10月15日
我国功能饮料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集中度提升 东鹏饮料销量领跑

我国功能饮料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集中度提升 东鹏饮料销量领跑

近年来,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健康意识增强及消费场景拓展等多重因素驱动下,我国功能饮料行业发展势头强劲,销量与市场规模不断上升。从市场结构看,行业呈现“能量饮料主导、运动饮料占比提升”的鲜明特征,其中运动饮料以9.66%的年均增速成为增长亮点。渠道布局上,线下仍为核心销售阵地,同时线上渠道份额逐步提升,渠道结构持续

2025年10月14日
高端茶叶领跑我国茶行业 差异化、智能化双轮驱动企业突围

高端茶叶领跑我国茶行业 差异化、智能化双轮驱动企业突围

我国是茶消费大国。近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多饮茶、饮好茶正逐渐成为健康生活的新风尚,推动我国茶叶内销市场总量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茶叶内销总量达到240.4万吨,同比增长0.27%,2013-2023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03%。2024年,我国茶叶内销总量241.3万吨左右,同

2025年10月14日
我国红茶行业产量产值双增 内销态势良好 但出口均价持续走低

我国红茶行业产量产值双增 内销态势良好 但出口均价持续走低

红茶作为我国第二大茶类,近年来产量和产值不断上升。与此同时,在多重因素推动下,其内销市场整体保持稳健发展态势,内销量和内销额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红茶内销量占茶叶总内销量的比重已从2020年的14.30%提升至2024年的15.90%,反映出国内茶叶消费结构逐渐向红茶倾斜。从出口来看,自2022年起,我国

2025年10月1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