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是茶消费大国,内销市场总量保持稳定增长
茶叶俗称茶,别名槚(jiǎ)、茗、荈(chuǎn),一般包括茶树的叶子和芽,是一种天然的健康饮品。茶叶源于中国,最早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但从春秋后期就被人们作为菜食,在西汉中期发展为药用,西汉后期才发展为宫廷高级饮料,到西晋以后才逐渐普及民间。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茶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2年)》显示,我国是茶消费大国。近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多饮茶、饮好茶正逐渐成为健康生活的新风尚,推动我国茶叶内销市场总量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茶叶内销总量达到240.4万吨,同比增长0.27%,2013-2023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03%。2024年,我国茶叶内销总量241.3万吨左右,同比增长约0.36%。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二、高端茶叶已成为行业稳定器,增速显著高于普通茶叶
茶叶市场按价格分,可分为大众茶叶(<300元/公斤)、中端茶叶(300-700元/公斤)、高端茶叶(零售价≥700元/公斤)三类。虽然,大众茶叶是当前国内外茶叶消费的主流,但近两年高端茶叶市场表现出色,成为行业的稳定器。如2025年上半年,规模以上茶企营收同比降幅控制在5%以内,显著优于饮料行业整体12%的下滑幅度。而这一表现主要得益于高端茶叶市场的强劲增长,其8.2%的增速显著高于普通茶叶市场的4.8%,成为行业核心增长引擎。
茶叶市场按价格分类
分类 | 定义 | 工艺 | 消费场景/群体 | 典型品类 |
大众茶叶(<300元/公斤) | 通常指每公斤零售价小于300元的产品,多采用夏秋茶或粗老叶片,非头春嫩芽。 | 标准化量产 | 日常解渴需求 | 普通滇红茶(<100元/斤);寿眉白茶(几十元至百元/500克);大益熟茶标杆款(约173元/公斤) |
中端茶叶(300-700元/公斤) | 通常指每公斤零售价300-700元的产品,多产自非核心但优质产区,采摘标准适中,工艺成熟稳定。 | 传统工艺优化 | 品质追求者 | 优质乌龙茶(如铁观音300-1000元/500克);白牡丹(数百至千元/500克);中档普洱(如贺开古树茶1000元+/公斤) |
高端茶叶(零售价≥700元/公斤) | 通常指每公斤零售价700元及以上的产品,主要采用稀有原料(如古树茶单芽)、严格产地标准(如核心产区)及精湛工艺制成,兼具品饮与收藏价值。 | 大师监制/非遗技艺 | 收藏家/高端礼品 | 古树普洱茶(如老班章、冰岛古树茶,单价超万元/公斤);特级白毫银针(500克数千元);稀有大红袍、陈年普洱老茶(2400-6900元/斤)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三、高端茶叶市场增速高于整个茶叶行业整体水平,预计2029年其规模将达到1353亿元
高端茶叶是指零售价每公斤大于等于700元的产品,主要采用稀有原料(如古树茶单芽)、严格产地标准(如核心产区)及精湛工艺制成,兼具品饮与收藏价值,是茶叶中的佼佼者。
近年在茶文化复兴的背景下,高端茶叶消费需求持续攀升,且其市场增速要高于整个茶叶行业水平。按销售收入计,2020-2024年我国高端茶叶市场规模由890亿元增长至103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约为3.7%,高于整个茶叶行业增速0.7个百分点。预计2029年,我国高端茶叶市场规模将达到1353亿元,2024-2029年复合年增长率为约5.6%,高于整个茶叶行业的1个百分点。
2020-2029年我国茶叶全行业与高端茶叶市场整体规模及复合年增长率现状及预测(单位:亿元)
茶叶全行业 | 高端茶叶市场 | |
2020年 | 2889 | 890 |
2024年 | 3258 | 1031 |
2020-2024年复合年增率 | 3.0% | 3.7% |
2029年 | 4079 | 1353 |
2024-2029年复合年增长率 | 4.6% | 5.6% |
资料来源:八马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招股书,观研天下整理
四、当前高端茶叶线下销售为主,占比达到94%以上
从销售渠道来看,当前高端茶叶以线下销售为主,占据9成以上的市场份额。由于强调人际互动,包括全面的产品展示、品茗和沉浸式茶空间体验,高端茶叶的销售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线下客户体验,使得线下渠道比重大。按销售额计,2024年我国线下高端茶叶市场规模为975亿元,占比94.6%。
数据来源:八马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招股书,观研天下整理
五、竞争日益激烈,主要高端茶叶企业凭借差异化、智能化突围
近年来随着市场发展,天福茗茶、大益茶、中茶等企业不断布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有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高端茶叶行业CR5约5.6%,排名第一的企业也只有1.7%左右。可见当前我国高端茶叶行业呈现典型的“高度分散、完全竞争”特征。这是因为,一方面,传统品牌(如八马茶业)依托渠道网络和品牌积淀占据市场份额,但面临产品创新滞后、年轻消费者流失等挑战。另一方面,新锐品牌则通过技术创新(如液氮冷冻锁鲜工艺、功能性茶饮开发)快速崛起,例如推出助眠茶、控糖茶等细分品类,抢占药店渠道。此外,跨界竞争加剧,新茶饮品牌通过“茶饮+零售”模式渗透即饮茶市场,咖啡品牌则推出“茶拿铁”等跨界产品拓展消费场景。
在当前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下,竹叶青、华祥苑等头部高端茶企凭借差异化、智能化进行突围。
如差异化方面:竹叶青则通过“私人茶窖”服务满足高净值人群的定制需求;华祥苑聚焦高端社交用茶场景,打造精英圈层“文化会客厅”。
目前主要高端茶叶企业差异化突围
八马茶业 | 竹叶青 | 天福茗茶 | 大益茶 | 中茶 | 华祥苑 | |
核心优势 | 全渠道网络+非遗技艺 | 锁鲜科技+文化IP | 全渠道布局+上市公司背景 | 普洱茶专业品牌+文化㡳藴 | 国企背景+资源整合 | 全产业链+高端社交用茶 |
目标客群 | 25-45岁中产阶层,覆盖全茶类 | 30-45岁高知人群,聚焦绿茶 | 广泛客群,覆盖全茶类 | 普洱茶爱好者+高端消费者 | 广泛客群,覆盖全茶类 | 高端社交用茶市场+精英圏层 |
渠道策略 | 线下3500家门店+线上4000万粉丝 | 线下200家体验店+京东/天猫合作 | 线下1000家门店+线上全渠道覆盖 | 线下专卖店+线上电商平台 | 线下门店+线上全渠道覆盖 | 线下4300家门店+线上全渠道覆盖 |
研发投入 | 智慧茶园系统,年投入超5000万 | 五重锁鲜科技,年投入超8000万 | 研发费用占比低,注重市场调研 | 研发费用占比低,注重传统工艺 | 研发费用占比低,注重工艺改进 | 卫星监测+大数据优化,年投入超1亿 |
资本运作 | 港股IPO募资,估值或超百亿 | 未上市,依赖自有资金滚动发展 | 上市公司,资本实力雄厚 | 未上市,依赖自有资金滚动发展 | 上市公司,资本实力雄厚 | 未上市,依赖自有资金滚动发展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智能化方面:当下在人工智能大爆发下,智能化也成为了竹叶青、华祥苑等主要高端茶企的布局重点。
如八马茶业在智慧茶园建设中,通过PM2.5传感器、防水防潮摄像机等设备实现24小时监测茶树生长环境,依托地理信息技术和可视化管理系统优化种植决策。其智能仓储系统采用潜伏机器人实现“货到人”拣选模式,日均处理订单量达13000单,准确率达99.99%。在武夷山布局的第八代智能生产线,结合卫星遥感技术,使亩产提升65%。同时,2025年推出的升级版通过区块链溯源技术,实现从茶园到茶杯的全流程可视化。
竹叶青依托峨眉山600-1500米高山茶园,竹叶青构建了AIoT系统实时监测土壤湿度、光照强度等环境参数,并通过“五重锁鲜科技”(高效杀青、低温冷冻保鲜等)将茶叶鲜爽度提升30%以上。其智能生产线每小时处理10万颗茶芽,AI视觉分拣系统确保每千芽仅产1克顶级“论道”系列。
华祥苑通过“华祥苑壹号卫星”监测茶园生态,结合大数据优化工艺,茶叶安全波动率下降40%。
武夷星通过“科技小院”推动智能化种植,大红袍生产线采用区块链技术,消费者可扫码查看制茶师信息及物流轨迹。
整体来看,当前高端茶企普遍采用卫星监测、区块链溯源等技术。预计未来,高端茶企竞争将进一步向“全链路数字化”与“场景化体验”延伸。
六、领先企业的市场份额持续上升,八马茶业为最大的高端茶企
随着行业的发展,我国高端茶叶领先企业的市场份额持续上升,前五大企业的总市场份额由2020年的约5.5%增长至2024年的约5.6%。其中八马茶业凭借公司在品牌价值、制茶技艺、产品开发能力、规模化经营能力、渠道运营能力、跨区域拓展能力、供应链管理能力、数字化销售平台和人才队伍等方面建立的优势,取得了“高端中国茶全国销量第一”的市场地位,2024年达到了1.7%的市场份额。目前八马茶业已建立起超过2600万的会员体系,并通过加盟商、电商平台、直营线上及线下门店进行销售。(WW)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