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I自习室行业相关定义
AI自习室,顾名思义,就是将传统共享自习室与智能学习系统(V:superdove)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学习体验。与传统自习室不同,AI自习室给学生配备智能学习终端,这些设备能根据学生答题情况自行调整难度,并针对学生的薄弱知识点精准推送题目。AI自习室的核心是通过由AI算法和大模型支持的学习机与学习机上的智能助学系统,提供线下督学、托管等服务,打造“以智助学”的新型学习空间。
AI自习室的核心功能
| 核心功能 | 简介 | 示例工具 | 
| 个性化学习计划 | AI分析用户的学习目标、知识掌握程度和时间安排,生成定制化学习路径。 | Notion AI(计划制定)、Todoist(任务管理)。 | 
| 智能答疑与辅导 | 通过自然语言处理(NLP)解答问题,提供知识点解析或错题分析。 | Chat GPT、Wolfram Alpha(理科问题)、Quizlet(生成练习题)。 | 
| 专注力与习惯监测 | 利用摄像头或传感器检测学习状态(如分心、坐姿),提供实时提醒。 | Focusmate(视频监督学习)、Forest(专注计时)。 | 
| 学习数据分析 | 统计学习时长、知识点掌握率,生成可视化报告并给出改进建议。 | Google Classroom、学习类App(如百词斩、Coursera)。 |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二、AI自习室行业经营模式
1、运营模式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AI自习室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2年)》显示,AI自习室的运营模式主要有三种:直营、加盟、合作。分别为由教育科技企业或大型培训机构直接运营;通过品牌授权和技术支持,吸引个体或小型机构加盟;与学校、图书馆等公共机构合作,共享场地和资源。
2、销售/服务模式
服务模式有四种:一是会员制度,通过推出会员卡,提供如折扣、优先预约等会员特权,吸引用户长期消费。二是课程销售,销售线上课程或与其他教育机构合作,为用户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三是设备销售与租赁,如智能平板、耳机等,获取额外收入。四是广告合作,在自习室内部或线上平台投放企业广告,获取广告收入。
三、我国AI自习室行业的赢利性分析
截至2024年,全国AI自习室相关企业已超4万家,然而,行业呈现“高扩张、低盈利”特征:一线城市单店年营收增长率虽达30%-40%,但部分加盟商因招不到学生陷入亏损,甚至出现“交一年房租仅招来一个学生”的案例。总体来看,行业普遍毛利率在20%-35%左右,与教培行业毛利率差距较大,同时单店毛利率与自习室位置、运营策略、品牌号召力等因素有直接关系。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四、中国AI自习室行业监管制度分析
目前,我国AI自习室行业作为新兴产业,在法律监管等方面属于空白,主要有市场管理部门行使主体监管责任。可能会涉及教育、工信等相关部门的约束。上述各部门具体管理职责如下:
AI自习室行业主要主管部门、自律组织及其职责
| 主管部门/自律组织 | 职责 | |
| 主管部门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 负责市场综合监督管理,统一登记市场主体并建立信息公示和共享机制,组织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工作,承担反垄断统一执法,规范和维护市场秩序,组织实施质量强国战略,负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食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统一管理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工作等。 | 
| 教育部 | 教育部既是行政管理机构,也是教育部直属院校的管理者,负责研究拟定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起草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草案;研究提出教育改革与发展战略和全国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拟定教育体制改革的政策以及教育发展的重点、结构、速度,指导并协调实施工作;统筹管理教育经费;参与拟定筹措教育经费、教育拨款、教育基建投资的方针、政策;监测全国教育经费的筹措和使用情况等。各级教育厅局主要负责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示,完成辖区内的教育事业规划、教育工作管理和改革、经费筹措与管理等。 | |
| 信息产业主管部门 | 工业和信息化部是信息产业的行政主管部门。其主要职责为:负责产业政策的研究制定、产业标准的制定、信息化建设的政府推动、国家产业扶持基金的管理以及软件企业等企业资格评估等工作。 | |
| 行业自律组织 |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 | 由从事软件研究开发、信息化系统研究开发、开展信息服务以及为软件产业提供咨询、市场调研、投融资服务和其他中介服务等的相关单位和个人自愿结成的行业性的全国性非营利社会组织,于民政部登记。协会主要从行业内信息交流、咨询评估、行业自律、知识产权保护、资质认定、政策研究等方面开展工作,促进我国软件产业健康发展。 | 
|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培训教育专业委员会 |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培训教育专业委员会是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的分支机构,2010年10月经教育部、民政部批准成立,由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及教育工作者组成的全国性行业组织。该组织以推动行业规范发展、加强自律建设为宗旨,通过制定行业标准、组织学术研究、开展师资培训等工作,促进培训教育健康发展。 |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各地AI自习室归口有所不同,但大多数归口工商部门,属于场所租赁服务。理论上AI自习室业务不属于变相的校外培训,其资质不在教育部门审批范围内,监管方式由其具体营业模式决定。2024年中,多地教育部门对AI自习室加强了监管。2024年7月,银川市“双减”工作协调推进小组办公室在发布的2024年暑期校外培训治理工作通知中提到,严肃查处托管机构、“AI自习室”、非学科类培训机构“打擦边球”或变相开展学科类培训行为,尤其是以素养类培训名义和以售卖学习机等名义开展学科类培训。2024年11月,江西省教育厅公布7月至9月全省各地查处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情况,赶考小状元智能自习室、AI启智学能空间、幼象AI智习室等因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被点名。
AI自习室的学习机作为人工智能产品,如果涉及提供算法推荐服务或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将受到《互联网信息服务推荐管理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等约束,如果涉及学生的个人信息以及数据处理,就受到《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规制。
五、中国AI自习室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1、行业主要政策法规
2024年10月,北京市教委发布《北京市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指南》,明确人工智能在6大重点教育领域、29个典型场景的应用规范,其中AI伴学是“以智助学”的典型应用之一。该指南提倡运用人工智能的预测性开展学习诊断和精准教学,不断优化个体的学习效果,增强AI教学工具的辅导针对性。今后,该指南将随技术进步和教学需求每年更新。
2、主要行业标准分析
目前AI自习室暂未有行业标准。2024年8月22日,2024全国数字化教育高峰论坛暨AI自习室模式研讨会定义了数字化教育智能自习室行业标准,这仅为行业内部企业标准,相关行业标准的提出预示着教培机构将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智能学习生态的构建者。
六、国内监管与政策对AI自习室行业的影响分析
国内监管与政策对AI自习室行业的影响深远,既为行业划清了合规边界,也释放了科技赋能教育创新的积极信号。
(1)政策定位明晰属性,远离监管灰色区
江西省教育厅率先将AI自习室归为校外托管服务,突出其“辅助学生自习”的核心功能,明确其非学科属性,为其合规发展指明方向,避免与“双减”政策中学科培训禁令冲突。同时,政策严禁AI自习室以任何形式开展学科类培训,包括变相的测评技巧培训、销售话术引导等,如部分机构曾借“督学服务”之名行培训之实,政策出台后此类行为被明令禁止,促使行业回归技术驱动本质。
(2)多部门协作,筑牢安全合规网
AI自习室需依法办理营业执照或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涉及餐饮、住宿服务的,还需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卫生许可证》等。审批权限不在教育部门,而是由市场监管、民政等部门依职责监管,形成跨部门协同治理格局。数字化监管上,通过技术手段实时监测教学内容,建立机构“白名单”和跨部门联合检查机制,确保合规运营。
(3)政策助力升级,拓展行业发展路
教育部等九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将AI自习室纳入“智慧教育平台2.0”体系,推动大模型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行业发展提供战略支持。地方政府如万源市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构建“学在万源”品牌,要求到2025年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为AI自习室创造明确的市场需求。政策支持下,OEM模式成为AI自习室快速规模化的关键,通过标准化技术框架(如智能测评、数据中台)和低代码平台,品牌方可低成本完成定制化改造,大幅降低单店改造成本。例如,无锡乐之教育科技通过OEM模式帮助某连锁机构6个月内扩展至5个地级市,用户留存率提升40%。此外,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地区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旺盛,AI自习室通过“AI+5G”等技术下沉,填补市场空白;部分企业还探索国际化路径,如为东南亚国家提供多语言适配方案,拓展海外市场。
七、中国AI自习室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AI技术的不断进步为AI自习室提供了个性化、智能化的学习体验。通过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技术手段,AI自习室能够为学生提供精准的学习路径规划和辅导服务,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和家长对教育效率的追求,AI自习室成为满足学生升学、考证和职业提升需求的重要场所。特别是在一二线城市,超过60%的学生和职场人士愿意为拥有智能辅助学习功能的自习室支付更高的费用。2024年我国AI自习室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350.67亿元,2025年上半年达到了206.9亿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zpp)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