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清算银行对稳定币定义为一种特殊的加密货币,设计目的旨在维持恒定价值,通常与美元保持1:1挂钩,并由实物资产(如美国国债或黄金)作为支撑,但在单一性、弹性和完整性三个关键测试中仍未达到成为货币体系支柱的要求。
国际清算银行货币三项关键测
测试 | 要求 | 稳定币问题 |
单一性 | 货币单一性,从本质上讲,是要求货币在价值尺度上保持高度统一,不同银行发行的货币能够被市场参与者毫无顾虑地接受,核心原因在于这些货币能借助央行储备,以面值实现结算。 | 稳定币作为一种数字无记名工具,其发行依赖私人机构,缺乏央行背书的结算机制。稳定币无法履行传统银行货币“不问任何问题”的无条件兑换原则,一旦市场出现超预期波动,发行方可能限制用户赎回,这进一步加剧了其在货币单一性方面的缺陷。 |
弹性 | 货币体系的弹性,即灵活提供资金以满足经济中大额支付的需求,从而及时履行义务而不会陷入僵局。在传统的双层银行体系中,央行可以根据市场情况,以政策利率为导向,凭借高质量抵押品,为金融机构弹性提供储备,保障日内结算流动性,让交易能够实时结算。 | 稳定币,其弹性严重不足。稳定币通常采用名义上等值资产背书的模式,每一次额外发行,都需要持有者预先全额支付款项,形成了一种极为严格的“预付现金”制度。在这种机制下,当市场出现流动性危机,急需资金拆入时,稳定币发行方无法像传统银行那样,通过灵活调整资产负债表,扩张货币供应来缓解危机。 |
完整性 | 货币体系抵御非法活动的完整性。这一要求源于以下认知:若货币体系易受欺诈、金融犯罪和其他非法活动广泛滥用,则无法赢得社会信任,也无法经受时间考验。传统支付体系通过一系列严格的监管措施,如“了解你的客户”(KYC)规则、可疑交易报告制度等,构建起严密的防护网,保障货币体系安全。 | 稳定币运行于公链之上,具有匿名性,用户身份隐藏在地址背后,这一特性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隐私,但也为非法活动大开方便之门。由于缺乏传统金融体系中的KYC标准,稳定币的流通不受发行方有效监督,使得其极易被用于洗钱、恐怖主义融资等非法活动。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在一些涉及非法跨境资金转移的案件中,稳定币的使用比例呈上升趋势。 |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稳定币基于区块链技术发行,本质是锚定法定货币或实物资产的数字凭证。其通过智能合约实现与锚定物(如美元、黄金)的价值挂钩,属于法定货币的链上代币化表现形式,而非独立货币。技术上更接近“支付型代币”(Payment Token)。简单来看,稳定币或是一种非官方发行基于区块链技术发行的金融资产,官方通过立法确定了其与法定货币1:1的兑换关系。
稳定币与加密货币、央行数字货币对比
加密货币(CryptoCurrency) | 稳定币(StableCoin) | 央行数字货币(CentralBankDigitalCurrency) | |
典型代表 | 比特币、以太坊 | USDT、USDC | 数字人民币、Libra |
定义 | 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资产 | 一类能够解决加密货币高波动性问题的特定加密资产 | 由国家中央银行发行的法定货币的数字形式 |
信用基础 | 算法信用 | 锚定法定货币、有价证券、大宗商品等 | 国家信用 |
价值来源 | 市场供需、共识机制 | 储备资产、算法调控 | 国家信用、市场接受度 |
价格波动 | 高(年波动率常超100%) | 低(锚定资产±1%区间) | 零(与法币1:1兑换) |
风险类型 | 市场风险、技术风险 | 信用风险、储备资产风险、监管风险、技术风险 | 主权风险、技术安全风险 |
年交易量(2024) | 约100万亿美元 | 约28万亿美元 | 全球处于试点阶段 |
监管模式 | 游离于监管之外,目前部分国家和地区交易合法 | 部分国家和地区开始出现专门牌照 | 纳入现有货币政策统筹管理,同时考虑数字货币的特殊性修订相关法律法规 |
应用场景 | 高风险高回报的资产类别,推动智能合约、NFT等创新应用 | 跨境支付、避险工具等 | 替代现金,支持离线交易,交易可追溯,打击洗钱等非法活动 |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不同类型的稳定币在稳定机制上存在较大差异,按照不同的挂钩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法币抵押型(USDT、USDC)、加密资产抵押型(DAI)、算法型(UST)、商品锚定型(PAXGold)。
稳定币的主流模式
类型 | 实现币值稳定的方式 | 代表性稳定币 |
法币抵抵押型 | 以法币对稳定币进行1:1抵押 | USDT、USDC |
加密资产抵押型 | 以加密资产作为抵押物 | DAI |
算法型 | 以算法来调节代币的供给 | UST |
商品锚定型 | 与大宗资产挂钩,目前主流模式为与黄金挂钩的黄金稳定币 | PAXGold、XAUt |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截至北京时间2025年7月4日10:00,全球稳定币总市值达到2644亿美元,其中美元稳定币市占率超过97%。目前最主要的美元稳定币是Tether公司发行的USDT(泰达币)和Circle公司发行的USDC,两者背后依托的是美元信用,历年来基本占据稳定币市场90%以上的份额。
虚拟资产市值排名前十币种市值、交易情况
排名 | 货币 | 总市值(亿美元) | 占比 | 24小时交易量(亿美元) | 占比 |
1 | 比特币BTC | 2178.82 | 62.9% | 29.03 | 28.7% |
2 | 以太币ETH | 312.81 | 9.0% | 18.11 | 17.9% |
3 | 泰达币USDT | 158.46 | 4.6% | 53.35 | 52.8% |
4 | 瑞波币XRP | 133.57 | 3.9% | 3.43 | 3.4% |
5 | 币安币BNB | 96.63 | 2.8% | 0.68 | 0.7% |
6 | Solana SOL | 81.66 | 2.4% | 4.46 | 4.4% |
7 | USDCUSDC | 62.13 | 1.8% | 3.94 | 3.9% |
8 | 波场TRX | 27.16 | 0.8% | 0.57 | 0.6% |
9 | 狗狗币DOGE | 25.86 | 0.7% | 1.36 | 1.3% |
10 | Lido Staked Ether STETH | 23.57 | 0.7% | 0.02 | 0.0% |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国际间支付清算快速增长,对各国间金融信息联系交流提出了更高要求,于是美国、加拿大和欧洲15个国家239家银行在1973年5月成立SWIFT(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总部设在比利时布鲁塞尔,职责是设计、建立和管理全球金融信息网络,方便成员间进行国际金融信息的传输和确定路由。通过SWIFT系统高效的全球网络,银行之间、银行和支付机构之间包含支付指令、信息确认等均通过SWIFT报文完成。
稳定币在线下支付领域的应用,本质是一场支付效率革命。稳定币基于区块链技术实现点对点交易,可以相较传统支付方式减少最高80%的跨境支付成本(传统SWIFT系统为6.62%手续费),到账时间从3-5天压缩至分钟级。例如,墨西哥通过USDC实现美墨汇款当天到账;部分国家使用稳定币汇款费用降低60%以上。
全球汇款1000美元所需的平均费用
支付方式 | 交易费用 | 货币转换费 | 中间行成本 | 总成本 |
SWIFT银行转账 | $30-$50 | 2-5%($20-$50) | $10-$30 | $60-$130 |
Paypal/PSP转账 | 3%($30) | 2.5%($25) | 0 | $55 |
稳定币 | $0.50 | 0% | 0 | $0.50 |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不同交易方式的对比
对比维度 | 稳定币支付 | SWIFT转账 | 现金支付 |
交易速度 | 秒级至分钟级(区块链实时结算) | 1-5个工作日(节假日可能有延迟) | 面对面实时交易 |
成本费用 | 手续费低(0.1%-0.5%) | 手续费高(1%-5%)+中间行收费 | 无手续费(大额可能涉及运输或保险成本) |
透明度 | 区块链透明,交易记录不可篡改 | 用户不可见银行间清算流程 | 匿名 |
跨境限制 | 无国界限制 | 部分国家限制或不支持外币清算 | 携带不便,大额现金受限 |
汇率风险 | 基于法币,受法币价格波动影响 | 基于法币,存在银行间汇率损耗 | 仅涉及本币 |
合规性 | 部分国家限制使用,需遵守AML与KYC | 监管严格,依赖银行与SWIFT网络 | 匿名性可能触发反洗钱风险 |
控制权 | 发行机构+协议 | 主导还是在美国,可能会被切断 | 无 |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当前美元稳定币占据先发优势和主导地位,美国旨在通过稳定币加固美元全球地位。随着全球经济多极化和地缘政治演进,“石油美元”体系出现松动迹象。根据IMF数据,2024Q3末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为57.3%,创1999年以来最低值。在此背景下,通过在美元信用体系的裂缝中植入加密锚点,推动“石油美元”向“数字美元”转型,成为美国巩固美元霸权的重要方式。
2025年以来美国政府强化美国数字资产领导地位的重要政策举措
时间 | 举措 | 关键政策行动 |
1月23日 | 签署《加强美国在数字金融技术领域的领导力》的行政命令,支持数字货币发展 | 设立总统数字资产市场工作组、禁止央行数字货币(CBDC)、撤销第14067号行政令及2022年7月7日财政部框架 |
3月2日 | 宣布将五种具有“美国基因”的数字资产纳入美国新的加密货币战略储备 | 将比特币(BTC)和以太坊(ETH)作为核心储备资产,同时纳入瑞波币(XRP)、索拉纳币(SOL)和艾达币(ADA) |
3月6日 | 签署行政命令,创建战略比特币储备和数字资产储备 | 以联邦政府现有约20万枚比特币为初始资本,这些比特币主要来源于刑事或民事没收资产 |
3月7日 | 召开加密货币峰会,放松对加密货币的监管并支持稳定币发展 | 6月17日,美国参议院正式通过《GENIUS法案》,该法案有望在2025年8月国会休会前正式落地。 |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作为全球加密货币市场规模最大、最具影响的国家,美国的政策方向将带动全球其他国家及地区的政策调整。同时,在稳定币自身规模不断扩大、在主权货币体系中战略地位日益显著等趋势的影响下,近两年欧盟、新加坡、香港等地区纷纷围绕稳定币框架完善立法。在美元稳定币主导加密货币+加密货币加速全球渗透的背景下,各地区将进一步加大对稳定币的支持力度,抢占全球数字货币话语权,提升在全球数字交易领域的地位,全球金融格局有望迎来重塑。
全球部分国家/地区稳定币相关法案
地区 | 时间 | 相关文件 |
美国 | 2025年 | 《GENIUS法案》 |
欧盟 | 2024年 | 《加密资产市场监管法案》(MiCA) |
英国 | 2025年 | 《加密货币法案》 |
新加坡 | 2024年 | 《支付服务法》 |
日本 | 2025年 | 《支付服务法》修正案 |
中国香港 | 2025年 | 《稳定币条例草案》 |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稳定币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5-2032年)》显示,稳定币交易快速、币值稳定、交易成本低的特征,使得其应用范围从“链上”进一步扩大至国际跨境结算等领域。在初始阶段,稳定币的发行方,就是专门开发稳定币的公司,包括Techer、Circle。但随着稳定币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这就吸引了电商公司、金融公司、支付机构、零售公司等加速入局。
在国际跨境结算中,稳定币可以实现分钟级结算,支付费用较低。2024年全球跨境支付市场交易流量总额达194.6万亿美元,2019-2024复合年增长率约为9%。至2032年全球跨境支付规模将达320万亿美元,2024-2032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6.4%,稳定币作为潜在替代方案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zpp)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