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5年“漫剧元年”,漫剧正以破竹之势席卷内容产业
进入2025年下半年以来,继短剧之后又一风口出现——漫剧(动态漫)正以破竹之势席卷内容产业。数据显示,2025年6-8月,我国在投漫剧数量与播放增量同步攀升。截止8月,在投漫剧数量达到1802部,环比增长15%,创下历史新高;播放增量达25.24亿次,环比增长32%,播放总量已突破95亿次。尽管9-10月官方数据尚未披露,但市场表现持续强劲:9月单月,抖音平台新上线漫剧超6500部,播放量超55亿次,周均上新超1600部,产能已逼近真人短剧;而10月上半月产量更接近2025年1-4月总和,行业增速进一步加快。
数据来源:DataEye,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DataEye,观研天下整理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漫剧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5-2032年)》显示,这一爆发式增长,使2025年被业内正式定义为“漫剧元年”。预计2025年我国漫剧市场规模将突破200亿元。同时,随着AI技术持续迭代(如AI配音更自然、动态效果更精细)、巨头内容储备进一步释放(如腾讯网文IP、阅文漫画IP的漫剧改编),漫剧未来有望逐步缩小与短剧的差距,并成为继短视频、短剧之后,内容行业又一核心增长赛道。
漫剧,即AI动漫短剧,也称动态漫,目前并没有统一的定义。它们形式多样:有的是用游戏编辑器生成的3D动画,有的是将平面漫画动态化,还有的直接以“熊猫头”等表情包为素材,配上静态场景和配音,就组成了一部动画。每集时长约1分钟,整部作品通常在60到120集之间。从表现形式来看,漫剧可以主要分为三类:AIGC微短剧(如快手可灵AI创作的一系列微短剧),动态漫(将漫画进行动态化呈现,多数为简单的静态漫画分镜,少数为轻微动画),以及沙雕漫(画面里人均熊猫头,主打一个表情多变,创作门槛最低)。
漫剧最早出现于2021年,快看漫画创始人陈安妮在当年的品牌升级发布会上,将其界定为“漫画+短视频+广播剧”的复合内容,并宣布计划投入10亿元资金推动生产,明确表态将漫剧作为公司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不过在当时,漫剧多被视作传统动画的低成本替代方案。其制作流程主要基于既有漫画素材,通过二次加工,加入人物动作、表情变化和镜头推拉等基础动态效果,再配合配音完成叙事化处理。
到2024年末,AI漫剧开始集中爆发,连续产出多部播放量过亿的作品,并快速完成商业化探索。巨量引擎数据显示,2024年第四季度动漫短剧观看人次已突破20亿,付费规模达到2600万,充分体现这一赛道在内容吸引力与用户付费意愿上的同步提升。
随后进入2025年,随着AI技术的成熟与应用,不仅大幅提升了漫剧的制作效率、降低成本,更推动行业进入加速扩张新阶段。上半年,漫剧市场延续高速扩容态势:近半年抖音上新3000部,环比增长6倍,周均在投剧目超110部;用户端活跃度显著提升,播放量与点赞量复合增长率分别达92%和105%。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目前,漫剧已经跑出了多部爆款。如《九尾狐男妖爱上我》《我在末日当僵尸》在抖音分别获得1.9亿播放;《我独自拯救反派》吸引4.5万名B站用户付费“充电”;《炼气练了三千年》全平台累计收益近800万元;《我能回溯时间》在抖音的原生充值超过500万元……
二、市场热度之下,巨头纷纷入场漫剧赛道
在市场热度之下,抖音、快手、红果、腾讯动漫、爱奇艺等巨头纷纷入场漫剧赛道。如2025年8月15日,抖音集团短剧版权中心发布“漫剧扶持三项政策”,明确将漫剧列为专项赛道,显示其加快产业化进程的决心。该政策的三大举措——番茄小说IP版权池开放、达标项目保底支持、优质作品单片采买,分别对应内容源头、制作环节与精品导向三个关键点,构成了较为完整的扶持体系。随后9月,另一大短视频巨头——快手,联合可灵AI推出“灵感・新纪元AIGC创投计划”,以联合出品和联合运营两种模式激励AI漫剧创作。
无独有偶。阅文集团在同年10月举办的创作大会上宣布升级“创作合伙人计划”,在深耕短剧之外再入局漫剧新赛道,并推出了四大举措布局漫剧生态。第一,在IP资源上,将开放十万部精品IP,包括《国民法医》等头部作品及多元题材;第二,在创作扶持上,将设立亿元专项创作基金,支持作家跨界及优质团队开发;第三,技术赋能上,将推出“漫剧助手”等AIGC工具,加大提升漫剧改编效率;第四,在产业链协同上,构建从制作、发行到IP产业链联动等全链路扶持,构建一个开放、高效、共赢的漫剧共创生态。
目前漫剧参与者布局情况(部分)
| 参与者 | 布局情况 |
| 抖音集团 | 2025年8月15日,抖音集团短剧版权中心发布“漫剧扶持三项政策”,明确将漫剧列为专项赛道,显示其加快产业化进程的决心。该政策主要聚焦三个方面:IP授权改编、成片内容框架保底与头部作品单部采买。 |
| 腾讯动漫 | 正在持续推进《铁姬钢兵》《明克街13号》《中国惊奇先生》等多部漫剧项目,尝试在既有IP资源的基础上引入AI技术,提升创作效率与叙事表现力。 |
| 爱奇艺 | 发布了漫剧合作计划,推出保底收益、高额分成与框架合作三种模式,分成比例最高可达100%。 |
| 快手 | 联合可灵AI推出“灵感・新纪元”创投计划,对单部漫剧最高投入1000万灵感值和1亿流量扶持。 |
| B站 | 2025年年初宣布将动画短剧作为2025年的重要方向。同年9月,其联合可灵AI推出“灵感・新纪元AIGC创投计划”,以联合出品和联合运营两种模式激励AI漫剧创作。同时,“觉醒计划”则承担100%制作成本,版权授权与充电分成最高达80%。 |
| 红果 | 2025年10月30日,红果免费漫剧APP在安卓端上线。在此之前,漫剧已经作为一级入口在红果短剧首页“登堂入室”。 |
| 快手星芒短剧 | 2024年,依托自研视频生成大模型可灵AI,平台推出国内首部AIGC原创奇幻微短剧《山海奇镜之劈波斩浪》,在两周内收获超5000万播放。同年,可灵AI进一步启动“AIGC导演共创计划”,携手多位导演探索AI参与影像工业化的可行路径。进入2025年,可灵AI与星芒短剧联合出品、异类Outliers团队制作的单元故事集《新世界加载中》正式收官,全网曝光超过13.7亿,全球总播放量达到1.97亿。 |
| 阅文集团 | 在2025年10月的阅文创作大会上,CEO侯晓楠宣布开放十万部IP、设立亿元基金,并推出了四大举措布局漫剧生态:第一,在IP资源上,将开放十万部精品IP,包括《国民法医》等头部作品及多元题材;第二,在创作扶持上,将设立亿元专项创作基金,支持作家跨界及优质团队开发;第三,技术赋能上,将推出“漫剧助手”等AIGC工具,加大提升漫剧改编效率;第四,在产业链协同上,构建从制作、发行到IP产业链联动等全链路扶持,构建一个开放、高效、共赢的漫剧共创生态。 |
| 中文在线 | 押注“IP+AI”的双重驱动,自研AI工具链,实现70%-80%的AI参与度,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水平,短剧《开局物价贬值百万倍,我竟成了世界首富》上线次日便收获1304万次播放,成为突围代表。 |
| 昆仑万维 | 推出结合视频与3D大模型的AI创作平台,试图以一站式解决方案赋能更多内容生产者。 |
| 优时映画 | 以“快”与“出海”为标签,将改编周期压缩至1-2个月,并加速国际市场探索,展现了另一种发展路径。 |
| 蓝标传媒旗下的BlueNeo创新中心 | 将漫剧确定为其AI内容探索的主要方向。其9月底与点众科技联合出品的作品《我的小说通三界》,上线不久全网播放量即突破4000万。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从上文可知,尽管平台之间发展路径各有差异,但共同指向一个趋势:漫剧正成为下一轮内容工业化升级的突破口,谁能率先跑通模式,谁就能占据行业话语权。
三、内核与短剧一脉相承,但漫剧兼具转化率与成本双重优势,利润空间更高
热钱涌入、巨头抢滩,漫剧无疑站上了风口。但与短剧相比,它有何优势,又能否复制短剧的千亿神话?
与短剧相比,漫剧的内核与其几乎一脉相承。无论是从内容基因、商业模式来看,漫剧都更接近于“短剧”,而非与它画风更接近的动漫番剧。从内容来看,短剧与漫剧都脱胎于网文逻辑,主打“黄金三秒”和“密集爽点”叙事。从商业模式来看,漫剧也与短剧高度重合。它们同样扎根于抖音、快手、微信小程序等短视频为主的内容平台,分发、消费和变现都深度依赖平台的推荐算法和用户碎片化习惯。平台所提供的保底、分成、流量扶持政策,本质上也是同一套针对流量产品的激励体系。
但漫剧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更高转化效率+更低成本门槛”的双重优势:
转化率方面:目前短剧50%以上收入依赖广告植入,C端付费受盗版冲击严重。但是漫剧刚刚兴起,盗版与切片内容稀缺,用户付费意愿更强。尽管单部漫剧付费金额达10-30元,头部作品付费转化率仍达18%(如《人族镇诡使》),显著高于短剧的12%和传统动画的5%,用户复购率亦达35%,消费习惯已初步养成。
成本方面:和短剧一样,漫剧的成本结构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制作成本和投流成本。但漫剧不仅比短剧的制作成本更低,投流回报率也更高。资料显示,目前不少漫剧的投流ROI已超过1,即收入高于投流成本。以漫剧厂南友和(具各投流优务)与备油(具备内容制作抚务)合作的自制凌剧《统具店开出机甲》为例,投流利润=300w*106(直接投流ROI为1.1)=30w,端原生利润=60w-10w(千台服务货)=50w,内容成本30w <校法+端上利润,其余第三方变现为纯利润。
另外,作为对比,目前中等投入的短剧一部剧成本大约在30万左右,但漫剧成本最低者已经可以压至10万元以下。
而漫剧之所以能展现出显著的成本优势,核心驱动力是AI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成熟应用。目前,AI技术已深度渗透漫剧生产全流程,从剧本、分镜到视频生成、配音等环节,制作周期缩短50%以上。一个15人团队采用标准化流程,能够在20天内完成60集、总长130分钟的作品,制作成本控制在十几万到二十万以内,仅为相同水准真人短剧的1/5。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此外,漫剧在产业链利润空间与生态潜力同样值得关注:
尽管漫剧的产业链结构与短剧基本一致,但在当前发展阶段,其对产业链各方而言仍具备更高的利润空间。从参与主体来看,漫剧行业已形成三类核心角色:制作方(负责内容生产)、版权方(提供IP授权)、平台方(承担投放与运营),三者分工明确并构建了差异化盈利模式: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制作方通常赚取制作费及少量后期分成,而版权方与平台方则共享充值流水和广告收益。分红比例取决于双方谈判结果,一般版权方占据较大份额,因为他们承担了制作出资与主要风险。不少版权方也会选择将同一IP授权给多个平台,以分散亏损风险。
而对版权方而言,这种合作模式同样具有吸引力:只要合作的众多团队中有一部作品“起飞”,就意味着该IP的价值得到验证,版权方便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其他内容形式,如影视剧、游戏等,从而获取更大的长期收益。在版权方中已入局者包括阅文集团、中文在线等网文IP厂商,快看等漫画IP厂商。
运营方的核心工作是投流。以面向抖音发行为例,漫剧的推广需要有特定赛道经验的投流公司通过账号运营、图选目标人群投放、选配KOL和MCN机构合作等方式来推动换取付费和转化,推动变现。
当前漫剧已形成“付费+广告+衍生”的立体化变现模式,盈利能力持续验证:
核心收入来源:以“付费点播”“剧集购买解锁”为主,单集投资回报率最高可达500%,头部作品投资回收周期仅需1-2个月;
重要补充收入:信息流广告收益(如剧集内植入、前后贴片)与IP衍生潮玩(基于漫剧角色开发的周边产品),进一步拓宽了盈利边界,形成“内容引流-衍生品变现”的闭环。
总体来看,漫剧凭借技术红利、商业模式等优势,有望成为短剧后的新增长极,但需突破内容同质化瓶颈并完善行业监管体系,才能实现千亿市场目标。
四、同质化严重,漫剧行业进入卷精品时代
漫剧在爆发式增长的同时,行业也已经开始进入题材、内容、画风都十分同质化的阶段。这种同质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一公司旗下的漫剧爆款作品大多是相同题材。如2025年,迷妹动漫剧场三部播放量过亿的大爆款,均是规则怪谈/诡异/末世题材。小星动漫放映室的爆款则是以玄幻/修仙和异能觉醒/系统为主要赛道。二是不同公司的相同题材作品在漫画风格上也同质化严重。比如迷妹动漫剧场的《无限返还:我买爆了诡异末日》和龙王动漫剧场的《全民诡异:开局掌握零元购(第一季)》,这两部均是主角在系统的加持下,获得了大量诡界金钱,实现了崛起。
2025年漫剧爆款作品情况(部分)
| 剧场/公司 | 剧名 | 播放量 | 题材 |
| 迷妹漫画剧场/广州六零一 | 《无限返还:我买爆了诡异末日》 | 1.2亿 | 规则怪谈/系统/金手指/末世 |
| 迷妹漫画剧场/广州六零一 | 《我在末世当老板,员工全是S级》 | 2.1亿 | 系统/末世 |
| 迷妹漫画剧场/广州六零一 | 《一刀999:我掀翻诡异世界》 | 1亿 | 诡异/系统 |
| 小星动漫放映室/瓜酱文化 | 《洪荒:代管截教,忽悠出了一堆圣人》 | 2.7亿 | 修仙/玄幻/系统 |
| 小星动漫放映室/瓜酱文化 | 《泰坦时代:我觉醒了十凶》 | 1亿 | 觉醒异能/系统 |
| 小星动漫放映室/瓜酱文化 | 《神话镇魂,我觉醒了大圣》 | 9000万+ | 觉醒异能/系统 |
| 炅炬动漫 | 《开局血统,我吞噬一切》 | 6000万+ | 系统 |
| 龙王动漫剧场/郑州奇想文化 | 《全民诡异:开局掌握零元购(第一季) 》 | 2.8亿 | 规则怪谈/系统/重生 |
| 龙王动漫剧场/郑州奇想文化 | 《末世钞能力者(第一季)》:自带系统/打末世丧尸 | 1亿 | 规则怪谈/系统/末世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根据分析,造成上述同质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目前 AI 漫剧的受众绝大多数为男性。酱油曾公开宣称,90% 的漫剧受众都集中在 24-30 岁的年轻男性群体中。二是AI 技术在生成画面和人物时也有“审美上限”。在题材限定的情况下,各家公司的都会使用市面上通用的 AI 工具,难免就会造成画面、人物形象、画风的相似。
在上述情况,要想漫剧走的长远,打开更大的增长量,就需要开拓多元题材,在内容的打磨上更加精细化。
基于此,目前一些头部漫剧公司正在探索多元化、精细化发展,具体如下:
多元化方面:例如阅文集团开放十万部精品IP(如《国民法医》《大明贤婿》),涵盖悬疑、历史、科幻等题材,其中30部漫剧播放量超千万,200+作品播放量破亿。红果主打动态漫和沙雕漫,内容涵盖爱情、喜剧、奇幻等,如《盛夏芬德拉》播放量破30亿。漫剧玩家咪咕除女频外,公司还布局了年代、历史题材。其中,年代题材的《重生1980:开局迎娶姐姐闺蜜》和《我是全村的希望》播放量分别超2700万和2800万;历史题材《水浒之我爹是晁盖》也上榜DataEye抖音动态漫榜。
精细化方面:漫剧参与者“艾神”透露,为了能建立统一的底层风格,杜绝 AI 生产不一致的问题,他们会对每个项目的色调、构图、人物服饰在开始阶段就分门别类,提前生成。并且,在每一段视频生产出来后,他们还会进行人工复核机制,确定作品能整体保持一个统一水准。
一鱼文化在制作全流程里,则是按照人工和AI五五开。在分镜方面,则是完全由人工进行。这种保持质与量的平衡更指向了 AI 漫剧的工业化进程——快速生产一个画面可看、想象力丰富、“没有硬伤”的作品。这也是目前行业内头部企业正在进行的方向。
五、头部效应开始凸显,漫剧播放量向头部高度集中
值得注意的是,动漫市场头部效应开始凸显,播放量不断向头部高度集中。数据显示,2025年6-8月,TOP100漫剧贡献了绝大部分流量,且占比逐月攀升。以8月为例,当月TOP100漫剧播放增量达21.11亿次,占据大盘播放增量的八成以上。其中,播放量破1亿的仅8部,占比0.4%;46部超5000万次(占比2.6%);213部超1000万次(占比12%);而64%的漫剧累计播放量不足100万。这意味着多数漫剧沦为“陪跑员”。
数据来源:DataEye,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DataEye,观研天下整理(WW)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