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业相关定义
充电桩,也称为电动车充电站或电动汽车供电设备,是一种为电动汽车提供电能的装置,使电动汽车能够存储足够的电量以支持其运行。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按照充电方式、安装地点、安装方式及充电接口数的分类方式,充电桩行业可以分为如下类别:
1、充电方式
交流充电桩:交流充电桩,即“慢充”,利用标准电压进行充电,虽然充电速率较慢,却因其简易的结构、较小的体积和较低经济的成本,在城市公共停车区域、商业设施和居住区中广泛分布,尤其适合于车辆长时间停放时充电。
直流充电桩:直流充电桩,即“快充”,通过高电压和大功率实现快速充电,缩短了电动汽车的充电时间,虽然成本较高且技术较为复杂,但它在为大巴、公交、出租车等运营车辆提供充电服务的站点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一桩一充:单充式充电桩,即每个充电桩仅服务于一个停车位的充电设施,适合车辆停放较为稀疏的区域,如家庭车库或小型停车场。这种充电桩的设计确保了每个车位都能获得独立的充电服务,满足了低密度停车环境下的充电需求。它的优点在于使用简单、操作便捷,并且由于其单一的充电功能,使得成本相对较低。此外,单充式充电桩的维护和管理也较为简单,减少了复杂的系统维护和故障排查工作。总之,单充式充电桩为低密度停车环境提供了一种经济、实用的充电解决方案。
一桩多充:多充式充电桩因其能够同时为多辆电动汽车提供充电服务的特性,特别适用于车辆密集的场所,如大型公交停车场、城市繁华地段或繁忙商业区的公共停车场。这种充电桩的设计使得在空间有限的区域内,可以最大化充电站的服务能力,满足更多车辆的同时充电需求,有效提升了充电效率并减少了车主的等待时间。同时,多充式充电桩在管理上更为高效,能够节省人工成本,特别是在需要大规模充电服务的公共设施中。此外,一桩多充式的配置提高了充电站的整体利用率,使其成为应对高密度停车环境下充电需求的理想选择。
3、安装地点
公共充电桩:通常设在公共停车区域,为各类社会车辆提供便捷的交流和直流充电服务,并通过收取充电服务费用来实现盈利。
专用充电桩:专为某些特定行业的车辆如公交车、出租车和物流车辆等设计,位于企业或机构的停车区域,不对外开放,同样具备交流和直流充电功能。
私人充电桩:安装在个人住所或私人车位上,供车主个人使用,确保了充电的便捷性。
4、安装方式
落地式:落地式充电桩是一种设计用于地面安装的充电设备,它不依赖墙体支撑,适合安装在开阔的停车空间,例如住宅小区、大型商场的停车场、路边停车位以及公共停车场等。这种充电桩的优势在于其较高的充电功率和较快的充电速度,能够满足多种场景下的充电需求。然而,它也存在局限性,比如在安装过程中需要考虑复杂的电缆走线问题,相比挂壁式的充电桩,其安装成本也相对较高。尽管如此,落地式充电桩因其高效和广泛的适用性,在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挂壁式:挂壁式充电桩是一种安装在墙面的充电设备,体积较小,特别适合于空间有限或靠近墙体的停车环境,如地下车库。这种充电桩的主要优势在于其空间占用少,能够为车辆提供便捷的充电服务,同时安装成本相对较低,布线过程也更为简便。然而,挂壁式充电桩也存在局限性,例如充电功率相对较低,可能不适合需要快速充电的场景,且其安装位置受限于墙体,这可能会影响其在某些停车场景中的应用。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二、行业规模现状
1、市场规模
随着近年来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保有量迅速增长,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不断增大,推动我国充电桩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截止2024年我国充电桩市场规模约为452.28亿元。具体如下: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供应规模
我国充电桩行业发展迅速,充电枪、连接器等关键设备国产化率超80%,充电桩核心芯片已实现100%国产化,功率MOS管、驱动芯片等关键器件由华润微、新洁能等企业主导。
同时充电桩企业主要集中分布于广东、江苏、浙江等新能源汽车消费大省,其中江苏企业密度最高,形成长三角超充产业带。
根据中国充电联盟数据,2024年1-12月,我国充电桩新增量达422.2万台,充电桩与新能源汽车均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且充电桩建设基本能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需求。
资料来源:中国充电联盟,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3、需求规模
充电桩行业的需求规模以需要充电的新能源汽车为表征,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增长,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286.6万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3140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和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扩大了下游对充电桩的需求。
资料来源:中国公安部,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充电桩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5-2032年)》显示,目前我国充电桩行业需求呈现明显的区域特点。一线城市聚焦超充网络加密,北京、上海核心区超充桩占比超过50%;三四线城市充电桩覆盖率虽有提升,但仍有不足。区域差异导致充电需求呈现 “东部沿海高功率、中西部县域广覆盖” 的格局,广东、江苏、浙江三省充电量占全国总量的 40%。
三、行业细分市场
1、公共充电桩(含专用充电桩)
公共充电桩通常设在公共停车区域,为各类社会车辆提供便捷的交流和直流充电服务,并通过收取充电服务费用来实现盈利。专用充电桩是指专为某些特定行业的车辆如公交车、出租车和物流车辆等设计,位于企业或机构的停车区域,不对外开放,同样具备交流和直流充电功能。公共充电桩是我国充电桩发展的先驱力量,其需求较为刚性,发展较为迅速,截止2024年公共充电桩(含专用)市场规模约为344.57亿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私人充电桩
私人充电桩是指安装在个人住所或私人车位上,供车主个人使用,确保了充电的便捷性,相对而言私人充电桩发展规模更慢,更受制于消费能力和车主的制约,少部分新能源车主也由于各种因素,并不会选择私人充电桩,因此市场规模受限,2024年私人充电桩市场规模约为107.71亿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四、行业竞争情况
汽车充电桩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参与企业众多: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扩张,充电桩行业吸引了包括传统能源企业、电网企业、充电设备制造商和互联网企业等众多参与者,这些企业纷纷进入市场,推动了行业的竞争格局。
(2)技术创新加速:为了在竞争中获得优势,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了充电技术的持续创新和升级,如快速充电技术、智能充电技术等,以满足市场对高效充电解决方案的需求。
(3)运营模式多样化:充电桩的运营模式呈现多样化,包括运营商主导模式、车企主导模式、第三方充电服务平台主导模式等,不同模式之间的竞争也日益加剧。
在市场份额方面,特锐德、星星充电和国家电网等企业凭借其在充电桩建设、运营及技术创新方面的优势,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并在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
整体来看,中国充电桩行业在政策支持、市场需求、技术进步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行业竞争格局也在不断演变且行业集中度较高。汽车充电桩行业呈现以下梯队情况:第一梯队公司有特锐德、国家电网、星星充电等;第二梯队公司为南方电网、云快充、国电南瑞等;第三梯队有云汇充、奥特迅等。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WWTQ)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