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宠物行业生态基本成型 宠物食品消费规模增长迅速

中国宠物行业快速发展,产业链不断完善

中国宠物行业发展至今,可概括为三个阶段:

1)萌芽期(1990年-1999年):海外品牌将专业宠物食品引入中国,皇家、玛氏进入国内市场。国产品牌佩蒂、中宠创立,为未来集团化打下基础。随着海外品牌生产研发中国本土化,国产品牌仍以代工为主。

2)孕育期(2000年-2010年):国内消费者宠物食品意识逐步形成,国内企业开始创立自有品牌。

3)快速发展期(2011年-至今):随着线上零售电商兴起,国产品牌不断涌现并快速成长,头部品牌产品品质不断提升,逐步收获较高的市场口碑。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宠物食品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未来前景分析报告(2023-2030年)》显示,部分公司通过收购、获取代理权、建立海外工厂等方式,已经开启国际化布局。产业链中宠物食品、宠物医院、宠物领养平台、宠物美容院等多种业态先后出现,能够全方位满足消费者解决宠物生老病死、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的需求。

中国宠物行业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宠物行业上、中、下游的业态类型

1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二、宠物行业规模稳步扩张,食品消费支撑起养宠支出半壁江山

伴随着中国人均GDP的不断提高,宠物市场也逐渐形成独立产业链,包括宠物食品、宠物用品、医疗、宠物繁育、美容、训练等。尤其是近几年,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速,出现社会老龄化、独居人群的增多等现象,使得民众开始寻求情感与精神的慰藉与寄托,而宠物具备缓解压力、陪伴、社交等多种属性,逐步得到大众的青睐。根据《2022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的数据。2018年至2022年,我国宠物行业市场规模呈持续增长态势。2018年,宠物市场规模仅为1708亿元,直至2022年,中国宠物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2706亿元,同比增长8.7%,相较2018年增长58.43%。

从宠物消费结构看,宠物食品消费是养宠的主要支出,2022年宠物食品消费支出占比高达50.7%,其中主粮和零食分别占宠物行业整体的35.3%和13.3%。对比海外成熟市场,国内宠物食品市场仍处于快速成长阶段。国内宠物主购买专门宠物食品的比例仅为19%,对比美日成熟市场宠物食品渗透率将近90%。宠物市场基本盘的扩张,有望进一步催化宠物食品赛道空间。

数据来源:历年宠物行业白皮书,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宠物行业消费结构

数据来源:《2022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三、国内宠物食品市场规模增长快速,主粮市场稳定输出

我国的宠物食品行业与整体宠物行业同步发展,虽然只有十几年的发展时间,但发展速度很快,形成了一定的行业规模。2022年我国宠物食品市场规模达到1372亿元,2012-2022年CAGR达到24.2%。

数据来源:《2022年宠物行业白皮书》,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

数据来源:《2022年宠物行业白皮书》,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从中国宠物食品市场消费结构上看,宠物主粮作为宠物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是宠物食品的主要品类,2021及2022年宠物主粮在宠物食品的占比均在70%左右。2022年宠物主粮市场规模为955.21亿元,较2021年增加63.49亿元,宠物零食市场规模为359.89亿元,较2021年增加13.78亿元,宠物营养品市场规模为56.82亿元,较2021年增加12亿元。2022年,宠物食品市场中,宠物主粮是渗透率最高的食品品类,零食、营养品渗透率明显上升,分别为84.7%、66.1%。

数据来源:《2022年宠物行业白皮书》,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2022年宠物行业白皮书》,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四、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促使宠物饲养数量持续增长

2022年,我国新出生人口数跌破千万,为956万人,同比下降9.98%。在已婚夫妇生育意愿未明显提升,以及新出生人口数未现拐点之前,宠物仍将在已婚未育和丁克家庭中扮演重要的陪伴角色。其次,我国60岁以上人口的占比不断增加,2022年该比例已达到19.8%,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受独生子女政策影响,未来老年人群人数占比会持续增加。老年人群因陪伴需求导致宠物陪伴需求增多。此外,中国自2013年以来,结婚登记数量持续下降,在城市独居的青年增多,因单身孤独因素而导致的宠物陪伴需求也随之增多。与此同时,中国家庭也日趋小型化,家庭人数的减少间接导致了宠物陪伴需求的增多。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民政局,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五、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进一步带动了宠物食品消费需求

根据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的研究成果,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达到3,000-8,000美元,宠物产业就会快速发展。2011年我国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2019年超过1万美元。而在此期间,国内宠物行业获得长足发展,行业平均增速达到32.67%。近三年虽受经济下行影响,宠物行业增长有所波动,但整体增长情况始终优于人均GDP增长,行业具备较强的抗风险韧性。另一方面,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于2014年突破3,000美元,2022年超过5,500美元。宠物行业穿越经济周期的能力相对较强,叠加现阶段我国在经济与消费层面均具备良好的基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理念的升级等多重驱动因素,我国居民饲养宠物数量快速增长,专业宠物食品的渗透率有巨大的提升空间,我国宠物食品的市场需求将稳步提升。因此,无论是从国民收入水平或消费理念升级来看,我国都具备了宠物食品市场快速发展的经济条件。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wys)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花生为我国重要油料作物 行业市场化程度高 国内花生增产空间约400万吨

花生为我国重要油料作物 行业市场化程度高 国内花生增产空间约400万吨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花生生产国,2024年我国花生种植面积4766.80千公顷,总产1961.31万吨,其中53%用于榨油,年产花生油 330万吨。2025 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文件中明确指出 “挖掘花生扩种潜力”,保障油料作物供应。

2025年10月14日
粮食产量再获丰收!我国粮食仓储需求不断增加 智能化绿色化进程加速

粮食产量再获丰收!我国粮食仓储需求不断增加 智能化绿色化进程加速

我国粮食仓储行业市场近年来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024年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达到853.5亿元,2025年上半年达到429.4亿元。

2025年10月13日
我国大米深加工行业:多样化产品成趋势 汤圆为第一大类别

我国大米深加工行业:多样化产品成趋势 汤圆为第一大类别

近年我国大米深加工行业市场规模稳健增长,截止2024年大米深加工市场规模达到1590.2亿元,2025年上半年市场规模约为855.3亿元。一方面,大米深加工产品的消费群体广泛,涵盖了各个年龄段和消费层次。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食品需求的增加,营养丰富、方便快捷、功能性米制品、营养强化米等受到消费者青睐;另一方面,国家政策的支

2025年10月05日
全球大豆市场需求保持相对稳定 我国国内供给不足需高度依赖进口

全球大豆市场需求保持相对稳定 我国国内供给不足需高度依赖进口

近年来全球大豆行业市场需求保持相对稳定,大豆行业市场规模随着大豆价格的波动而波动,2024年市场规模为2931.31亿美元,2025年上半年为1521.32亿美元。

2025年10月03日
我国深远海养殖尚处高质量发展初期 “十四五”期间产量保持年均15%以上高增速

我国深远海养殖尚处高质量发展初期 “十四五”期间产量保持年均15%以上高增速

近年来,福建、广东、浙江、海南等南方省份深水网箱养殖面积扩张迅速,而北方山东、辽宁等省份占比呈现萎缩趋势。2024年,全国水产养殖面积7567.88千公顷,同比下降0.74%。其中,海水养殖面积2240.06千公顷,同比增长1.14%,预计2025年我国海水养殖面积将达到2305.73千公顷

2025年09月25日
中国土豆已形成较完整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 进口替代效应明显 进口规模将缩减

中国土豆已形成较完整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 进口替代效应明显 进口规模将缩减

同时,随着消费结构的升级和健康饮食的流行,土豆的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增加。2024年国内土豆行业市场规模为414.83亿元,较2023年减少约127亿元,主要原因系2024年国内土豆行业整体销售价格偏低。

2025年09月23日
净菜行业:华东地区贡献全国市场四成份额 产品信息追溯体系建设待加强

净菜行业:华东地区贡献全国市场四成份额 产品信息追溯体系建设待加强

国内净菜需求偏好来看,净菜消费者购买产品需求偏好主要体现在品质、食品安全、便捷性、价格、口味及产品多样性等方面。其中,蔬菜的品质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因素之一,占比达到48.65%。消费者倾向于选择外观新鲜、色彩鲜艳、无损伤、无腐烂的净菜产品。

2025年09月19日
我国菊花行业供应规模全球领先 “种植-加工-出口-文旅”完整产业链已形成

我国菊花行业供应规模全球领先 “种植-加工-出口-文旅”完整产业链已形成

目前,通过检索“菊花”,我国国内菊花行业专利共计55397项,其中发明专利45247项,实用新型专利6661项,外观专利3489项。

2025年09月1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