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游戏市场运营现状 游戏行业增长放缓 供给将主导后续发展

一、游戏用户规模增长放缓,游戏行业进入平稳增长阶段

网络游戏作为互联网经济产业重要分支,行业发展高度依赖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与互联网的普及程度也息息相关。受益于整个互联网产业的增长,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游戏行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近一两年来,游戏产业的人口红利逐渐减退,行业逐渐进入平稳发展的阶段。

根据游戏工委(GPC)、中国游戏产业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22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2020年至2022年,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分别为2786.87亿元、2965.13亿元和2658.84亿元,同比变化20.71%、6.40%和-10.33%。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显示,

数据来源:《2022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其中,作为游戏产业中最大的一个细分市场,移动游戏规模的缩减影响了国内游戏市场规模发展,2020年至2022年,中国移动游戏用户规模分别为6.54亿、6.56亿和6.54亿,同比变动分别为4.84%、0.23%和-0.23%,移动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分别为2097亿元、2255亿元和1931亿元,同比变动分别为32.62%、7.57%和-14.40%。

数据来源:《2022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2022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二、人口红利逐渐消退,游戏精品化将成为主导

一)国内游戏研发投入、开发周期持续提升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游戏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3-2030年)》显示,长期以来,我国整个游戏行业游戏研发商数量众多,游戏产品特别是网页游戏和移动游戏由于技术门槛较低,开发周期较短且资金投入较少,导致市场上大部分游戏产品缺乏创意,游戏类型、题材跟风抄袭严重,同质化现象突出,影响游戏玩家的游戏体验。随着游戏产业的人口红利逐渐减退,游戏行业显现出承压蓄力的态势,行业整体已进入存量竞争的阶段,用户消费习惯更为理性,产品质量成为用户甄选内容的重要准则。因此,近年来,我国游戏行业逐渐转向高质量、精品化发展,更加注重用户体验。

据伽马数据测算,国内移动游戏流水TOP250产品中,新品选择自研自发的比例不断升高,即便发行实力较强的企业能够代理产品数量也在快速减少,发行新品多以自研为主,主要游戏公司研发费用率亦逐步提升。此外,各游戏厂商重磅游戏研发周期也在逐步拉长,近期精品游戏如完美世界《幻塔》、腾讯《暗区突围》开发周期均为三年,已可对标部分海外3A游戏。米哈游的《原神》开发时间超过3年,初始研发投入超过1亿美元,该产品在全球各市场均收获了较高评价与市场表现,在2021年位列全球手游收入榜第三位。从各大厂商对产品研发方面的持续高额的投入可以看出,优质游戏内容质量已在行业竞争中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

数据来源:伽马数据,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二)游戏题材不断创新融合,玩家愿意为优质内容买单

中国网络游戏发展的早期,MMO、ARPG结合仙侠、武侠题材的游戏占据了主流,这一类型的产品如今虽然仍有市场,但基本是围绕过去的经典IP进行衍生开发、长线运营。随着玩家世代更迭、审美取向改变,许多厂商开始对更多不同的品类和题材进行创新与融合,近年来涌现了不少质量较高的产品。

例如,青瓷数码的《最强蜗牛》结合放臵、解密和养成玩法,美术风格和故事情节有别于当时市场上已有的手游,融入了无厘头幽默元素;祖龙研发、腾讯代理的《诺亚之心》以MMO+卡牌为核心玩法,无缝球形地图打造开放世界;三七互娱代理的三消+SLG手游《Puzzles&Survival》出海成绩亮眼,根据Data.ai,该游戏发行以来长期保持在美日等市场iOS畅销榜前二十。

国内厂商品类融合手游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随着游戏品质不断创新,玩家愿意为优质内容买单,形成正向发展循环。近年来,哔哩哔哩、心动等主要面向年轻群体的游戏公司持续在国内推出高质量PC/主机游戏的移动端移植版,如Roguelike游戏《重生细胞》、二次元音游《喵斯快跑》、冒险沙盒游戏《泰拉瑞亚》等。这些游戏的手游版本与原版变现方式类似,需要用户付费购买内容,价格在20-30元之间,销量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TapTap独占的付费游戏中,表现突出的《泰拉瑞亚》/《人类跌落梦境》在TapTap平台的购买量均超过260万份,根据七麦数据,iOS付费游戏畅销榜排名保持在TOP5;2022年8月初上线的《部落与弯刀》TapTap平台购买量接近35万,iOS付费游戏畅销榜排名保持在TOP10。玩家对优质游戏内容有更强的付费意愿和能力,激励厂商持续输出精品游戏,市场环境和游戏审美又将进一步升级,游戏精品化趋势逐渐发展出正向的循环。

三、技术进步推动游戏产业发展

游戏产业与前沿科技密不可分,共生发展,相互促进,技术进步提升游戏开发效率与产品体验,而游戏产业的繁荣又反过来加速了技术的迭代更新。近年来,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国游戏产业链条得到了系统性、结构性的发展。目前,AI已经可以通过学习真实人类行为,运用到研发、人机对战、外挂检测等环节运用,在辅助操作、数据调试、游戏安全方面提升产品表现;现阶段游戏AI领域人才稀缺、试错成本高,难以规模化发展,但在提升用户智力博弈、情感共鸣、沉浸体验等游戏感受方面仍有较大发展潜力。

游戏AI应用案例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行业监管趋严,游戏产业更注重健康发展

近年来,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游戏产业规范健康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未成年人保护和防沉迷相关政策。自2021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印发以来,在游戏主管部门、游戏行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批准运营的游戏已实现全面接入防沉迷实名认证系统,未成年人游戏总时长、消费额度等大幅减少,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除了强调落实游戏防沉迷体系的基本要求,主管部门对用户信息保护、产品内容审核、功能性游戏开发等方面也提出了相应要求,指明了游戏企业后续工作的重点,在做好未成年人保护的同时,要特别加强个人信息安全的保障。

面对新的政策要求,游戏企业积极响应。未来随着我国游戏产业政策环境不断优化,相关法律法规、制度规范陆续出台,且继续对高质量原创游戏倾斜,游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进一步提高,游戏产业生态环境更加健康规范,我国游戏产业向着高质量、高水平方向发展。

我国青少年游戏监管主要政策

发布时间 发布机构 政策名称 主要内容
2005年6月 中央文明办、新闻出版总署、教育部、团中央、信息产业部、公安部、全国妇联、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开发标准》 确立3小时收益减半、5小时降为零的规则,从而控制玩家游戏时间、削减玩家沉迷游戏收益。
2010年 文化部 《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部专门针对网络游戏管理的部门规章。明确了要控制未成年人游戏内容,限制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间,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虚拟货币交易服务等。
2011年7月 新闻出版总署、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公安部、信息产业部、共青团中央、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关于启动网络游戏防沉迷实名验证工作的通知》 网络游戏(手游除外)的运营商须提交游戏玩家身份证信息作核证,以防止未成年人利用成人身份证参与网络游戏。
2018年8月 教育部、卫健委、国家体育总局、财政部、人社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新闻出版署、广电总局 《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法》 实施网络游戏总量调控,控制新增网络游戏上网运营数量。
2019年10月 国家新闻出版署 《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 1、每日22时至次日8时,网络游戏企业不得以任何形式为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网络游戏企业向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的时长,法定节假日每日累计不得超过3小时,其他时间每日累计不得超过1.5小时。2、网络游戏企业不得为未满8周岁的用户提供游戏付费服务;8周岁以上未满16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5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200元人民币;16周岁以上未满18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10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400元人民币。
2020年12月 中宣部 中国游戏产业年会上领导致辞 宣布实名验证系统已基本建成,在2021年6月1日前,所有上线运营的游戏须全部接入。
2021年6月 全国人大常委会 《未成年人保护法》 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不得在每日22时至次日8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
2021年8月30日 国家新闻出版署 《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 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的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游戏服务,其他时间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电竞行业迎来黄金发展期,产业链发展逐渐繁荣和完善

我国电竞行业迎来黄金发展期,产业链发展逐渐繁荣和完善

2023年以来,游戏产业规模企稳回升,内容质量显著提高,科技创新不断提速,海外市场持续开拓,为优化文化供给、促进科技创新应用、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作出了积极贡献。2024 年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到 3246亿元。

2025年08月25日
中国AI智能体行业元年来临 行业正从“技术验证”向“场景深耕”转型

中国AI智能体行业元年来临 行业正从“技术验证”向“场景深耕”转型

根据Research and Market预测,全球智能体市场规模将从 2024 年的 51 亿美元飙升至 2030 年的 471 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4.8%,中国是核心增长引擎之一。

2025年08月21日
算力需求与双碳目标共举 液冷技术方案有望加速渗透

算力需求与双碳目标共举 液冷技术方案有望加速渗透

冷板式液冷技术占据当前国内主要市场,具有较高兼容性、可靠性。冷板式液冷技术较早引入中国市场,具有10年以上的技术积累,目前在三种主流液冷技术中成熟度最高、应用范围最广。当前我国冷板式液冷市场占比高达65%,而浸没式液冷和喷淋式液冷市场占比分别为34%和1%。

2025年08月07日
稳定币市场快速发展 跨境结算潜力替代空间巨大

稳定币市场快速发展 跨境结算潜力替代空间巨大

截至北京时间2025年7月4日10:00,全球稳定币总市值达到2644亿美元,其中美元稳定币市占率超过97%。目前最主要的美元稳定币是Tether公司发行的USDT(泰达币)和Circle公司发行的USDC,两者背后依托的是美元信用,历年来基本占据稳定币市场90%以上的份额。

2025年08月06日
游戏产业高质量发展  AI+游戏趋势明朗 应用空间广阔

游戏产业高质量发展 AI+游戏趋势明朗 应用空间广阔

我国游戏产业生态持续优化,国内游戏市场规模稳中有增。一方面,政策扶持力度加大,游戏版号稳定发放,进口版号发放频率提升。另一方面,多款长青产品运营平稳,数款新游凭借精良制作与玩法创新收获高热度与好口碑,游戏产业在促进经济发展、助力文化传播、激发科技创新等方面凸显出积极的社会价值。根据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游戏出版工作委员

2025年07月02日
我国eCall即将进入全面普及阶段 车联网安全需求亦将驱动行业渗透率快速提升

我国eCall即将进入全面普及阶段 车联网安全需求亦将驱动行业渗透率快速提升

伴随我国 eCall 强制性国家标准逐步落地,“车与 X+eCall”将持续为自动驾驶的安全出行保驾护航。自动驾驶是实现无人驾驶终极形态的必经阶段,按照技术发展程度可以分为 L0(应急辅助)、L1(部分驾驶辅助)、L2(组合驾驶辅助)、L3(有条件自动驾驶)、L4(高度自动驾驶)、L5(完全自动驾驶)五级。

2025年06月1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