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22年我国新能源动力电池行业现状分析 装车量猛增 供应短缺问题严峻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价值电控和电机

动力电池是为工具提供动力来源的电源,多指为电动汽车、电动列车、电动自行车、高尔夫球车提供动力的蓄电池。不同动力电池的主要区别在于,用于汽车发动机启动的动力电池,多采用阀口密封式铅酸蓄电池、敞口式管式铅酸蓄电池以及磷酸铁锂蓄电池。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之一,处于新能源汽车行业产业链中游位置,成本占比达42%,价值远超电控和电机。同时,新能源动力电池大幅超越传统整车中核心动力总成部件的成本占比。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之一,处于新能源汽车行业产业链中游位置,成本占比达42%,价值远超电控和电机。同时,新能源动力电池大幅超越传统整车中核心动力总成部件的成本占比。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能源动力电池装猛增车型以纯电动乘用车为主企业以宁德时代为首

作为新能源汽车最核心的部件,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情况决定了新能源动力电池行业的发展程度。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高景气度带来了动力电池的高速增长。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354.5万辆、352.1万辆,同比增长159.5%、157.6%,新能源动力电池装车量为154.5GWh,同比增长142.9%;2022年1-2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82万辆、76.5万辆,同比增长158.7%、183.7%,新能源动力电池装车量约为30GWh,同比增长111.3%。随着政策补贴持续和车企端新车型持续落地双轮驱动,新能源车市场有望维持高景气,带动新能源动力电池持续向好。

作为新能源汽车最核心的部件,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情况决定了新能源动力电池行业的发展程度。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高景气度带来了动力电池的高速增长。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354.5万辆、352.1万辆,同比增长159.5%、157.6%,新能源动力电池装车量为154.5GWh,同比增长142.9%;2022年1-2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82万辆、76.5万辆,同比增长158.7%、183.7%,新能源动力电池装车量约为30GWh,同比增长111.3%。随着政策补贴持续和车企端新车型持续落地双轮驱动,新能源车市场有望维持高景气,带动新能源动力电池持续向好。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目前我国新能源动力电池装车量较为集中,这既体现在车型上,又体现在企业上。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动力电池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2-2029年)》显示,2021年,我国纯电动乘用车市场对新能源动力电池需求量最大,新能源动力电池装车量达121733.9MWh,占比接近80%。此外,纯电动专用车、插混乘用车和纯电动客车动力电池装车量分别为12169.3MWh、10434.1MWh、9699.4MWh,占比7.88%、6.75%、6.28%,插混客车、插混专用车、燃料电池系统乘用车、燃料电池客车、燃料电池专用车动力电池装车量少,总占比不足1%。

2021年,我国纯电动乘用车市场对新能源动力电池需求量最大,新能源动力电池装车量达121733.9MWh,占比接近80%。此外,纯电动专用车、插混乘用车和纯电动客车动力电池装车量分别为12169.3MWh、10434.1MWh、9699.4MWh,占比7.88%、6.75%、6.28%,插混客车、插混专用车、燃料电池系统乘用车、燃料电池客车、燃料电池专用车动力电池装车量少,总占比不足1%。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021年,国内共计58家动力电池企业实现装车配套,较去年减少13家,动力电池装车量排名前十的企业分别为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LG新能源、蜂巢能源、亿纬锂能、塔菲尔新能源、孚能科技、欣旺达,其中宁德时代排名第一,装车量80.51GWh,占比52.1%。动力电池装车量排名前三家、前五家、前十家的企业分别占总装车量的74.2%、83.4%和92.2%。

2021年,国内共计58家动力电池企业实现装车配套,较去年减少13家,动力电池装车量排名前十的企业分别为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LG新能源、蜂巢能源、亿纬锂能、塔菲尔新能源、孚能科技、欣旺达,其中宁德时代排名第一,装车量80.51GWh,占比52.1%。动力电池装车量排名前三家、前五家、前十家的企业分别占总装车量的74.2%、83.4%和92.2%。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新能源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供应短缺问题严峻,各方努力走出困局

新能源动力电池装车量大幅增长,产量也随之增多。2021年动力电池产量共计219.7GWh,同比增长163.4%;2022年1-2月,动力电池产量共计61.4GWh,同比增长185.7%。动力电池产量迎来“井喷”,但相比庞大的需求量,动力电池产能仍然不足,再加上动力电池原材料上涨,动力电池供应短缺问题越来越严峻,逐渐成为行业发展瓶颈。

新能源动力电池装车量大幅增长,产量也随之增多。2021年动力电池产量共计219.7GWh,同比增长163.4%;2022年1-2月,动力电池产量共计61.4GWh,同比增长185.7%。动力电池产量迎来“井喷”,但相比庞大的需求量,动力电池产能仍然不足,再加上动力电池原材料上涨,动力电池供应短缺问题越来越严峻,逐渐成为行业发展瓶颈。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动力电池主要原材料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和电解液等,这些原材料受锂、镍、钴等大宗商品或化工原料价格影响较大。2021年以来,锂、钴、镍均大幅涨价,数据显示,2021年12月21日-2022年3月20日,镍的报价由不到15万元/吨涨到22万元/吨,钴的华东市场报价从不到49万元/吨涨到56.6万元/吨,磷酸铁锂生产价由不到10万元/吨一路上涨到超15万元/吨,涨幅接近60%。原材料占据着动力电池极大的成本比例,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使得动力电池企业生产成本压力不断增大,同时企业还面临部分原材料无法及时到位的问题,影响生产进度。

动力电池主要原材料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和电解液等,这些原材料受锂、镍、钴等大宗商品或化工原料价格影响较大。2021年以来,锂、钴、镍均大幅涨价,数据显示,2021年12月21日-2022年3月20日,镍的报价由不到15万元/吨涨到22万元/吨,钴的华东市场报价从不到49万元/吨涨到56.6万元/吨,磷酸铁锂生产价由不到10万元/吨一路上涨到超15万元/吨,涨幅接近60%。原材料占据着动力电池极大的成本比例,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使得动力电池企业生产成本压力不断增大,同时企业还面临部分原材料无法及时到位的问题,影响生产进度。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目前动力电池行业相关各方正在尝试走出这一困局。国家有关部门层面,针对当前锂价格以及动力电池原材料大幅上涨的现象,有关部门已经开始采取行动。

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层面,不少企业正在不断向产业上游布局,缓解原材料供应压力。新能源汽车整车厂层面,一些整车企业在同电池企业合资建厂、“组团”赴海外“挖矿”的同时,近年也开始选择通过自研自产的方式来来避免动力电池“卡脖子”的新问题。

各方应对新能源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问题的措施

层面

措施

国家有关部门

中汽协表示,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已经将原材料涨价纳入监测范围,并于近期加大行动力度,向相关主管部门提交应对建议。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将着眼于满足动力电池等生产需要,适度加快国内锂、镍等资源的开发进度,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动力电池生产企业

多家动力电池企业也在以收购、控股等方式捆绑上游原材料资源。

继与盛屯、天赐、恩捷等上游矿场、材料和设备等领域的16家龙头企业达成合作后,中航锂电又与大族激光签署合作协议,在锂电设备业务上展开深度合作。

20218月,国轩高科则与宜春市政府达成合作,预计在宜丰、奉新两地投资建设碳酸锂项目,预计项目达成后,年产碳酸锂可达10万吨,并将于今年内投产。

20219月,宁德时代宣布与宜春市政府签署了三项合作协议,包括建设锂电池生产制造基地、合作建设碳酸锂等上游材料生产基地等。

新能源汽车整车厂

蔚来发布了三元铁锂电池,旨在降低电池成本。

特斯拉在2021年三季报中表示,由于供应链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公司利润承压,为降低电动车电池成本,要扩大磷酸铁锂电池的使用。

宝马表示正在通过创新技术减少对稀有原材料的使用,其第五代动力电池的电芯正极材料中钴含量不足10%,并将再利用镍材料的使用量提高50%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此外,新能源汽车整车厂和动力电池生产商还通过动力电池回收缓解原材料供应的问题。汽车动力电池的平均使用寿命大约为5-8年,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增多,动力电池累计退役量增长,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将进一步加快,预计2022-2025年我国废旧动力电池回收量由42万吨增长至120万吨,推动新能源动力电池供应链补短板、强弱项,实现产业健康发展。

此外,新能源汽车整车厂和动力电池生产商还通过动力电池回收缓解原材料供应的问题。汽车动力电池的平均使用寿命大约为5-8年,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增多,动力电池累计退役量增长,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将进一步加快,预计2022-2025年我国废旧动力电池回收量由42万吨增长至120万吨,推动新能源动力电池供应链补短板、强弱项,实现产业健康发展。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zl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BC电池行业具备良好发展前景 国内已企业逐步扩产BC技术路线

BC电池行业具备良好发展前景 国内已企业逐步扩产BC技术路线

近两年新投产的N型太阳能电池产能多为TOPCon产能,2024年TOPCon电池市场份额有望超过60%,占据绝对主流位置。BC电池有望随着头部厂商产能落地,渗透率将提高。

2025年05月06日
2025年将成中国人形机器人“元年”,或推动稀土永磁材料需求将大幅增长

2025年将成中国人形机器人“元年”,或推动稀土永磁材料需求将大幅增长

除了工业机器人以外,人形机器人对钕铁硼的需求更具想象空间,单个人形机器人所需的高性能钕铁硼将达到 3.5kg/台,观研天下预计2025-2032年国内机器人数量需求总量将接近1000万台,对汝铁硼的需求将超过3万吨,这对我国稀土行业下游需求的增长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2025年03月10日
全固态电池技术迭代驶入快车道 产业化进程加速

全固态电池技术迭代驶入快车道 产业化进程加速

受制于技术发展因素,高能量密度全固态锂电池实现产业化还需要一定时间。首先能够实现规模化量产的是介于液态锂离子与全固态锂电池之间的电池类型,目前半固态电池、全固态电池齐头并进,半固态电池成本及技术难度低于全固态电池,目前已实现装车,产业化进程稍快于全固态电池。

2025年03月06日
氢能产业发展提速 交通及电力领域具备潜力

氢能产业发展提速 交通及电力领域具备潜力

我国制氢产能主要集中在西北、华东和华北地区,以煤制氢技术为主。根据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统计,2023年我国氢气产量约为3533万吨,以化石能源制氢为主:其中煤制氢产量达到1985万吨,占比56%;其次为天然气制氢,占比21%。

2025年02月17日
我国碳基复合材料行业供给不足 需求自给率仅60%左右 未来国产替代空间大

我国碳基复合材料行业供给不足 需求自给率仅60%左右 未来国产替代空间大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拓展,我国碳基复合材料规模不断扩大,截止2024年上半年,碳基复合材料市场规模约为126.3亿元。

2025年01月15日
我国硅基新材料行业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市场逐渐规模化、集约化

我国硅基新材料行业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市场逐渐规模化、集约化

目前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有机硅生产国,2020 年我国有机硅产能及产量都占全球的 50%以上。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我国有机硅产量为515.04万吨。

2025年01月07日
清洁能源趋势下我国生物质颗粒燃料行业快速发展 目前市场处于竞争型格局

清洁能源趋势下我国生物质颗粒燃料行业快速发展 目前市场处于竞争型格局

我国生物质颗粒燃料一直有着不错的供应,每年甚至有少部分产品可供出口,2024年上半年,我国生物质颗粒燃料产量约为443.6万吨。

2024年12月30日
我国太阳能路灯行业市场增长强势但规模仍较小 绝对优势龙头企业尚未形成

我国太阳能路灯行业市场增长强势但规模仍较小 绝对优势龙头企业尚未形成

近年来,中国太阳能路灯市场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市场规模持续扩大。这体现在产品种类的不断丰富和供给能力的显著提升上。2023年我国太阳能路灯产量规模已经达到57.6万盏,2024年上半年为33.04万盏。

2024年11月2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