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城市供暖行业现状及趋势分析 南方供暖潜力大 节能、智能技术研发成关键

我国城市供暖总面积供暖总量持续增长供暖总量中热水供暖大于蒸汽供暖

城市供暖以蒸汽或热水为介质,经供热管网向全市或其中某一地区的用户供应生活和生产用热,也称城市集中供热,是城市能源建设的一项基础设施。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加快,我国城市供热面积、城市供热总量持续增长。数据显示,2015-2020年,我国城市供热面积由亿平方米增长至亿平方米,城市供热总量由万吉焦增长至万吉焦。城市供热总量中热水总量大于蒸汽总量,2020年分别达到345003.52万吉焦、65053.54万吉焦,分别占比84.1%、15.9%。

城市供暖以蒸汽或热水为介质,经供热管网向全市或其中某一地区的用户供应生活和生产用热,也称城市集中供热,是城市能源建设的一项基础设施。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加快,我国城市供热面积、城市供热总量持续增长。数据显示,2015-2020年,我国城市供热面积由亿平方米增长至亿平方米,城市供热总量由万吉焦增长至万吉焦。城市供热总量中热水总量大于蒸汽总量,2020年分别达到345003.52万吉焦、65053.54万吉焦,分别占比84.1%、15.9%。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我国城市供暖以集中供热为主政府加大投资下城市集中供热能力有所提升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城市供暖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未来前景预测报告(2022-2029年)》显示,目前我国城市供暖模分为集中供热和分户供热。集中供热凭借节约燃料以及用地、供热质量高、大气和噪音污染程度低等优势,成为城市最主要的供暖方式,在政府加大对集中供热的投资的背景下,城市集中供热能力有所提升。数据显示,2015-2020年,我国城市集中供热能力中热水供热能力由47.3万兆瓦增长至56.6万兆瓦,蒸汽供热能力由8.1万吨增长至10.3万吨。

目前我国城市供暖模分为集中供热和分户供热。集中供热凭借节约燃料以及用地、供热质量高、大气和噪音污染程度低等优势,成为城市最主要的供暖方式,在政府加大对集中供热的投资的背景下,城市集中供热能力有所提升。数据显示,2015-2020年,我国城市集中供热能力中热水供热能力由47.3万兆瓦增长至56.6万兆瓦,蒸汽供热能力由8.1万吨增长至10.3万吨。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我国城市供暖集中在北方寒冷地区,南方城市供暖市场潜力

我国城市供热具有区域集中性,主要集中在北方寒冷地区,南方城镇和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则基本没有集中供热设施,仅能依靠天然气炉、空调、电炉和蜂窝煤等独立供热方式取暖。随着极端天气增多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南方地区对城市供暖的需求有所提高,政府对此情况的重视程度也随之提高。目前已有湖南长沙、贵州六盘水、云南昆明等部分南方城市的部分区域开展了城市集中供暖,南昌、襄阳、毕节等城市也正在规划建设集中或区域式供暖工程。

我国城市供热具有区域集中性,主要集中在北方寒冷地区,南方城镇和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则基本没有集中供热设施,仅能依靠天然气炉、空调、电炉和蜂窝煤等独立供热方式取暖。随着极端天气增多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南方地区对城市供暖的需求有所提高,政府对此情况的重视程度也随之提高。目前已有湖南长沙、贵州六盘水、云南昆明等部分南方城市的部分区域开展了城市集中供暖,南昌、襄阳、毕节等城市也正在规划建设集中或区域式供暖工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随着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南方地区能源供应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以及新时期人们对供暖温度有了新认知,南方城市供暖能力将显著提升,同时,发展南方城市供暖也与“十四五”规划的“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的目标相契合,预计到2030年,南方潜在供暖家庭预计将达到3246-6577万户,累计新增投资822-9476亿元,累计新增消费1442-4033亿元。

随着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南方地区能源供应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以及新时期人们对供暖温度有了新认知,南方城市供暖能力将显著提升,同时,发展南方城市供暖也与“十四五”规划的“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的目标相契合,预计到2030年,南方潜在供暖家庭预计将达到3246-6577万户,累计新增投资822-9476亿元,累计新增消费1442-4033亿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城市供暖节能技术研究和应用成关键,市场呈现供暖智能化发展趋势

不论是南方地区还是北方地区,开展城市供暖都势必消耗能源。随着南方供暖城市的增多,能源消耗压力增大,城市供暖若想可持续发展,必须走节能道路,在这其中,节能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成为关键。此外城市供暖中智能温控、智能计费等智能化手段的推进,也将大幅度地降低热源的消耗,符合国家的节能减排需要。

不论是南方地区还是北方地区,开展城市供暖都势必消耗能源。随着南方供暖城市的增多,能源消耗压力增大,城市供暖若想可持续发展,必须走节能道路,在这其中,节能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成为关键。此外城市供暖中智能温控、智能计费等智能化手段的推进,也将大幅度地降低热源的消耗,符合国家的节能减排需要。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zl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BC电池行业具备良好发展前景 国内已企业逐步扩产BC技术路线

BC电池行业具备良好发展前景 国内已企业逐步扩产BC技术路线

近两年新投产的N型太阳能电池产能多为TOPCon产能,2024年TOPCon电池市场份额有望超过60%,占据绝对主流位置。BC电池有望随着头部厂商产能落地,渗透率将提高。

2025年05月06日
2025年将成中国人形机器人“元年”,或推动稀土永磁材料需求将大幅增长

2025年将成中国人形机器人“元年”,或推动稀土永磁材料需求将大幅增长

除了工业机器人以外,人形机器人对钕铁硼的需求更具想象空间,单个人形机器人所需的高性能钕铁硼将达到 3.5kg/台,观研天下预计2025-2032年国内机器人数量需求总量将接近1000万台,对汝铁硼的需求将超过3万吨,这对我国稀土行业下游需求的增长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2025年03月10日
全固态电池技术迭代驶入快车道 产业化进程加速

全固态电池技术迭代驶入快车道 产业化进程加速

受制于技术发展因素,高能量密度全固态锂电池实现产业化还需要一定时间。首先能够实现规模化量产的是介于液态锂离子与全固态锂电池之间的电池类型,目前半固态电池、全固态电池齐头并进,半固态电池成本及技术难度低于全固态电池,目前已实现装车,产业化进程稍快于全固态电池。

2025年03月06日
氢能产业发展提速 交通及电力领域具备潜力

氢能产业发展提速 交通及电力领域具备潜力

我国制氢产能主要集中在西北、华东和华北地区,以煤制氢技术为主。根据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统计,2023年我国氢气产量约为3533万吨,以化石能源制氢为主:其中煤制氢产量达到1985万吨,占比56%;其次为天然气制氢,占比21%。

2025年02月17日
我国碳基复合材料行业供给不足 需求自给率仅60%左右 未来国产替代空间大

我国碳基复合材料行业供给不足 需求自给率仅60%左右 未来国产替代空间大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拓展,我国碳基复合材料规模不断扩大,截止2024年上半年,碳基复合材料市场规模约为126.3亿元。

2025年01月15日
我国硅基新材料行业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市场逐渐规模化、集约化

我国硅基新材料行业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市场逐渐规模化、集约化

目前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有机硅生产国,2020 年我国有机硅产能及产量都占全球的 50%以上。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我国有机硅产量为515.04万吨。

2025年01月07日
清洁能源趋势下我国生物质颗粒燃料行业快速发展 目前市场处于竞争型格局

清洁能源趋势下我国生物质颗粒燃料行业快速发展 目前市场处于竞争型格局

我国生物质颗粒燃料一直有着不错的供应,每年甚至有少部分产品可供出口,2024年上半年,我国生物质颗粒燃料产量约为443.6万吨。

2024年12月30日
我国太阳能路灯行业市场增长强势但规模仍较小 绝对优势龙头企业尚未形成

我国太阳能路灯行业市场增长强势但规模仍较小 绝对优势龙头企业尚未形成

近年来,中国太阳能路灯市场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市场规模持续扩大。这体现在产品种类的不断丰富和供给能力的显著提升上。2023年我国太阳能路灯产量规模已经达到57.6万盏,2024年上半年为33.04万盏。

2024年11月2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