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换电”潮来临 我国动力电池回收赛道火热 多数合规锂电池回收产能却处于空置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2022年中国动力电池行业分析报告-行业全景评估与投资规划分析》显示,动力电池即为工具提供动力来源的电源,多指为新能源汽车、电动列车、电动自行车等提供动力的蓄电池。动力电池回收则主要是指将已经报废将动力蓄电池集中回收,通过工艺技术回收电池中的镍钴锰、铜、铝、锂等元素,再将这些材料循环利用回动力电池包,并应用在新能源汽车中。

动力电池回收主要有两大方式:梯次利用和拆解回收。其中梯次利用是将使用过的大功率动力电池,分检后继续用于其他领域,直至报废。报废后的动力电池将通过干法回收和湿法冶金,从废旧电池中提取锂、钴等有用金属则属于拆解回收

动力电池回收主要有两大方式:梯次利用和拆解回收。其中梯次利用是将使用过的大功率动力电池,分检后继续用于其他领域,直至报废。报废后的动力电池将通过干法回收和湿法冶金,从废旧电池中提取锂、钴等有用金属则属于拆解回收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1“换电来临,动力电池回收赛道火热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心脏”,占整车成本的30%-45%,直接影响着电动汽车的续航和安全性。一块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使用年限为4-6年,如今第一批新能源汽车正在经历“换电”潮。

据公安部公布的数据显示,近几年我国纯电动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纯电动汽车保有量为403万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603万辆。

据公安部公布的数据显示,近几年我国纯电动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纯电动汽车保有量为403万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603万辆。

数据来源:公安部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电池的报废渐成规模。今年年1-10月,我国动力电池产量累计159.8GWh,同比累计增长250.0%,装机量累计107.5GWh,同比累计上升168.1%。据中国动力电池回收与梯次利用联盟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动力电池退役量为20万吨,到2025年,预测我国动力电池退役量将超过78万吨。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电池的报废渐成规模。今年年1-10月,我国动力电池产量累计159.8GWh,同比累计增长250.0%,装机量累计107.5GWh,同比累计上升168.1%。据中国动力电池回收与梯次利用联盟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动力电池退役量为20万吨,到2025年,预测我国动力电池退役量将超过78万吨。

数据来源中国动力电池回收与梯次利用联盟

随着我国退役动力电池数量的增加,废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市场规模也不断扩大。同时这也吸引了车企、环保公司、电池企业等快速入局。据企查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现存“动力电池回收”相关企业共1.5万家,2020年全年新增2579家,2021年上半年新注册了9435家,同比增长2611.2%.

随着我国退役动力电池数量的增加,废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市场规模也不断扩大。同时这也吸引了车企、环保公司、电池企业等快速入局。据企查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现存“动力电池回收”相关企业共1.5万家,2020年全年新增2579家,2021年上半年新注册了9435家,同比增长2611.2%.

数据来源:企查查

国家政策推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完善

大量的动力蓄电池退役后,如果处置不当,随意丢弃,不仅会给社会带来环境影响和安全隐患,还会造成资源浪费。因此,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十分重要。近两年,我国国家政府、发改委、工信部等部门也是频繁发布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的相关政策,推动着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的健全和完善。

2020-2021年我国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相关政策情况

时间 政策名称 要点
2020年1月 《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2019年本)》《新能源汽车度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2019年本)》 从企业布局与项目选址、技术、装备和工艺、资源综合利用及能耗、环境保护要求、产品质量和职业数育等方面对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进行多层次、多用途的合理利用过程提出规范。
2020年3月 《2020年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工作要点》 指出将推动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深入开展试点工作,加快探索推广技术经济性强、环境友好的回收利用市场化模式,培育一批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骨下企业。
2020年4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新《固废法》规定:强化产生者责任制,电池大品牌和大代理,将涉及废旧电池回收;回收门槛大幅提高,须有国家认定正规的许可证;累计非法回收及非法处置危废超过3吨,如果没有回收资格证却大量囤积废旧电池将触犯刑律等。
2020年7月 《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回收拆解企业应当按照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有关要求,对报废新能源汽车的废旧动力蓄电池或者其他类型储能装置进行拆卸、收集、贮存、运输及回收利用,加强全过程安全管理。
2020年10月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 完善动力电池回收、梯次利用和再资源化的循环利用体系,鼓励共建共用回收渠道。
2021年3月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提出要加快建设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
2021年7月 《”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加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溯源管理平台建设,完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体系。推动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和废旧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企业通过自建、共建等方式,建设规范化回收服务网点。
2021年8月 《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管理办法》 鼓励采用先进适用的工艺技术及装备,对废旧动力蓄电池优先进行包(组)、模块级别的梯次利用,电池包(组)和模块的拆解。
2021年11月 《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1年版)》(征求意见稿) 鼓励企业在产品前端设计增加资源回收和综合利用,健全锂离子电池的生产、销售、使用、回收、综合利用等生命周期资源综合利用。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暴涨,增厚动力电池回收收益

当前我国国内新能源汽车多数使用的是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不断推广和应用,动力电池装机需求也得到爆发,从而带动了上游原材料价格的暴涨,增厚了动力电池回收的收益。

元锂电池所需的原料一般为镍钴锰酸锂,镍和钴,而镍和钴本身就是属于稀有金属,其中钴在全球总储量不到800万吨,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镍和钴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越演越烈。今年10月,伦镍大涨4.6%至20963美元/吨,创下2014年5月以来的历史新高;12月,国内电解钴现货均价也已升至2018年11月以来的高位,达到449000元/吨。金属钴的价格从去年12月吨价26.5-27万元上涨到今年吨价36.3-38.2万元,最大涨幅超过30%。

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的回收产成品收益也随之提升。以行业上市龙头企业格林美为例,受到电池原材料(即回收产成品)涨价影响,2021年格林美前三季度收益明显增加,销售毛利润同比上升12.82%,销售净利润同比上升49.23%,净资产收益率同比增长91.61%。

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的回收产成品收益也随之提升。以行业上市龙头企业格林美为例,受到电池原材料(即回收产成品)涨价影响,2021年格林美前三季度收益明显增加,销售毛利润同比上升12.82%,销售净利润同比上升49.23%,净资产收益率同比增长91.61%。

数据来源:公开财报

4、国内多数锂电池回收产能处于空置状态

一般而言,动力电池从车辆退役下来,仍有80%左右的剩余容量。通过检测、分类、重组为梯次产品,可降级用于储能、备电等场景,对于无法梯次利用的电池进行再生利用,可以提取电池内部的钴、镍、锰等金属,或修复正负极材料,以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国内新能源汽车多数搭载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对于磷酸铁锂电池,由于不含有钴等贵重金属,回收拆解经济效益不高,但其循环性能较优,因此磷酸铁锂电池倾向适用于梯次利用。对于三元电池,因其含有钴贵金属元素,循环性能欠佳,因此三元电池倾向于拆解利用。

2020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退役总量约20万吨,但据GGII数据,2020年全国退役动力电池回收量仅4.2万吨。而截至今年8月底,国内由工信部认证的合规企业锂电池拆解和回收的产能有100万吨以上。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国内多数合规锂电池回收企业产能处于空置状态。

我国动力电池回收主要企业产能情况

年份 产量(万件)
格林美 13万吨
赣锋锂业 10万吨
威能电源 10万吨
桑德集团 10万吨
华友钴业 6.5万吨
豪鹏科技 5万吨
邦普 3万吨
比克集团 3万吨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行业不公平竞争、“劣币驱逐良币”的问题一直存在,正规的动力电池回收企业的规范投入、环保投入成本较高,而非规范企业、小作坊在这方面几乎零投人,因此其可以用更高的价格买走电池,便出现“劣币驱逐良币”这一问题。除此之外,我国退役动力电池收集困难。当前我国并没有相关规定要求动力电池需要强制回收,而且我国动力电池回收体系也不完善,存在着不愿意回收、收集困难、运输成本过高等问题。这也就导致了行业市场上的头部企业除了要与竞争对手进行残酷竞争之外,还要被不合规的小企业错位打击。

目前我国动力电池回收行业还处在初期发展阶段,市场不成熟,回收政策体系产业链都不完善、行业不公平竞争、退役动力电池收集困难问题一直存在。这些问题的解决是需要靠我国动力电池相关政策的完善,产业链的紧密合作,行业内严格的回收标准和市场监管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这绝不会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

总体来说,我国动力电池回收行业未来发展前景是广阔的。在“双碳目标”和国民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的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得到快速增长,而且目前国家仍在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相应的动力电池也迎来爆发式增长,按照动力电池4-6年的退役周期规律发展,未来几年我国动力电池退役量也将逐渐增加,因此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必将持续扩大,到2025年其市场规模有望达到千亿级别。(LQM)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航煤行业:仍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双碳”背景下生物航煤未来可期

我国航煤行业:仍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双碳”背景下生物航煤未来可期

生物航煤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生物液体燃料与可持续航空燃料。生物航煤政策的实施起源于全球民航业每年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根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统计,当前全球航煤消费量约为 2.7亿吨/年,对应排放温室气体超过 9亿吨,占全球排放总量的 3%。

2024年03月18日
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推动我国电磁屏蔽材料市场扩大 填充复合类占比最高

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推动我国电磁屏蔽材料市场扩大 填充复合类占比最高

消费电子市场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在受到宏观经济形势、市场饱和等影响下,市场整体需求量放缓,逐渐处于存量市场。但随着 5G、AI、大数据、云计算、新能源汽车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为国内电磁屏蔽材料行业的市场需求添了动力。2023年国内电磁屏蔽材料销量约为837.91亿件,

2024年02月28日
我国新型储能行业发展迅猛  锂离子电池储能占比最大 压缩空气储能潜力十足

我国新型储能行业发展迅猛 锂离子电池储能占比最大 压缩空气储能潜力十足

尽管压缩空气储能存在一些缺点,但仍然是一种十分有潜力的储能发电技术,可以为能源转型和节能减排作出重要贡献。压缩空气技术市场规模占比较小,但近年来,随着新型储能产业的发展,压缩空气技术路线市场规模也保持快速增长,2022年市场规模达到3.90亿元。

2024年02月20日
我国导热材料行业市场及供需规模稳步增长 市场竞争同质性强 价格战激烈

我国导热材料行业市场及供需规模稳步增长 市场竞争同质性强 价格战激烈

随着近年来我国数据中心行业的不断发展,我国数据中心机架规模也随之稳步增长。按照标准机架2.5KW统计,2023年我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规模预计达790万架,近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6.58%。

2024年02月19日
综合能源服务站项目加速落地 传统能源企业纷纷转型升级开启新赛道

综合能源服务站项目加速落地 传统能源企业纷纷转型升级开启新赛道

综合能源服务的核心业务涵盖电、冷、热、气等多个能源领域,其表面上是多种能源的耦合,但实际上涉及诸多功能与模式的优化。因此,只有摆脱传统以单一产品为中心的服务模式,真正做到以市场为导向、用户为中心,推行多元化的发展模式,才能真正打破发展壁垒,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综合能源服务。

2024年01月22日
我国优质炼焦煤资源稀缺 2024年供需局势依然紧绷

我国优质炼焦煤资源稀缺 2024年供需局势依然紧绷

全国焦煤生产以稳为主,上半年大矿和小矿均提高产量,但高产量带来安全隐患,山西多地矿难频发,导致产量和开工率下滑,预计到今年五月,安全生产为首要任务,产量难以大幅释放。2024年炼焦煤产能计划增加1600万吨,但主焦煤资源减少,将影响主焦煤价格,加大与非主焦煤价格差距。结合安全检查的严格要求,预计明年国产焦煤产量将保持稳

2024年01月15日
稀土产业供需两侧迎政策利好 2024年增长态势有望延续

稀土产业供需两侧迎政策利好 2024年增长态势有望延续

2023年稀土市场需求略显疲软,但考虑到行业所受的政策影响强烈,预计2024年的需求将有所回暖,尤其是在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磁性材料作为节能环保的基石电子功能材料,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2024年01月10日
汽车高景气度带动精冲材料市场需求旺盛 关键领域国产替代迫在眉睫

汽车高景气度带动精冲材料市场需求旺盛 关键领域国产替代迫在眉睫

当前我国精冲材料行业的集中度较低,A股除翔楼新材外,无主营业务与其相同的上市公司,大多数企业规模较小,竞争也集中在低端领域,既不利于形成品牌效应,也不利于行业整体竞争能力的提升。同时,由于大部分企业集中在低端领域,导致行业竞争激烈,缺乏技术创新和高端产品的研发能力。

2023年12月1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