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及部分省市再生塑料行业相关政策:推动塑料制品中小企业建设数字化产线

再生塑料是塑料的再利用,通过进行机械刀片粉碎操作以后,从而完成塑料的再次利用。

我国再生塑料行业相关政策

为促进再生塑料行业高质量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发布《轻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推动五金制品、塑料制品、文体用品、眼镜等行业中小企业实施精益管理,应用传感器、工控系统等开展关键工序、制造单元等数字化“微改造”,建设数字化产线。

我国再生塑料行业部分相关政策情况

发布时间

发布部门

政策名称

主要内容

202510

商务部等9部门

关于促进住宿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推动落实《商务领域经营者使用、报告一次性塑料制品管理办法》,督促住宿经营主体落实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报告制度,推行不主动提供一次性塑料制品做法。

20258

国家疾控局等部门

健康中国行动—健康环境促进行动实施方案(2025—2030年)

选用环保包装,分类投放垃圾,废旧家电、电子产品、电动自行车锂电池等进行回收利用,减少塑料使用。

20253

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

轻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

推动五金制品、塑料制品、文体用品、眼镜等行业中小企业实施精益管理,应用传感器、工控系统等开展关键工序、制造单元等数字化“微改造”,建设数字化产线。

202411

商务部等7部门

零售业创新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督促指导商品零售场所开办单位、网络零售企业等按要求做好一次性塑料制品的源头采购、使用、报告工作,推动减量、替代、循环、回收。

20248

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

参与引领全球绿色转型进程。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海洋污染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塑料污染治理等领域国际规则制定,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气候治理体系。

20243

市场监管总局等七部门

以标准提升牵引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

推进绿色设计标准建设。加强家电、家具、电子产品、纺织服装、塑料等产品绿色设计标准研制,将材料可再生利用率指标纳入家用电器强制性标准,引导产品设计充分考虑材料的易回收、易拆解、易再生。

20243

市场监管总局、中央网信办等部门

贯彻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行动计划(2024—2025年)

持续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加快健全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和报告标准,加快研制产品碳足迹核算基础通用国家标准,制修订碳排放核查程序、人员和机构标准,推动钢铁、铝、塑料、动力电池等重点产品碳排放强度、碳足迹等基础共性标准研制。

20243

国务院

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

支持建设一批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等再生资源精深加工产业集群。积极有序发展以废弃油脂、非粮生物质为主要原料的生物质液体燃料。探索建设符合国际标准的改性塑料、再生金属等再生材料使用情况信息化追溯系统。

20242

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

引导行业规范发展。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报废机动车、废塑料、废钢铁、废有色金属等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企业实施规范管理。

202312

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

加强固体废物综合治理,限制商品过度包装,全链条治理塑料污染。

202310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

关于促进炼油行业绿色创新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鼓励资源循环利用。 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探索废塑料、废润滑油、废弃油脂、废弃生化污泥等废弃有机物与原油耦合加工。鼓励重点开发废塑料低能耗热解与净化预处理技术,开发低碳排放的废塑料油深加工成套技术,加快废塑料化学循环工程试点示范。鼓励炼油过程三废资源化利用。积极有序发展以废弃油脂为主要原料的生物柴油、生物航煤等生物质液体燃料。

20237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

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

扩大特种工程塑料、高端光学膜、电池隔膜等在国防军工、航空航天、新能源、电子信息、交通等方面的应用。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各省市再生塑料行业相关政策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再生塑料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再生塑料行业稳定发展,比如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布的《广西制造业重点优势产业补链强链延链行动方案》、江苏省发布的《关于加快全省邮政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我国部分省市再生塑料行业相关政策(一)

省市

发布时间

政策名称

主要内容

江苏省

20258

关于加快全省邮政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深化快递过度包装治理和快递塑料包装污染治理,推广电商快递原装直发。

20252

江苏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若干政策举措

围绕报废汽车、废旧家电拆解、废塑料、废旧纺织品、废旧电池拆解、退役风光设备回收利用等关键环节,加强资源回收循环利用,打造一批特色循环产业集聚区。

上海市

202412

上海市海洋生态保护修复行动方案

加强海洋垃圾清理,开展海洋塑料垃圾监测调查,持续开展岸滩聚集垃圾清理整治,建立海洋垃圾清理长效机制。

河南省

20247

河南省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建设行动方案

结合培育壮大化工新材料产业链,规范塑料废弃物回收,鼓励回收利用企业应用规模化、低成本、高效率的智能化回收分拣技术以及不同品质塑料废弃物梯级回收利用技术。支持郑州、洛阳、平顶山、安阳、新乡、商丘、信阳、周口、驻马店、济源等地培育一批再生塑料高值化利用企业,推广废塑料规模化破碎分选改性造粒工艺流程,促进塑料废弃物同级化、高附加值利用。

福建省

20246

厦漳泉都市圈发展规划

漳州市以古雷石化基地炼化一体化项目为基础,以“大炼化、大乙烯”为导向,形成充足的原料保障能力,打造芳烃—聚酯和烯烃—塑料两条产业链。

安徽省

20245

安徽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

实施废钢铁、废纸、废塑料、废旧纺织品等再生资源行业规范管理,培育推荐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规范企业。

黑龙江省

20244

黑龙江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

鼓励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等再生资源精深加工产业链合理延伸,支持建设一批再生资源精深加工产业集群。

河北省

20244

河北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

鼓励废钢铁、废铜铝、废纸、废塑料等再生资源加工产业链合理延伸,推动企业绿色化、机械化、智能化改造,建设一批再生资源精深加工产业集群。

江西省

20244

江西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

推进危险废物全过程监控和信息化追溯,参与建设国家再生塑料、再生金属等再生材料使用情况信息化追溯系统。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我国部分省市再生塑料行业相关政策(二)

省市

发布时间

政策名称

主要内容

广西壮族自治区

20258

广西制造业重点优势产业补链强链延链行动方案

依托现有石油化工和现代煤化工产业基础,加快发展高端聚烯烃、工程塑料、功能性膜材料、聚氨酯等化工新材料,延伸发展造纸化学品、林产化工、生物航空煤油等精细化工,谋划发展对二甲苯(PX)项目,建设沿海现代煤化工基地。

20246

广西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实施方案

针对精细化工、纺织印染、包装印刷、家具、人造板、橡胶制品、塑料制品、砖瓦、机械喷漆加工等现有产业集群制定一群一策专项整治方案,从生产工艺、产品质量、产能规模、能耗水平、燃料类型、原辅材料替代、污染治理和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等方面明确整治要求。

海南省

20248

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推进建设海洋强省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

依托洋浦经济开发区、东方临港产业园,推动产业链从化工原料向碳纤维、可降解塑料等高端材料延伸,打造石化新材料产业基地。

云南省

20247

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云南建设的实施意见

全链条治理塑料污染,积极发展“以竹代塑”。

四川省

20246

关于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积极推动磷化工、天然气化工企业产品升级,巩固农药、化肥、塑料等重点品类国际市场份额。

广东省

20255

广东省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

强化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持续推进塑料制品生产使用源头减量,大力推动以竹代塑”“以纸代塑。压实商品零售、餐饮、住宿、电商、快递、外卖等行业经营者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塑料制品规范使用要求。鼓励相关行业企业推广使用循环包装、循环餐具,推动塑料垃圾规范化、精细化回收利用。

重庆市

20244

重庆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

加快推进全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重点城市建设,依托洛碛国家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和双桥经开区循环产业园等,统筹规划一批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电子产品、废橡胶、废塑料等再生资源精深加工产业集群。

贵州省

20244

贵州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

持续推进贵阳市、毕节市国家废旧物资循环利用试点城市建设,加快培育龙头企业,推动报废汽车、废家电、废弃电子产品、废钢铁、废有色金属、报废农业机械、废塑料等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企业集聚化、规模化发展,到2027年累计回收利用报废机动车30万辆、废家电500万台。

宁夏回族自治区

20244

宁夏回族自治区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

提升再生资源利用水平。依托银川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重点城市等,规划布局一批废旧产品设备高水平分拣中心、加工利用基地和区域交易中心,培育发展再生资源产业,推动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企业集聚化、规模化发展。落实国家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支持政策,推广废旧产品设备精细拆解、复合材料高效解离、有价金属清洁提取、稀贵金属再生利用等先进技术。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XD

观研天下®专注行业分析十三年,专业提供各行业涵盖现状解读、竞争分析、前景研判、趋势展望、策略建议等内容的研究报告。更多本行业研究详见《中国再生塑料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2年)》。

0930 定制海报(邮箱右下)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及部分省市农药行业相关政策:推动农药等具有比较优势大宗产品提质升级

我国及部分省市农药行业相关政策:推动农药等具有比较优势大宗产品提质升级

为促进农药行业高质量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7部门等发布《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推动涂料、染料、农药等具有比较优势的大宗产品提质升级,引导上下游企业建立协同机制,提升产品性能和应用水平,由销售产品向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转型。

2025年10月31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复合肥料行业相关政策:推进水肥一体化

我国及部分省市复合肥料行业相关政策:推进水肥一体化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复合肥料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复合肥料行业稳定发展,比如江苏省发布的《关于推动供销合作社高质量发展强化为农服务综合平台建设的意见》、福建省发布的《关于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的意见》。

2025年10月30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橡胶行业相关政策:加快推动橡胶等下游制品在各行业领域推广应用

我国及部分省市橡胶行业相关政策:加快推动橡胶等下游制品在各行业领域推广应用

橡胶(Rubber)是指具有可逆形变的高弹性聚合物材料,在室温下富有弹性,在很小的外力作用下能产生较大形变,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橡胶属于完全无定型聚合物,它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低,分子量往往很大,大于几十万。

2025年10月03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增材制造行业相关政策:加快人工智能与增材制造技术融合和产品创新

我国及部分省市增材制造行业相关政策:加快人工智能与增材制造技术融合和产品创新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增材制造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增材制造行业稳定发展,比如四川省发布的《关于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未来产业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广东省发布的《广东省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2025年09月24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检验检测服务行业相关政策:研发脑信号检验检测专用仪器

我国及部分省市检验检测服务行业相关政策:研发脑信号检验检测专用仪器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检验检测服务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检验检测服务行业稳定发展,比如北京市发布的《北京市“5G+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天津市发布的《天津市促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

2025年09月20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除草剂行业相关政策:持续推进肥料和农药登记行政审批改革

我国及部分省市除草剂行业相关政策:持续推进肥料和农药登记行政审批改革

为促进除草剂行业高质量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7月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等发布《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深化重点问题农产品药物残留攻坚治理,推行重点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

2025年08月06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塑料回收行业相关政策:促进资源循环利用

我国及部分省市塑料回收行业相关政策:促进资源循环利用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塑料回收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塑料回收行业稳定发展,比如天津市发布的《关于支持科技型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江苏省发布的《江苏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若干政策举措》。

2025年08月05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质检行业相关政策:优化药品医疗器械注册检验

我国及部分省市质检行业相关政策:优化药品医疗器械注册检验

为促进质检行业高质量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5月商务部等发布《深化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改革创新以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支持在国家级经开区建设概念验证平台、中试验证平台、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国家质检中心、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科技型企业孵化器等产业创新和服务平台。

2025年07月2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