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及部分省市再生医学行业相关政策:发展再生医学等医学前沿技术

我国再生医学行业相关政策

近些年来,为提高医疗卫生技术水平,加快再生医学行业发展,我国发布了一系列政策,如202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提高医疗卫生技术水平。加强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和医药器械研发体系与能力建设,发展组学技术、干细胞与再生医学、新型疫苗、生物治疗、精准医学等医学前沿技术。

我国再生医学行业相关政策

发布时间 发布部门 政策名称 主要内容
2017年6月 科技部、发展改革委等部门 “十三五”健康产业科技创新专项规划 深入开展干细胞、生物材料、组织工程、生物人工器官,以及干细胞与疾病发生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和转化开发,获得能够调控干细胞增殖、分化和功能的关键技术,利用干细胞体内外分化特性,结合智能生物材料、组织工程、胚胎工程,实现神经、肝脏、肾脏、生殖系统等组织器官再造,加快临床应用。
2019年9月 国家发展改革等部门 促进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纲要(2019-2022年) 支持前沿技术和产品研发应用。发挥部门合力,增强科研立项、临床试验、准入、监管等政策的连续性和协同性,加快新一代基因测序、肿瘤免疫治疗、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生物医学大数据分析等关键技术研究和转化,推动重大疾病的早期筛查、个体化治疗等精准化应用解决方案和决策支持系统应用。
2021年10月 国家卫生健康委 “十四五”国家临床专科能力建设规划 结合国际发展前沿,根据我国未来疾病诊疗领域的需求和发展趋势,支持相关专科在影响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和再生医学、精准医疗、脑科学、人工智能、生物医学等关键技术领域进行创新,通过与大学、研究单位合作等形式加强复合型创新团队建设,争取解决一批“卡脖子”技术,形成一批国际领先的原创性技术,推动相关专科能力进入国际前列。
2022年5月 国家发改委 "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 要求围绕干细胞和细胞免疫治疗产品、基因治疗产品、外泌体治疗产品、中药等建设质量及安全性评价技术平台。发展基因诊疗、干细胞治疗、免疫细胞治疗等新技术,强化产学研用协同联动,加快相关技术产品转化和临床应用,推动形成再生医学和精准医学治疗新模式。
2022年8月 国家卫健委 “十四五"卫生健康人才发展规划 以引领医学科技领域创新和解决生命健康领域前瞻性、战略性问题为核心,依托国家重大项目、实验室、重大人才计划,在组学技术、干细胞与再生医学、新型疫苗、生物治疗、染病防控等医学前沿领域,培养和发现-批具有深厚科学养、视野开阔、前瞻性判断力强的战略科学家。
2023年3月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 提高医疗卫生技术水平。加强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和医药器械研发体系与能力建设,发展组学技术、干细胞与再生医学、新型疫苗、生物治疗、精准医学等医学前沿技术。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部分省市再生医学行业相关政策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再生医学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再生医学行业稳定发展,比如北京市发布的《北京市促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提出深化干细胞、3D细胞培养、组织工程、微流控芯片等底层技术研发,构建高仿生的人源体外病生理模型,推动在新药研发、个体化精准医疗、再生医学领域应用,加快形成生物试剂、伴随诊断等有机结合的产业链生态。

部分省市再生医学行业相关政策

省市 发布时间 政策名称 主要内容
天津市 2021年11月 天津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十四五” 专项规划 支持开展高端仿制药、首仿药等引进生产,提升基因与再生医学仿制药质量水平。
河北省 2022年2月 河北省“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 鼓励开展多组学、3D生物学技术、干细胞与再生医学、新型疫苗、生物治疗等医学前沿技术的研究,支持新兴领域技术研发率先在我省进行试点探索。
黑龙江省 2022年3月 黑龙江省 “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 积极引进技术团队,组织干细胞及免疫细胞等细胞生产核心技术研发,加快干细胞药物和再生医学、基因治疗、免疫细胞治疗、精准医疗等开发和应用,推动形成精准医学和再生医学治疗新模式。
云南省 2022年5月 云南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 以昆明高新区、玉溪高新区等为载体,建设全球疫苗产业创新中心、国际疫苗产业基地、细胞产业集群创新园与技术转化中心、人体再生医学应用研究中心、精准医疗产业园,打造生命科学产业新高地。
上海市 2022年10月 上海市加快打造全球生物医药研发经济和产业化高地的若干政策措施 瞄准合成生物学、基因编辑、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细胞治疗与基因治疗、人工智能辅助药物设计等重点领域,布局若干市级科技重大专项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
北京市 2023年9月 北京市促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 深化干细胞、3D细胞培养、组织工程、微流控芯片等底层技术研发,构建高仿生的人源体外病生理模型,推动在新药研发、个体化精准医疗、再生医学领域应用,加快形成生物试剂、伴随诊断等有机结合的产业链生态。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XD)

观研天下®专注行业分析十一年,专业提供各行业涵盖现状解读、竞争分析、前景研判、趋势展望、策略建议等内容的研究报告。更多本行业研究详见《中国再生医学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3-2030年)》。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及部分省市辅助生殖行业相关政策:加强生殖健康服务

我国及部分省市辅助生殖行业相关政策:加强生殖健康服务

为了进一步推动辅助生殖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等发布《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支持引导有条件的地方将生育保险生育津贴按程序直接发放给参保人。

2025年06月14日
我国及各省份医疗服务行业相关政策:提升医疗服务智慧化、数字化、适老化、适儿化水平

我国及各省份医疗服务行业相关政策:提升医疗服务智慧化、数字化、适老化、适儿化水平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医疗服务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医疗服务行业稳定发展,比如天津市的《天津市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河北省的《石家庄都市圈发展规划》。

2025年05月15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内镜诊疗器械行业相关政策:进一步提高医疗器械产品采购可预期性

我国及部分省市内镜诊疗器械行业相关政策:进一步提高医疗器械产品采购可预期性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各省市积极推动内镜诊疗器械行业的发展,比如2025年4月江苏省发布的《“品质江苏”建设行动方案》提出对药品跨省委托生产、多点委托生产等新业态加强抽检、检测以及信息共享,对委托生产医疗器械按照分级监管要求实施监管。

2025年05月12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体检行业相关政策:培育壮大健康体检等新型服务业态

我国及部分省市体检行业相关政策:培育壮大健康体检等新型服务业态

近些年来,为了促进体检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4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培育壮大健康体检、咨询、管理等新型服务业态。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尽快实现医疗数据互联互通,逐步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政策。

2025年04月29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医疗传感器行业相关政策:健全支持医疗器械发展机制

我国及部分省市医疗传感器行业相关政策:健全支持医疗器械发展机制

近些年来,为了促进医疗传感器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5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积极支持创新药和医疗器械推广使用。加大创新药临床综合评价力度,加强评价结果分析应用。

2025年04月24日
鼓励儿童药品研发申报【附我国及各省份儿童用药行业相关政策】

鼓励儿童药品研发申报【附我国及各省份儿童用药行业相关政策】

近些年来,为了促进儿童用药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5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强对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名医验方等的挖掘和转化。鼓励儿童药品研发申报。

2025年04月23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数字医疗行业相关政策:大力推进5G行业虚拟专网在医疗领域规模部署

我国及部分省市数字医疗行业相关政策:大力推进5G行业虚拟专网在医疗领域规模部署

为促进数字医疗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4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的《关于促进数据标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强交通、医疗、金融、科学、制造、农业等重点行业领域数据标注,建设行业高质量数据集,支撑人工智能在行业领域的应用赋能。

2025年04月19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创新药行业相关政策:积极支持创新药推广使用

我国及部分省市创新药行业相关政策:积极支持创新药推广使用

为促进创新药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推动实施中成药全过程赋码监测,并探索应用于中药饮片管理,促进道地药材、中药创新药、中药改良型新药和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的配备使用。

2025年04月1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