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及部分省市社交电商行业相关政策 促进社交电商规范发展

社交电子商务(social commerce)是依托社交关系而进行买卖交易的电商。社交电商和传统电商的区别在于流量的获取/分发方式。

我国社交电商行业相关政策

为加强电子商务新业态新模式标准建设,支持社交电商、网络直播等多样化经营模式,我国发布了多个政策促进社交电商行业发展,比如202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提出支持社交电商、网络直播等多样化经营模式,鼓励发展基于知识传播、经验分享的创新平台。

 

我国社交电商行业相关政策

发布时间

发布部门

政策名称

主要内容

201612

国务院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推动数字创意在电子商务、社交网络中的应用,发展虚拟现实购物、社交电商、“粉丝经济”等营销新模式。

20171月

国务院

“十三五”市场监管规划

加强对社交电商、手机应用软件商城等新模式,以及农村电商、跨境电商和服务电商等新业态的监管。

20178月

国务院

关于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的指导意见

培育基于社交电子商务、移动电子商务及新技术驱动的新一代电子商务平台,建立完善新型平台生态体系。

20209月

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 发展的意见

引导实体企业更多开发数字化产品和服务,鼓励实体商业通过直播电子商务、社交营销开启“云逛街”等新模式。

20217月

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意见

大力发展数字展会、社交电商、产品众筹、大数据营销等,建立线上线下融合、境内境外联动的营销体系。

20218月

商务部

关于加强“十四五”时期商务领域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

加强电子商务新业态新模式标准建设,促进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等规范发展。

20219月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

关于进一步加强政策宣传落实支持文化和旅游企业发展的通知

鼓励文化和旅游企业“上线”“上云”,与社交电商、网络直播、短视频等在线新经济结合,开展内容创作、产品展示、传播消费等环节合作,培育壮大文化和旅游消费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

202111

农业农村部

关于拓展农业多种功能 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培育网络新零售,在大型电商平台开设旗舰店,培育零售电商、批发电商、分销电商以及社交电商、直播电商等新模式,形成多样化多层次的全网营销体系。

202212

中共中央、国务院

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

支持社交电商、网络直播等多样化经营模式,鼓励发展基于知识传播、经验分享的创新平台。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部分省市社交电商行业相关政策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各省市积极推动社交电商行业的发展,比如四川省发布的《关于实施“三品一创”消费提质扩容工程 加快培育“蜀里安逸”消费品牌的意见》提出促进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私域电商、保税仓直播等新业态健康发展,建设直播电商之城,推进“川货寄递”工程,形成新电商消费营商高地。

 

部分省市社交电商行业相关政策

省份

发布时间

政策名称

主要内容

贵州省

20178月

贵州省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实施意见

鼓励传统特色企业依托互联网平台发展直销电商、社交电商、跨境电商等网络营销新模式。

四川省

20232月

关于实施“三品一创”消费提质扩容工程 加快培育“蜀里安逸”消费品牌的意见

促进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私域电商、保税仓直播等新业态健康发展,建设直播电商之城,推进“川货寄递”工程,形成新电商消费营商高地。

海南省

201711

海南省文物+旅游三年行动工程实施方案

综合运用各类电子商务平台,在商业网站和文化文物单位相关专业网站设立文物+旅游产品销售平台,开发手机APP,发展社交电商等网络营销新模式。

重庆市

20221月

重庆市“十四五”电子商务发展规划

规范稳妥发展社交电商,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加强规范和监管,坚持发展和规范并重推动社交电商发展,鼓励利用微信、微博、短视频、直播、文化社区等新型平台生态体系创新创业,积极探索社交网络、视频直播、虚拟商业街等带货模式。

河北省

202110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实施意见

鼓励发展数字展会、社交电商、产品众筹、大数据营销等,建立线上线下融合、境内境外联动的营销体系。

江苏省

20226月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加快恢复和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大力培育一批数字电商企业,促进线上线下消费加速融合,推动社交电商、直播电商、内容电商、生鲜电商等规范健康发展。

天津市

202112

天津市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若干措施

加快特色产业、品牌企业、优质产品与传统电商、社交电商、内容电商、专业电商、直播电商等对接,实现网络平台与传统外贸企业深度融合。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XD)

 

观研天下®专注行业分析十一年,专业提供各行业涵盖现状解读、竞争分析、前景研判、趋势展望、策略建议等内容的研究报告。更多本行业研究详见《中国社交电商行业发展现状调研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2023-2029年)》。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及部分省市数字经济行业相关政策:开展数字经济领域职业技能提升培训

我国及部分省市数字经济行业相关政策:开展数字经济领域职业技能提升培训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数字经济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数字经济行业稳定发展,比如天津市发布的《天津市推动数字贸易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北京市发布的《北京市促进高精尖产业高水平对外开放行动方案(2025年)》。

2025年08月30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云服务行业相关政策:鼓励发展标准化、可扩展的算力云服务

我国及部分省市云服务行业相关政策:鼓励发展标准化、可扩展的算力云服务

为了进一步推动云服务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8月国务院等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加强智能算力互联互通和供需匹配,创新智能算力基础设施运营模式,鼓励发展标准化、可扩展的算力云服务,推动智能算力供给普惠易用、经济高效、绿色安全。

2025年08月28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液冷数据中心行业相关政策:加快数据中心节能降碳改造

我国及部分省市液冷数据中心行业相关政策:加快数据中心节能降碳改造

为促进液冷数据中心行业高质量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等发布《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30年)》鼓励建设一批高性能云计算平台、区块链、数据中心、5G行业虚拟专网、物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支撑医药企业“智改数转网联”。

2025年08月26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算力服务行业相关政策:因地制宜支持国家级经开区算力基础设施建设

我国及部分省市算力服务行业相关政策:因地制宜支持国家级经开区算力基础设施建设

为了进一步推动算力服务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5月商务部等发布《深化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改革创新以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按照国家总体布局要求,因地制宜支持国家级经开区算力基础设施、第5代移动通信(5G)等网络的建设。

2025年08月25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大模型行业相关政策:加快建设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

我国及部分省市大模型行业相关政策:加快建设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大模型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大模型行业稳定发展,比如河南省发布的《河南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前瞻布局未来产业行动计划》、上海市发布的《上海市具身智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2025年08月23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宽带行业相关政策:纵深推进“宽带边疆”建设

我国及部分省市宽带行业相关政策:纵深推进“宽带边疆”建设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宽带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宽带行业稳定发展,比如天津市发布的《天津市推动数字贸易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福建省发布的《福建省加快推进数字化全面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总体方案》。

2025年08月18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量子信息行业相关政策:研发量子计量基标准核心器件

我国及部分省市量子信息行业相关政策:研发量子计量基标准核心器件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量子信息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量子信息行业稳定发展,比如广东省发布的《广东省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若干措施》、重庆市发布的《重庆市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2025年08月08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隐私计算行业相关政策:促进数据有效保护和合法利用

我国及部分省市隐私计算行业相关政策:促进数据有效保护和合法利用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隐私计算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隐私计算行业稳定发展,比如上海市发布的《上海城市空间治理领域人工智能应用暨量子城市空间智能建设工作实施方案(2026—2027年)》、北京市发布的《北京市区块链创新应用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

2025年08月0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