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及部分省市物业服务行业相关政策 建立健全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双向选择机制

物业服务是对房屋及配套的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进行维修、养护、管理,维护相关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和相关秩序的活动,是房地产开发的后端服务。近年来我国物业管理面积和行业市场规模均逐年增长。

国家物业服务行业相关政策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物业服务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2-2029年)》显示,近些年来,为了促进物业服务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引进专业化物业服务,建立健全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双向选择机制。完善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体系,指导和监督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依法履行职责。依托村级综合服务设施、供销合作社等强化农村地区农产品收购、农资供应等服务供给。

国家层面物业服务行业相关政策

发布时间 发布部门 政策名称 主要内容
2015年 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 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应依据示范文本,结合自身实际,明确物业服务区域内建设管理充电基础设施的流程。
2016年 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若干意见 公安部门要加强出租住房治安管理和住房租赁当事人居住登记,督促指导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以及其他管理单位排查安全隐患。
2017年 中共中央 国务院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 改进社区物业服务管理。加强社区党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对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的指导和监督,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议事协调机制。
2019年 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 探索“物业服务+养老服务”模式,支持物业服务企业开展老年供餐、定期巡访等形式多样的养老服务。
2020年 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 建立和完善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机制,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作用,统筹协调社区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产权单位、物业服务企业等共同推进改造。
2020年 中共中央 国务院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健全住房标准,完善房地产信息数据、物业服务等标准。
2021年 国务院办公厅 “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引进专业化物业服务,建立健全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双向选择机制。完善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体系,指导和监督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依法履行职责。依托村级综合服务设施、供销合作社等强化农村地区农产品收购、农资供应等服务供给。
2021年 国家发展改革委 关于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补短板上水平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若干意见 支持以企业为主体、行业组织为依托,在养老、育幼、家政、物业服务等领域开展服务业标准化试点,推出一批标杆化服务标准。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地方层面物业服务行业相关政策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各省市积极推动物业服务行业的发展,比如江苏省发布的《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加快恢复和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支持养老机构开展辐射周边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支持物业服务企业探索“物业服务+养老服务”模式。

地方层面物业服务行业相关政策

省份 发布时间 政策名称 主要内容
黑龙江省 2022年 关于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补短板上水平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行动计划 加快构建行业性标杆化服务标准。2025年底前,在养老、育幼、家政、物业服务等领域开展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制修订2项地方标准。
天津市 2022年 关于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措施 支持企业、行业组织、标准化服务机构在养老、育幼、家政、物业服务等领域开展服务业标准化试点,研究制定高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先进标准。
江苏省 2022年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加快恢复和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加快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支持养老机构开展辐射周边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支持物业服务企业探索“物业服务+养老服务”模式。
江西省 2022年 江西省贯彻落实“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实施方案 优化社区物业服务。在社区居委会下设环境和物业管理委员会,协调督促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履行职责,健全社区物业党建联建机制。对未成立业主委员会的,可探索由社区“两委”指导组建物业管理委员会,临时代行业主委员会部分职责。对无物业小区,积极引导业主通过市场化方式选聘物业服务企业,不断扩大物业服务覆盖范围,确实无法通过市场化方式选聘物业服务企业的,可采取引入国有物业服务企业或社区“两委”组织居民自我管理等方式,提供基本物业服务。
重庆市 2022年 重庆市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 推进物业服务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切实提升物业服务质量。依托村级综合服务设施、供销合作社等强化农村地区农产品收购、农资供应等服务供给。
宁夏回族自治区 2021年 宁夏回族自治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引入专业化的生活设计和物业服务机构,推动高质量全流程改造和智慧化社区建设。鼓励有条件的物业服务企业向养老、托幼、家政、文化、健康、房屋经纪、快递收发等领域延伸,培育“多元化业态服务”新模式。探索建立适应老旧小区物业服务机制,老旧住宅小区物业管理覆盖率达到90%左右。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XD)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及部分省市装配式建筑行业相关政策: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

我国及部分省市装配式建筑行业相关政策: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

为了进一步推动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等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建筑垃圾治理的意见》压实减量责任。落实工程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主体责任,采用新型建造方式,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创新设计、施工技术与装备。

2025年09月04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城中村改造行业相关政策:积极推进城中村改造

我国及部分省市城中村改造行业相关政策:积极推进城中村改造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城中村改造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城中村改造行业稳定发展,比如重庆市发布的《重庆市提振消费若干措施》、广东省发布的《广东省促进经济持续向好服务做强国内大循环工作方案》。

2025年09月01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住房租赁行业相关政策: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床位)供给

我国及部分省市住房租赁行业相关政策: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床位)供给

为了进一步推动住房租赁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4月商务部等9部门等发布《关于深化家政服务业产教融合的意见》将符合条件的家政从业人员纳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保障范围。

2025年07月21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老旧小区改造行业相关政策: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整治改造

我国及部分省市老旧小区改造行业相关政策: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整治改造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老旧小区改造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老旧小区改造行业稳定发展,比如上海市发布的《上海市住宅小区物业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方案》、北京市发布的《深化物业管理改革创新 持续提升物业服务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

2025年07月09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建筑节能行业相关政策:推动建筑业绿色化转型升级

我国及部分省市建筑节能行业相关政策:推动建筑业绿色化转型升级

为了进一步推动建筑节能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等发布《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持续推进既有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加强建筑保温材料管理,鼓励居民开展城镇住房室内装修。

2025年07月04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绿色建筑行业相关政策:持续推进既有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节能改造

我国及部分省市绿色建筑行业相关政策:持续推进既有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节能改造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绿色建筑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绿色建筑行业稳定发展,比如海南省发布的《关于支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若干政策措施》、江苏省发布的《江苏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若干政策举措》。

2025年06月28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智慧社区行业相关政策:开展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

我国及部分省市智慧社区行业相关政策:开展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智慧社区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智慧社区行业稳定发展,比如北京市发布的《深化物业管理改革创新 持续提升物业服务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江苏省发布的《江苏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

2025年06月25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装饰装修行业相关政策:鼓励居民开展城镇住房室内装修

我国及部分省市装饰装修行业相关政策:鼓励居民开展城镇住房室内装修

为促进装饰装修行业高质量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等发布《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持续推进既有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加强建筑保温材料管理,鼓励居民开展城镇住房室内装修。

2025年06月2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