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育种是将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育种的方法,涵盖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遗传修饰育种及基因编辑等技术,通过基因直接选择和聚合实现精确育种。
发展历程来看,20世纪50年代,DNA的结构被发现,标志着分子生物学的诞生。此后,科学家们开始研究基因如何控制生物的性状,这为分子育种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到20世纪70年代,基因工程技术的出现使得人们可以直接修改生物的基因,这标志着分子育种技术的真正开始。每个阶段都是基于科技进步和科学理解的深入,使得育种从粗糙的表型选择逐渐演变为精确的基因编辑和基因组选择,大大提高了育种的效率和精度。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市场规模来看,2020-2024年,我国分子育种行业市场规模从7亿元增长至3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3.9%。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市场结构来看,分子辅助标记育种技术作为底层支撑性技术,在2024年占据主导地位,市场规模占比达70%;转基因技术以20%的占比位居第二,基因编辑技术市场占比10%。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分子育种检测主要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生物的基因进行检测和分析,以辅助分子育种过程,实现精准育种。在政策、技术与商业化需求的多重驱动下,分子检测已不再仅是科研工具,而是正成为育种流程中不可或缺的标准化环节。2020-2024年,我国分子育种行业中分子检测领域市场规模从3亿元增至1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56.5%。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进口规模来看,在关键种质创新、核心育种技术等领域,中国与国际先进水平尚存在一定差距,部分高端种源在供应链上仍存在对外依赖,如蔬菜种子供应仍然高度依赖进口。
2024-2025年1-9月我国部分种子进口规模情况
| 海关编码 | 商品名称 | 2024年进口规模(万美元) | 2025年1-9月进口规模(万美元) |
| 10221 | 改良种用家牛 | 2176.0 | 681.7 |
| 10310 | 改良种用猪 | 954.6 | 1538.4 |
| 100410 | 种用燕麦 | 526.0 | 645.4 |
| 100510 | 种用玉米 | 3942.1 | 179.1 |
| 120925 | 黑麦草种子 | 5001.8 | 4305.8 |
| 120929 | 其他饲料植物种子 | 647.6 | 563.7 |
| 120930 | 草本花卉植物种子 | 2874.3 | 2460.5 |
| 120991 | 蔬菜种子 | 24517.3 | 21322. 6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xyl)
观研天下®专注行业分析十三年,专业提供各行业涵盖现状解读、竞争分析、前景研判、趋势展望、策略建议等内容的研究报告。更多本行业研究详见《中国分子育种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未来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2年)》。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