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变电站是采用可靠、经济、集成、低碳、环保的设备与设计,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系统功能集成化、结构设计紧凑化、高压设备智能化和运行状态可视化等为基本要求,能够支持电网实时在线分析和控制决策,进而提高整个电网运行可靠性及经济性的变电站。
从产业链来看,智能变电站上游主要为电力装备、智能组件、系统软件,其中电力设备包括变压器、低压开关、计算装置、无功补偿装置等;智能组件包括控制单元、测量单元、通信网络、状态监测单元等;软件包括战域保护系统、战域控制系统等。中游为智能变电站装备及解决方案。下游为居民用电、商业用电、工业用电、轨道交通、虚拟电厂等应用场景。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从行业市场规模来看,2020年到2023年我国智能变电站行业市场规模从251.6亿元增长到了312.4亿元,连续四年市场规模持续增长;预计2025年我国智能变电站行业市场规模约为389.5亿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我国智能变电站行业属于资金技术密集型行业,新进入企业通常面临一系列壁垒,主要包括技术壁垒、资金壁垒和人才壁垒等,具体如下表所示:
我国智能变电站行业壁垒
壁垒 | 具体内容 |
技术壁垒 | 由于智能变电站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变压器、箱式变电站和成套开关设备的设计、制造等环节都具备较高的技术含量,需要结合机械制造、电气工程、工业自动化、金属材料、绝缘技术、智能控制、通信技术等多领域的技术知识,对制造商的知识储备及研发、设计、制造能力都提出较高要求。对于新进入智能变电站行业的企业而言,由于缺乏项目经验和技术储备,难以快速响应下游客户需求及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
资金壁垒 | 智能变电站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为保证产品质量及稳定性,智能变电站企业前期需要购置大量生产设备、检验检测仪器;二是智能变电站行业主要客户为发电集团、电网、EPC、通讯、能源方案服务等大型企业,合同结算周期较长,智能变电站行业企业应收账款和生产流动资金普遍较高。 |
人才壁垒 | 智能变电站行业是多种学科交叉的行业,专业精通和经验丰富的技术人才是企业的竞争优势。与此同时,智能变电站的智能化、集成化及节能环保化,对智能变电站企业具备丰富经验的技术人才和高水平的技术储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进入智能变电站行业的企业难以在短时间内组建一支精通技术、经验丰富的人才队伍。因此,精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是拟进入智能变电站行业的企业短时间内较难突破的壁垒。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从我国智能变电站规模来看,2017年到2020年我国智能变电站新建数量持续增长,而到2020年之后我国智能变电站新建数量下降且增速放缓,到2023年我国智能变电站新建数量约1323座,同比上升1.07%。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政策方面,为促进智能变电站行业的发展,我国发布了多项行业政策,如《关于深化提升“获得电力”服务水平 全面打造现代化用电营商环境的意见》、《关于促进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强电力安全治理 以高水平安全保障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
我国智能变电站行业相关政策
发布时间 | 发布部门 | 政策名称 | 主要内容 |
2025年5月 |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 | 关于深化提升“获得电力”服务水平 全面打造现代化用电营商环境的意见 | 强化配电网规划建设。科学规划配电网布局。地方能源(电力)主管部门组织落实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相关要求,指导供电企业统筹主配网规划,适度超前做好电网设施布局,提高配电网灵活转带和自愈能力。差异化提高局部规划设计和灾害防范标准,促进防灾抗灾能力提升。优化配电网投资管理。 |
2025年3月 |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 | 关于促进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 支持代理机构参与分布式新能源发电项目绿证核发和交易。加快设立省级绿证账户,完善电网代理购电相应存量水电绿证的划转机制。 |
2024年12月 | 国家能源局 | 关于加强电力安全治理 以高水平安全保障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 健全大电网稳定破坏风险专项管控机制,围绕多回直流同时故障、重要输电通道全停、关键枢纽变电站(换流站)全停、负荷中心电压失稳、安控系统不正确动作等系统性重大风险,“一案一策”落实风险管控措施,确保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
2024年9月 | 国家能源局 | 电力市场注册基本规则 | 电力交易机构负责开展电力市场注册服务,建设并运维电力交易平台市场注册业务功能,依法依规披露市场注册业务的相关信息。实现与电力调度机构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及电网企业营销、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市场注册所需信息交互,提升经营主体市场注册业务便捷性。 |
2024年2月 | 生态环境部、中国民航局 | 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推动民用运输机场绿色发展的通知 | 结合电磁辐射影响预测和评价,要求合理确定卫星天线、气象雷达、通信基站、导航台站和变电站等的选址,尽量远离环境保护目标,确保电磁辐射水平满足相关限值要求。 |
2024年2月 |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 | 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 强化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合理提高核心区域和重要用户的相关线路、变电站建设标准,推进本地应急保障电源建设,统筹调配使用移动应急电源,重要用户应按要求配置自备应急电源,提升极端状态下重点地区、重点部位、重要用户的电力供应保障能力。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XD)
观研天下®专注行业分析十三年,专业提供各行业涵盖现状解读、竞争分析、前景研判、趋势展望、策略建议等内容的研究报告。更多本行业研究详见《中国智能变电站行业现状深度分析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2025-2032年)》。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