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是一种技术,旨在从工业生产等过程中捕集二氧化碳,将其提纯后用于新的生产过程或封存,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碳中和目标。
发展历程来看,早在2006年,在香山科学会议中,中石油首次提出中国发展CCUS/CCS产业倡议。2009年,中石油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二氧化碳驱油提高石油采收率与封存关键技术研究》。2012年,国内燃煤电厂首个CCUS项目在胜利油田启动。2015年,中国石化南化公司、华东石油局携手合作,开启了中国石化内部上下游企业之间二氧化碳资源综合利用的先河。2022年,我国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项目”正式注气运行,标志着我国CCUS产业开始进入成熟的商业化运营。2023年,总投资102亿元的宁夏300万吨/年CCUS示范项目在宁东基地全面开工建设。该项目在全球首次实现了现代煤化工和大型油气田开采之间的绿色减碳合作,建成后将成为中国最大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全产业链示范基地。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在国内,胺类吸收和低温蒸馏技术由于较高的系统适用性和较低的捕集成本被广泛应用。
国内主流碳捕集技术对比
方法 | 特色 | 产能(万吨/年) | 成本(元/吨CO2) | 应用前景 |
胺类吸收 | 利用胺类溶剂吸收COz,可将CO2浓度由不到20%提高到90% | 100 | 270-330 | 目前最成熟的技术;脱附过程非常耗能,而且很难改进;可用于工厂改造项日 |
IGCC | 燃烧前,将煤炭燃料气化成H2和CO2,然后通过胺类吸收捕集CO2 | 10 | 350 | 示范项目有限;系统运营不稳定,尤其是气化过程;不适用于工厂改造项目 |
富氧燃烧 | 从空气中分离纯氧用于燃料燃烧,产生高浓度二氧化碳(>90%)的烟气 | 10 | 350 | 示范项目有限;系统运营不稳定,尤其是燃烧过程;不适用于工厂改造项目 |
低温蒸馏 | 低温下,利用沸点差异将二氧化碳(>80%)与其他气体分离,得到纯二氧化碳(>99%) | 90 | 100 | 技术非常成熟,已广泛投入使用;成本低;只适用于高浓度二氧化碳场景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项目规模来看,截至2023年底我国已投运和规划建设中的CCUS示范项目数量达107个,其中已投运项目超过半数,具备CO2捕集能力约730万吨/年。
2021-2023年我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市场规模(按项目规模)
项目 | 2021年 | 2022年 | 2023年 |
项目数量(个) | 45 | 98 | 107 |
CO2捕集能力(万吨/年) | 300 | 400 | 730 |
注入能力(万吨/年) | 95.2 | 200 | ---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政策方面,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CCUS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包括《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指导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等文件,明确将CCUS作为实现碳减排的重要技术路径。同时,国家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和技术创新支持等措施,鼓励企业参与CCUS项目,加快产业化进程。
我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行业相关政策
发布时间 | 发布部门 | 政策名称 | 主要内容 |
2021年 | 国务院 | 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 | 开展碳捕集、利用和封存试验示范。 |
2021年 | 国务院 | 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 | 鼓励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一体化等试点示范:开展低成本cCus技术创新,建设全流程规模化CCUs示范项目。 |
2021年 | 国家能源局、科学技术部 | “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 | 研发高效低能耗技术和装置:驱油驱气、化学利用技术研究,封存监测、泄露等核心技术突破:百万吨级ccS全流程示范。 |
2022年 |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 | 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府措施的意见 | 完善火电领域cCUs技术研发和试验示范支持政策,加强技术推广示范,扩大三氧化碳驱油应用。 |
2023年 | 工信部等八部门 | 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 | 建立健全碳排放核算体系,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和碳捕集、封存、综合利用工程试点示范。 |
2023年 |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 | 关于促进炼油行业绿色创新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 绿氢炼化、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技术完成工业化、规模化示范验证,建设一批可借鉴、可复制的绿色低碳标杆企业,支撑2030年前全国碳排放达峰。推进二氧化碳回收利用。支持炼油企业加快CCUS示范应用,有效降低碳排放。 |
2024年 | 国家发改委 | 节能降碳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 | 重点支持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循环经济助力降碳等方向,支持"双碳"领域技术水平领先、减排效果突出、示范效应明显的项目建设,支持规模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建设。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xyl)
观研天下®专注行业分析十三年,专业提供各行业涵盖现状解读、竞争分析、前景研判、趋势展望、策略建议等内容的研究报告。更多本行业研究详见《中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未来投资预测报告(2025-2032)》。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