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合成生物学行业市场规模高速增长 资本市场逐渐回归理性

合成生物学即利用可再生的生物质资源为原料生产各种产品,与传统生物学通过解剖生命体以研究其内在构造的办法不同,合成生物学的研究方向完全是相反的,它是从最基本的要素开始一步步的建立零部件。

合成生物学在医疗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为推动合成生物学技术发展,我国及部分省市发布了多项行业政策,如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生态环发布的《加快非粮生物基材料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提出立足产业技术实际,系统谋划生物基材料产业创新发展。

我国及部分省市合成生物学行业相关政策

层级 发布时间 发布部门 政策名称 主要内容
国家级 2021年11月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 关于推动原料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加快合成生物学等先进技术的开发应用,推动原料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国家级 2022年5月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 要着力做大做强生物经济,到2025年生物经济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国家级 2022年6月 科技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等9部门 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 坚持创新驱动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构建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创新体系
国家级 2023年1月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生态环境部 加快非粮生物基材料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 立足产业技术实际,系统谋划生物基材料产业创新发展。
省级 2021年1月 北京市 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科技创新片区海淀组团实施方案 布局重大生物产业平台和重点项目
省级 2021年6月 上海市 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导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构建生物基化学品的细胞工厂,推动合成生物学技术工业应用。
省级 2021年8月 山西省 山西省“十四五”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 开展合成生物学基础研究和生物基材料等应用技术开发,加速生物聚酯等重点项目建设。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而随着技术发展及政策的支持,我国合成生物学市场规模不断增长。数据显示,到2022年维护合成生物学市场规模约为102.99亿元,同比增长75.81%。

而随着技术发展及政策的支持,我国合成生物学市场规模不断增长。数据显示,到2022年维护合成生物学市场规模约为102.99亿元,同比增长75.81%。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企业方面,我国合成生物学行业相关企业有华恒生物 (688639)、华大智造 (688114)、凯赛生物 (688065)、华熙生物 (688363)和梅花生物 (600873)等。

我国合成生物学行业相关企业情况

公司简称

上市时间

竞争优势

华恒生物 (688639)

2021-04-22

技术优势:公司掌握了与主要产品相关的一系列核心技术,涵盖菌株构建、发酵控制、分离提取、母液产物回收等生物制造的全过程。

客户资源优势:在境外市场,公司与市场500强企业巴斯夫、味之素、伊藤忠、德之馨等公司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境内市场,公司与多家优质化工、制药企业如诺力昂、天新药业、华中药业、华海药业等公司建立着长期业务往来。

华大智造 (688114)

2022-09-09

团队优势:公司拥有高度融合的跨学科专业团队,涵盖光学、微流控、机械、自动化、电子、软件、生物、医学、基因组学、信息学、统计学、植物学、药学等学科。

规模优势:截至2023930,华大智造拥有员工2,900,研发人员占比约36%,业务布局遍布六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服务累计超过2,600个用户,并已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科研、生产基地及培训与售后服务中心等。

凯赛生物 (688065)

2020-08-12

团队优势:公司管理团队稳定,且管理层多为研发背景人员,对于生产技术以及产品发展具有良好的判断力,经过多年的积累,对于从研发到产业化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产业链优势:公司目前商业化产品主要聚焦聚酰胺产业链,包括为生物基聚酰胺及其单体生物法长链二元酸和生物基戊二胺,是全球领先的利用生物制造规模化生产新型材料的企业之一。

华熙生物 (688363)

2019-11-06

产业链优势:公司全面掌握透明质酸微生物发酵技术和交联技术,拥有医药、化妆品及食品三大应用领域的原料产品,及骨科、眼科、整形外科等多领域、多管线的医疗终端产品及功能性护肤品,打通了上游原料产品到下游终端产品的全产业链。

研发优势:公司拥有经验丰富的研发和产业化人才,对实验室成果能快速实现产业化。

梅花生物 (600873)

1995-02-17

规模优势:拥有1.2万员工,目前已完成河北、内蒙、新疆、吉林等多区域布局。

业务优势:经过多年产品布局,公司形成了饲料氨基酸、鲜味剂产品及医用氨基酸、胶体多糖等多个优势产品为核心的业务结构。

资料来源:公司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从融资情况来看,2021年我国合成生物学行业融资事件达到顶峰,共发生23起,但2021年之后投融资事件逐渐下降,到2023年我国合成生物学发生投融资事件11起,融资金额为12.69亿元,2024年我国合成生物学已经发生5起投融资事件,融资金额为1.11亿元。

从融资情况来看,2021年我国合成生物学行业融资事件达到顶峰,共发生23起,但2021年之后投融资事件逐渐下降,到2023年我国合成生物学发生投融资事件11起,融资金额为12.69亿元,2024年我国合成生物学已经发生5起投融资事件,融资金额为1.11亿元。

数据来源:IT桔子、观研天下整理(XD)

观研天下®专注行业分析十一年,专业提供各行业涵盖现状解读、竞争分析、前景研判、趋势展望、策略建议等内容的研究报告。更多本行业研究详见《中国合成生物学行业发展现状研究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4-2031年)》。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咽喉中成药行业:政策与渠道双轮驱动 片剂占市场主导 其中金嗓子领跑零售端

我国咽喉中成药行业:政策与渠道双轮驱动 片剂占市场主导 其中金嗓子领跑零售端

市场构成来看,2024年我国咽喉中成药销售额达74亿元,同比增长7.49%。其中,片剂占比最大,达41.65%,其次为散剂/颗粒剂和丸剂,分别占20.42%、17.72%。

2025年09月01日
我国医药中间体行业市场规模稳增  资本热度下降 药明康德正全球化产能布局

我国医药中间体行业市场规模稳增 资本热度下降 药明康德正全球化产能布局

从行业投融资情况来看,2022年之后我国医药中间体行业投融资事件及金额持续下降,到2024年我国医药中间体行业发生9起投融资事件,投融资金额为8.6亿元;2025年1-8月25日医药中间体行业发生8起投融资事件,投融资金额为6.6亿元。

2025年08月28日
我国零售药店行业:实体药店销售额占比持续下降 网上药店销售额占比持续提升

我国零售药店行业:实体药店销售额占比持续下降 网上药店销售额占比持续提升

从销售额来看,2020年到2024年我国实体药店和网上药店(含药品和非药品)销售额持续增长,但增速逐渐放缓。到2024年我国实体药店和网上药店(含药品和非药品)销售额达9411亿元,同比增长1.9%。

2025年08月15日
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逐年增加 其中软件类投入占比超30%

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逐年增加 其中软件类投入占比超30%

近年来我国医院信息化资金投入逐年增加,平均投入来看,2024 年我国三级医院信息化平均投入金额为1345.99 万元,三级以下医院信息化年平均投入金额为 306.79 万元。

2025年08月14日
我国数字医疗产业规模高速增长 其中数字医疗健康服务平台市场规模增速最快

我国数字医疗产业规模高速增长 其中数字医疗健康服务平台市场规模增速最快

从数字医疗健康综合服务市场规模来看,2020-2024年,我国数字医疗健康综合服务市场规模呈高速增长。2024年我国数字医疗健康综合服务市场规模为2203亿元,同比增长26.03%。

2025年08月13日
我国保健食品行业:国产备案数量稳步上升 其中营养素补充类占比超五成

我国保健食品行业:国产备案数量稳步上升 其中营养素补充类占比超五成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和居民健康意识的提升,我国保健食品市场规模持续扩张。2024年我国养生保健食品市场规模达到2308.2亿元,同比增长6.9%。

2025年08月08日
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稳步增长 行业市场加速扩容

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稳步增长 行业市场加速扩容

从市场规模来看,随着深海科技突破和生物技术发展,近五年我国海洋生物医药市场规模逐渐扩大。2024年我国海洋生物医药市场规模约为331亿元,同比增长19.9%。

2025年08月07日
我国体外诊断行业:免疫诊断国产化率发展空间最大 资本市场热度正持续下降

我国体外诊断行业:免疫诊断国产化率发展空间最大 资本市场热度正持续下降

从各细分领域占比来看,各细分领域表现分化明显。2024年生化诊断市场份额下滑至20%以下,免疫诊断市场占比稳定在35%左右,分子诊断维持10%的市场份额,血液体液检测和POCT领域分别以超5%的增速稳步发展。

2025年08月0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