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追求极致功率密度与紧凑结构的浪潮中,轴向磁通电机以其颠覆性的设计,正成为驱动技术升级的关键路径。凭借“小身材、大能量”的突出优势,它不仅在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高精尖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更被视为突破轮边驱动商业化瓶颈的核心技术。然而,从实验室的创新到产业的规模化,该行业仍面临成本、工艺与供应链的多重挑战。
1、轴向磁通电机设计灵活,可根据定转子不同数量组合成多类型
轴向磁通电机是一种磁场方向与电机轴方向平行的电机,与传统的径向磁通电机(磁场呈放射状)在结构上形成根本差异。
轴向磁通电机的优势
优势 |
简析 |
高功率/扭矩密度 |
在相同体积和重量下,能输出更大的功率和扭矩,实现了“小身材,大能量”。 |
扁平化结构 |
外形像“盘片”,非常适用于对安装空间有严格限制的场景。 |
高效率 |
磁路短,损耗小,尤其在部分负载条件下仍能保持很高的运行效率。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轴向磁通电机可根据定子与转子的组合方式,轴向磁通电机可分为单定子/单转子结构、单定子/双转子结构、双定子/单转子结构、多定子/多转子结构。
轴向磁通电机的四种典型结构
种类 |
简介 |
单定子/单转子结构 |
由一个转子与一个定子组成,结构简单、体积紧凑,但存在单边磁拉力大、轴承负荷高、振动噪音明显及定转子摩擦风险,影响电机寿命。 |
单定子/双转子结构 |
由一个内定子与两个外转子构成,功率密度高,能在有限空间内输出更大转矩,适用于牵引系统、航空航天等对性能密度要求高的领域。 |
双定子/单转子结构 |
由一个内定子与两个外转子组成,结构对称性好,可有效降低单边磁拉力,常用于风力发电等需要稳定运行的系统。 |
多定子/多转子结构 |
由多个定子与转子叠加形成,能输出极高转矩,适合船舶推进、大型风力与水力发电机组等大功率场景。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轴向磁通电机在新能源汽车、航空电动化等多领域的应用与轮边驱动潜力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轴向磁通电机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5-2032年)》显示,目前,轴向磁通电机已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船舶推进、机器人以及风力发电等对高转矩密度与结构紧凑性要求极高的领域。轴向磁通电机小体积与低理论成本的特性,有望有效解决轮边电机在成本、体积与集成度方面的瓶颈问题,推动轮边驱动系统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此外,凭借更高的功率密度与轻量化结构设计,轴向磁通电机能够在减少簧下质量的同时输出充足扭矩,为轮毂电机的批量化推广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具体应用来看,自2021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走出一条昂扬向上的发展曲线,年产销增速连续4年超过30%,并且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产销量连续8年稳居世界首位,领跑全球。根据数据显示,2024年,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首次跨越1000万辆大关,分别完成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和35.5%;2025年1-8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962.5万辆、962万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而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对其结构件要求也逐渐极致,如在轮毂/轮边电机中轴向电机扁平、高功率密度的特点,使其成为轮毂驱动的理想解决方案,能实现灵活的底盘布局和强大的车辆操控性;在高端车型上,用于提升整车功率、节约前机舱空间以布置其他系统,增程器发电机中其高效率特性可以提升发电效率,进而降低油耗。
在国家“双碳”政策驱动下,工业电机作为耗电大户,其能效提升至关重要。轴向电机的高效率符合国家最高能效标准,开始在数控机床、机器人、高端压缩机等设备中替代传统电机。
航空航天与军工领域对设备的重量、体积和可靠性有极致要求。轴向电机的高功率密度和扁平化结构,在无人机、电动飞行器、舰船推进系统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机器人执行器要求快速性,电动机从获得指令信号到完成指令所要求的工作状态的时间应短;起动转矩惯量比大,在驱动负载的情况下,要求机器人关节电机的起动转矩大,转动惯量小;体积小、质量小、轴向尺寸短;能经受得起苛刻的运行条件,可进行十分频繁的正反向和加减速运行,并能在短时间内承受过载,而轴向磁通电机十分契合。根据2024年首届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大会发布的《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约27.6亿元,随着技术进步、应用范围扩大以及需求增长,到2029年,规模有望增长至750亿元,到2035年进一步增至3000亿元。而轴向磁通电机有望在新一轮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中显著受益。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我国轴向磁通电机行业仍然面临多重挑战,未来技术迭代加速、应用场景持续渗透
在当前发展阶段,轴向磁通电机仍面临多重挑战。在技术与工艺方面,其扁平紧凑的结构对散热设计提出更高要求;同时,需借助先进材料与工艺以降低高速运行时的涡流损耗,并保障磁钢稳定性;此外,由于专用生产设备与工艺链尚未成熟,在大规模量产中保持产品一致性与良率仍是一大难题。成本方面,因大量使用高性能永磁材料,核心部件需高精度加工,加之当前生产规模有限,难以通过规模化生产有效摊薄成本,导致整体成本居高不下。
供应链环节也尚未完善,专用设备、模具与检测装置尚未实现标准化,配套能力较传统电机存在差距。市场层面,作为新兴技术,轴向磁通电机在面对尤其注重可靠性的工业类客户时,需经历较长的验证周期,而用户替换现有成熟方案所产生的转换成本与技术惯性,也进一步延缓了其市场渗透速度。
因此,我国轴向磁通电机行业将呈现技术迭代加速、应用场景持续渗透、国产化替代与自主创新、与系统深度融合等发展趋势。
我国轴向磁通电机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YD)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