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乘用车金属冲压件行业分析:热冲压工艺成长空间广阔 市场格局呈集中化趋势

1、乘用车金属冲压件工艺:冷冲压为当前主流技术,热冲压未来成长空间广阔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乘用车金属冲压件行业现状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2年)》显示,乘用车金属冲压件是指通过大型压力机和模具,对金属板材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汽车零件。它是汽车白车身和底盘结构的核心组成部分。

按功能乘用车金属冲压件可分为车身结构件(如纵梁、横梁、A/B/C柱)、车身覆盖件(如车门、引擎盖、翼子板)及底盘系统件等。根据板料冲压是否需要加热,冲压可分为热冲压和冷冲压两种。当前冷冲压成型因生产效率快、零部件精密度高为市场主流,但随着市场对汽车安全性和轻量化要求不断提高,热冲压成型在汽车结构件的应用已成为未来重要发展方向。

乘用车金属冲压件热/冷冲压工艺对比

比项

热冲压成型工艺

冷冲压成型工艺

材料对比

使用高强度钢板,含碳量比较高,添加多种合金微量元素

含碳量低于高强度钢板,基本没有添加合金微量元素

加工温度

金属再结晶温度以上范围进行加工

室温条件进行加工

成型零件特点

零件不易起皱和破裂,基本没有回弹,尺寸稳定性好,材料机械性能有所提高;但零件表面存在氧化,表面质量不佳

零件表面光滑;但易起皱和破裂,易回弹,尺寸稳定性差,材料在加工过程中易硬化

优点

高强度、轻量化、低回弹高精度

低成本、生产效率高、技术门槛较低

缺点

高成本、高技术门槛、生产效率低

存在回弹问题、重量大

资料来源:葛仕馨《简析汽车行业冷、热冲压成型生产区别》

而热冲压成型技术包括普通等厚板热冲压成型技术、软区技术、辊压不等厚技术、补丁板技术、激光拼焊板技术、定制化强度技术以及超高强度2000MPa热冲压成型技术,应用于汽车A柱加强板、B柱加强板、车门坎板、后保险杠等。热冲压工艺通过减少零部件厚度和重量,加强硬度、强度和耐腐蚀性、减少零部件加工工序和原材料损耗,使其成品具有轻量化、高性能的优势。

热冲压各成型技术简介及用途

技术名称

技术介绍

应用产品

普通等厚板热冲压成型技术

使用等厚度22MnB5热冲压成型材料,通过加热、快速转移、快速冷却,使其金相组织从马氏体转变为奥氏体,从而得到所需要的抗拉强度为1500MPa的产品。

车身A柱、B柱、前立柱、门槛板等结构件

软区技术

使用等厚度22MnB5热冲压成型材料,通过对加热炉或者模具的控制,使得同一块板料热冲压成型后,各区域强度不同,有效提高和优化零件安全特性和轻量化特性。

纵梁和B柱类产品

辊压不等厚技术

使用等厚度22MnB5热冲压成型材料,通过辊压工艺实现同一块板料不同区域拥有不同的料厚,有效提高和优化零件的安全特性和轻量化特性,同时也可节约模具等工装的成本。

B柱类产品

补丁板技术

使用两张或者两张以上不等厚度22MnB5热冲压成型材料,通过点焊接把两块板料或者两块以上板料先焊接在一起,然后再使用同一套模具同时成型,有效提高局部强度和优化零件生产效率,同时也可节约模具等工装的成本。

A柱、B柱、纵梁类或者其他需要局部加强的产品

激光拼焊板技术

使用两张或者两张以上不等厚度22MnB5或者6Mn6热冲压成型材料,通过激光焊接把不同材质和不同厚度的板料焊接在一起,然后使用同一套模具同时成型,使整个零件的不同部位得到不同的强度和性能,提高和优化零件的安全特性和轻量化特性,同时也可节约模具等工装的成本。

B柱类产品

定制化强度技术

属于先进的混合制工艺,例如将补丁板技术和拼焊板技术、辊压不等厚技术和补丁板技术等各种先进工艺融合在同一产品中,该工艺有着非常明显的强度和轻量化贡献,可实现车身局部位置定制化强度的生产,同时在工装和工序的成本投入中有着巨大降本贡献。

/

超高强度2000MPa热冲压成型技术

为车身提供更高强度的同时保证最优的轻量化贡献

车门防撞加强梁产品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汽车轻量化叠加新能源汽车结构变革,我国乘用车金属冲压件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单车价值量近万元

近年来,随着汽车节能减排加速及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高增长,尤其是纯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对车身结构轻量化和安全性提出了新要求,催生了新的冲压件需求,也带来产品的价值提升。电动车独特的底盘布局(如平整的电池包)需要全新的车身底部结构设计,而一体式冲压技术(如特斯拉采用的“Giga Casting”后底板)正在重塑传统冲压件的形态,但同时也创造新的、更大型、更集成的冲压结构件需求。

近年来,随着汽车节能减排加速及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高增长,尤其是纯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对车身结构轻量化和安全性提出了新要求,催生了新的冲压件需求,也带来产品的价值提升。电动车独特的底盘布局(如平整的电池包)需要全新的车身底部结构设计,而一体式冲压技术(如特斯拉采用的“Giga Casting”后底板)正在重塑传统冲压件的形态,但同时也创造新的、更大型、更集成的冲压结构件需求。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乘用车金属冲压件行业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规模效应显著和与下游整车厂深度绑定的行业,其发展与乘用车市场景气度、新材料和新制造技术紧密相关。根据数据,2022年我国乘用车金属冲压件ASP约为9820元,假设金属冲压件ASP增速不变,2027年金属冲压件ASP约9382元,预计2027年中国乘用车销量2950万辆,则2027年中国乘用车金属冲压件市场规模约为2768亿元。

2021-2027年我国乘用车金属冲压件行业市场规模测算情况

类别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2025年E

2026年E

2027年E

乘用车销量(万辆)

2126.3

2348.5

2581

2691

2907

2950

2950

乘用车金属冲压件ASP(元)

9910

9820

9730.8

9642.4

9554.9

9468.1

9382.1

乘用车金属冲压件ASP增速

/

-0.91%

-0.91%

-0.91%

-0.91%

-0.91%

-0.91%

乘用车金属冲压件市场规模(亿元)

2107.2

2306.2

2511.5

2594.8

2777.6

2793.1

2767.7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我国乘用车金属冲压件市场格局分散但呈集中化趋势

目前,我国乘用车金属冲压件市场参与者可主要分为国外知名冲压件厂商在国内的合资企业、国内大型民营冲压件制造商、国内整车厂旗下子公司、国内中小型冲压件厂商。其中,以华达科技、凌云股份为代表的国内大型冲压厂商已具备一定技术能力和生产规模,未来有望提升市场份额。

我国乘用车金属冲压件市场参与者情况

参与者类别

主要特点

代表企业

国外知名冲压件厂商在国内的合资企业

拥有外资资金、技术和管理支持;生产技术较为先进、下游需求稳定;居于早期市场龙头地位;在国产化趋势下,近年市场份额有所稀释

海斯坦普、优尼冲压、爱机汽车配件

国内大型民营冲压件制造商

已形成一定生产规模,有较强的资金实力;具有自主模具设计制造能力;产品具有成本竞争力,与国外产品的品类差距逐步减小

凌云股份、华达科技、多利科技

国内整车厂旗下子公司

主要与所属整车厂建立供应配套关系,可得到整车厂的技术和管理支持;与集团旗下其他子公司整合可实现整体规模效应对其母公司具有依附性

汇众汽车、弗迪科技、赛科利汽车

国内中小型冲压件厂商

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较弱,模具开发能力不足主要生产低端配套产品;善于生产无需开模的标准冲压件,对客户需求响应速度快

众多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YD)

0930 定制海报(邮箱右下)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汽车制造机器视觉国产化加速突围 易思维以双市占率第一领跑行业

我国汽车制造机器视觉国产化加速突围 易思维以双市占率第一领跑行业

目前,该技术与相关产品在汽车制造领域发挥着五大核心价值——强化质量管控、优化成本结构、提升生产效率、拓展柔性生产、赋能“数智化”转型,已广泛渗透于传统燃油车与新能源车的整车及零部件生产全流程,覆盖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核心整车工艺、新能源车电池专属工艺及主要汽车零部件生产工艺环节。

2025年11月25日
技术迭代加速 车载电源行业正多方向突破演进 第三方企业将持续主导市场

技术迭代加速 车载电源行业正多方向突破演进 第三方企业将持续主导市场

随着行业技术迭代升级,我国车载电源成本也呈现结构性调整:2025年功率半导体在车载电源成本中的占比约为23%,已成为其成本构成中的核心组件,而磁性元件、结构件占比则出现相应下降。这一变化倒逼企业聚焦半导体相关技术研发,通过核心技术突破强化成本控制能力。

2025年11月24日
行业增长动力强劲 我国车载导航市场稳步扩张 智能化技术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

行业增长动力强劲 我国车载导航市场稳步扩张 智能化技术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

目前我国是全球最大汽车产销国,为车载导航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自2021年以来,伴随宏观经济回暖以及国家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系列政策措施的持续落地,我国汽车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1-9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433.3万辆和2436.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3.3%

2025年11月17日
乘新能源车东风 我国车载电源系统OBC行业出货量上升 国产厂商占市场主导

乘新能源车东风 我国车载电源系统OBC行业出货量上升 国产厂商占市场主导

基于此,近年来,我国车载电源系统OBC行业出货量持续上升。根据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车载电源系统OBC行业出货量达到1049.00万台套,2019-2024年出货量规模复合增速超过59%,保持高速增长。

2025年11月04日
我国汽车天窗行业:结构性变革+技术迭代升级 头部企业盈利有望增强

我国汽车天窗行业:结构性变革+技术迭代升级 头部企业盈利有望增强

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我国汽车天窗结构正在重塑——中低端车型天窗装配率增长,而高端车型装配率小幅回落。在8万元以下的低端车型方面,2021-2023年,全景天窗装配率分别为10.30%、12.11%和15.34%,小天窗装配率分别为31.25%、35.13%和43.07%,均呈上升趋势。

2025年11月01日
汽车电喷系统行业分析: 需求稳步提升 技术呈绿色化、数字化双轨并行升级趋势

汽车电喷系统行业分析: 需求稳步提升 技术呈绿色化、数字化双轨并行升级趋势

随着汽车销量增长,汽车电喷系统需求稳步提升。2024年我国汽车销量达3143.6万辆,混合动力汽车销量超过700万辆,其中油电混合动力车(HEV)销量94万辆、增程式电动车(REEV)销量突破110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PHEV)销量514万辆。

2025年10月3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