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科依然是一条黄金赛道,市场繁荣下眼科医疗头部企业快速扩张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眼科医疗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未来投资预测报告(2025-2032年)》显示,眼健康关乎每个人的幸福生活。近年我国高度重视近视防控等眼健康工作,已连续40年制定实施防盲治盲和眼健康规划,不断推动市场繁荣发展。并且从长期来看,眼科在未来依然是一条黄金赛道。这和我国有全球最多的眼病患者息息相关。有资料显示,我国近视患者人数已超6亿人,屈光加白内障患者人数超7亿人,且这一数字还在持续攀升,相关市场的潜力巨大。与此同时,当前在消费者家庭年度总消费中,超六成消费者在包含医疗和非医疗在内的眼健康消费支出比例低于3%,可见消费者在眼健康领域的消费还有较大的释放空间。预计未来随着消费者眼健康关注度的提升与消费意识的增强,居民的眼健康消费需求将会进一步得到释放,眼健康消费支出也会进一步提升,从而带动眼科医疗市场发展。
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眼科医疗服务市场规模达2231亿元,同比增长11.05%。其中民营机构市场份额占比42%,规模突破937亿元。预计到2025年,我国眼科医疗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2521.5亿元,较2020年增长83%。
数据来源:Frost&Sullivan,观研天下整理
在上述背景下,近两年眼科医疗头部企业快速扩张。如2024年,爱尔眼科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新增149家(其中超90家是收购而来),累计621家。2025年上半年收购三家公司,合计确认商誉约1.23亿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爱尔眼科在境内的医院达355家,门诊部240家;在境外布局 169家眼科中心及诊所,逐渐形成覆盖全球的医疗服务网络。对于未来,公司方面表示将在逐步完善各级城市医院布局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眼科诊所的开设力度,既为更多眼病患者提供更高质量、更可及的眼科医疗服务,也为公司业绩增长开辟新的增量空间。
华厦眼科持续推进眼科医疗服务的连锁布局。一方面苦练内功,持续完善管理体系,优化服务流程,加大降本增效力度,夯实发展基础;另一方面加快医院与视光中心的建设速度,围绕重点投资区域,通过新建和并购方式完善全国医疗服务网络,同时积极寻找海外眼科市场投资机会。截至2025年6月,华厦眼科已在全国49个城市开设64家眼科专科医院和67家视光中心,辐射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华北等广大地区。
普瑞眼科在2025年上半年并购赣州视明眼科医院,通过并购整合的方式快速进入下沉市场。近三年该集团共有17家医疗机构陆续开诊,为公司未来业绩持续增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何氏眼科于2024年底启动了视光全国加盟连锁项目,旨在打造新的利润增长点。2025年上半年公司新增签约加盟商23家,累计已签约53家,实现了在多省市的广泛布局。截至2025年上半年,何氏眼科在全国共拥有127家眼科服务机构。
得益于企业快速扩张,我国眼科医疗供给市场不断扩容。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2019-2023年,我国眼科专科医院数量从945家增长至1674家,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4.8%。预计到2028年我国眼科专科医院增长至3126家,其中民营眼科医院将达3044家。此外,2023年我国眼科专科医院的执业医师(包括助理)、护士人数已分别提升至 2.47万人和4.01万人。
数据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观研天下整理
二、行业内部业绩分化态势显著,爱尔眼科强势领跑
随着各类眼科医疗服务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加之国家持续出台支持民营资本参与医疗健康事业的鼓励性政策并逐步落地实施,我国眼科医疗行业的竞争态势日益白热化。
从爱尔眼科、华厦眼科、普瑞眼科等头部企业披露的2025年半年报来看,我国眼科医疗行业内部业绩分化态势显著,爱尔眼科作为头部企业强势领跑。从营收表现看,2025年上半年,爱尔眼科继续保持领先优势,以115.07亿元的体量领跑,展现出强劲的规模效应与市场竞争力;华夏眼科、普瑞眼科紧随其后,营收均突破14亿元;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何氏眼科、光正眼科、朝聚眼科的营收规模相对较小,徘徊在5亿元左右,且这三家企业的营收均出现同比下滑,降幅分别为4.22%、9.49%、4.91%。
从归母净利润来看,2025年上半年,爱尔眼科以20.51亿元继续领跑,但增速有所放缓,为0.05%;何氏眼科则以84.19%的高增速实现0.44亿元的归母净利润,成为上半年净利润增速最快的眼科上市企业;而普瑞眼科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0.15亿元,同比大幅下滑66.12%,成为了降幅最大的眼科上市企业,其净利润规模与盈利能力均面临较大考验。
2025年上半年我国眼科主要上市企业业绩数据
企业名称 | 2025年H1营业收入 | 2024年H1营业收入 | 同比 | 2025年H1归母净利润 | 2024年H1归母净利润 | 同比 |
爱尔眼科 | 115.07亿元 | 105.45亿元 | 9.12% | 20.51亿元 | 20.5亿元 | 0.05% |
华厦眼科 | 21.39亿元 | 20.51亿元 | 4.31% | 2.82亿元 | 2.65亿元 | 6.2% |
普瑞眼科 | 14.59亿元 | 14.2亿元 | 2.74% | 0.15亿元 | 0.43亿元 | -66.12% |
何氏眼科 | 5.6亿元 | 5.85亿元 | -4.22% | 0.44亿元 | 0.24亿元 | 84.19% |
光正眼科 | 4.36亿元 | 4.82亿元 | -9.49% | 0.01亿元 | 0.01亿元 | 11.38% |
朝聚眼科 | 6.98亿元 | 7.34亿元 | -4.91% | 1.14亿元 | / | -16.72% |
数据来源:公司财报,观研天下整理
三、屈光及视光项目成为眼科医疗企业营收主要来源,白内障业务面临承压
从细分业务来看,屈光及视光项目普遍成为眼科医疗企业营收的主要来源。如在爱尔眼科2025年上半年的业绩中,屈光项目实现营业收入46.18亿元,同比上涨11.14%,毛利率56.12%;视光服务项目实现收入27.2亿元,同比上涨14.73%,毛利率54.21%。这两大项目收入合计占公司总营收的比重高达63.77%,成为支撑公司业绩的核心动力。
同样的在华夏眼科2025年上半年的业绩中,屈光与视光业务同样占总营收比重超60%。其中,2025年上半年华夏眼科屈光项目实现营业收入7.89亿元,同比上涨13.75%,毛利率55.21%;眼视光综合项目实现营业收入5.14亿元,同比上涨3.42%,毛利率41.77%。
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随着消费升级和视力健康意识提升,近视矫正等屈光手术需求持续增长。到目前,屈光手术已成为我国眼科医疗市场最大的细分领域,市场规模达730亿元,占比32.7%。另一方面,屈光与视光项目以自费为主,政策风险较低,且毛利率高。例如,2024年爱尔眼科屈光毛利率达56.12%,视光服务毛利率54.21%;华厦眼科屈光手术毛利率也高达55.21%,领跑业务板块,成为当之无愧的“增长引擎”。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与屈光、视光业务的稳健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白内障手术项目正面临多重压力,多家企业相关业务出现营收下滑。如2025年上半年,华夏眼科白内障项目实现营业收入4.31亿元,同比下滑7.33%;何氏眼科白内障业务实现营业收入7660.96万元,同比下降17.67%;光正眼科白内障项目实现营业收入1.48亿元,同比下滑8.32%。据分析,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是因为,自2024年起,各省市开始全面落地执行国家组织白内障人工晶体集中带量采购的政策,并叠加医保DRG/DIP支付方式改革等政策,给白内障市场带来压力。
2024年以来部分地区关于白内障人工晶体集中带量采购的政策
地区 | 政策文件 | 主要内容 |
山东省 | 《关于执行国家组织人工晶体类、运动医学类及省际联盟骨科创伤类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结果的通知》 | 明确自2024年5月31日起,全省参加相关高值医用耗材集采的公立医疗机构(含驻鲁军队医疗机构)和医保定点社会办医疗机构按规定执行集采中选结果。 |
湖南省 | 《关于做好国家组织人工晶体类及运动医学类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结果执行工作的通知》 | 明确自2024年7月1日起,国家组织白内障人工晶体集中带量采购结果在湖南全面落地执行。怀化爱尔眼科医院积极响应,即日起,全面执行人工晶体集中采购价。 |
上海 | 《关于本市做好国家组织人工晶体类及运动医学类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和使用有关工作的通知》 | 自2024年9月10日起中选产品中的人工晶体等耗材执行国采价格,多款功能性人工晶状体价格大幅下降,而且国采范围内医保支付的中选产品以中选价格作为医保支付标准,全额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
贵州省 | 《关于落实国家组织人工晶体类及运动医学类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和使用工作的通知》 | 该通知自2024年7月25日起在全省范围内正式实施。此次国家组织的白内障人工晶体集中带量采购,已在贵州全面落地。贵阳爱尔眼科医院迅速响应并积极执行,自即日起,该院已全面启动白内障人工晶体的集中采购价格政策。 |
江西省 | 《关于做好国家组织人工晶体类及运动医学类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中选结果执行工作的通知》 | 2024年6月1日起,全面执行本次集采中选结果及配套政策。作为南昌市医保定点三级专科医院,南昌普瑞眼科医院积极响应并贯彻落实《通知》要求,于6月1日起全面同步执行人工晶体集中采购价! |
吉林省 | 《关于做好人工晶体等五类医用耗材带量采购和使用工作的通知》(吉医保办〔2024〕11号) | ,定于2024年5月10日正式执行人工晶体、运动医学、通用介入、神经外科、骨科创伤等五类医用耗材带量采购中选结果。 |
陕西省 | 《关于做好人工晶体等六类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和使用工作的通知》 | 自2024年5月31日起执行人工晶体、运动医学、硬脑(脊)膜补片、疝修补材料、通用介入和神经外科等六类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中选结果。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四、企业快速扩张下面临运营成本高企与商誉规模攀升挑战,技术创新成突围关键
此外,眼科企业通过大举收购加速扩张,虽快速扩大了经营版图,却也面临运营成本高企与商誉规模攀升的挑战。以行业龙头爱尔眼科为例,2024年末,爱尔眼科商誉账面价值为84.48亿元,占净资产比例达40.8%,而到2025年上半年,其商誉账面价值进一步增长到了87.22亿元。因此,在快速扩张的同时,如何平衡扩张与成本控制、防范商誉减值风险,成为企业经营中的重要课题。
虽然医院可通过优化流程、改善管理、重组架构、精简冗员、集团采购、运用数字化工具等多种方式降低成本,但降本空间终究有限。因此在行业竞争新阶段,企业要实现战略制胜,必须聚焦人才、技术、服务、品牌四大核心维度提升效能,才有可能摆脱同质化竞争与低水平价格战。
与此同时,市场需求的变化也在助推眼科医疗行业技术创新。当前在360度视觉管理相关消费中,视力矫正类消费占比超过50%,是Z世代群体最关注的眼科服务类型。这一群体对视力矫正的需求呈现出鲜明的“个性化”与“迫切性”特征。数据显示,18-20岁人群中存在视力矫正需求者占比已达50%,而21-24岁人群的需求比例更是攀升至60%-70%。与传统需求不同,Z世代不仅追求“看得见”,更对“看得好”“看得久”有更高要求,这种高品质需求直接推动了屈光手术技术的快速迭代与创新。
在上述背景下,创新技术成为各家眼科医院争夺市场优势的核心高地,尤其是在需求旺盛的屈光手术领域,技术迭代与术式创新成为企业差异化竞争的关键。
爱尔眼科在2025年上半年财报中明确披露,2025年上半年其屈光项目收入同比增长11.14%,核心驱动力来自全光塑、全飞秒4.0、全飞秒Pro等新术式的临床推广。这些新技术不仅获得患者普遍认可,临床应用规模快速扩大,还推动屈光业务结构持续优化,带动平均单价同比上升。通过技术升级实现“反内卷”,爱尔眼科扭转了行业内价格战的不良倾向,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屈光手术领域的领先地位。
此外,公司引进了蔡司新一代机器人全飞秒设备VISUMAX 800及全新微创手术SMILE pro,率先进入智能机器人辅助屈光手术新时代;全面推进“有温度的AI智慧眼科医院”建设,启动“AI眼科医生”智能体研发;长沙医学中心成功实施湖南省首例眼科手术机器人辅助视网膜下精准注射手术……这些动作给公司屈光、白内障、眼前段、眼后段等项目的发展带来了不少增益,也反映出后续爱尔眼科的发展重心或不在于“广开医院”,而是意图通过技术、产品、渠道这样的组合来挖掘增量。
何氏眼科也在屈光技术布局上积极发力,在旗下多家医院加大力度引进并推广蔡司全飞秒SMILE pro手术、蔡司微创全飞秒精准4.0、爱尔康全光塑等新一代屈光术式,持续推动屈光业务的术式结构优化升级,以技术创新满足患者更高层次的视力矫正需求。
此外,华夏眼科也在持续深化AI、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在眼科临床诊疗中的应用,进一步加快数智化赋能;普瑞眼科亦通过自主研发与生态合作双轮驱动,将AI技术融入诊疗全流程……
总体来看,当前,我国眼科医疗行业正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技术创新与政策适配能力将成为未来竞争的核心壁垒。(WW)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