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当前,市面上大部分的语言大模型依靠远程服务器模式,虽然能轻松应对大规模模型训练、高分辨率图像合成等复杂需求,但到企业级应用或更复杂的场景中,云端模式的短板就逐渐显现。而边缘AI将生成能力直接部署在本地设备上,数据处理全程在本地完成,敏感信息无需离开设备,具备多种优势。值得注意的是,边缘AI的深度价值在于推动人工智能从“工具属性”向“场景属性”延伸,所以当AI不在依赖云端的远程支撑,而是在实际应用场景中落地,将催生边缘AI应用场景的刚需爆发。
1、算力云端模式的短板逐渐显现,边缘AI优势开始凸显
在AI发展的进程中,早期云端AI凭借强大的算力与集中式的数据处理能力,成为行业发展的主导力量。但随着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尤其是在物联网、自动驾驶、工业控制等领域,云端AI的局限性开始显现。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边缘AI行业现状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2年)》显示,目前,市面上主流的语言大模型,从OpenAI的GPT、谷歌的Gemini、Anthropic的Claude,到国内的DeepSeek,基本上依赖AI云计算完成生成任务。这种依托远程服务器的模式,凭借强大的算力,能轻松应对大规模模型训练、高分辨率图像合成等复杂需求,但到企业级应用或更复杂的场景中,云端模式的短板就逐渐显现。
算力云端模式的短板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正因如此,边缘AI的优势开始凸显。边缘AI将生成能力直接部署在本地设备上,数据处理全程在本地完成,敏感信息无需离开设备,从源头保障了隐私安全,并且边缘AI的低延迟特性堪称“实时场景救星”。更重要的是,它无需频繁传输数据,大幅降低了带宽需求,稳定性和可靠性远超云端模式。边缘AI作为云端AI的补充和延伸,具备以下方面的优势:
边缘AI的优势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AI处理的重心正在向边缘转移
资料来源:《高通AI白皮书》
2、边缘计算保持快速增长,AI技术催化下行业有望迎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与由超大型数据中心与智算中心形式部署的云端算力相比,边缘计算具备低时延、低成本和高隐私的三大优势。随着算力规模不断扩张,当前带宽和传输速度难以满足数据全部传输到云端处理的要求,所以需要增设边缘侧算力来帮助云端进行数据处理工作。数据显示,2020-2024年我国AI算力规模由134.2EFLOPS增长至725.3EFLOPS,CAGR为52.5%。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而伴随着AI技术(尤其是轻量化模型、低功耗计算技术)的成熟,边缘计算与AI逐渐进行深度融合,边缘AI作为一门独立的融合技术正式兴起,其核心特征是将AI算法(包括推理与训练环节)部署在靠近数据生成端的边缘设备(如物联网终端、边缘服务器)上,既能实现数据的实时处理与低延迟决策,又能避免原始数据上传云端,从源头保障数据隐私安全。数据显示,全球边缘人工智能市场规模预计到2032年将超过1400亿美元,较2023年的191亿美元大幅增长。这也进一步说明,边缘AI行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边缘AI行业应用领域将多点开花,有望成为市场爆发点
此外,边缘AI的深度价值在于推动人工智能从“工具属性”向“场景属性”延伸。因此,长期来看,当AI不再依赖云端远程支撑,而是在实际应用场景中落地,如从家庭温控器根据用户习惯动态调温,到工厂机器人自主优化作业路径,再到可穿戴设备为用户定制健康方案等等,单纯的云端AI无法满足所有场景需求,对实时性、隐私性的要求催生了边缘AI应用场景的刚需爆发。
以工业领域为例,一台智能设备每天会产生超10GB的传感器数据(如温度、振动、压力),若全部上传云端处理,不仅会占用大量带宽,还会导致数据延迟(可能达数分钟)。而AI与物联网、机器人的结合,可以通过边缘AI实时处理生产数据,实现“故障预判、流程优化、质量追溯”的全链条智能化,同时也推动工厂从“单一设备自动化”升级为“全流程智能协同”。
而在智能家居领域,边缘AI能让智能家居设备告别“单一指令执行”,转向“行为预判式服务”,进而提高该领域的市场渗透率。例如,百度音箱,凭借边缘AI实现0.3秒内响应高频指令,还能联动跨品牌设备形成场景服务,如“回家模式”自动触发开灯、调温、放音乐等等。
边缘AI主要应用场景及其产生的价值
场景 |
具体应用 |
边缘AI产生的价值 |
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当前最大市场) |
产品质量视觉检测、设备预测性维护、工业机器人视觉引导、安全生产行为分析(如是否佩戴安全帽)。 |
提升良品率,减少停机时间,保障生产安全。 |
智慧城市与安防(成熟市场) |
智能摄像头进行人脸识别、车辆识别、交通流量分析、周界入侵检测。 |
实现事前预警、事中响应、事后追溯,提升城市管理效率。 |
智能汽车与车联网(高速增长市场) |
车载智能座舱(语音交互、驾驶员状态监测)、自动驾驶(环境感知、决策规划)。 |
提升驾驶安全性和乘坐体验,是自动驾驶的必然技术路径。 |
智慧零售 |
无人便利店、客流分析、消费者行为洞察、智能货柜。 |
优化门店运营,实现精准营销。 |
智慧能源 |
输电线巡检(无人机)、光伏电站故障检测、变电站设备监控。 |
替代人工高危作业,提高巡检效率和能源利用率。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YD)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