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球3D打印市场将迎来爆发期,2030年或将达到千亿美元规模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3D打印行业发展深度研究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5-2032年)》显示,3D打印又称增材制造,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区别于传统减材制造,3D 打印通过对模型数字化立体扫描、分层处理,借助于类似打印机的数字化制造设备,将材料不断叠加形成所需的实体模型。同时相较于传统制造工艺,3D 打印由于在产品的小批量生产中能够节省模具成本等前期费用,因此容易具备成本优势。
近年来,3D打印技术迅速发展,越来越多人使用3D打印机制造所需物品,已逐渐成为现代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3D打印技术日益融入各种制造领域,全球3D打印市场将迎爆发式增长。2024年全球3D打印市场已突破219亿美元(约1588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30年,全球3D打印市场规模将在840亿至1450亿美元之间,中值为1150亿美元(约1.05万亿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预计为18%。而这一预测数据如果成真,代表着3D打印技术将在更多领域实现深入渗透和广泛应用。无论是航空航天、医疗、汽车,还是消费电子、建筑、教育等行业,3D打印都有望从“辅助工具”转变为“核心生产力”。
数据来源:《Wohlers报告2025》,观研天下整理
二、我国成为增长最为迅猛的市场之一,预计2025年将达到457亿元
从地区来看,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成为增长最为迅猛的市场。中国不仅在入门级3D打印机市场实现大规模扩张,同时具备竞争力的高端工业系统也在国际市场上取得显著进展。数据显示,2020-2024年我国3D打印市场规模从208亿元增长到了423亿元左右,CAGR近20%。预计随着设备及材料技术迭代、成本降低,我国3D打印有望进一步打开市场空间。到2025年,我国3D打印市场规模将达到457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根据市场分析,近年我国3D打印市场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技术突破、需求释放与政策扶持三重驱动。技术方面:一是材料多元化:金属粉末(钛合金强度提升至锻造件90%)、生物相容性树脂等新材料推动医疗植入物、航空航天部件量产;二是精度效率的跃升:工业级设备打印误差<0.1mm,速度较2020年提升300%,支撑汽车发动机缸体等复杂构件直接制造。市场方面:在C端市场中,个性化制造需求正从“小众爱好”转向“大众消费”,例如拓竹科技通过开放API接口与第三方开发者社区建设,已接入超200款定制化应用,覆盖从饰品设计到家居用品的全场景;在B端领域,3D打印在汽车、电子行业的研发流程中已成“标配”;在工业端,航空航天与医疗领域的高端应用正持续拓展。政策方面: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3D打印发展,并相继出台了《“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国家增材制造标准体系》、《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等一些列利好政策,为3D打印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三、我国3D打印设备行业迅猛发展,生产量实现大幅度提升
我国3D打印行业迅猛发展,生产量实现大幅度提升。2025年以来,我国3D打印设备产量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数据显示,2025年4月我国3D打印设备产量同比增长60.7%,增速超过工业机器人(51.5%)和新能源汽车(38.9%),位列全国工业品增速榜首。1-6月我国3D打印设备产量同比增长43.1%,增幅超过工业机器人(36.2%)和新能源汽车(35.6%)。这一组数字不仅彰显了我国3D打印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反映出市场对3D打印设备需求的急剧上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整理
当下,规模化、技术迭代正在带动3D打印设备产量增加。一方面,3D打印的终端产品正在通过网店、跨境电商平台、摆地摊等方式,销售给国内外广大消费者,促使更多消费者对3D打印产生直观感受,有助于消费级3D打印设备走进千家万户。另一方面,3D打印设备技术的迭代,也为行业的快速发展夯实了根基。我国的3D打印设备,无论是工业级还是消费级,都呈现出产品迭代升级快、机器性能好、打印速度快的特征,‘卷’出了新的高度,进一步刺激了市场需求的爆发,从而带动产量增长。目前受益于技术不断迭代,我国消费级3D打印设备新品不断涌现。以拓竹科技为例,公司自2020年以来连年发布新品,从拓竹A1、拓竹P1、拓竹X1到最新的拓竹H2D,产品从追求性价比,逐渐走向提升速度、丰富颜色、提高精度等。
四、我国3D打印相关设备出口增长强劲,桌面级塑料设备仍是主力不变
国际市场强劲需求拉动我国3D打印相关设备出口大幅增长。2025年1-6月,我国出口3D打印机227.8万台(不含零部件),相较于2024年上半年出口的182.9万台(不含零部件),增长24.5%。从出口台数来看,大概每年上半年的净增量在50万台左右。同时2025年1-6月,我国出口3D打印相关产品的总价值为55.19亿元,相比去年同期48亿元,增长14.9%。这一增长态势不仅体现了中国制造在全球3D打印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也彰显了我国在高端制造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市场影响力。
数据来源:海关总数,观研天下整理
从3D打印机种类来看,桌面级塑料设备作为出口的主力不变。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我国桌面级塑料设备出口227.75万台,占比99.9%;2024年同期出口数量为182万台。不过其平均单价为1889元/台,比去年的平均单价2218元/台下降15%。
从出口地区来看,美国依然是国产3D打印机的最大出口国,2025年上半年我国向其出口了83.4万台,居第一名;出口到德国48.5万台,排第二名;出口到英国10.3万台,成为第三名。
数据来源:海关总数,观研天下整理
根据分析,价格下降是近年我国3D打印设备加快出海的“催化剂”。例如“消费级3D打印设备门槛大幅降低,价格已经降至千元级别,技术操作难度显著降低,推动3D打印设备海外销量大幅增长。根据海关总署数据测算,目前出口到美国的消费级3D打印设备均价约为2100元,折合约293美元。
五、我国3D打印技术领域正逐渐掌握绝对话语权,成为全球市场主导力量
当前,我国3D打印技术领域正逐渐掌握绝对话语权,成为全球市场主导力量。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3D打印机出货量达500万台左右,占据全球的90%以上;其中消费级3D打印机出货量达到376万台,稳居全球出货量第一。2025年一季度,全球入门级3D打印机销量暴涨22%,首次突破百万台,而中国厂商贡献了95%增长。
另外根据VoxelMatters发布的《2025年增材制造市场报告》,全球范围内已有15家领先企业脱颖而出,它们在3D打印行业的各个领域发挥着引领作用。其中,我国有4家企业——拓竹科技、铂力特、华曙高科和联泰科技,成功入选这份榜单,这充分展示了我国在3D打印造领域的实力和影响力。
资料来源:VoxelMatters,观研天下整理(WW)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