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合成氨行业:产能由减转增且以煤制为主 绿氨项目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前言:

2016-2021年我国合成氨产能持续缩减,但自2022年起,其产能由减转增,2023年同比增长9.63%。其产量则自2018年起持续上升,2024年同比增长8.02%。目前,我国合成氨生产主要以煤炭作为原料,2023年煤制合成氨产能占比约为79%左右。

根据主要原料氢气的碳足迹,合成氨主要可以分为灰氨、蓝氨和绿氨。与灰氨和蓝氨相比,其不依赖化石能源,碳排放几乎为零,具有显著环境效益,市场前景广阔。但受生产成本高,技术发展不成熟等因素限制,目前我国绿氨生产仍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不过在广阔前景吸引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布局绿氨赛道,绿氨项目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1.合成氨产业链剖析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合成氨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未来投资调研报告(2025-2032年)》显示,合成氨指由氮和氢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存在下直接合成的氨,别名氨气,分子式为NH3,是化肥和基本有机化工的主要原料。其产业链上游原材料包括天然气、石脑油、重质油、煤炭、催化剂等;中游为合成氨生产与供应;下游为应用领域,其在农业和工业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在农业中,合成氨主要用于生产磷酸一铵和二铵、尿素等磷肥和氮肥;在工业中,其被广泛用于生产硝酸、硝酸盐、丙烯腈、甲醇、三聚氰胺、己内酰胺等化工产品。

合成氨指由氮和氢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存在下直接合成的氨,别名氨气,分子式为NH3,是化肥和基本有机化工的主要原料。其产业链上游原材料包括天然气、石脑油、重质油、煤炭、催化剂等;中游为合成氨生产与供应;下游为应用领域,其在农业和工业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在农业中,合成氨主要用于生产磷酸一铵和二铵、尿素等磷肥和氮肥;在工业中,其被广泛用于生产硝酸、硝酸盐、丙烯腈、甲醇、三聚氰胺、己内酰胺等化工产品。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合成氨产能由减转增,以煤制合成氨为主

我国合成氨行业起步于20世纪30年代,但受制于技术等因素影响,到1949年之前,其工业基础较为薄弱,仅有少数几家企业能够生产合成氨,行业整体规模较小。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农业、工业等领域需求增加,我国合成氨行业不断发展壮大,到2008年我国合成氨产能达到约5700万吨,其后继续上升,至2015年达到7532万吨。2016年,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石化和化学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原则上不再新建以无烟块煤和天然气为原料的合成氨装置,并提出陆续加快落后产能的淘汰进程。受政策等因素影响,自2016年起,我国合成氨行业大力清退落后产能,至2021年,其产能缩减至6488万吨,相较2015年高峰期减少1044万吨。不过,到2022年,我国合成氨产能结构调整阶段性完成,再加上新增产能投放较多,使得其产能由减转增,上升为6760万吨,同比增长4.19%;其后其产能继续回升,达到7411万吨,同比增长9.63%。

我国合成氨行业起步于20世纪30年代,但受制于技术等因素影响,到1949年之前,其工业基础较为薄弱,仅有少数几家企业能够生产合成氨,行业整体规模较小。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农业、工业等领域需求增加,我国合成氨行业不断发展壮大,到2008年我国合成氨产能达到约5700万吨,其后继续上升,至2015年达到7532万吨。2016年,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石化和化学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原则上不再新建以无烟块煤和天然气为原料的合成氨装置,并提出陆续加快落后产能的淘汰进程。受政策等因素影响,自2016年起,我国合成氨行业大力清退落后产能,至2021年,其产能缩减至6488万吨,相较2015年高峰期减少1044万吨。不过,到2022年,我国合成氨产能结构调整阶段性完成,再加上新增产能投放较多,使得其产能由减转增,上升为6760万吨,同比增长4.19%;其后其产能继续回升,达到7411万吨,同比增长9.63%。

数据来源:中国氮肥工业协会、观研天下整理

目前,全球约70%以上的合成氨生产以天然气为原料。而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但油气资源相对贫乏。因此国内合成氨生产主要以煤炭作为原料,2023年煤制合成氨产能占比约为79%左右。

目前,全球约70%以上的合成氨生产以天然气为原料。而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但油气资源相对贫乏。因此国内合成氨生产主要以煤炭作为原料,2023年煤制合成氨产能占比约为79%左右。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我国合成氨下游消费以尿素为主,产量不断上升

我国合成氨下游消费以尿素为主,2022年占比约为61%。尿素是一种常见的氮肥,常用于水稻、高粱、谷子、棉花、玉米、小麦等农作物,需求以刚需为主。近年来,在下游需求推动下,我国尿素产量整体上升,由2018年的5207万吨增长至2024年的6723.7万吨。每生产1吨尿素约需要消耗0.57吨合成氨。尿素产量整体上升也为合成氨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我国合成氨下游消费以尿素为主,2022年占比约为61%。尿素是一种常见的氮肥,常用于水稻、高粱、谷子、棉花、玉米、小麦等农作物,需求以刚需为主。近年来,在下游需求推动下,我国尿素产量整体上升,由2018年的5207万吨增长至2024年的6723.7万吨。每生产1吨尿素约需要消耗0.57吨合成氨。尿素产量整体上升也为合成氨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数据来源:卓创资讯、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卓创资讯、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中国氮肥工业协会、观研天下整理

在尿素等下游行业发展带动下,近年来我国合成氨产量不断上升,2024年达到7307.7万吨,同比增长8.02%。

在尿素等下游行业发展带动下,近年来我国合成氨产量不断上升,2024年达到7307.7万吨,同比增长8.02%。

数据来源:中国氮肥工业协会、观研天下整理

4.我国绿氨生产仍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项目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根据主要原料氢气的碳足迹,合成氨主要可以分为灰氨、蓝氨和绿氨。其中,我国生产的合成氨主要为灰氨。其原料氢气源于化石燃料(煤炭等),且未捕集生产氢气过程当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碳排放强度最高。而绿氨是以可再生能源为动力进行电解水制氢,再与氮通过热催化或电催化等技术合成。与灰氨和蓝氨相比,其不依赖化石能源,碳排放几乎为零,具有显著环境效益。

三类合成氨情况

项目 灰氨 蓝氨 绿氨
概述 原料氢气源于化石燃料,且未捕集生产氢气过程当中产生的二氧化碳。 氢气来源同样是化石燃料,但生产过程中采用了碳捕捉与封存技术(CCS),能减少部分碳排放。 以可再生能源为动力进行电解水制氢,再与氮通过热催化或电催化等技术合成,即以绿氢制备绿氨。
优势 成本相对低、技术发展成熟 碳排放相对灰氨低 不依赖化石能源,绿色环保、无污染
弱势 碳排放强度最高、能耗大、依赖化石燃料等 依赖化石燃料等 生产成本高、技术发展不成熟等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合成氨作为高耗能产业,是我国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重点行业。2020年其碳排放量为2.2亿吨,约占化工行业碳排放总量的19.9%,在所有化工产品中排名第一。在“双碳”战略目标下,合成氨行业绿色转型迫在眉睫,低碳、环保的绿氨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市场前景广阔。值得一提的是,受生产成本高,技术发展不成熟等因素限制,目前我国绿氨生产仍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目前产能极少。不过在广阔前景吸引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布局绿氨赛道,绿氨项目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据势银(TrendBank)统计,截至2024年7月1日,我国绿氨相关项目(含在建、规划)共94个,总规划产能约1733.75万吨;到年底,其相关项目超过120个,总规划产能约2076.49万吨。未来,随着项目相继建设投产、生产成本降低以及利好政策推动,我国绿氨行业有望迎来快速增长,产能将不断上升。

截至2024年底我国部分绿氨相关项目情况

项目名称 公司 总投资 规划绿氨产能 状态 备注
吉林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 吉林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63.32亿元 18万吨 在建 预计2025年5月30日产出首桶合格绿氨
内蒙古四子王旗风光储氢氨一体化示范项目 内蒙古冀众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189亿元 50万吨 在建 预计2026年3月项目投产
中能建松原氢能产业园(绿色氢氨醇一体化)项目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296亿元 60万吨 在建 预计2024年7月份完工,年底项目投产达效
内蒙古天楹能源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风光储氢氨一体化产业园示范项目 内蒙古天楹能源有限公司 37亿元 45万吨 在建 -
远景零碳技术(赤峰)有限公司152万吨/年零碳氢氨项目 远景零碳技术(赤峰)有限公司 53亿元 62万吨(一期) 在建 2024年3月,一期P0期2万吨绿氨顺利投产;一期P1期绿氨30万吨已于2024年5月启动,预计2025年12月投产
水木明拓绿氢制80万吨绿氨项目 水木明拓(达茂)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24亿元 80万吨 2024年9月项目获准备案 计划2025年5月开始施工,2027年12月竣工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W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美国加征关税助推国产化进程 中国成全球一次性塑料实验耗材市场新兴力量

美国加征关税助推国产化进程 中国成全球一次性塑料实验耗材市场新兴力量

中国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相对欧美国家起步较晚,国内一次性塑料生物实验室耗材占全球的比重较小。但中国市场正以庞大的人口基数与快速增长的生物医药需求逐渐成为全球一次性生物实验室塑料耗材的新兴市场。根据数据,2016-2020年中国一次性生物实验室耗材市场规模从57.0 亿元增长至109.7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 17.8%

2025年09月28日
海外产能收缩而国产踏足高端市场 全球氨基酸行业供给端话语权向中国转移

海外产能收缩而国产踏足高端市场 全球氨基酸行业供给端话语权向中国转移

由于氨基酸在机体中并不能合成,所以需要通过食物进行摄取,才能达到补充的效果。随着医药、食品和营养保健品等领域蓬勃发展,全球氨基酸市场将持续扩张。2021年全球氨基酸市场规模达261.9亿美元,预计2030年全球氨基酸市场规模达494.2亿美元,2021-2030年CAGR达7.3%。

2025年09月26日
我国黄磷下游消费结构持续调整 出口量迎来暴涨但出口均价下降

我国黄磷下游消费结构持续调整 出口量迎来暴涨但出口均价下降

自2024年起,我国黄磷产能趋于稳定,但同期产量快速增长。目前黄磷下游消费结构高度集中,三氯化磷与热法磷酸是核心消费领域。2020-2024年,黄磷下游消费结构出现显著调整,呈现热法磷酸占比缩减、三氯化磷占比提升的此消彼长态势,后者已跃居第一大消费领域。整体来看,我国黄磷行业呈现高度自给自足特征。对外贸易方面,出口规模

2025年09月25日
“十五五”将驱动石化行业向“新”向“绿” 破局“增收不增利”困境

“十五五”将驱动石化行业向“新”向“绿” 破局“增收不增利”困境

2024年,中国石化行业以16.28万亿元的营业收入彰显其支柱地位,但利润总额同比下降8.8%的“增收不增利”现象,深刻揭示了行业在产能扩张与“内卷式”竞争下面临的增长瓶颈。当前,行业正承受稳定增长、绿色转型与国际贸易三重压力。展望“十五五”,随着国家在“反内卷”、淘汰落后产能、延链强链及鼓励出海等方面密集释放政策信号

2025年09月24日
我国PMMA行业积极向高端化转型 贸易逆差额逐步收窄

我国PMMA行业积极向高端化转型 贸易逆差额逐步收窄

近年来,我国PMMA产能快速扩张,2024年已突破70万吨,且高度集中于华东地区,形成以万华化学、双象股份为龙头的市场格局。但行业也面临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供给不足的结构性矛盾。对此,国内PMMA行业积极推进高端化转型,多家企业加速布局高端产品产能。随着本土企业持续向高端发力、行业整体供给能力提升,自2022年起,我国P

2025年09月23日
新国标强制切换及需求双驱动 我国全氟己酮行业蓝海市场启航 产能高度集中

新国标强制切换及需求双驱动 我国全氟己酮行业蓝海市场启航 产能高度集中

全氟己酮(FK-5-1-12),作为一种兼具清洁环保、高效灭火、安全无毒等多重优势的新一代洁净气体灭火剂,正从细分领域走向舞台中央。其爆发性增长的核心驱动,源于两大新兴市场的刚性需求:一方面,GB 50174-2023新国标的强制实施,为全氟己酮在超过83万个数据中心机架的存量改造与增量市场中打开了大门;另一方面,电化

2025年09月22日
我国已成全球最具活力的工业气体市场 本土企业正加速追赶国际龙头

我国已成全球最具活力的工业气体市场 本土企业正加速追赶国际龙头

虽然当前我国工业气体的主要需求仍来源于钢铁、冶金等传统产业,但未来随着新材料、新能源、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工业气体的应用领域将进一步拓展,市场需求将进一步得到提升。

2025年09月22日
水溶肥与磷酸铁锂电池共推我国工业级磷酸一铵需求 企业产能较集中

水溶肥与磷酸铁锂电池共推我国工业级磷酸一铵需求 企业产能较集中

工业级磷酸一铵作为重要无机化合物,下游应用主要集中于电池与水溶肥两大领域。在新能源汽车及储能产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磷酸铁锂电池产量大幅攀升,为工业级磷酸一铵行业注入强劲增长动力;与此同时,水肥一体化相关政策持续推进,带动水溶肥产业规模扩张,进一步为行业提供持续需求支撑。在下游旺盛需求的拉动下,2025年前五个月全国工业

2025年09月2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