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合成氨行业:产能由减转增且以煤制为主 绿氨项目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前言:

2016-2021年我国合成氨产能持续缩减,但自2022年起,其产能由减转增,2023年同比增长9.63%。其产量则自2018年起持续上升,2024年同比增长8.02%。目前,我国合成氨生产主要以煤炭作为原料,2023年煤制合成氨产能占比约为79%左右。

根据主要原料氢气的碳足迹,合成氨主要可以分为灰氨、蓝氨和绿氨。与灰氨和蓝氨相比,其不依赖化石能源,碳排放几乎为零,具有显著环境效益,市场前景广阔。但受生产成本高,技术发展不成熟等因素限制,目前我国绿氨生产仍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不过在广阔前景吸引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布局绿氨赛道,绿氨项目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1.合成氨产业链剖析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合成氨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未来投资调研报告(2025-2032年)》显示,合成氨指由氮和氢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存在下直接合成的氨,别名氨气,分子式为NH3,是化肥和基本有机化工的主要原料。其产业链上游原材料包括天然气、石脑油、重质油、煤炭、催化剂等;中游为合成氨生产与供应;下游为应用领域,其在农业和工业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在农业中,合成氨主要用于生产磷酸一铵和二铵、尿素等磷肥和氮肥;在工业中,其被广泛用于生产硝酸、硝酸盐、丙烯腈、甲醇、三聚氰胺、己内酰胺等化工产品。

合成氨指由氮和氢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存在下直接合成的氨,别名氨气,分子式为NH3,是化肥和基本有机化工的主要原料。其产业链上游原材料包括天然气、石脑油、重质油、煤炭、催化剂等;中游为合成氨生产与供应;下游为应用领域,其在农业和工业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在农业中,合成氨主要用于生产磷酸一铵和二铵、尿素等磷肥和氮肥;在工业中,其被广泛用于生产硝酸、硝酸盐、丙烯腈、甲醇、三聚氰胺、己内酰胺等化工产品。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合成氨产能由减转增,以煤制合成氨为主

我国合成氨行业起步于20世纪30年代,但受制于技术等因素影响,到1949年之前,其工业基础较为薄弱,仅有少数几家企业能够生产合成氨,行业整体规模较小。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农业、工业等领域需求增加,我国合成氨行业不断发展壮大,到2008年我国合成氨产能达到约5700万吨,其后继续上升,至2015年达到7532万吨。2016年,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石化和化学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原则上不再新建以无烟块煤和天然气为原料的合成氨装置,并提出陆续加快落后产能的淘汰进程。受政策等因素影响,自2016年起,我国合成氨行业大力清退落后产能,至2021年,其产能缩减至6488万吨,相较2015年高峰期减少1044万吨。不过,到2022年,我国合成氨产能结构调整阶段性完成,再加上新增产能投放较多,使得其产能由减转增,上升为6760万吨,同比增长4.19%;其后其产能继续回升,达到7411万吨,同比增长9.63%。

我国合成氨行业起步于20世纪30年代,但受制于技术等因素影响,到1949年之前,其工业基础较为薄弱,仅有少数几家企业能够生产合成氨,行业整体规模较小。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农业、工业等领域需求增加,我国合成氨行业不断发展壮大,到2008年我国合成氨产能达到约5700万吨,其后继续上升,至2015年达到7532万吨。2016年,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石化和化学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原则上不再新建以无烟块煤和天然气为原料的合成氨装置,并提出陆续加快落后产能的淘汰进程。受政策等因素影响,自2016年起,我国合成氨行业大力清退落后产能,至2021年,其产能缩减至6488万吨,相较2015年高峰期减少1044万吨。不过,到2022年,我国合成氨产能结构调整阶段性完成,再加上新增产能投放较多,使得其产能由减转增,上升为6760万吨,同比增长4.19%;其后其产能继续回升,达到7411万吨,同比增长9.63%。

数据来源:中国氮肥工业协会、观研天下整理

目前,全球约70%以上的合成氨生产以天然气为原料。而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但油气资源相对贫乏。因此国内合成氨生产主要以煤炭作为原料,2023年煤制合成氨产能占比约为79%左右。

目前,全球约70%以上的合成氨生产以天然气为原料。而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但油气资源相对贫乏。因此国内合成氨生产主要以煤炭作为原料,2023年煤制合成氨产能占比约为79%左右。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我国合成氨下游消费以尿素为主,产量不断上升

我国合成氨下游消费以尿素为主,2022年占比约为61%。尿素是一种常见的氮肥,常用于水稻、高粱、谷子、棉花、玉米、小麦等农作物,需求以刚需为主。近年来,在下游需求推动下,我国尿素产量整体上升,由2018年的5207万吨增长至2024年的6723.7万吨。每生产1吨尿素约需要消耗0.57吨合成氨。尿素产量整体上升也为合成氨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我国合成氨下游消费以尿素为主,2022年占比约为61%。尿素是一种常见的氮肥,常用于水稻、高粱、谷子、棉花、玉米、小麦等农作物,需求以刚需为主。近年来,在下游需求推动下,我国尿素产量整体上升,由2018年的5207万吨增长至2024年的6723.7万吨。每生产1吨尿素约需要消耗0.57吨合成氨。尿素产量整体上升也为合成氨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数据来源:卓创资讯、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卓创资讯、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中国氮肥工业协会、观研天下整理

在尿素等下游行业发展带动下,近年来我国合成氨产量不断上升,2024年达到7307.7万吨,同比增长8.02%。

在尿素等下游行业发展带动下,近年来我国合成氨产量不断上升,2024年达到7307.7万吨,同比增长8.02%。

数据来源:中国氮肥工业协会、观研天下整理

4.我国绿氨生产仍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项目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根据主要原料氢气的碳足迹,合成氨主要可以分为灰氨、蓝氨和绿氨。其中,我国生产的合成氨主要为灰氨。其原料氢气源于化石燃料(煤炭等),且未捕集生产氢气过程当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碳排放强度最高。而绿氨是以可再生能源为动力进行电解水制氢,再与氮通过热催化或电催化等技术合成。与灰氨和蓝氨相比,其不依赖化石能源,碳排放几乎为零,具有显著环境效益。

三类合成氨情况

项目 灰氨 蓝氨 绿氨
概述 原料氢气源于化石燃料,且未捕集生产氢气过程当中产生的二氧化碳。 氢气来源同样是化石燃料,但生产过程中采用了碳捕捉与封存技术(CCS),能减少部分碳排放。 以可再生能源为动力进行电解水制氢,再与氮通过热催化或电催化等技术合成,即以绿氢制备绿氨。
优势 成本相对低、技术发展成熟 碳排放相对灰氨低 不依赖化石能源,绿色环保、无污染
弱势 碳排放强度最高、能耗大、依赖化石燃料等 依赖化石燃料等 生产成本高、技术发展不成熟等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合成氨作为高耗能产业,是我国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重点行业。2020年其碳排放量为2.2亿吨,约占化工行业碳排放总量的19.9%,在所有化工产品中排名第一。在“双碳”战略目标下,合成氨行业绿色转型迫在眉睫,低碳、环保的绿氨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市场前景广阔。值得一提的是,受生产成本高,技术发展不成熟等因素限制,目前我国绿氨生产仍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目前产能极少。不过在广阔前景吸引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布局绿氨赛道,绿氨项目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据势银(TrendBank)统计,截至2024年7月1日,我国绿氨相关项目(含在建、规划)共94个,总规划产能约1733.75万吨;到年底,其相关项目超过120个,总规划产能约2076.49万吨。未来,随着项目相继建设投产、生产成本降低以及利好政策推动,我国绿氨行业有望迎来快速增长,产能将不断上升。

截至2024年底我国部分绿氨相关项目情况

项目名称 公司 总投资 规划绿氨产能 状态 备注
吉林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 吉林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63.32亿元 18万吨 在建 预计2025年5月30日产出首桶合格绿氨
内蒙古四子王旗风光储氢氨一体化示范项目 内蒙古冀众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189亿元 50万吨 在建 预计2026年3月项目投产
中能建松原氢能产业园(绿色氢氨醇一体化)项目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296亿元 60万吨 在建 预计2024年7月份完工,年底项目投产达效
内蒙古天楹能源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风光储氢氨一体化产业园示范项目 内蒙古天楹能源有限公司 37亿元 45万吨 在建 -
远景零碳技术(赤峰)有限公司152万吨/年零碳氢氨项目 远景零碳技术(赤峰)有限公司 53亿元 62万吨(一期) 在建 2024年3月,一期P0期2万吨绿氨顺利投产;一期P1期绿氨30万吨已于2024年5月启动,预计2025年12月投产
水木明拓绿氢制80万吨绿氨项目 水木明拓(达茂)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24亿元 80万吨 2024年9月项目获准备案 计划2025年5月开始施工,2027年12月竣工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W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烧碱行业新增产能增速放缓 供给格局持续优化 价差底部向上趋势明显

我国烧碱行业新增产能增速放缓 供给格局持续优化 价差底部向上趋势明显

我国烧碱消费呈现“传统支柱稳固、新兴领域崛起”状态。氧化铝是烧碱最大消费市场,2020-2024年开工率高位而库存持续去化,进入 2025 年,由于氧化铝新增产能较多,行业竞争加剧,氧化铝库存有所增加。造纸、纺织等传统行业在消费升级与环保政策倒逼下,通过设备自动化改造和碱回收技术提升,维持着刚性需求。穿透到终端,新能源

2025年08月11日
功能性、环保化需求下 我国塑料软包装行业趋向集中 市场有望延续扩张态势

功能性、环保化需求下 我国塑料软包装行业趋向集中 市场有望延续扩张态势

经过长期的发展,我国塑料软包装行业已极具规模。根据数据,2023年我国塑料软包装市场规模已达1213.4 亿元。伴随国内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居民消费不断升级,我国塑料软包装下游市场稳定增长,塑料软包装行业有望延续扩张态势,预计2027年市场规模达1613.7亿元。

2025年08月09日
我国高吸水性树脂终端下游市场消费潜力较足 但行业发展面临结构性矛盾

我国高吸水性树脂终端下游市场消费潜力较足 但行业发展面临结构性矛盾

高吸水性树脂行业因其特殊的产品特性而形成了显著的双重壁垒。从技术层面来看,该产品的生产工艺复杂,涉及精细的聚合反应控制;从市场准入角度而言,由于产品主要应用于直接接触人体的卫生用品领域,下游客户对产品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吸液性能等关键指标均设有严苛的标准要求,这使得新进入者面临巨大挑战。

2025年08月08日
结构胶行业:下游风电高速发展带来机遇 高性能化、绿色化是发展方向

结构胶行业:下游风电高速发展带来机遇 高性能化、绿色化是发展方向

结构胶常用的原材料主要有环氧树脂、聚氨酯、丙烯酸等。近年来,上述环氧树脂、聚氨酯、丙烯酸等原材料供给整体呈现增长态势,为结构胶提供稳定的发展基础。数据显示,2019-2023年我国环氧树脂产量从135.9万吨增长到226.3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13.6%。

2025年08月08日
我国聚氯乙烯(PVC)行业分析:乙烯法工艺迎快增期 市场整体盈利能力明显减弱

我国聚氯乙烯(PVC)行业分析:乙烯法工艺迎快增期 市场整体盈利能力明显减弱

近年来,我国聚氯乙烯行业产能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速总体维持在较低水平。数据显示,其产能由2020年的2607万吨增长至2024年的2911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80%。从工艺路线来看,电石法和乙烯法产能呈现明显的区域分布特征:电石法产能主要集聚在新疆、内蒙古、山东、陕西等煤炭资源富集地区,这些区域凭借丰富的煤炭资源

2025年08月07日
我国已成全球无损检测市场中坚力量 超声波检测领域正加速实现高端技术国产化

我国已成全球无损检测市场中坚力量 超声波检测领域正加速实现高端技术国产化

无损检测技术应用广泛,遍及我国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大到飞机、卫星等航空航天,小到日常生活用品,在国民经济的各个命脉行业中承担关键角色,是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伴随着无损检测技术广泛地运用到各个领域、世界采购中心向中国转移,无疑为我国无损检测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商机。

2025年08月05日
我国胶粘带应用领域多点开花 出口市场已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我国胶粘带应用领域多点开花 出口市场已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目前,我国胶粘带应用领域呈现显著的多点开花态势,且行业已构建起多元化的产品体系。近年来,行业保持稳健增长态势,产量和销售额不断上升。与此同时,出口市场已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出口量、净出口量和贸易顺差额持续增长。不过,胶粘带出口仍面临附加值偏低的挑战。

2025年08月04日
我国功能性硅烷行业供给能力不断提升 全球主导地位持续巩固

我国功能性硅烷行业供给能力不断提升 全球主导地位持续巩固

随着技术进步推动产品性能持续升级,我国功能性硅烷应用领域不断拓展。近年来,行业消费量和供给能力不断提升。同时我国在全球功能性硅烷市场的主导地位持续巩固。不过,,尽管产能、产量和消费量均保持增长,但在市场竞争加剧和供需格局变化等因素影响下,江瀚新材、晨光新材和宏柏新材等头部企业的功能性硅烷毛利率均出现下滑。

2025年08月0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