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业相关定义、特征及产业链图解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无损检测行业发展深度研究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2年)》显示,无损检测(Non-Destructive Testing,简称NDT)主要是指在不影响被检测对象使用性能的前提下,利用材料内部结构异常或缺陷存在引起的热、声、光、电、磁等反应的变化、以物建或化学方法为手段、借助现代化的技术和设备器材,对试件内部及表面的结构、性质、状态及缺陷的类型、性质、数量、形状、位置、尺寸、分布及其变化进行检查和测试的方法。与破坏性检测相比,无损检测主要具备非破坏性、全面性、全程性等特征,具体如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二、行业应用广泛,无损检测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无损检测技术应用广泛,遍及我国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大到飞机、卫星等航空航天,小到日常生活用品,在国民经济的各个命脉行业中承担关键角色,是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伴随着无损检测技术广泛地运用到各个领域、世界采购中心向中国转移,无疑为我国无损检测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商机。
目前无损检测广泛应用于包括航空航天、石油化工、机械制造、建筑、电力能源、电子制造、轨道交通、生物医药、文物保护及新材料研发等多个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无损检测应用领域
应用领域 | 具体检测业务 |
航空航天 | 检测飞机发动机叶片、机翼腐蚀、复合材料分层等,确保飞行安全 |
石油化工 | 用于管道、压力容器、储罐的缺陷检测,预防泄漏和爆炸事故 |
机械制造 | 检测齿轮、轴承、曲轴等零部件的内部裂纹或表面缺陷,提升产品质量 |
建筑与基础设施 | 评估桥梁、房屋建筑、混凝土结构的完整性,如钢筋锈蚀或内部空洞 |
电力与能源 | 检测电缆绝缘层、风电叶片、光伏材料的缺陷,保障电力系统稳定运行 |
电子制造 | 识别电路板焊接缺陷、半导体微裂纹,提高电子产品可靠性 |
轨道交通 | 监测高铁车轮疲劳裂纹及车厢复合材料的结构完整性 |
生物医药 | 药品包装密封性检测及生物材料内部结构分析 |
文物保护 | 非破坏性分析古代陶器纹理或壁画修复痕迹 |
新材料研发 | 评估高分子材料均匀性或复合材料粘合度 |
公共安全 | 用于安检中违禁物品识别或危化品包装缺陷检测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三、起步晚、发展快,目前我国无损检测技术水平已成为国际无损检测标准和学术界中坚力量
虽然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无损检测行业发展起步较晚,但近几年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国家产业政策持续支持以及下游工业设备、汽车等产业快速发展,无损检测市场得到良好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以无损检测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无损检测设备为例:2024年我国无损检测设备行业市场规模达63.63亿元,同比增长3.87%。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与此同时,无损检测技术基础研究和应用水平在不断解决这些检测/监测难题时得到了快速发展和提高。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无损检测技术水平能够独立解决我国所有工程需求中的绝大部分技术难题,并能开发出大部分常用的无损检测技术装备和仪器,成为了国际无损检测标准和学术界的中坚力量。
四、超声波检测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无损检测方法,正加速实现高端技术国产化
目前我国无损检测方法主要包括超声检测(UT)、射线检测(RT)、磁粉检测(MT)、渗透检测(PT)和涡流检测涡流检测(ET)五类。其中超声检测凭借适用范围广、缺陷定位较准确、灵敏度高、检测成本低等优势成为了应用最为广泛的无损检测方法。不过该方法对材质晶粒度有一定要求,对于衰减较大的材料,检测较为困难;对具有复杂形状或不规则外形的试件进行超声检测有困难。
主要无损检测方法及其优缺点分析
测试方法 | 测试原理 | 优点 | 缺点 |
超声检测(UT) | 超声检测的根本原理是超声在遇到声阻抗不同的界面时,会发生反射、透射和散射等效应。通过超声波与试件相互作用, 对声波的反射、透射和散射波进行研究,对试件进行宏观缺陷检测、几何特性测量、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变化的检测和表征 | 1、适用范围广,可对金属、非金属和复合材料等多种试件进行检测;2、缺陷定位较准确,对面积型缺陷的检出率较高;3、灵敏度高,可检测试件内部尺寸很小的缺陷;4、检测成本低、速度快,设备轻便,对人体及环境无害,现场使用较方便 | 1、对缺陷的取向有要求,与声束平行的缺陷难以检测 出;2、对材质晶粒度有一定要求,对于衰减较大的材料,检测较为困难;3、对具有复杂形状或不规则外形的试件进行超声检测有困难;该点在相控阵技术推广使用后,有很大的改善 |
射线检测(RT) | 射线检测是指用 X 射线或 γ 射线穿透试件,以胶片或者 CR、DR 作为记录缺陷信息器材的无损检测方法。由于不同密度的物质对射线的吸收系数不同,照射到胶片各处的射线强度也就会产生差异,可根据胶片底片或数字底片的黑度差来判别缺陷 | 1、射线检测定性、定量准确;2、适合复杂形状工件的检测 | 1、射线对人体有 害,检测时需清场, 检验条件受限、速度慢;2、无法确定缺陷在深度方向的信息 |
磁粉检 测(MT) | 铁磁性材料和工件被磁化后, 由于不连续性(缺陷)的存在, 使工件表面和近表面的磁力线发生局部畸变而产生漏磁场, 吸附施加在工件表面的磁粉,形成在合适光照下目视可见的磁痕,从而显示出不连续性的位置、形状和大小 | 1、可检测出铁磁性材料表面和近表面尺寸很小、间隙极窄的不连续性;2、检测费用相对较低 | 1、不能检测奥氏体不锈钢材料和用奥氏体不锈钢焊条焊接的焊缝,不能检测非磁性材料;2、对于表面浅的划伤和与工件表面夹角小于 20°的分层和折叠难以发现;3、难以发现工件中埋藏较深的缺陷;4、对环境存在一定污染 |
渗透检测(PT) | 工件表面被施涂含有荧光染料或着色染料的渗透剂后,在毛细现象作用下,经过一段时间, 渗透液可以渗透进表面开口缺陷中;经去除零件表面多余的渗透液后,再在工件表面施涂显像剂,同样,在毛细现象的作用下,显像剂将吸引缺陷中保留的渗透液,渗透液回渗到显像剂中,在一定的光源下(紫外线光或白光),缺陷处的渗透液痕迹被显示(黄绿色荧光或鲜艳红色),从而探测出缺陷的形貌及分布状态 | 1、可检测各种材料,金属、非金属材料;磁性、非磁性材料;焊接、锻造、轧制等加工方式;2、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可发现0.1μm 宽缺陷), 同时显示直观、操作方便、检测费用低 | 1、只能检出表面开口的缺陷,不适于检查多孔性疏松材料制成的工件和表面粗糙的工件;2、只能检出缺陷的表面分布,难以确定缺陷的实际深度, 因而很难对缺陷做出定量评价,检出结果受操作者的影响也较大 |
涡流检测(ET) | 涡流检测是将通有交流电的线圈置于待测的金属板上或套在待测的金属管外,这时线圈内及其附近将产生交变磁场,使试件中产生呈旋涡状的感应交变电流,探测线圈测量涡流所引起的磁场变化,可推知试件中涡流的大小和相位变化,进而获得有关电导率、缺陷、材质状况和其他物理量(如形状、尺寸等)的变化或缺陷存在等信息 | 涡流检测时线圈不需与被测物直接接触,可进行高速检测,易于实现自动化 | 1、不适用于形状复杂的零件;2、只能检测导电材料的表面和近表面缺陷;3、检测结果易于受到材料本身及其他因素的干扰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超声波检测(UltrasonicTesting)缩写为UT,也叫超声检测,是一种利用超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反射、折射和衰减等特性,对材料内部缺陷进行无损检测的技术。超声波无损检测是工业革命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下游工业领域,如特种设备、轨道交通、能源电力、钢铁冶金、航空航天、核电等。
近年随着国内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及新材料、新工业不断涌现,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超声波检测(UT)行业市场规模为61.12亿元,同比增长13.1%。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与此同时,随着国内超声波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产业升级,国产替代的步伐加快,本土厂商正在逐渐打破国外厂商在高端领域的垄断地位,实现更多的进口替代。如骄成超声自主研发的2.5D/3D先进封装超声波扫描显微镜,攻克了高频声波产生、信号处理、成像算法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打破了高端超声波检测设备被进口品牌垄断的局面。目前骄成超声的2.5D/3D先进封装超声波扫描显微镜已实现从实验室到量产线,批量出货,为国内先进封装企业提供了高性价比且自主可控的解决方案。
超研股份自主研发了国内首款量产“中华B超”,开启了我国超声诊断设备国产化的新时代,随后2020年研制成功工业无损自动化检测机器人系列产品,2022年推出新一代高端便携彩色超声诊断系统和全自动超声相控阵检测系统。
中科创新从2016年将超声波相控阵检测技术引入成套自动化检测项目开始,到目前已经研制了基于超声波相控阵自动化检测技术的系列产品,并创造了多项首台(套),如钢板超声波相控阵全覆盖自动检测系统、无缝钢管及管端超声波相控阵自动检测系统、螺旋焊管焊缝超声波相控阵自动检测系统、动态水环耦合穿过式管棒超声波相控阵自动检测系统等,填补了国内多项空白,打破了国外领先企业在这一领域的垄断。
Hiwave自2012年起致力于中高频超声扫描显微镜的研发。经过数年努力,于2015年推出了国内首台S100标准机。此后,公司技术不断突破,相继推出了S300、S400、S500等设备。目前Hiwave的产品已成功打入华为、比亚迪、西门子等知名企业,赢得了客户的广泛赞誉,有力推动了我国超声波检测技术的高质量发展。
目前在超声波检测市场,超声相控阵、TOFD以及SAM、TFM等中高端技术已成功实现了国产化,且已逐步应用于工业检测领域,显著提升了缺陷检测的精度与效率。不过现阶段,高端市场仍被国际品牌垄断,本土企业仍需在超高频传感器(>100MHz)、人工智能算法以及多物理场耦合检测等多个方向上持续探索,以构建完整的自主技术生态链。
五、高性能、智能化、自动化、自主化是未来我国无损检测技术与设备的发展方向
随着“工业4.0”的推动,给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为了满足工业装备智能化、高质量制造和高可靠性应用的检验检测需要,未来无损检测技术与设备将向着高性能、专用化、智能化、自动化、自主化方向发展,具体如下:
未来无损检测技术与设备将发展方向
发展方向 | 相关情况 |
高性能 | 随着工业技术的进步,被检测产品对检测精度会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向更高分辨率发展是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之一。此外,为了应对工业生产流水线的快速检测要求,检测速度需要不断提升。未来,无损检测会向更高分辨率、更快检测速度等更高性能的方向发展。 |
专用化、精量化 | 随着检测环境和待检对象的多样化、复杂化和多元化,单一检测设备或者通用化检测方法己经无法满足所有客户需求,需要针对具体被检物定制化研究专用检测工艺方法和技术标准,建立与特定材料结构全生命周期检测要求相适应的专用检测标准和设备,实现各类缺陷和精量化检测和工艺参量、过程与设备的标准化。因此,针对特定客户的专项检测要求开发定制化的检测方法和检测设备,将是超声无损检测的一个发展趋势,同时也是提高超声检测造用范围、增加技术附加值的有利途径。目前,行业内领先企业通常采用案例型服务模式为客户提供定制化整套无损检测系统,针对特定用户需求开展联合研究,提供专用无损检测设备或技术。 |
智能化、自动化 | 智能化是“工业4.0”发展的目标。智能化检测的基础是无损检测与结果评定过程的自动化。随着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下游各行业需要对各类特定精密部件进行自动化无损检测,自动化检查设备需求日趋增加。自动化检测设各集成了超声相控阵检测仪器或超声板卡、检测方法、超声换能器及扫查装置、机械传动、自动化控制、自动化机器人等多个领域,其采用机械装置夹持超声换能器和传动被检测工件、通过电气控制系统进行扫查覆盖。实现检测参量设置、激励控制、探测控制、扫描成像控制、数据管理和检测结果分析与评定过程的自动化。2023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智能检测装备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3一2025年)》,指出智能检测装备作为智能制造的核心装备、是 “工业六基”的重要组成和产业基础高级化的重要领城。近年来,随着智能制造深入推进,智能检测装备需求日益增加。新技术新产品竞相涌现,产业皇现快速发展势头。但总体来看,我国智能检测装备产业仍存在技术基础薄弱、创新能力不强、高端供给不足、产业体系不完善和应用生态不健全等问题,己成为智能制造深入发展的关键短板和重要制约,迫切需要提升供给能力和水平。 |
自主化 | 目前我国在无损检测新技术相关的关键器件和高端设备上依赖进口,部分自主集成建立的检测设备的性能也取决于国外器件性能,在可设计性、可集成性、检测性能和自动化程度等方面受到限制。而国外成套检测设备一般成本高昂、交货期长,且容易受到国外政策封锁禁运或限制,这己成为制约我国无损检测技术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为了更好地满足国内无损检测技术设备的应用需求、推动未来的研究、应用和发展,需要实现核心器件、核心算法和高端设备的自主化。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WW)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